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方案(全国卷地区)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6章人口与环境第17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听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7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知识导图考纲解读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的时空差异,掌握不同人口
增长模式的特点及地区分布,分析不同地区的人口
问题特点,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2.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和联
系,理解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一、人口增长
1.世界人口增长:在表示历史上人口增长的坐标图中,人口数量变化表现为一条“①________”形曲线。

2.人口自然增长率
(1)概念: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②________与死亡率相减的得数。

(2)影响因素:生物学规律和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领域的多种因素。

其中③________的发展水平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二、人口增长模式
图17­1
1.图中,a代表出生率,b代表④________。

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特征
A代表⑤______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B代表⑥______________模式: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C代表⑦______________模式: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3.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⑧________型向现代型过渡。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爆炸”
(1)含义:“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反映了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开始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⑨__________。

产生的原
因a.世界人口⑩________,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b.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
c.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表现及后果土地
资源
a.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⑪
________
b.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矿产
资源
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⑫________,有的甚至趋于枯竭
水资

淡水资源需求量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森林
资源
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森林,导致⑬__________加剧,土壤肥力下
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利用
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⑭______________关系,以实现自
然资源的持续利用
3.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

⎪⎧概念:人口容量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⑮
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
的最高人口数量
特点:临界性、⑯和警戒性
(2)人口合理容量: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⑰________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

(3)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⑱________和经济规模的大小即环境承载力。

探究点一人口的增长
核心突破
“高—高—低”模式
“高—低—
高”模式
“低—低—
低”模式原始人口
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
增长模式
社会
历史
时期
原始社会
奴隶社
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
义社会初

18世
纪中期
以后到
19世纪
末20世
纪初的
欧洲
大多
数发展
中国家
世界主要
发达国家及
个别发展中
国家目前的
阶段




出生率高高高低
死亡率
高(且波
动大)
高低低
自然增
长率
极低较低高低
加重,经济发展活力不足;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老年人生活孤单、困
难等医疗卫生、交通、住房等条件改善困难;人民生活贫困;人口素质偏低;产生持
久的环境压力
对策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鼓励老有
所为,延长退休年龄
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发展社会生产力;转变生育观念
趋势
人口数量将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的
人口还会逐渐减少
随着控制人口增长措施的实施,人口
增长将趋缓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人口的数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图17­2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

读图,完成(1)~(2)题。

图17­2
(1)图17­3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①②
③④
图17­3
A.①B.②
C.③D.④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命题点二人口年龄结构与人口问题
2.[2014·福建卷]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

图17­4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

读图回答(1)~(2)题。

图17­4
(1)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2)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探究点二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核心突破
1.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含义
考虑
的基础自然资源的承载能力
人口与生态系统相协调,与一定
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意义体现的是人口生物学意义上的“生存”,
是一个警戒值
体现了人口“发展”层面上的意
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大小
关系
某一地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共同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特点。

在不同的人类历史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各异,人类生产力水平高低不同造成了人口消费水平的巨大差异,从而造成了人口
容量的巨大变化。

在一定的历史阶段,由于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生活消
费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容量又是相对确定的
2.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图17­5
命题探究
命题点一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
3.[2013·上海卷]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图17­6所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

据此完成(1)~(2)题。

图17­6
(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中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图17­7判断,四市中
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①市②市③市④市
图17­7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命题点二资源对人口的限制
4.水资源限制度表示不同地区人口分布的水资源适应程度,其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

读2000年和2010年中国水资源限制度示意图(图17­8),回答(1)~(2)题。

图17­8
(1)2000—2010年期间,我国水资源限制度的变化表明( )
A.人口超载地区在减少
B.水量盈余地区在增加
C.多数地区水资源短缺
D.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
(2)下列可以有效降低水资源限制度的措施有( )
①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②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③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④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
A.①③B.②③
C.①②D.②④
典图判读11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典例精析
[2015·福建卷]图P11­1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

读图完成(1)~(2)题。

图P11­1
(1)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2)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信息提取
思维过程
(1)比较a、c方案的图可知,c方案图的底部明显宽于a方案图的,即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于a方案的。

两方案的人口性别比、老年人口比重、
青壮年人口比重相差不大
(2)a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小,将来会出现严重的劳动力短缺和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利于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c方案少儿人口比重大,人口增长较快,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大,容易引发人口问题。

b方案少儿人口比重介于
a、c方案之间,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均衡
■判读技巧
1.读懂坐标,明确单位
横坐标有时表示的是比重(如图P11­2甲),有时表示的是人口数量(如图P11­2乙),还要特别关注人口数量的单位。

图P11­2
2.观察塔形,确定类型
(1)年轻型(增长型)——年轻人口比重大,塔形下宽上尖,见图P11­3甲。

(2)成年型(静止型)——除极老的年龄组外,各年龄组人数差别不是很大,塔形较直,只在高龄部分(即塔尖)急剧收缩,见图P11­3乙。

(3)老年型(缩减型)——年轻人口比重小,中年以上人口比重较大,塔形上下窄、中间宽,见图P11­3丙。

图P11­3
3.分析变化,关注异常
图P11­4
(1)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如图中的a处)。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由于计划生育等原因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二是由于重大灾害等原因导致死亡率上升,三是人口大量外迁。

(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如图中的b处)。

其变化可能是由于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3)男女比例的明显失调(如图中的c处)。

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工业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造成某一性别的人口聚集。

■应用提升
图P11­5为某国人口金字塔图(含预测数据)。

读图完成1~2题。

图P11­5
1.该国人口变化趋势的一个突出特征是( )
A.年轻劳动力不断增加
B.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
C.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出生率提高
2.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
B.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C.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D.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
图P11­6为甲、乙、丙、丁四国的人口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图P11­6
3.甲、乙、丙、丁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是( )
A.甲国B.乙国C.丙国D.丁国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严重
B.乙国最有可能为发达国家
C.丙国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丁国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老少比是老年人口数与少年儿童人口数的比值,用百分数表示;年龄中位数是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排列,位于中点的那个人的年龄。

图P11­7是某国的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变化示意图,图P11­8是该国某年的人口金字塔图。

据此完成第5题。

图P11­7
图P11­8
5.该国人口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总数逐年下降B.人口老龄化
C.人口平均年龄下降D.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
图P11­9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

读图回答6~7题。

图P11­9
6.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我国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我国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我国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7.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D.表明25~59岁劳动力数量下降
第17讲人口增长模式与人口合理容量
【基础自主梳理】
①J②人口出生率③生产力④死亡率⑤高—高—低
⑥高—低—高⑦低—低—低⑧过渡⑨急剧膨胀⑩急剧增长⑪大⑫迅速减少⑬水土流失⑭良性循环⑮经济社会⑯相对性⑰最大⑱人口规模【考点互动探究】
1.(1)A (2)C [解析]第(1)题,结合公式:移民占总人口的比例=移民总量/人口总量,可以计算该地区的人口总量,进一步判断①图较符合。

第(2)题,统计数据显示,1910年前后移民占全国人口比重较大;在1970年前后移民数量虽然下降,但变化不大,而移民占总人口比重却出现明显下降,该变化说明该时段人口自然增长快,人口总量增加最多。

2.(1)D (2)B [解析]第(1)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10年之前少儿抚养比持续下降,但占相当大的比例,即少儿人口比例大,而老年抚养比相对比较稳定;2010年以后,少儿抚养比稳定在20%左右,但仍高于老年抚养比。

201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上升,这一过程变化主要是受到人口年龄结构的影响,故D项正确。

老年抚养比与性别比例无关,医疗水平会影响死亡率,教育程度影响人口素质,故A、B、C项错误。

第(2)题,从图上可以看出,2025年以后老年抚养比超过少儿抚养比,并呈持续上升态势,即老年人口比例增大,将可能出现劳动力日渐不足的局面,故B项正确;人口迁移的主群体是青壮年,老年人口增多将使得人口迁移减缓,故A项错误;人口分布是否均匀与老年抚养比增大无关,故C项错误;老年人口比例增大会使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D项错误。

3.(1)D (2)C [解析]第(1)题,根据题目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

四市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

④市熟制最高,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市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第(2)题,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市和④市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4.(1)D (2)C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相对于2000年,2010年的“全国总人口”“超载地区总人口”与“实际超载人口”三项指标数值都增加了,但“超载地区总人口”与“实际超载人口”指标数值增加幅度大于“全国总人口”的,说明人口超载地区在增加,水量盈余地区在减少,故排除A、B项。

据图可知,水资源限制度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增大趋势,而题干中的信息——水资源限制度“数值越大表明水资源限制性越强”,说明中国的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故D项正确。

而C项所述根据题干及图中信息无法判断对错。

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中国人水平衡关系趋于紧张根本上是因为水资源超载地区人口增加。

降低水资源限制度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分流人口——“科学引导人口由水资源超载地区向水资源盈余地区迁移”,另一个措施就是增加水资源的供应量——“采取开源与节流等措施增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故正确答案为C项。

而“在人口高度集聚的城市地区要平均分布人口”与“缩减工业规模,禁止人口向水资源超载地区流动”的措施不符合实际,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实现的。

典图判读11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1.B 2.B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1956年到2006年,再到2056年,该国少儿人口比例下降,人口出生率降低,老年人口比例上升,人口老龄化趋势显著。

年轻劳动力先增加后减少。

第2题,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3.D 4.C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甲、丙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乙国人口出生
率和死亡率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极低。

丁国人口为负增长。

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丁国,故D正确,A、B、C错误。

第4题,甲、丙两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人口老龄化并不是很严重,故A错误,C正确。

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不可能为发达国家,故B错误。

丁国人口老龄化严重,城市化水平高,发展速度慢,故D错误。

5.B [解析]根据图P11­7判断,该国老少比越来越高,说明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主要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B对。

根据图中老少比和图P11­8中各年龄段人口比例可推知,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0,说明该国人口总数在增长,A错。

根据该国人口年龄中位数变化判断,人口平均年龄在上升,C错。

该国青壮年人口比重应在下降,D错。

6.B 7.B [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1982—2009年我国少年儿童人口比重变小,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A项错误。

1982年我国青少年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大,而老年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小,说明1982年我国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B项正确。

1982年我国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低,C项错误。

1982年和2009年我国20~24岁年龄组人口所占比重大致相当,但2009年总人口数量比1982年的多,故1982年我国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少。

第7题,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可知,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青少年人口比重下降,说明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减慢,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故A项错误,B项正确。

新生人口减少,则与婴幼儿有关的产业将会萎缩;老年人口增多,与老年人有关的产业将会扩大,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会使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C项错误。

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25~59岁劳动力人口比重上升,且人口基数增大,25~59岁劳动力数量上升,D项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