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第13讲-燃料与燃烧

合集下载

2020中考化学新课标(RJ)复习课件第13课时 燃烧和灭火 燃料、能源和环境

2020中考化学新课标(RJ)复习课件第13课时 燃烧和灭火 燃料、能源和环境

等,这些能源也被称为“绿色能源”。
2.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燃烧时排放出 二氧化硫 和 二氧化氮 ,它们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2)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一氧化碳 、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 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3)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节省 石油资源 ;减少 汽车尾气的污染 。
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
被压缩到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
被压缩。从分子角度分析,其中的 原因是气__态__物__质__分__子__之__间__的__间__隔_____ _较__大__,_易__压__缩__;固__态__物__质__分__子__之__间______ _的__间__隔__较__小__,_不__易__被__压__缩______。
图13-2
4.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
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
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传统的化
石燃料要多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
2.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燃烧、化学爆炸、缓慢氧化的比较
概念
发生条件
防范措施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 燃烧 热的剧烈的 氧化 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 或氧气接触;温 离;隔绝空气或氧气;降 度达到着火点 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可燃物在 有限的空间 内发生急剧
化学
剧烈燃烧;有限
结论或解释
(1)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 酒精
燃烧 ,蒸馏水
不燃烧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

2020-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3讲 燃料及其利用

2020-2021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13讲 燃料及其利用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燃料的合理利用和开发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即有放 热现象或吸热现象发生。 ①常见的吸热反应:碳酸钙高温分解,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等。吸热反应中,热 能 转变为 化学能。 ②常见的放热反应:燃烧、生石灰和水的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等。放热反应中, 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2) 除了热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之外,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也是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 电池在放电时, 化学能转变为电 能;电池在充电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6.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
识通过化学反应实现能量转化的重要性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教材导航]人教:九上 P128~P150;鲁教:九上 P118~P130,九下 P94~P98、P108~ P113;
中考状元 ·生物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破坏。 (2)方法:① 清除可燃物 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 氧气(或空气) ;③ 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 以下。
上页 栏目导航 下页
中考状元 ·生物
3.易燃物和易爆物 (1)爆炸:可燃物在 有限 的空间内 急剧 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 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 ⑤观察少量汽油、柴油、润滑油样品的燃烧现象,
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 调查其用途;

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287)

2019-2020学年初中化学《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287)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燃料与灭火,燃料与能源》专项训练测试卷一、选择题1.在消防知识中有一个词叫做“物理性爆炸”,是指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下发生的爆炸,下列各项描述中属于“物理性爆炸”的是()A.厨房中因燃气泄漏而爆炸B.高压锅因排气孔堵塞而爆炸C.节日烟花在空中爆炸D.矿井发生瓦斯爆炸2.最近“纸火锅”(如右图)逐渐流行起来。

“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

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B.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C.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3.液化石油气中所含的可燃性物质,是在加压不高的条件下即变成液态而便于储存于钢瓶中,当打开钢瓶阀门(减压)时,又容易变成气态的碳氢化合物,则下列所给物质中,符合这一要求的是()4.(5分)氢气作为新能源普遍被人们看好,它有许多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

石油、煤、天然气等资源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而氢气可以用水做原料来制取。

燃烧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汽油,前者放出的热量约是后者的三倍。

氢气燃烧后的产物只有一种——水,不污染环境。

根据以上短文的内容,请归纳总结出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

目前,氢能源没有普及的主要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5.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

自然界中以形成形式提供的能源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和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

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能是二级能源B.水力是二级能源C.天然气是二级能源D.煤气是一级能源6.新能源应具有原料易得、燃烧时产生热量多,且不会污染环境的特点。

这种前途广阔的能源是()A.煤B.石油C.煤气D.氢气7.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需依靠其他能源间接制取的称为二次能源,如氢气属高效、无污染的二次能源。

人教版中考新突破化学专题复习课件-课题13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共30张PPT

人教版中考新突破化学专题复习课件-课题13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共30张PPT

泡沫灭火器 干粉灭火器
二氧化碳灭火器
隔绝空气 隔绝空气
降温、隔绝空气
木材、棉布等引起的火灾 一般火灾,油、气引起的火灾
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 仪器等的火灾
5
3.火灾自救策略 (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 (2)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
(3)房间内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打开门窗,因为打开门窗会增加空内氧气含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点燃
10
(2)氢气:无毒,极易燃烧,燃烧产物是水,是最清洁的燃料。氢气作为能源具 制取原料来源广泛 、 _________ 无污染 、热值高。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 有以下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
2H2+O2===== 2H2O 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太阳能 、_______ 风能 、________ 核能 、地热能、潮汐能等。 (3)其他能源:_________
25
(或氧气)接触才能燃烧 (2)图2装置中的a、b两处的现象证明可燃物必须与空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图2装置比图1更加环保,因为 图2装置可以防止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排入空气中,从而避免污染环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考查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命题意图】该题结合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考查物质燃烧条 件的探究。 【关键字】 (1) 锥形瓶中的药品为 MnO2 和双氧水,由此可联系实验室用过氧化 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燃烧的条件:①物质为可燃物,②与氧气或空气接

2020年中考化学提分训练 燃烧和灭火 燃料、能源和环境(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提分训练 燃烧和灭火 燃料、能源和环境(答案)

2020年中考化学提分训练燃烧和灭火燃料、能源和环境(答案)1.[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2、7.4%的He和0.2%的CH4等,平均温度为-150 ℃。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②氦气含量太高;③没有适宜的温度;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19·泰安]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 ()图Z13-5A.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3.如图Z13-6,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图Z13-6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事故D.实验用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4.[2019·安徽]某同学用一系列实验探究物质的燃烧,得到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氧气和二氧化碳中均能燃烧,说明二氧化碳分子中有氧气B.玻璃棒不能燃烧而火柴棒可以燃烧,说明燃烧与物质本身性质有关C.蜡烛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旺,说明燃烧与氧气的浓度有关D.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需考虑两方面因素:反应物(内因)和反应条件(外因)5.[2018·岳阳]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图Z13-16.[2019·北京]用如图Z13-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升温至60 ℃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 ℃的过程中,仅③燃烧。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图Z13-2A.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7.[2019·鄂州]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B.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C.电器短路着火,未切断电源直接用水浇灭D.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8.[2019·成都]下列熄灭蜡烛的方法,其对应原理错误的是()A.扇灭——隔绝氧气B.剪掉灯芯——隔离可燃物C.湿抹布盖灭——隔绝氧气D.水浇灭——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9.[2019·广州]下列物质与空气充分混合后,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A.P2O5B.面粉C.镁粉D.CH410.现有物质: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燃料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燃料

2020年中考化学人教版专题复习:燃料考点必读1.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一些防火、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知道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知识梳理考点一、燃烧和灭火1.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3)可燃物达到它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它的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2)使可燃物隔绝氧气(或助燃性的物质);(3)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可燃性气体泄漏时的注意事项:当室内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气泄漏后,室内充满可燃性气体,在此环境中不能进行人工呼吸、打电话或打开换气扇,应先关闭总闸,开窗通风,并在杜绝一切明火的同时查找泄漏的原因。

4.火灾自救策略:(1)迅速找到安全通道;(2)发生火灾时上层空气中氧气少,毒气浓度大,所以要匍匐前进;(3)房间发生火灾时不能随便开门开窗,开门开窗会增加氧气量,使火势更加凶猛;(4)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烟尘,使人窒息而死,因此最好用湿布捂住口鼻;(5)若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应逆风而跑,因为顺着风更易被烧伤和发生危险。

【要点诠释】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2.燃烧的本质是氧化反应。

燃烧一般伴随着发光、发热等现象,但有发光、发热现象的不一定是燃烧,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3.物质燃烧要求三个条件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实现灭火,只要破坏燃烧的一个条件即可。

4.并不是所有燃烧都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来灭火。

有的物质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如镁;有的物质与水作用能燃烧,如钠和钾等,这样的物质的燃烧就不能用二氧化碳和水灭火。

考点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1.易燃物和易爆物:(1)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和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遇火就能燃烧的固体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他物质燃烧的物质等。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13讲 燃料与燃烧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 第13讲 燃料与燃烧
2. 除了热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之外,电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也是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 电池在放电时,电池内部物质的__化__学___能转变为___电___能; 而在电池充电时是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目录|
忆知识·巧导妙引|
理教材·夯实基础|
过实验·主题探究|
实验
燃烧条件的探究
1. 实验设计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点击此处链接至“练好题·把脉中考”板块
点击此处链接至《限时提分作业》
目录|
忆知识·巧导妙引|
理教材·夯实基础|
过实验·主题探究|
(2)沼气、坑气、瓦斯气体的主要成分都是甲烷;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目录|
忆知识·巧导妙引|
理教材·夯实基础|
过实验·主题探究|
燃料与能源
3. 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相关内容
氢气
被称为“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优势:①原料来源广泛;②热值高;③产物 无污染。局限:目前制取成本高、储存与运输存在困难,还未能广泛应用
(2)设计实验B、D的目的是探究____可__燃__物__燃__烧__需__要__温__度__达__到__着__火__点_______。
(3)能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O2的现象是___C_中__白__磷__不__燃__烧__,__D__中__白__磷__燃__烧___。
(4)A~D中,可不做的实验是__A___(填序号)。
目录|
忆知识·巧导妙引|
理教材·夯实基础|
过实验·主题探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1)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热量的反应叫___吸__热___反应, 例如:C+CO2=高==温=2CO、CaCO3=高==温=CaO+CO2↑; 吸热反应中,___热___能转变为__化__学___能。 (2)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的反应叫放热反应, 例如:CaO+H2O====Ca(OH)2; 放热反应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燃料》章末知识梳理+例题演练(含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烧和燃料》章末知识梳理+例题演练(含解析)

《燃料》章末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知道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及没有普及的原因。

2.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知道温室效应。

4.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和操作要点;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5.了解几种常见的燃料,并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6.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开发各种新能源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知识网络】【要点梳理】知识点一、氢气的性质及用途1.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最轻的气体)。

2.化学性质: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生成水。

3. 氢气的用途:氢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物是水,它是理想的高能和洁净的燃料。

【要点诠释】1.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如果氢气不纯,当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达到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2.验纯的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使试管口稍向下倾斜,接近酒精灯火焰,再移开拇指点火。

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表明氢气不纯,需要再收集检验。

若声音很小或听到轻微的“噗”声,说明氢气已纯净。

3.由于氢气在制造、贮存和运输等方面还有许多技术问题没有完全突破,所以氢能源还没得到广泛应用。

知识点二、碳的单质和碳的氧化物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金刚石石墨外观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状晶体深灰色磷片状固体光泽加工琢磨后有光泽略有金属光泽硬度自然界最硬软导电性无良好导热性良好良好用途钻探机钻头、刻刀、装饰品等电极、铅笔芯、润滑剂等2.CO2和CO的比较:CO2CO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可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干冰易吸热升华。

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接近,略小于空气密度。

化学性质可燃性一般情况下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燃料与燃烧(原卷版)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12燃料与燃烧(原卷版)

母题12:燃料与燃烧【母题】2018年重庆市A—1【母题原题】煤炉越扇越旺,蜡烛一扇就灭,以下对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扇蜡烛会隔绝空气 B.扇蜡烛会降低石蜡着火点C.扇煤炉会增大空气进入量 D.扇煤炉会增加新的易燃物【试题解析】物质燃烧需要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而灭火需断绝燃烧的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就能达到目的,物质充分燃烧的因素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加氧气的浓度,故煤炉越扇越旺,是因为扇煤炉会加快空气地流通,增大空气进入量,从而使燃烧越来越旺,蜡烛一扇就灭,是因为降低了温度,使温度低于石蜡着火点,故蜡烛熄灭,故选C【命题意图】本题主要是考查燃烧与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和燃料的充分燃烧的条件.对学生考查的要求是掌握燃烧的条件极其灭火的原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题目难度一般,掌握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考试方向】燃烧的定义从初中到高中有个发展阶段,在燃烧与灭火的考查上不只局限于课本知识的识记,而是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高中学习广义的燃烧做准备,渗透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不能灭一切物质的燃烧的意识,中考考查时属于较难的题。

【得分要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掌握掌握燃烧的条件极其灭火的原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知识的迁移是解此类题的关键。

[:Zxxk]1.(2018届四川省邻水县初三中考化学试卷(二))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防止森林大火蔓延可开挖隔离带,其目的是隔绝可燃物B.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C.汽油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是因为汽油不是可燃物D.房屋失火,消防队员用水扑灭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2.(2018届河南省郑州市九年级适应性测试(二模))为探究燃烧条件,设计如右图甲、乙两个实验。

请回答:(1)乙和甲相比,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燃料与燃烧一、燃烧的条件(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原理: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以及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2)简易灭火器的原理: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生成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气体。

瓶内气压增加,液体随气体喷出。

(3)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用泡沫灭火器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粘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氢钠)来灭火具有流动性、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四、爆炸1、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爆炸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常识(1)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

复习要点(2)油库、面粉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字样,在醒目位置张贴安全图标。

(3)爆炸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

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会看到下面的—些图标:当心火灾 禁止放易燃物 当心爆炸 当心火灾禁止烟火 禁止带火种 禁止燃放鞭炮 禁止吸烟 五、化石燃料1、常见的化石燃料①形成: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2020年中考化学总复习燃料及其利用训练附答案强烈推荐

A.
B.
C.
D.
育 7.下列有关 H2 、CH4、CO 三种气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都具有还原性,其组成元素的原子都易失去电子。 教 B. 与空气混合遇火易爆炸,点燃前都要检查纯度。 材 C. 燃烧时火焰颜色相同,燃烧产物相同 D. 都是常见的可燃性气体,地壳中大量存在
因 8.学习化学的目是学会用化学观点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材 毁灭地球的情况下,人类是如何应对一系列生存危机的。 因 (1)画出氦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材料
C. 煤、石油、天然气是取之不尽用之竭的能源 D. 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
提高肥效
5.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的分析中,不合理的是( )
A. 点燃氢气时发生爆炸一一点燃前没有检验纯度
B. 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铁丝没有燃烧——氧气纯度不够
C.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进水量偏少一一未冷却到常温就打开弹簧夹 D. 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 CO2 , 收集不久就没有气泡产生了一一二者已反应完全 6.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育 B.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两者是包含关系
D.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是交叉关系

材 A. 用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甲烷是最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B. 化学反应常常伴随着能量变化 D. 在煤炉上放一壶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
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用甲醛水溶液泡制水产品并出售
B.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属于合成
19.下图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操作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取用木炭的仪器叫________。 (2)图 B 中熄灭酒精灯的操作是________。 (3)图 C 中木炭在氧气里燃烧比在空气里燃烧要剧烈,说明了________。图 C 中为了使木 炭与氧气完全反应,操作时应注意________。 (4)图 D 在整个实验设计中的意图是________。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第13讲-燃料与燃烧

2020年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第13讲-燃料与燃烧

一、化学用语巩固(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1.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①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__C 2H 5OH __;②最简单的有机物:__CH 4__;③燃料燃烧时的助燃剂:__O 2__;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H 2O -12__。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①天然气充分燃烧:__CH 4+2O 2=====点燃CO 2+2H 2O __;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2CO +O 2=====点燃2CO 2__;③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__2NaOH +SO 2===Na 2SO 3+H 2O 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3. (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B )4. (2017·铁岭)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

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D )A .①②③⑤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5. (2018·娄底)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C ) A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 .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C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D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6. (2019·聊城改编)下列有关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B )A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B .物质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C .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D .将煤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燃烧更充分【点拨】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才是燃烧,例如铝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铝薄膜就不属于燃烧。

B.Mg 可以在CO 2中燃烧,Na 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C.若要发生爆炸,可燃物的浓度必须达到爆炸极限。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中考考点训练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中考考点训练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中考考点训练考点一:燃烧与灭火: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促进燃烧的方法。

1.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解释或分析正确的是()A. 图a中将煤球变成蜂窝煤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长煤燃烧的时间B. 图b中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C. 图c中蜡烛火焰很快熄灭,是因为金属丝阻碍空气的流动D. 由图d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答案】D【解析】把煤球改成蜂窝状,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A错误;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变,火柴头向下更易燃烧是因为火柴梗不断被加热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和受到热气流带来的新鲜空气的助燃,B错误;蜡烛熄灭的原因是金属吸热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C错误;金属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燃烧,金属镁燃烧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D正确。

【易错点】着火点理解出错;灭火的原理不能正确分析。

2.设计对比实验,控制变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答案】A【易错点】控制变量法中注意单一变量考点二:化石燃料的利用:结合“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燃料的综合利用。

1.《2015年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结构正在向多元、清洁、低碳转型。

下列是我国能源结构变化的调整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化石燃料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能源,但不可再生且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2)从2015、2030、2050年能源结构变化看,所占比例增加最多..的是_____;【答案】(1)天然气(2)其他可再生能源【解析】(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

(2)由图可知,其他可再生能源增加的比例大2.(1)目前,人类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属于______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分别取1kg天然气和煤充分燃烧,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CO2和SO2中会导致酸雨的是___________,图中更清洁的燃料是___________。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化学用语巩固(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0分)
1. 写出下列化学用语:①实验室最常用的燃料:__C 2H 5OH __;
②最简单的有机物:__CH 4__;③燃料燃烧时的助燃剂:__O 2__;
④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__H 2O -1
2__。

2. 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①天然气充分燃烧:__CH 4+2O 2=====点燃CO 2+2H 2O __;
②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__2CO +O 2=====点燃2CO 2__;
③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尾气:__2NaOH +SO 2===Na 2SO 3+H 2O 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3. (2019·湘西州)在加油站、油库、煤矿矿井内,需要张贴的图标是( B )
4. (2017·铁岭)现有的是①石油气,②面粉粉尘,③氮气,④天然气,⑤一氧化碳。

当这些物质与空气混合,遇明火,有发生爆炸危险的是( D )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5. (2018·娄底)2018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

各地积极行动,落实措施。

下列做法错误..
的是( C ) A .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B .火力发电厂进行脱硫、控尘处理
C .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
D .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6. (2019·聊城改编)下列有关燃烧和爆炸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物质跟氧气的反应就是燃烧
B .物质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
C .可燃性气体中混有空气,遇明火一定发生爆炸
D .将煤加工成粉末状,目的是增大氧气的浓度,使煤燃烧更充分
【点拨】A.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放热的氧化反应才是燃烧,例如铝在空气中氧化生成氧化铝薄膜就不属于燃烧。

B.Mg 可以在CO 2中燃烧,Na 可以在氯气中燃烧。

C.若要发生爆炸,可燃物的浓度必须达到爆炸极限。

D.将煤加工成粉末状是为了让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更充分。

7. (2017·天津)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C )
A .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 .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8. (2019·荆州改编)下列灭火原理与“釜底抽薪”相同的是( A )
A .砍掉部分林木形成隔离带灭火
B .用灯帽盖灭酒精灯
C .油锅着火加入大量蔬菜灭火
D .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9. (2019·山西)土星是太阳系里的气态行星,约含有92.4%的H 2、7.4%的He 和0.2%的CH 4等,平均温度为-150 ℃。

它没燃烧成火球的原因可能有:①可燃物种类太多 ②氦气含量太高 ③没有适宜的温度 ④没有支持燃烧的氧气。

其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2019·西宁改编)今年5月12日是第十一个全国防灾减灾日。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B )
A .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B .在厨房内燃气灶(燃料为天然气)的上方安装报警器
C .燃气泄漏时点火检查
D .室内起火时迅速打开门窗通风
三、填空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3分)
11. (2019·湘西州改编)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森林火灾;2019年4月15日,法国巴黎圣母院烧毁。

火灾的频繁发生,对社会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

针对以下灭火方式,写出相应的灭火原理。

(1)松开打火机的开关,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__隔离可燃物(或清除可燃物)__;
(2)油罐着火时用水喷淋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_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__;
(3)野炊时用沙土将火堆掩埋,其灭火原理是__隔绝氧气(或隔绝空气)__。

12. (2019·河南)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 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CH 4+2O 2=====点燃CO 2+2H 2O __;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 和H 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__改大__(填“改大”“改小”或“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__产物无污染(或热值高、原料来源广泛等)__(答出一条即可)。

【点拨】根据三种物质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知,每分子的CH 4需要消耗2分子的O 2,而每2分子的CO (或H 2)只需要消耗1分子的O 2;即改用天然气后氧气的消耗量增大,因此要改大灶具的进风口。

13. (2018·泸州节选)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成为全球第一个稳定开采可燃冰的国家。

可燃冰开采困难重重,原因之一是可燃冰极不稳定易爆炸,大量甲烷气体涌入大气层,会产生比二氧化碳更为严重的温室效应。

置换法是开采方法之一,将CO 2液化后送入1500米以下的洋面,就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合物沉入海底,因CO 2较甲烷易于形成水合物,因而就可能将甲烷水合物中的甲烷分子置换出来。

(1)甲烷属于__有机物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其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25%__。

(2)甲烷燃烧是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__热__能,甲烷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__电__能。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D __。

A .开采可燃冰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 .二氧化碳水合物的密度比水小
C.可燃冰比二氧化碳水合物稳定D.可燃冰是一种前景广阔的清洁燃料
(4)可燃冰的微观构成为46个H2O分子形成8个笼,有6个笼中每个笼容纳了1个CH4分子,余下2个笼每个容纳1个H2O分子,则可燃冰中H2O与CH4的分子数之比是__48∶6(或
8∶1)__。

四、实验题(每空1分,共4分)
14. (2019·永州改编)在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列装置进行了“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步骤】
①将所需仪器按照装置图连接起来;
②打开K1和K2,向上拉动任意一支注射
器的活塞;
③将实验所需药品加入对应的仪器中;
④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冷水中;
⑤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⑥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二氧化碳进入具支试管中;
⑦将装有适量白磷的具支试管放入80 ℃的热水中;
⑧打开K1,关闭K2,往装置甲中加入适量的双氧水,氧气进入具支试管中;
⑨关闭K1,打开K2,往装置乙中加入适量的盐酸。

【问题解答】
(1)实验步骤②的目的是__检查装置的气密性__。

(2)实验装置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确认步骤⑥将具支试管内的氧气全部排尽__。

(3)对比实验步骤⑤和⑧产生的现象,能得到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__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__。

(4)某同学通过对比某两步实验的现象,得到了可燃物燃烧的一个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两步实验是__⑧⑨(或⑦⑧)__。

(填序号)
【实验结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
火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