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电点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控制变量法B.类比 C.理想化模型D.等效替代
2.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到B处,经历了圆周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A.,B.,R C.R,R D.R,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4.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010s、0。

005s,滑块从光电门A到B 的时间为0。

20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经过B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5.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x﹣t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计时开始时甲、乙在同一地点
C.在t2时刻,甲、乙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6.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7.如图所示是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 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在4 s~6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C.在3 s~7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D.在t=6 s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8.从离地H高处自由释放小球a,同时在地面以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有()A.若v0>,小球b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
B.若v0<,小球b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球相遇
C.若v0=,小球b和a不会在空中相遇
D.若v0=,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球速度为零
9.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则()
A.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
B.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
C.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
D.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
10.如图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细光束a、b,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中,其出射光恰好合为一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同种介质中b光的速度较小
B.若让a、b光分别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
C.若让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装置,在同一位置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则b光条纹间距较大
D.a、b光中,b的频率大
二、实验题
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选纸带的某一点为0点,然后依次选取1、2、3、4、5为计数点,每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1秒.
(1)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打下“1”、“2”两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
m/s,v2=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纸带在打其他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0。

10 0.20 0.30 0。

40 0.50
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m/s)0.31 0。

35 0。

40
请利用(1)中的计算结果和表中数据在图2的坐标系中描点作图.
(3)根据(2)中的作图,可以算出纸带的加速度a=m/s2,在打“0"点和“6”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0=m/s,v6=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三、计算题
12.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悬停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先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m/s,g=10m/s2.求:
(1)运动员刚展伞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刚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在空中下落的总时间.
14.如图为一块直角三棱镜,顶角A为30°.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并从AC边射出,出射光线与AC边夹角也为30°.求:
①棱镜的折射率n;
②该激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2016-2017学年西藏拉萨中学高三(上)第一次月考物理
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电点荷”的概念,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
A.控制变量法B.类比 C.理想化模型D.等效替代
【考点】质点的认识;元电荷、点电荷.
【分析】物理学中引入了“质点”、“点电荷"、“电场线”等概念,都是在物理学中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是众多的科学方法中的一种.
【解答】解:“质点”、“点电荷等都是为了研究问题简单而引入的理想化的模型,所以它们从科学方法上来说属于理想模型法,所以C正确.
故选:C.
2.如图所示,一质点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从A处沿顺时针方向运动到B处,经历了圆周的,则它通过的路程、位移大小分别是()
A.,B.,R C.R,R D.R,
【考点】位移与路程.
【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解答】解:从A处沿顺时针运动到B处时,质点经过了个圆周,所以经过的路程为:s=×2πR=πR,
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从A到B的位移为AB之间的直线的距离,大小为:x=R.所以B正确.
故选:B.
3.下列关于加速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C.速度方向为正,加速度方向为负
D.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小
【考点】加速度.
【分析】加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判断物体做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看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关系,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则做加速运动,当加速度与速度反向,则做减速运动.
【解答】解:A、加速度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速度的变化,故A正确.
B、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又减小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加越来越慢,故B错误.
C、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故C错误.
D、加速度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变化越来越快,加速度越来越大,故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在气垫导轨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A、B,A、B间距离为L=30cm.为了测量滑块的加速度,在滑块上安装了一宽度为d=1cm的遮光条.现让滑块以某一加速度通过光电门A、B.现记录了遮光条通过两光电门A、B的时间分别为0。

010s、0.005s,滑块从光电门A到B 的时间为0.200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滑块经过A的速度为1 cm/s
B.滑块经过B的速度为2 cm/s
C.滑块加速度为5 m/s2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为3 m/s
【考点】加速度.
【分析】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分别求滑块经过两个光电门和AB间的平均速度,根据加速度公式可求滑块的加速度.
【解答】解:A、滑块经过A点时的速度,故A选项错误;
B、滑块经过B点时的速度,故B选项错误;
C、滑块加速度,故C选项正确;
D、滑块在A、B间的平均速度,故D选项错误.
故选:C.
5.甲、乙两物体相对于同一原点的x﹣t时间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计时开始时甲、乙在同一地点
C.在t2时刻,甲、乙相遇
D.在t2时刻,甲、乙的速度大小相等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图直接读出两物体出发点相距的距离和出发时刻的关系.x﹣t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率等于速度,速度的正负表示运动的方向
【解答】解:A、x﹣t图象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知计时开始时甲、乙不在同一地点,B错误;
C、在t2时刻,甲、乙所处的位置相同,即相遇,C正确;
D、在t2时刻,位置相同,但斜率不同,速度不相等,D错误;
故选:C
6.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B.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D.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考点】物理学史.
【分析】根据物理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物理学家的主要贡献即可.
【解答】解:A、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猜想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没有用实验进行了验证,故A错误;
B、伽利略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故B错误;
C、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故C正确;
D、伽利略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故D错误; 故选:C.
7.如图所示是滑块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在t=1 s时,滑块的加速度为零
B.在4 s~6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C.在3 s~7 s时间内,滑块的平均速度为3 m/s
D.在t=6 s时,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4 m/s2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
【分析】由图象可知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图象的斜率求得加速度,图象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解答】解:由v﹣t图象可知,1﹣3s内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加速度恒定且
a==2m/s2; 故A错误;
B、4﹣6s内时间内的位移x==6m,滑块的平均速度=3m/s;故B正确;
C、3s~7s时间内的位移=9m,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在5﹣6s时间内,滑块的加速度大小a==4m/s2;故D正确;
故选:BD
8.从离地H高处自由释放小球a,同时在地面以速度v0竖直上抛另一小球b,有()A.若v0>,小球b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
B.若v0<,小球b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球相遇
C.若v0=,小球b和a不会在空中相遇
D.若v0=,两球在空中相遇时b球速度为零
【考点】竖直上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1)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分别求出a和b的位移大小,两物体在空中相碰,知两物体的位移之和等于H,再结合相遇的时间小于b落地的时间,求出在空中相遇时b的初速度v0应满足的条件.
(2)要使b在下落过程中与甲相碰,则a运行的时间大于b上升的时间小于b上升和下落的总时间.根据时间的关系,求出速度的范围.
【解答】解:设经过时间t 物体ab在空中相碰,a做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h1=gt2
b做竖直上抛运动的位移为:h2=v0t﹣gt2
由几何关系有:H=h1+h2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①
小球b上升的时间:…②
小球b运动的总时间为:…③
A、若小球b在上升过程中与a球相遇,则t<t2,解得:,故A正确;
C、若b的初速度v0=,,a下落的高度:,两个物体在落地点相遇.故C正确;
B、由A与C的分析可得,当b球的初速度满足:时,小球b在下落过程中肯定与a球相遇;当时小球b和a不会在空中相遇.故B错误.
D、若v0=,t2==,相遇时间t=,此时b球刚上升到最高点,速度为零,D正确; 故选:ACD
9.已知一束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则()
A.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
B.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频率为真空中的
C.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
D.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一定可以进入空气中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速变化,由v=λf分析波长关系.根据n=求水的折射率.光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时,若入射角大于或等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解答】解:AB、光的频率由光源决定,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但频率相同,由v=λf,得知波速与波长成正比,而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则这束光在水中传播时的波长为真空中的,故A正确,B错误;
C、由n=,得知光在介质中的波速与折射率成反比.因为单色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所以对于这束光,水的折射率为n==,故C正确;
D、从水中射向水面的光线,若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会发生全反射,将不能进入空气中.故D错误.
故选:AC
10.如图所示,两束不同的单色细光束a、b,以不同的入射角从空气射入玻璃三棱镜中,其出射光恰好合为一束.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在同种介质中b光的速度较小
B.若让a、b光分别从同种玻璃射向空气,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大
C.若让a、b光分别通过同一双缝装置,在同一位置的屏上形成干涉图样,则b光条纹间距较大
D.a、b光中,b的频率大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根据光线的偏折程度比较出a、b两光折射率的大小,根据v=比较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根据折射率的大小得出频率的大小,根据光电效应方程比较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小,通过频率大小得出波长的大小,根据△x=λ得出条纹间距的大小.
【解答】解:A、根据光线在三棱镜中的折射知,b光线偏折比较厉害,则b光的折射率大,根据v=知,b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较小.故A正确.
B、b光的折射率大,根据sinC=,知b光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较小.故B错误.
C、b光折射率大小,则频率大,波长小,根据△x=λ知,b光的条纹间距较小.故C错误.
D、b光的折射率大,则b光的频率较大.故D正确.
故选:AD.
二、实验题
11.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选定一条纸带如图1所示,选纸带的某一点为0点,然后依次选取1、2、3、4、5为计数点,每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

1秒.
(1)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可计算出打下“1”、“2”两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1=0。

21m/s,v2=0.26m/s.(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纸带在打其他的计数点时的瞬时速度如下表.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计数点对应的时刻(s) 0.10 0。

20 0。

30 0.40 0。

50
通过计数点时的速度(m/s)0.31 0.35 0.40
请利用(1)中的计算结果和表中数据在图2的坐标系中描点作图.
(3)根据(2)中的作图,可以算出纸带的加速度a=0.50m/s2,在打“0”点和“6”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0=0.16m/s,v6=0.46m/s.(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考点】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分析】(1)由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可得打点计时器打计数点1、2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2)根据各点的瞬时速度,作出v﹣t图线;
(3)依据图象的斜率,求解纸带加速度,图线与纵轴的交点表示0点的速度,再结合图象,还可求出6点的瞬时速度.
【解答】解:(1)第1个点的瞬时速度等于0、2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则有:
v1==≈0.21m/s;
第2个点的瞬时速度等于1、3两点间的平均速度,则有:v2==×10﹣2≈0.26m/s;(2)依据各点的瞬时速度,进行一一描点,作图即可,如下图所示:
(3)根据(2)中的作图,可以算出纸带的加速度为:a==m/s2=0.50m/s2,
在打“0”点和“6”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分别为:v0=0。

16 m/s,v6=0.46 m/s.
故答案为:(1)0.21,0。

26;(2)如上图所示;(3)0.50,0.16,0.46.
三、计算题
12.甲车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乙车以4m/s的速度与甲车平行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经过乙车旁边开始以1m/s2的加速度刹车,从甲车刹车开始计时,
求:(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分析】(1)两车相距距离最大时,两车速度相等,据此由速度时间关系分析出时间,从而得出位移关系;
(2)根据位移相等求得相遇时的位移.
【解答】解:(1)以运动的方向设为正方向
当甲车速度减至等于乙车速度时两车的距离最大,
设该减速时间为t,则
得两车速度相等时所用时间t=
此时甲乙间相距﹣4×6m=18m
(2)甲车停车过程中的平均速度
所以在甲停车之后乙才追上甲.
故此过程中甲的位移
所以乙追上甲的时间为
答:(1)乙车在追上甲车前,两车相距的最大距离为18m;
(2)乙车追上甲车所用的时间为12.5s.
13.跳伞运动员做低空跳伞表演,当飞机离地面224m悬停时,运动员离开飞机先作自由落体运动,运动一段时间后,立即打开降落伞,展伞后运动员以12。

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下降.为了运动员的安全,要求运动员落地速度为5m/s,g=10m/s2.求:
(1)运动员刚展伞时的速度大小;
(2)运动员刚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在空中下落的总时间.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自由落体运动.
【分析】(1、2)根据速度位移公式,抓住总位移等于224m求出运动员刚展开伞时的速度大小,结合速度位移公式求出展开伞时距离地面的高度.
(3)根据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总时间.
【解答】解:(1)设展伞高度为h,速度为v0,落地速度v t=5m/s,h0=224m,a=﹣12.5m/s2有:,
代入数据解得:v0=50m/s,
(2)运动员刚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为:h==99m.
(3)自由落体时间为:t1==5s
展伞后匀减速运动,展伞后运动的时间为:t2==3.6s
因此运动员在空中的总时间为:t=t1+t2=8。

6s
答:(1)运动员刚展伞时的速度大小为50m/s;
(2)运动员刚展伞时离地面的高度为99m;
(3)运动员离开飞机后在空中下落的总时间为8.6s.
14.如图为一块直角三棱镜,顶角A为30°.一束激光沿平行于BC边的方向射向直角边AB,并从AC边射出,出射光线与AC边夹角也为30°.求:
①棱镜的折射率n;
②该激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
【考点】光的折射定律.
【分析】①由几何关系求出光线AC面折射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求出折射率n.②再由v=求解激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
【解答】解:①光路图如图.
由几何关系得:α=∠A=30°,β=90°﹣30°=60°
则棱镜的折射率n===
②激光在棱镜中传播速度v==≈1。

7×108m/s
答:
①棱镜的折射率n是;
②该激光在棱镜中的传播速度是1.7×108m/s.
2016年10月19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