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联考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
联考试卷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常温下,将Cl2缓慢通入水中至饱和,然后向其中滴加0.1mol/LNaOH溶液。

整个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次氯酸分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过程中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B.a~b段,溶液中 C(H+)/C(OH-) 减小
C.b点对应溶液中:c(Cl-)>c(H+)>c(HClO)>c(ClO-)>c(OH-)
D.c点对应溶液中:c(Na+)=2c(ClO-)+c(HClO)
参考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的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明确溶液中的溶质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注意电荷守恒、物料守恒及盐的水解原理的应用方法。

溶液中含有次氯酸,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pH,应选pH计,故A错误;由a点到b点的过程是氯气的溶解平衡Cl2+H2O H++Cl-+HClO向右进行的过程,酸性逐渐增强,氢离子浓度逐渐增大,溶液中C(H+)/C(OH-)增大,故B错误;b点所示溶液中发生反应:
Cl2+H2O H++Cl-+HClO,HClO为弱电解质,部分电离,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H+、Cl-、ClO-、OH-,H2O、HClO、Cl2,溶液中:c(H+)>c(Cl-)>c(HClO)>c(ClO-)>c(OH-),故C 错误;c点溶液呈中性,则c(H+)=c(OH-),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Cl-)+c(ClO-
)+c(OH-),所以c(Na+)=c(Cl-)+c(ClO-),根据物料守恒得c(Cl-)=c(ClO-)+c(HClO),所以c(Na+)=c(HClO)+2c(ClO-),故D正确;故选D。

2. 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
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
参考答案:
B
考点: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
专题:实验题;元素及其化合物.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来分析发生的化学反应,若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沉淀、颜色变化等明显现象,则不符合该题的题意.
解答:解:A、NO2通入后和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硝酸,将亚铁盐氧化为铁盐,溶液颜色由浅绿色变为黄色,现象明显,故A不选;
B、因CO2和CaCl2不反应,无明显现象,故B选;
C、NH3通入溶液中转化为氨水,与AlCl3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沉淀,现象明显,故C不选;
D、SO2通入酸化的硝酸钡中,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条件下具有氧化性,则亚硫酸根离子被氧化为硫酸根离子,该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明显,故D不选;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的现象,熟悉常见元素化合物知识即可解答;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正确理解CO2和CaCl2能否反应,由于盐酸是强酸,碳酸是弱酸,故将CO2通入CaCl2溶液中时,因碳酸钙沉淀能溶于盐酸则CO2和CaCl2不反应.
3. 从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不能说明钠的性质是()
A.熔点较低 B.质软 C.密度小于水 D.还原性强
参考答案:
B

4. (2003·北京卷)12.反应:A(g)+3B(g)2C(g)[ΔH<0]达平衡后,将气体混合物的温度降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正反应速率加大,逆反应速率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正反应速率变小,逆反应速率加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都变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参考答案:
C

5. 实验室用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测定某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的浓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滴定曲线可用右图中的曲线b来表示
B.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079mol/L C.该滴定实验可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D.若量取NaOH溶液时开始仰视,后来平视,则测定结果会偏高
参考答案:
B
6. 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向硝酸钾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得到的PH=5的混合溶液中:c(K+)=c(NO3-)
B.0.1mol/L的Na2S溶液:c(OH-)=c(HS-)+ c(H+)+2c(H2S)
C.0.1mol/L的NH4NO3溶液:c(NH4+)<c(NO3-)
D.0.1mol/L的Na2CO3溶液:c(Na+)+c(H+)= c(OH-)+ c(HCO3-)+c (CO32-)
参考答案:
D

7.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于K原子半径大于Li原子半径,所以Li比K更容易失去电子
B.F2比I2活泼,氢氟酸的酸性比氢碘酸强
C.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本质特征 D.MgO可以除去MgCl2溶液中含有的FeCl3
参考答案:
D

8. 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石蕊试纸和pH试纸使用前都必须用蒸馏水润湿
B. 滴定管盛装滴定液前需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滴定液润洗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时,可直接在容量瓶中稀释或溶解
D. 向沸水中滴加过量饱和氯化铁溶液并不断搅拌,制取氢氧化铁胶体参考答案:
B

9. 为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2 mol·L-1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
B.在分液漏斗中,加入足量的FeCl3溶液,充分振荡后,分液分离
C.在烧杯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D.在烧杯中,加入足量冷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分离
参考答案:
A
10.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A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
【专题】实验评价题.
【分析】A.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溶液呈酸性;
C.氯气本身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
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解答】解:A.乙烯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故A正确;
B.产生无色气体,说明溶液呈酸性,但不一定是酸,如硫酸氢钠,故B错误;
C.氯气本身无漂白性,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的强氧化性漂白,故C错误;
D.醋酸中有气泡产生,硼酸中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可生成碳酸,酸性比碳酸强,可说明酸性:醋酸>碳酸>硼酸,故D正确.
故选AD.
【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加成反应、物质的检验以及氧化性、酸性的比较,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评价能力的考查,学习中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难度不大.
11. 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了HC9N链状分子,其结构式为:
HC≡C-C≡C-C≡C-C≡C-C≡N,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该物质属于不饱和烃
B 该物质能使溴水褪色
C 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处在一条直线上
D 该分子碳、氮原子均满足八电子结构参考答案:
答案:A
12.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参考答案:
A

13. 一定条件下,中学化学常见物质甲、乙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乙是( )
A.HCl B.FeCl 2 C.KOH D.NaHCO3
参考答案:
D

14. 荧光素(X)常用于钞票等防伪印刷,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 X与足量的NaOH溶液在常温常压下反应,最多消耗3 mol NaOH B.1 mol X最多能与9mol氢气反应
C.X与足量的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4 mol Br2
D.X能与糠醛()发生缩聚反应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2Cl-+2H2O H2↑+C12↑+2OH-
B.在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 + 4NH3?H2O = AlO+ 4NH+2H2O C.小苏打溶液与稀硫酸混合:CO+2H+==CO2↑+H2O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Fe+Fe3+=2Fe2+
参考答案:
A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二苯基乙二酮常用作医药中间体及紫外线固化剂,可由二苯基羟乙酮氧化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装置图(部分装置省略)如下:
+2FeCl3+2FeCl2+2HCl
在反应装置中,加入原料及溶剂,搅拌下加热回流。

反应结束后加热煮沸,冷却后即有二苯基乙二酮粗产品析出,用70%乙醇水溶液重结晶提纯。

重结晶过程:
加热溶解→活性炭脱色→趁热过滤→冷却结晶→抽滤→洗涤→干燥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玻璃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趁热过滤后,滤液冷却结晶。

一般情况下,下列哪些因素有利于得到较大的晶体:____。

A.缓慢冷却溶液 B.溶液浓度较高
C.溶质溶解度较小 D.缓慢蒸发溶剂
如果溶液中发生过饱和现象,可采用__________等方法促进晶体析出。

(3)抽滤所用的滤纸应略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布氏漏斗内径,将全部小孔盖住。

烧杯中的二苯基乙二酮晶体转入布氏漏斗时,杯壁上往往还粘有少量晶体,需选用液体将杯壁上的晶体冲洗下来后转入布氏漏斗,下列液体最合适的是________。

A.无水乙醇 B.饱和NaCl溶液 C.70%乙醇水溶液 D.滤液
(4)上述重结晶过程中的哪一步操作除去了不溶性杂质:___________。

(5)某同学采用薄层色谱(原理和操作与纸层析类同)跟踪反应进程,分别在反应开始、回流15min、30min、45min和60min时,用毛细管取样、点样、薄层色谱展开后的斑点如图所示。

该实验条件下比较合适的回流时间是________。

A.15min B.30min C.45min D.60min
参考答案:
(1)三颈瓶球形冷凝器(或冷凝管)
(2)AD 用玻璃棒摩擦容器内壁加入晶种
(3)小于 D
(4)趁热过滤 C
(1)熟悉化学实验仪器,特别是有机合成的仪器比较特殊。

(2)溶液浓度越高,溶质溶解度越小,蒸发或冷却越快,结晶越小;
过饱和主要是缺乏晶种,用玻璃棒摩擦,加入晶体或将容器进一步冷却能解决。

(3)抽滤涉及的仪器安装,操作细则颇多,要能实际规范操作,仔细揣摩,方能掌握。

用滤液(即饱和溶液)洗涤容器能减少产品的溶解损失。

(4)趁热过滤除不溶物,冷却结晶,抽滤除可溶杂质。

(5)对照反应开始斑点,下面斑点为反应物,上面为生成物,45min反应物基本无剩余。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实验室有一包暗红色粉末样品可能是CaCO3、Fe2O3或FeO的混合物.后经测定已确定不存在FeO。

I.某学生想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以证明样品中确实没有FeO.除样品外,实验室只提供以下试剂:KMnO4溶液、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NaOH溶液和双氧水.你认为要完成该实验所选择的试剂是,请你描述实验操作时的步骤、实验现象和结
论。

II.测定混合物中Fe2O3的含量
实验室可用多种方法测出上述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现有学生准备用题图中各装置按一定顺序连接成一套完整的组合装置来进行实验以测定Fe2O3的质量分数.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的连接顺序是 ________ ____ (填字母,每个装置只能用一次)
(2)实验过程中需要持续通入空气,其作用除可以起到“搅拌”A、D中反应物达到充分反应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各项措施中,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 ____ (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该排尽装置内的CO2气体 b.快速加入盐酸
c.在B中装入浓硫酸 d.在B中装入NaOH溶液
e.D之后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4)实验室准确称取26.0g固体样品装入D中,充分反应后,测得A中沉淀质量为19.7g,则样品中Fe2O3的质量分数
为 .
(5)在进行实验方案评价时,有学生认为不必测定A中的沉淀质量,而只要测出装置A在吸收反应产生的气体前后的质量差,就能完成实验要求.实验证明,若用此法测得Fe2O3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_(填“偏高”、“偏低”、“不变”)
参考答案:
Ⅰ.(4分)
KMnO4溶液、稀硫酸(2分,只答KMnO4溶液得1分,只答稀硫酸不给分)
取少量样品溶于试管中,配成溶液后,再滴入几滴稀硫酸和几滴KMnO4溶液,只要溶液不褪色或不变浅,即说明样品中无FeO(2分)
Ⅱ.(10分)(1)BDAC(2分,全对才给分)
(2)将反应产生的CO2气体尽可能彻底的赶入装置A中,使之完全被Ba(OH)2溶液吸收(2分)
(3)ad(2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给1分全正确2分,错选1个扣1分,到扣完为止)
(4)61.5%(2分)(5)偏低(2分)
18. (2007·重庆卷)26.脱除天然气中的硫化氢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可回收硫资源。

(1)硫化氢与FeCl3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其离子方程式为。

(2)用过量NaOH溶液吸收硫化氢后,以石墨作电极电解该溶液可回收硫,其电解总反应方程式(忽略氧的氧化还原)为;该方法的优点是。

(3)一定温度下1 mol NH4 HS固体在定容真空容器中可部分分解为硫化氢和氨气。

①当反应达平衡时ρ氨气×p硫化氢=a(Pa2),则容器中的总压为 Pa;
②题26图是上述反应过程中生成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

若t2时增大氨气的浓度且在t3时反应再次达到平衡,请在图上画出t2时刻后氨气、硫化氢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题26图
参考答案:
(1)2Fe3++H2S=S↓+2Fe2++2H+
(2)Na2S+2H2O S↓+H2↑+2NaOH或S2++2H2O S↓+ H2↑+2OH-
副产氢气,生成的NaOH可循环利用.
(3) ①

用(2)中方法回收硫,生成H2,对环境无污染,生成的NaOH可以循环利用,体现了环保节能的原则。

(3)中发生的反应:NH4HS(s)NH3(g)+H2S(g),容器中,
p(NH3)·p(H2S)=a(Pa2)。

而向容器中加入NH3时,c(NH3)增大,该平衡体系向逆方向移动,保持c(H2S)与c(NH3)均减小。

19. 【化学一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15分)
铜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它的单质及化合物在科学研究和工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请回答以下问題:
(1)超细铜粉可用作导电材料、傕化剂等,制备方法如下:
①写出基态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______,铜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笫____族;NH4CuSO3所含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② SO42-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___,SO32-的空间构型为__________。

③将NH4CuSO3溶于足量稀硫酸中,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该气体是_____,所得溶液呈_____色。

(2)某学生向CuSO4浓液中加入少量氨水生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透明溶液,最后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乙醇,析出SO4 ? H2O晶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代号)
A.氨气极易溶于水,是因为NH3和H2O之间形成了极性共价键
B.NH3和H2O中心原子的杂化方式相同,键角也相同
c.Cu(NH3)4SO4所含的化学键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配位键
d.SO4中配离子的空间构型为正方形
②请解释加入乙醇后析出晶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

(3)Cu晶体的堆积方式如右图所示,设Cu原子半径为a,晶体中Cu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

(已知:,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参考答案:
(1)①3d104s1;ⅠB;N;②sp3;三角锥型;③SO2;蓝色;(2)①cd;②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3)12;
×100%=74.76%。

试题分析:(1)①外围电子指价电子,过渡元素价电子包括最外层电子和次外层d能级上的电子,即Cu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铜位于第四周期IB族;第一电离能越大,非金属性越强,同周期从左向右第一电离能增大,但IIA>IIIA,VA>VIA,因此第一电离能最大是N;
②杂化轨道数等于价层电子对数,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②杂化轨道数等于价层电子对数,
S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因此杂化类型为sp3,SO32-中有3个σ键,孤电子对数为(6+2-3×2)/2=1,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
③+1价Cu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歧化反应,生成Cu和Cu2+,SO32-+2H+=SO2↑+H2O,气体为SO2,溶液变蓝;
(2)①a、氨气极易溶于水,因为NH3和H2O形成分子间氢键,故错误;b、NH3中N的杂化方式为sp3,H2O中O的杂化方式为sP3,前者含有一个孤电子对,后者含有2个孤电子
对,因此夹角不同,故错误;c、属于络合物,含有Cu2+和NH3之间形成配位键,NH3中N和H之间形成共价键,Cu2+和SO42-形成离子键,故正确;d、配离子的构型为正方形,故正确;②乙醇分子极性比水分子极性弱,加入乙醇降低溶剂的极性,从而减小溶质的溶解度;(3)金属晶体的配位数确定与金属原子最近的金属原子的个数,根据晶胞,铜原子的配位数为12,空间利用率=球的体积/晶胞的体积,根据晶胞,属于此晶胞的铜原子的个数为8×1/8+6×1/2=4,面对角线为4a,因此晶胞的边长为2a,因此空间利用率
=×100%=74.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