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5课 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公开课教案_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说出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和设立特别行政区等基本史实。
能够列举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实。
通过比较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港澳回归的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发展情况等,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探究、老师指导合作讨论,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含义、实践发展。
运用图片观察、播放有关港澳回归等视频手段,创设一个良好的情境,加深对祖国统一是历史必然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是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实现的,是新中国外交工作的重大顺利。
港澳的顺利回归和回归后持续稳定的发展,说明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确实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促进了港澳和内地的共同繁荣和发展。
认识到无论是香港、澳门还是台湾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中国共产党对于国家主权问题不作丝毫的让步,希望通过“一国两制”,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统一。
使学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在现实维护国家统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说出香港、澳门回归和设立特别行政区以及海峡两岸经济文化日益密切等史实。
认识到“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祖国统一是大势所趋和历史必然。
难点:理解“一国两制”这一基本政策的含义和作用,明白一个中国的原则。
理解香港、澳门能够胜利回归,是建立在新中国综合国力大为提高的基础上的。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导入
【自主探究,夯实基础】
1、多媒体展示自学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提示:请同学们对照自学提纲,仔细阅读课文,自主学习,同桌同学合作解决问题,在课本上完成标注。
然后展示交流核对答案记忆。
1、“一国两制”的提出: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__________(谁)提出的,首先是针对__________问题提出来的。
2. “一国两制”的含义:
“一国两制”构想是指在__________的前提下,我们国家的主体部分坚持__________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特别行政区仍然保持__________制度。
在解决香港、澳门、台湾问题上实行“__________”。
3. “一国两制”的实践
1)“一国两制”首先被运用于解决__________问题,开始由构想进入实践。
2)1982年,我国政府作出在________年收回香港的决策。
3)1984年12月,中英__________在北京签署,中国政府成功解决了香港回归问题。
4)__________年7月1日,国家主席__________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历经沧桑的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
5)__________年4月,中葡两国签署关于__________问题的联合声明;__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宣告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4. “一国两制”的发展
1)两岸关系发展的原因:
①国际:__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交,消除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最大国际障碍;
②国内:“__________,__________”方针使海峡两岸关系发生了深刻变化。
2)两岸关系的发展:
①1992年11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的共识,史称__________,有力推动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②1995年1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重要讲话,呼吁所有中国人__________ ,坚持________,反对_______,全力推进两岸关系的发展,促进祖国__________的完成。
③经海峡两岸同胞的努力,初步形成两岸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局面。
两岸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为__________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节过渡:香港、澳门回归,是中华民族的盛事,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圆了中华民族的回归梦,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合作探究,夯实基础】
一、回顾历史,不忘国耻。
(一)老师展示香港、澳门、台湾地图图片,提出讨论问题:
(1)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是我国哪一地区?
(2)回顾历史,说出近代史上英国割占香港的史实。
(3)图二地区在历史上曾被哪国占领?
(4)宝岛台湾在历史上都曾有过哪些称谓?元朝管理台湾的机构叫什么?明朝时台湾曾被哪个国家侵占?谁收复了台湾?在近代史上哪国占领了台湾?何时台湾光复?
学生讨论交流归纳,展示分享,师生互动互评。
本问题设计主要使学生知道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由来,不忘国耻。
活动探究一:庆盛事港澳回归
步骤一:重现实解读“一国两制”
材料:1984年,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时说:“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我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我们采取“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办法解决香港问题,不是一时感情冲动,也不是玩弄手法,完全从实际出发,是充分照顾到
香港的历史和现实的。
(1)什么是“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
步骤二:忆往昔感怀回归盛事
材料一:
图一
(2)①结合图一,回顾中国历史,写出英国割占香港岛的史实。
②播放《香港回归》视频,从视频中可以看出,香港是什么时候回归的?在谈判过程中,中国政府(领导人)持什么态度?这种态度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
图二图三
(3)结合图二,想一想,澳门历史上曾经被哪个国家侵占?
(4)图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5)回顾香港、澳门从被侵占到回归祖国的沧桑历史,谈谈你的感想。
(小组讨论)
(回顾中国近代百年耻辱的历史,看到香港、澳门的回归,使我们更加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作为中国人民感到很骄傲、自豪,我们要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要好好学习,报效祖国等)步骤三:究其因感悟历史发展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是同一个不愿妥协和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
英国谈判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还给中国,到最后不得不同意交还整个香港地区。
这是英国不情愿又不得不做的。
(6)结合材料思考,中国为什么能够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小组讨论)
(前提条件------国力强大,群众基础------渴望回归,关键因素------一国两制的构想)
过渡:香港、澳门的回归,洗血了百年的民族耻辱,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现在还有哪个地方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台湾至今仍然与大陆隔海相望,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同学们齐读《乡愁》
提问: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感情)
一国两制成功的解决了港澳问题,也为台湾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我们期待着台湾的早日回归,让我们一起走进祖国宝岛台湾。
活动探究二:盼统一宝岛台湾
步骤一:回顾过去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
我,珍瑶不急之物,悉听而归。
----《台湾通志》材料二: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1)材料一中,台湾久为“贵国所踞”,“贵国”是指哪国?谁最终率军收复了台湾?
(2)材料二中“割台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45年台湾为什么能够回归祖国?1949年以后,台湾又与祖国大陆分离的原因是什么?
步骤二:关注现实
图一:1992年9月,首批大陆图二:1994年12月,大陆民族少年艺术团应邀赴台交流。
记者访问团赴台采访。
图三: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图四:对台湾15种水果实施进口零关税
—“和平之旅”措施
材料:胡锦涛发表对台讲话: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
(1)图一、图二、图三、图四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2)根据材料,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你认为解决台湾问题需
要通过外交途径吗?
(3)目前海峡两岸交往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
(4)今天,仍有少数“台独”分子却顽固坚持“台独”立场。
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作为我们中学生在祖国统一大业中能做些什么贡献呢?
(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维护祖国统一,努力学习,增强建设祖国的本领)
步骤三:展望未来
海峡两岸经贸、人员往来统计表
(4)依据图表,谈谈你对海峡两岸关系的认识,海峡两岸关系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什么?
试分析其理由?(小组讨论)
(认识:两岸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必然趋势:最终一定会实现祖国统一
理由: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任何阻碍、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行为,必将遭到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坚决反对。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学习,你了解到了哪些重要内容?有哪些收获或感悟?
课堂练习
1、“紫荆开后白莲开,喜事翩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谱新篇。
”诗歌中的“喜事”指( D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 、一国两制提出 D、香港、澳门回归
2、我国能够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香港、澳门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B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殖民力量的削弱
D、外交政策的成熟
3、昔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如今“轻轻一拨号,频频传佳音”。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是哪一基本方针的体现( C )
A、和平方式解放
B、一国两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D、八项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