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不是利用环保新能源发电的是()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潮汐和海风发电D.火力发电2.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一旦发现有人触电,立刻用手将人拖离电源
B.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起来,立刻用湿布盖灭
C.图书馆资料着火时,立刻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D.厨房里液化气大量泄漏时,立刻打开排风扇换气
3.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是()
A.CO B.SO2C.CO2D.O2
4.下列现象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B.干冰升华C.木炭燃烧D.轮胎爆炸5.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愿望。

下列做法与这种愿望不符的是
A.开发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B.工厂废气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C.出行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减少使用私家车
D.火力发电厂要进行脱硫、控尘处理,以减少有毒气体和粉尘的排放
6.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7.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泼水灭火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D.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8.下列有关燃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钻木取火”是提高木材燃烧的着火点
B.“釜底抽薪”是利用了隔绝空气灭火的原理
C.氢气燃烧容易造成烟尘污染
D.面粉、煤粉与空气充分混合,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
9.下列有关燃料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应该有效地提高煤等化石燃料的利用率
B.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甲烷
D.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灭火,依据的灭火原理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0.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煤和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综合利用以提高其利用率
②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③图书档案起火时,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④为维持好碳、氧循环,大力植树造林,减少化石燃料燃烧
⑤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应将废旧塑料袋焚烧处理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①⑤11.2020年5月23日特朗普在记者会说道:“我打算下周去看火箭发射,我希望和你们一起去,我想把你们都塞进去,暂时摆脱你们一会……”。

液氢和液氧可以作为火箭的推进剂。

下列关于推进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液氧的化学式为O2
B.推进剂工作原理H2+O2点燃
H2O2
C.氢气作为燃料的优点是热值高,产物无污染
D.气态的氢气采用加压降温的方法可以转变为液氢
12.如图所示进行实验,①通入O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②立即改通N2,燃烧的红磷熄灭。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实验①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B.实验②说明N2不支持燃烧
C.实验②可以改用CO2进行实验
D.实验①②对照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3.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

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H NO、NaCl固体
A.可用水鉴别NaOH、43
B.用水灭火的主要原理是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C.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由于分子的体积变大
D.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等
1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也要验纯
B.单质是含同种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C.燃烧都会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都是燃烧
D.化合反应只生成一种物质,所以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二、填空题
16.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回答下列问题
(1)“温控保鲜”和“气调保鲜”是两类食品保鲜技术。

通过降低温度和改变气体成分,达到抑制被储藏物细胞呼吸的目的。

①干冰可用于“温控保鲜”,利用干冰的性质是________。

②“气调保鲜”中可使用CO2来抑制细菌。

CO2进入细菌细胞液后与水反应能产生酸性物质,抑制细菌生长。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酸性物质的产生________。

③冰箱中常用如图所示的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

分离后通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_________(填“富氮空气”或“富氧空气”)。

④鲜鸡蛋蘸取澄清石灰水放在空气中也可达到保鲜的目的,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2)在烛芯的棉线中加入细镁条可制成“吹不灭的蜡烛”。

镁条的着火点低于火焰焰心的温度。

①蜡烛正常燃烧时,焰心的镁条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_。

②吹灭蜡烛后,镁条开始燃烧并重新引燃蜡烛。

引燃蜡烛时,镁条所起的作用是
________。

17.综合分析下列实验。

(1)实验一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实验一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①A处将稀盐酸换为稀硫酸,B、C处也一定能观察到同样的实验现象
②B处紫色石蕊变为红色,因为CO2能与水反应
③C处蜡烛从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
(3)实验一中的蜡烛熄灭,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实验二中对比_______(填字母)两处现象可证明可燃物燃烧的另一个条件。

(4)为减少污染,并同时探究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创新设计了实验
三。

①当针筒将适量的空气压入瓶中时,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填序号)。

a.红磷燃烧 b.燃烧匙中白磷不燃 c.燃烧匙中白磷燃烧
d.瓶底白磷不燃 e.集气瓶中液面下降 f.量筒中液面下降
②你认为瓶底白磷是否必需?________(填“是”或“否”)。

18.2018年2月9日,歼﹣20开始列装空军作战部队。

它是一款具备高隐身性、高态势感知、高机动性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

其隐身材料是目前最新的纳米高分子复合材料。

芳纶是一种可做此材料的新型高科技特种纤维,可由间苯二甲酰氯和间苯二胺缩聚而成。

其中,间苯二胺的化学式是C6H8N2,试回答:
①间苯二胺属于_____(填写“单质”“氧化物”“有机物”)之一。

②间苯二胺由_____种元素组成。

③间苯二胺分子中,N、H两种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④间苯二胺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⑤间苯二胺中,所含元素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_____。

19.中俄签署了东线天然气合作协议。

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相互转化,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中数据分析,与煤相比,用天然气作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D为红色单质。

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部分生成物已省略)
请回答:
(1)B的化学式为______。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C F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4)将两只用于医学研究的小白鼠分别放入盛放C、F的两个瓶中,拧紧瓶盖,结果两只小白鼠很快都死了。

造成小白鼠死亡的主要原因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1.有研究方案表明:使用含汽油的混合燃料可以解决汽车尾气的污染问题。

该方案的一种模拟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是密度最小的气体,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B___ C____D___
(2)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8H1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实验题
2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某兴趣小组用下图装置制取氢气、点燃氢气,并收集氢气燃烧后的产物。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中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为了实验安全,点燃氢气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为便于收集氢气燃烧后生成的液珠,可在②处添加_____(填仪器名称);要使制取氢气的反应停止,最简便的操作方法是_____。

(5)根据所学知识和上图提供的信息可知,此实验中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除了水之外还有_____。

(6)已知该实验状态时,氢气的密度为0.09gL,求至少需要多少升氢气燃烧才可以生成4.05g水。

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3.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

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活动3: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
含量
五、计算题
24.某碳酸钠样品混有氯化钠,为测量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小林进行了如下实验。

向3个烧杯中分别加入3份质量不同的样品,然后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100g,充分反应后,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表中的m值为________;
(2)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

25.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

有一种煤每燃烧1 t就会释放出53.3 kg SO2。

如果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Ca(OH)2====CaSO3+H2O,那么燃烧5 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计算结果取整数)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B 3.C 4.C 5.B 6.A 7.D 8.D 9.A 10.B 11.B 12.A 13.C 14.C 15.A
16.干冰升华吸收热量 2223CO +H O=H CO 富氮空气
2232=Ca(OH)+CO CaCO +H O 镁条不与氧气接触 镁条燃烧使蜡烛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17. CaCO 3+2HCl ═CaCl 2+H 2O+CO 2↑ ②③ 与空气(或O 2)接触 a 、b c 、d 、
e 否
18.有机物 三 1:4 9:1 碳或C
19. 工业炼铁 碳 二氧化碳与水生成了碳酸 与煤相比,天然气燃烧的热值高,产生的二氧化碳少,对环境的影响小(合理即可)
20.CuO CO 2+C 2CO C+ 2CuO 2Cu + CO 2↑ 不同 21.CO 2 Ca (OH )2 H 2 CaCO 3 CO 2 + Ca (OH )2 =H 2O+ CaCO 3↓ 2C 8H 18+ 25O 2 点燃16CO 2 + 18H 2O
22.长颈漏斗 Zn+2HCl==ZnCl 2+H 2↑ 验纯 漏斗 关闭活塞 H 2O 2 5L
23.小于 柠檬酸和碳酸氢钠生成的CO 2比空气密度大而将空气挤走,导致蜡烛周围没有O 2(隔绝O 2) A 、B
24.(1)103.9;(2)53%。

25.308 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