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测试卷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册综合测试题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册综合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6697f5f90f76c661371abc.png)
二00七年小学数学第十册综合书面测试题(六)(90分钟完卷)姓名 得分一、填空。
(27分)1、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一个正方体棱长的和是24厘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3、在2、3、1、4、24、9、15各数中,( )和( )是互质数;( )是( )的因数,( )是( )的倍数。
4、我们学过的统计图有( )和( )。
5、五(1)班学生实到48人,缺勤3人,这天实到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6、在直线上面的括号里填适当的分数,在直线下面的括号里填适当的小数。
7、既能被2整除,又有因数3的最大两位数是( );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三位数是( )。
8、5有25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9、方程4X -7=13的解是( )。
10、 左面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 体积是( )。
11、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4dm 2=( )m 2 600cm 3=( )dm 3 2米6米4米 85二、判断题。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
(10分)1、把18分解质因数是:18=1×3×6 ( )2、 一批货物的 一定比 吨多。
( )3、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同。
( )4、一个数的倍数总比它的因数大。
( )5、方程X=0的解是方程3X +2=2的解。
( )三、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10分)1、如果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2倍,它的表面积就扩大( )倍。
A 、2B 、12C 、42、“今天的作业,我已经完成 了。
”这里把( )看作单位“1”。
A 、已做部分B 、未作部分C 、今天的所有作业3、 、 、 、 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A 、 B 、 和 C 、4、已知a=5×5,b=2×3×5,那么a 和b 的最小公倍数是( )。
A 、150B 、300C 、755、一个数的2倍比3.6与5的积少9,这个数是多少?设这个数为X ,下列方程中( )是错误的。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170ea2dc52ea551810a687e6.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面两个数的积在和之间的是().A. B. C.【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A、=<;B、=>;C、=,=<<.选C.2.【答题】妈妈买回一桶油,每天约用这桶油的,一周后,还剩下这桶油的().A. B. C.【答案】A【分析】把这桶油的总量看作单位“1”,根据“每天约用这桶油的,用了一周”,可求出一周用了这桶油的几分之几,进而用1减去用去的几分之几即得剩下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后再选择.【解答】×7=,一周用了这桶油的;1-=,还剩下这桶油的.选 A.3.【答题】打一份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书稿的几分之几?正确的算式是().A. B. C.【答案】B【分析】已知每天完成,要求5天完成书稿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解答】×5=.所以天完成书稿的.选B.4.【答题】图书角有45本书,其中科技书占.科技书有()本.A.45B.9C.5【答案】C【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解答】45×=5(本).所以科技书有5本.选C.5.【答题】在空里填上“>”“<”或“=”.______;4×______;______;×4______.【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法.一个不为0的数乘一个大于1的数,结果比它本身大;一个不为0的数乘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比它本身小.【解答】=<;4×=>;=<;×4=>.故此题的答案是<,>,<,>.6.【答题】食堂买来1瓶酱油,每天用去这瓶酱油的,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还剩下这瓶酱油的.(填最简分数)【答案】,【分析】把1瓶酱油的数量看作单位“1”,已知每天用去这瓶酱油的,要求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即可;要求还剩下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用“1”减去用去这瓶酱油的几分之几即可.【解答】×6=,所以6天用去这瓶酱油的;1-=,还剩下这瓶酱油的.故此题的答案是,.7.【答题】小华攒了35元零用钱,他拿出其中的捐给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华捐了______元.【答案】25【分析】根据题意,把小华的零用钱总数看作单位“1”,求单位“1”的是多少,可用35乘进行计算即可.【解答】35×=25(元),所以小华捐了25元.故此题的答案是25.8.【答题】一个工程队架设45千米的线路,已经架设了全线路的,还有______千米没有架设.【答案】15【分析】根据题意,一个工程队架设45千米的线路,已经架设了全线路的,将全程线路看作单位“1”,已经修了全程线路的,则还剩全程线路的1−=,所以没有架设的长度=全程长度×没有架设的分数,据此回答即可.【解答】1−=,45×=15(千米),所以还有15千米没有架设.故此题的答案是15.9.【答题】花园里有42棵花,其中是杜鹃花,月季花的棵数是杜鹃花的6倍,杜鹃花有______棵,月季花有______棵.【答案】6,36【分析】把花园里的所有花的数量看作单位“1”,则有:杜鹃花的棵数=所有花的棵数×,月季花棵数=杜鹃花棵数×6,把数代入计算即可.【解答】42×=6(棵),6×6=36(棵).所以杜鹃花有6棵,月季花有36棵.故此题的答案是6,36.10.【答题】一瓶洗发水用了一个星期,大约用去总量的.过了半个月,又大约用去了剩下的.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填最简分数)【答案】【分析】把洗发水总量看作单位“1”,则一个星期后剩下这瓶洗发水的1-=,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解答】1-=,×=.所以这半个月用去的是洗发水总量的.故此题的答案是.11.【答题】(1)某商店全场八折,文具盒原价30元,现价是______元.(2)六一期间游乐场门票七折优惠,原价是50元,现价是______元.【答案】(1)24,(2)35【分析】打几折出售,就是把原价看成单位“1”,现价就是原价的十分之几.【解答】(1)30×=24(元);(2)50×=35(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24,(2)35.12.【答题】实验小学大约学生1800人,五年级的学生数是全校学生总数的.五年级有学生______人.五年级的男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数的,五年级有男生______人.【答案】360,24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解答】1800×==360(人),所以五年级有学生360人;360×=240(人),所以五年级有男生240人.故此题的答案是360,240.13.【答题】五年级有学生45人,其中女生人数占五年级总人数的,五年级有女生______人.五年级的女生中又有的女学生爱看《窗边的小豆豆》,五年级有女生______人爱看《窗边的小豆豆》.【答案】25,2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解答】45×=25(人),所以五年级有女生25人;25×=20(人),所以五年级有女生20人爱看《窗边的小豆豆》.故此题的答案是25,20.14.【答题】一堆卡片有15张,拿出这堆卡片的,就是拿出5张.()【答案】✓【分析】把卡片的总数量看成单位“1”,用乘法求出它的即可求解.【解答】15×=5(张),故此题是正确的.15.【答题】4米长的钢丝截取全长的后,剩下3米.()【答案】✓【分析】把全长看成单位“1”,截取全长的后还剩下全长的(1-),用全长乘这个分数即可求出剩下的长度,再与3米比较即可.【解答】1-=,4×=3(米),剩下3米,故此题是正确的.16.【答题】一个饲养场,养鸭1200只,养的鸡比鸭多,养的鸡比鸭多1920只.()【答案】×【分析】把鸭的只数看作单位“1”,养的鸡比鸭多,已知鸭1200只,运用乘法即可求出养的鸡比鸭多多少只.【解答】1200×=720(只),所以养的鸡比鸭多720只.故此题是错误的.17.【答题】把下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连起来.【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倒数.【解答】18.【答题】=×=【答案】;20;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根据乘法的意义,求20个的和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20=5.故此题的答案是,20,5.19.【答题】×=×=-=1【答案】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倒数,分数减法.【解答】根据题意,与一个数的乘积是1,则与这个数互为倒数,所以这个数是6;与一个数的乘积是1,则与这个数互为倒数,所以这个数是;减去一个数,差是1,所以这个数是-1=-=.故此题的答案是6,,.20.【答题】米的是米;公顷的是公顷.【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求米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米);求公顷的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公顷).故此题的答案是,.。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卷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卷](https://img.taocdn.com/s3/m/90eedbfabe1e650e53ea99a2.png)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 卷姓名:一、 选择题。
(24分)1.52+ 52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
A .分子相同B 。
分母相同C 。
都是真分数D 。
都是最简分数 2.16-654=( )A .1054B 。
1051C 。
954D 。
9513.计算531-+371时,第一步是( )。
@A .把小数化成分数B 。
把分数化成小数C 。
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D 。
用减法运算性质直接计算 4.541与231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541+231-541-231 B 。
541-231+541-231C .541+231-(541-231) D 。
541+231+(541-231)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
A .42019 B 。
1954 C 。
41 D 。
43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51万元,比七月份多87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正确的算式是( )。
~A .451+87B 。
451-87C 。
451-87+451D 。
451+87+451二、 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32分)1514-1513+158 41715+8127+3172 681-165-31615+161- 1583-543+ -3133-2132-1138~10143-(2143+ 1061-32011-+~三、 解方程(12分)(1)X -3201= 3201(2)+3X= 1843四、 应用题(32分)~1.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721千米,第二个月修了8107千米,还剩354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2. 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641千克,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采集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二小队少采集53千克,第三小队采集多少千克@3. 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4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地的121,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没有耕(第十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卷姓名:一、 填空。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A卷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A卷](https://img.taocdn.com/s3/m/21ff78ec4afe04a1b071deb1.png)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测试A卷姓名:一、选择题。
(24分)1.25+25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A.分子相同B。
分母相同C。
都是真分数D。
都是最简分数2.16-645=()A.1045B。
1015C。
945D。
9153.计算513-0.6+317时,第一步是()。
A.把小数化成分数B。
把分数化成小数C。
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D。
用减法运算性质直接计算4.514与213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A.514+213-514-213B。
514-213+514-213C.514+213-(514-213) D。
514+213+(514-213)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A.41920B。
1945C。
14D。
34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15万元,比七月份多78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正确的算式是()。
A.415+78B。
415-78C。
415-78+415D。
415+78+415二、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32分)1415-1315+81541517+8712+3217618-156-315166.5+116-4.8 1538-534+4.8 9.28-3313-2213-181310314-(2314+3.9) 1016-31120-2.45+1.6三、解方程(12分)(1)X-3120= 3120(2)6.75+3X= 1834四、应用题(32分)1.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712千米,第二个月修了8710千米,还剩345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2.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614千克,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采集2.5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二小队少采集35千克,第三小队采集多少千克?3.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14,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地的112,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没有耕?第十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B卷姓名:一、计算。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整理与评价-章节测试习题(4)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整理与评价-章节测试习题(4)](https://img.taocdn.com/s3/m/77428f05c1c708a1284a44f2.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米的,每段铁丝长米.【答案】,【分析】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求每根铁丝的长度,就用总长乘,据此答题.【解答】把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10段,每段是这根铁丝的;(米),所以每段铁丝长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答题】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的倒数是,4的倒数是.【答案】7,【分析】分子小于分母的分数为真分数,所以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是,再根据倒数的意义解答即可.【解答】分母是7的最小真分数是,所以的倒数是7,4的倒数是.故此题的答案是7,.3.【答题】的分数单位是,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答案】,5【分析】将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这样一份的数为分数单位.由此可知,的分数单位是;最小的合数是4,,里含有5个,即再加上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解答】根据分数单位的意义可知,的分数单位是;,所以再加上5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最小的合数.故本题答案是,5.4.【答题】木工做一个长50厘米,宽40厘米,深16厘米的抽屉,至少要用木板______平方厘米.【答案】4880【分析】因为抽屉无盖,所以只求它的5个面的面积,根据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即可.【解答】至少要用木板:50×40+50×16×2+40×16×2=4880(平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880.5.【答题】1800立方厘米=______立方分米2.06立方米=______升4.2升=______毫升=______立方厘米分=______秒【答案】1.8,2060,4200,4200,2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体积单位,容积单位,时、分、秒的单位换算.低级单位立方厘米化高级单位立方分米除以进率1000;高级单位立方米化低级单位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升)乘进率1000;高级单位升化低级单位毫升乘进率1000,1毫升=1立方厘米;高级单位分化低级单位秒乘进率60.【解答】1800立方厘米=1.8立方分米;2.06立方米=2060升;4.2升=4200毫升=4200立方厘米;分=24秒.故此题的答案是1.8,2060,4200,4200,24.6.【答题】一个正方体纸箱的表面积是150平方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是______平方分米.【答案】25【分析】由正方体的表面积公式S=a×a×6可得:用长方体的表面积除以6就是一个面的面积,也是它的占地面积.【解答】它的占地面积是:150÷6=25(平方分米).故此题的答案是25.7.【答题】妈妈把一张饼的切给红红,红红只吃了其中的,她吃掉的部分相当于整张饼的.【答案】【分析】把整张饼看作单位“1”,红红得到了整张饼的,吃了其中的,即吃了整张饼的的,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解答即可.【解答】,所以她吃掉的部分相当于整张饼的.故此题的答案是.8.【答题】把一根长3.5dm的长方体木料平均锯成6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25,则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______.(填小数)【答案】437.5【分析】由题意可知,把这根木料锯成6段,增加了10个底面,再根据“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125”即可用125除以10求出这根木料的底面积,从而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木料的体积.【解答】3.5dm=35cm,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是:125÷10×35=12.5×35=437.5(立方厘米).故此题的答案是437.5.9.【答题】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现有三把钥匙和三把锁,由于分不清钥匙,只能试开,最多要开______次,才能保证把每把锁都打开.【答案】6【分析】此题考查考查的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先用其中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也就是一把钥匙与其他的三把锁都进行组合,找出适合的锁;再用另一个钥匙与剩下的两把锁组合,找出适合的锁,掌握解题顺序是关键.1.先用其中一把钥匙与三把锁进行组合,找出适合的那把锁;最多能试三次就能找出答案;2.再用另一个钥匙与剩下的两把锁进行组合,找出适合的锁,最多试两次;3.最后剩下的钥匙和第三把锁试1次,直接打开即可,把上面的次数相加.【解答】第一把钥匙最多开三次就能打开一把锁;用第二把钥匙开剩下的两把锁最多开两次也能打开一把锁;第三把钥匙和第三把锁开一次就能打开,那么就是最多试:3+2+1=6(次),所以最多要开6次,才能保证把每把锁都打开.10.【答题】“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了”,是把上半年的生产量看成单位“1”.()【答案】✓【分析】此类题目中比哪个量多或少,就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因为“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了”,所以把上半年的生产量看成单位“1”.据此判断即可.【解答】“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产了”,是把上半年的生产量看成单位“1”.故此题是正确的.11.【答题】大于而小于的分数只有.()【答案】×【分析】大于而小于的分数中分子是1的分数只有一个,但是大于而小于的分数中分子不是1的有很多,举例即可.【解答】大于而小于的分数还有,所以大于而小于的分数有无数个.故此题是错误的.12.【答题】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答案】×【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判断即可.【解答】根据对称轴的意义可知:圆是轴对称图形,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三角形只有等边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故此题是错误的.13.【答题】若的等于的(均不为0),则.()【答案】✓【分析】先比较出和的大小,再据“积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大,另一个因数就小”的规律,即可进行判断.【解答】】因为,,所以>.故此题的答案是正确的.14.【答题】两根绳子同样长,甲剪下米,乙剪下它长度的,则剩下长度一定相等.()【答案】×【分析】根据题意,由于不知道两段绳子的具体长度,无法确定乙的是多少米,所以无法比较.【解答】由于不知道两段绳子的具体长度,无法确定乙的是多少米,所以无法比较.故此题是错误的.15.【答题】10吨煤烧了后,又烧了吨,现在还剩()吨.A. B.0 C.4 D.9【答案】A【分析】把煤的质量看作单位“1”,先依据分数乘法意义,求出烧了这吨煤的的质量,再根据剩余质量=总质量-第一次烧了的质量-第二次烧了的质量即可解答.【解答】现在还剩:(吨).选A.16.【答题】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相比,().A.相等B.体积大C.表面积大D.无法比较【答案】D【分析】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是指组成它的所有面的面积和,而其体积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所以二者意义不一样,不能比较大小.【解答】表面积:6×6×6=216(平方厘米);体积:6×6×6=216(立方厘米).尽管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在数值上相等,但是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指组成它的所有面的面积和,而其体积是指它所占空间的大小,二者意义不一样,所以不能比较大小.选D.17.【答题】已知,是大于0的自然数,和比较,().A.大B.大C.一样大D.大小不确定【答案】A【分析】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分数的倒数;小于1的分数的倒数一定大于1.再据“积一定的情况下,一个因数大,另一个因数就小”的规律进行比较即可.【解答】因为,所以,即.选A.18.【答题】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则其余四个面的面积().A.不一定相等B.一定相等C.一定不相等【答案】B【分析】根据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它的长和宽相等,其余四个面的面积相等;由此解答.【解答】根据分析,有一个长方体,它有一组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的面积一定相等.选B.19.【答题】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A.16B.32C.64【答案】C【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棱长×棱长×棱长,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解答.【解答】根据分析: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4×4×4=64倍.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64倍.选C.20.【答题】直接写得数.(填最简分数)【答案】5,4,,,4,,,,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除法运算.【解答】5;4;;;4;;;;1;.故此题的答案是5,4,,,4,,,,1,。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折线统计图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折线统计图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11292fc8d376eeaeaa31f2.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星期天,小梅从家乘车去西湖公园玩了2小时之后又乘车回家,下面()图描述了小梅的行走路线.A. B. C.【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小梅从家出发去西湖公园,折线统计图的折线应该是上升趋势,到达公园玩耍时间的折线应该是持平,又返回家中的折线走势应该是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解答即可.【解答】由分析得到,选项C符合小梅的行走路线.选C.2.【答题】小明去上学.小明觉得要迟到了,就跑步上学,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下列第()幅图描述了小明的行为.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折线统计图.【解答】小明五上学,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当小明觉得要迟到了时就跑步上学,速度变快了,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大了;跑累了,便走着到学校,走的速度慢,行走的路程变化不大,因此行走的路程也就变化较小了;在这四种图象中,描述小明行走路程的是B.选B.3.【答题】如图是小东骑自行车的行驶路程与行驶时间之间的关系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B.从1时到2时是匀速前进的C.从1时到2时在原地不动D.从0时到1时与从2时到3时行驶速度相同【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A、由图可知,从0时到3时,行驶了30千米,故A正确;B、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B错误.C、从图上折线是水平的可知这段时间路程不变,因而这段时间这个人原地未动,故C 正确;D、根据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从0到1时行了15千米,从2时到3时行了30-15=15千米,由此可知这两段时间,行驶速度相同,故D正确.选B.4.【答题】这是2006-2010年我国工业粉尘排放总量变化情况统计图,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趋势.A.上升B.不变C.下降【答案】C【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随着时间的变化,粉尘排放总量呈下降趋势,选C.5.【答题】看图回答问题.刘明和李梅参加学校1分钟跳绳比赛,提前10天进行训练测试成绩如图所示.(1)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______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1)1,2,(2)上升【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1)在图中读出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以及第10天的成绩然后作差;(2)根据两条线的变化情况回答.【解答】(1)第1天:153-152=1(下);第10天:167-165=2(下);所以刘明和李梅第1天的成绩相差1下,第10天的成绩相差2下.(2)刘明和李梅跳绳的成绩呈现上升的趋势.故此题的答案是(1)1,2,(2)上升.6.【答题】看图回答.试验田玉米年产量情况如图:(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______年,年产量是______千克.【答案】(1)1997,1200,(2)1996,45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产量最高的年份是1997年,年产量是1200千克.(2)产量最低的年份是1996年,年产量是450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1997,1200,(2)1996,450.7.【答题】丽丽出生时的体重是3.8千克,半年中她的体重变化如下图:看图回答问题: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______千克.【答案】1.2,6.2【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5-3.8=1.2(千克),10-3.8=6.2(千克).所以1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1.2千克.6个月时,丽丽的体重比出生时增加了6.5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1.2,6.2.8.【答题】某市第一小学去年下半年水电费情况统计图如下.(1)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的水费是______元.(2)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______元.【答案】(1)900,(2)20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1)(1000+1100+900+700+900+800)÷6=900(元).所以去年下半年平均每月开支水费900元.(2)1100-900=200(元).所以9月份的电费比水费多200元.故此题的答案是(1)900,(2)200.9.【答题】下面是小明和小华两位同学从A地出发,骑自行车在同一条路上行驶到B地的折线统计图.请看图回答问题.______先到达B地(填“小明”或“小华”).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______小时.【答案】小明,1【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由统计图知,小明用2小时到达B地,小华用3小时到达B地,所以小明先到达B地.两人所用的时间相差3-2=1(小时).故此题的答案是小明,1.10.【答题】小红从家去距离4千米的图书馆看书,从统计图可以看出,她在图书馆看书用去______分钟,去时的速度是每时______千米.【答案】70,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在图书馆看书的时间:100-30=70(分钟).所以小红在图书馆看书用去70分钟.30分钟=0.5小时,去时的速度是:4÷0.5=8(千米).故此题的答案是70,8.11.【答题】下面是某旅游景点四个季度接待游客情况的统计图,计算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______万人.(答案用小数表示)【答案】1.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5+5+6+4.5)÷12=1.5(万人),所以这个旅游景点平均每个月接待游客1.5万人. 故此题的答案是1.5.12.【答题】下面是王梅家从2008~2012年收到的普通贺卡和电子贺卡的统计图.______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答案】201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2010年两种贺卡的枚数最接近.故此题的答案是2010.13.【答题】下图是某百货商店2017年下半年毛衣和衬衫销售统计图.毛衣和衬衫的销售量分别在()最大.A.7月,12月B.11月,7月C.12月,11月D.10月,7月【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解答】毛衣的销售量在11月最大,衬衫的销售量在7月最大,选B.14.【答题】下图是一位病人的体温变化记录折线统计图.(1)护士每隔______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答案】(1)3,(2)39.5,36.8【分析】(1)通过考查折线统计图可知: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是36.8℃.【解答】(1)护士每隔3小时给病人量一次体温.(2)这个病人的最高体温是39.5℃,最低体温是36.8℃.故此题的答案是(1)3,(2)39.5,36.8.15.【答题】下面的统计图分别表示2016年“五一”期间南京市和北京市的最高气温情况.(1)南京市和北京市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______月______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填阿拉伯数字)(2)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___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答案】(1)5,2,5,6,(2)23.4【分析】(1)由统计图观察可知,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求5月1日至5月7日,南京市平均气温约是多少摄氏度,把这几天的气温加起来除以7即可.【解答】(1)南京市和北京市5月2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大,5月6日的最高气温相差最小.(2)(18+21+23+22+26+28+26)÷7=164÷7≈23.4(℃),所以南京市5月1日至5月7日,平均气温是23.4℃. 故此题的答案是(1)5,2,5,6,(2)23.4.16.【答题】某地上半年每月的月平均气温依次是5℃,8℃,12℃,18℃,24℃,30℃.为了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它制成______统计图.【答案】折线【分析】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不仅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能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由此根据情况选择即可.【解答】为了表示气温的变化情况,可以把它制成折线统计图.故本题的答案是折线.17.【答题】下面是某厂2014年~2018年产量情况统计图.(1)2015年的产量是______吨.(2)2018年的产量是2014年产量的______倍.(3)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的平均产量是______吨.【答案】400,6.5,43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解答】由折线统计图可知,(1)2015年的产量是400吨;(2)2018年的产量是1300吨,2014年的产量是200吨,1300÷200=6.5,所以2018年的产量是2014年产量的6.5倍;(3)2014年的产量是200吨,2015年的产量是400吨,2016年的产量是690吨,所以2014年到2016年这三年的平均产量是(200+400+690)÷3=430(吨).故本题的答案是400,6.5,430.18.【答题】请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1)明明和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相差______米.(2)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比亮亮的成绩______.(填“好”或“差”)(3)他们第______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填汉字)(4)亮亮的成绩呈现______的趋势.(填“上升”或“下降”)【答案】0.1,差,五,上升【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解答】(1)明明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7米,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相差2.8-2.7=0.1(米);(2)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亮亮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是3.0米,所以明明第二次跳远的成绩比亮亮的成绩差;(3)由统计图可知,他们第五次跳远的成绩相差最多;(4)亮亮第一次跳远的成绩是2.8米,第五次的跳远成绩是3.4米,所以亮亮的成绩呈现上升趋势.故本题的答案是0.1,差,五,上升.19.【答题】下图是一辆汽车与一列火车的行程图表,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千米;(2)火车停站时间是分钟;(3)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汽车比火车早到分钟.【答案】0.6,10,15,1,5【分析】(1)根据统计图可知,汽车出发时的时间是7:55,行驶到15千米时的时间是8:20,用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即可;(2)用火车开出的时刻减去到站的时刻就是火车停站的时间;(3)先求出火车停站后的速度,再减去汽车的速度即可;(4)用火车到站的时刻减去汽车到站的时刻就是汽车比火车早到的时间.【解答】(1)8时20分-7时55分=25分,15÷25=0.6(千米),所以汽车的速度是每分钟0.6千米.(2)8时10分-8时=10分,所以火车停站时间是10分钟.(3)8时25分-8时10分=15分,(15-5)÷15=(千米/分),-0.6=(千米/分),所以火车停站后的速度比汽车每分钟快千米.(4)8时25分-8时20分=5分,所以汽车比火车早到5分钟.故本题的答案是0.6,10,,5.20.【答题】下图是王军和孙林1500米赛跑的路程示意图.(1)王军跑完全程用了______分钟.(2)王军跑到终点时,孙林再跑______分钟到达终点.(3)王军和孙林的平均速度相差______米/分.【答案】6,2,62.5【分析】(1)实线表示王军,横轴表示时间,当王军跑完1500米,下面对应的时间是6,说明王军用6分钟跑完1500米.(2)求孙林再跑几分钟到达终点,用孙林跑到终点用的时间减去王军跑到终点用的时间即可.(3)用路程除以各自用的时间就是各自的速度,然后相减即可.【解答】(1)王军跑完全程用了6分钟;(2)8-6=2(分),所以王军跑到终点时,孙林再跑2分钟到达终点;(3)1500÷6-1500÷8=62.5(米/分),所以王军和孙林的平均速度相差62.5米/分.故本题的答案是6,2,62.5.。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除法分数混合运算-章节测试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da1836ff2af90242a895e5ec.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用简便算法计算,结果是______.【答案】10【分析】本题考查分数简便计算.可以直接运用乘法分配律来简算.【解答】,故本题的答案是10.2.【答题】计算时,()的计算方法简便.A. B. C. D.【答案】B【分析】9比的分母大1,可以把9拆分成8+1,这样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解答】计算时,把算式改写成,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选B.3.【答题】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答案】✓【分析】本题考查整数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解答】运用了乘法结合律.故本题是正确的.4.【题文】用简便算法计算:.(温馨提示:)【答案】60【分析】根据提示进行简便计算.【解答】5.【题文】用简便算法计算:.【答案】120【分析】应用乘法分配律,用括号外的26×17分别乘括号内的,再求和.【解答】6.【题文】用简便算法计算:.【答案】【分析】先找规律再解题.根据(a和b是相差1的两个自然数,并且a和b都不等于0)进行简便计算.【解答】7.【答题】在方框里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A. B. C.1 D.不存在【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分数除法的混合运算.【解答】根据题目,方框里的数等于1÷{5-(1÷)}=,所以选B.8.【答题】一个数的是60,这个数的是______.【答案】16【分析】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它的所对应的量是6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60÷求出这个数,再乘即可求解.【解答】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应为:60÷×=16.故本题的答案是16.9.【答题】小明小时走了1千米,走小时可以走千米.【答案】【分析】先用1千米除以小时求出每小时小明可以走多少千米,再用每小时走的路程乘上小时即可求解.【解答】1÷×=(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10.【题文】用简便算法计算:.【答案】【分析】本题可以先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这个数的倒数”后再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答】11.【答题】食堂有吨大米,前2天每天吃掉吨,剩下的要3天吃完,平均每天要吃吨.【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混合运算.【解答】已知食堂有吨大米,前2天每天吃掉吨,共吃掉:×2=(吨),则剩下:-=(吨);剩下的要3天吃完,求平均每天要吃多少吨,列式计算为:÷3=(吨).列综合算式为:(-×2)÷3=(吨).故本题的答案是.12.【答题】工程队给一条长千米的人行道铺地砖,4天完成了任务的一半,平均每天铺千米.【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的除法.【解答】工程队给一条长千米的人行道铺地砖,4天完成了任务的一半,所以4天一共铺地砖的长度为:×=(千米).平均每天铺地砖的长度为:÷4=(千米).列综合算式为:×÷4=(千米),所以工程队平均每天铺千米.13.【答题】15的比9小______.【答案】6【分析】先算出来15的是多少,再算出它与9的差即可.【解答】15×=3,9-3=6,所以15的比9小6,故本题的答案是6.14.【答题】红星村种了170棵柳树,柳树的棵数比柏树的多20棵.柏树有______棵.【答案】350【分析】柏树的棵数=(柳树的棵数-柳树的棵数比柏树的几分之几多的棵数)÷柳树的棵数是柏树的几分之几.【解答】红星村种了170棵柳树,柳树的棵数比柏树的多20棵,则柏树有:(170-20)÷=350(棵).15.【答题】?=【答案】1,2【分析】先根据线段图计算梨的质量占苹果质量的几分之几,再根据苹果的质量算出梨的质量;梨的质量=苹果的质量×梨的质量占苹果质量的几分之几.【解答】由图可知,苹果的质量用3条线段表示,梨的质量用2条同样的线段的表示,所以梨的质量是苹果质量的:2÷3=,而苹果有千克,所以梨有:×==(千克).16.【答题】计算的时候应先算______法.【答案】加【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分数混合运算.【解答】在一个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故计算的时候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故本题的答案是加.17.【答题】下面计算正确吗?()【答案】×【分析】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题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解答】题中应先算除法再算减法,故原题是错误的.正确计算应为:.18.【答题】学校购进一批桌椅,每把椅子35元,椅子的价钱是桌子的,买这样一套桌椅要用______元钱.【答案】84【分析】桌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是桌子的几分之几;桌子的价钱+椅子的价钱=买这样一套桌椅要用的钱数.【解答】学校购进一批桌椅,每把椅子35元,椅子的价钱是桌子的,则每张桌子:35÷=49(元),所以买这样一套桌椅要用:35+49=84(元).列综合算式应为:35÷+35=84(元).故本题的答案是84.19.【答题】小明看一本书,每天看20页,5天后还剩全书的没看,这本书一共有______页.【答案】250【分析】5天看的总页数=每天看的页数×5;把全书看作单位“1”,已看全书的几分之几=1-还剩全书的几分之几没看;这本书的总页数=5天看的总页数÷已看全书的几分之几.【解答】已知小明看一本书,每天看20页,5天看了:20×5=100(页);还剩全书的没看,看了全书的:1-=;这本书一共有:100÷=250(页).列综合算式应为:100÷(1-)=250(页).故本题的答案是250.20.【答题】小明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18kg,正好是这袋大米的.这袋大米还剩______kg.【答案】6【分析】这袋大米的总质量=吃了的质量÷吃了的质量是这袋大米的几分之几,这袋大米还剩的质量=这袋大米的总质量-吃了的质量.【解答】吃了18kg,正好是这袋大米的,则这袋大米共重:18÷=24(kg),这袋大米还剩:24-18=6(kg).列综合算式应为:18÷-18=6(kg).故本题的答案是6.。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整理与评价-章节测试习题(10)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整理与评价-章节测试习题(10)](https://img.taocdn.com/s3/m/2da4130ad15abe23482f4df2.png)
章节测试题1.【题文】求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45和9 24和16【答案】9 45 8 48【分析】本题考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解答】45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3=9.45和9的最小公倍数是3×3×5×1=45.24和16的最大公因数是2×2×2=8.24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2×2×2×3×2=48.2.【题文】脱式计算.(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答案】;;;11【分析】本题考查脱式计算.【解答】3.【题文】计算下面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答案】500立方厘米【分析】本题考查不规则几何图形的体积.用上面红色小长方体的体积加下面绿色大长方体的体积即可.【解答】8×5×5+12×5×5=500(立方厘米)4.【综合题文】看图回答问题.5.【答题】正方形有______条对称轴,圆有______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______条对称轴.【答案】4,无数,1【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据此解答即可.【解答】由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可知: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故本题的答案是4,无数,1.6.【答题】(1)4.03升=毫升(2)804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此空填小数)(3)6000毫升=立方分米(4)45分=时(此空填最简分数)(5)150毫升=升(此空填最简分数)(6)1立方米25立方分米=立方米(此空填小数)【答案】4030,80.4,6,,,1.025【分析】本题考查单位的换算.(1)把4.03升换算成毫升数,用4.03乘进率1000;(2)把8040平方厘米换算成平方分米数,用8040除以进率100;(3)把6000毫升换算为立方分米数,用6000除以进率1000;(4)把45分换算成时数,用45除以进率60;(5)把150毫升换算成升数,用150除以进率1000;(6)把1立方米25立方分米换算为立方米数,先把25立方分米换算为立方米数,用25除以进率1000,再加1.【解答】(1)4.03升=4030毫升;(2)8040平方厘米=80.4平方分米;(3)6000毫升=6立方分米;(4)45分=时;(5)150毫升=升;(6)1立方米25立方分米=1.025立方米.7.【答题】把千克白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重千克,每份是这些白糖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分数的意义.【解答】把千克白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重(千克),每份是这些白糖的.故本题的答案是,.8.【答题】×=15×=×=×=1【答案】,,,4【分析】本题考查倒数的认识.【解答】.故本题的答案是,,,4.9.【答题】一桶农药有100千克,用去后,还剩下______千克,再加入剩下农药的,这时桶内有农药______千克.【答案】40,64【分析】把这桶农药的质量看成单位“1”,用去,还剩下这桶农药的,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求出还剩多少千克;再把剩余的农药质量看成单位“1”,再加入剩余部分的后的质量就是剩余农药质量的,运用分数乘法意义即可解答.【解答】用去后,还剩下:(千克);再加入剩下农药的,这时药桶内有农药:(千克).故此题的答案是40,64.10.【答题】一种大豆5千克榨油2千克,每千克大豆能榨油______千克,每榨1千克油要用______千克大豆.(填小数)【答案】0.4,2.5【分析】(1)用榨出油的质量除以大豆的质量就是每千克这样的大豆可以榨油的质量;(2)用大豆的质量除以榨出油的质量就是每千克油需要大豆的质量.【解答】每千克大豆能榨油:2÷5=0.4(千克);每榨1千克油要用5÷2=2.5(千克)大豆.故此题的答案是0.4,2.5.11.【答题】一个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平均截成三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这根钢材原来的体积是______立方分米.【答案】12【分析】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平均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4个横截面的面积,由此可以求得这个长方体钢材的横截面的面积为2.4÷4=0.6(平方分米),再利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即可解答.【解答】这根钢材的体积是:2.4÷4×20=12(立方分米),故此题的答案是12.12.【答题】小芳过生日时,她请了4位好朋友,这4位朋友见面后每两人都握一次手,他们一共要握______次手.【答案】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组合问题.【解答】4位朋友相互握手,每两人握手一次,设这四个人分别是甲、乙、丙、丁,则相互握手的组合有:甲乙、甲丙、甲丁、乙丙、乙丁、丙丁,所以他们一共要握6次手.故此题的答案是6.13.【答题】a是b的25倍,a、b的最小公倍数是______,最大公因数是______.【答案】a,b【分析】根据a是b的25倍,说明a是b的整数倍,即a和b为倍数关系,所以a、b的最小公倍数是a,最大公因数是b.【解答】a是b的25倍,a、b的最小公倍数是a,最大公因数是b.故此题的答案是a,b.14.【答题】一个饮水机的水桶里装有升的水,将这些水全部灌进容积为500毫升的小瓶中,能装满______瓶.【答案】15【分析】根据除法的意义,用水的体积除以小瓶的容积,求出这桶水可以倒入多少个小瓶中.【解答】升=7500毫升,7500÷500=15(瓶).故本题的答案是15.15.【答题】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甲、乙两数都不为0).()【答案】✓【分析】本题考查倒数的意义.【解答】甲数除以乙数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甲、乙两数都不为0).故本题是正确的.16.【答题】有一堆水泥运走了,还剩吨,所以9吨运走后还剩吨.()【答案】×【分析】有一堆水泥运走了,还剩吨,是把一堆水泥看成单位“1”,而9吨运走,是把9吨看成单位“1”,所以要求剩了多少,可以先求出运走了多少,然后再用9吨减去运走的量即可.【解答】由题意知,9吨运走是把9吨看成单位“1”,所以剩下:(吨).故本题是错误的.17.【答题】假分数都大于真分数.()【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真分数和假分数.【解答】因为真分数都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因此,所有的假分数一定大于真分数.故本题是正确的.18.【答题】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4倍.()【答案】×【分析】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V=棱长×棱长×棱长,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积扩大的倍数等于因数扩大倍数的乘积.由此解答.【解答】根据分析: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2×2×2=8倍.所以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就扩大到原来的8倍.故本题是错误的.19.【答题】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在一周内的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条形统计图最合适.()【答案】×【分析】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在一周内的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折线统计图用折线的起伏表示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不仅可以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可以反映数据的增减变化情况.【解答】医生要记录一位发烧病人在一周内的体温变化情况,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故本题是错误的.20.【答题】下面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A. B. C. D.【答案】C【分析】判断一个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根据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与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与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解答】A、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B、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5,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C、的分母除了含有质因数5,还含有质因数3,所以不能化成有限小数;D、的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所以能化成有限小数.选C.。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图形的运动(二)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88779f28fab069dc502201ee.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一张报纸长6分米,宽是4分米,沿中线对折后,宽重合.那么半张报纸的周长是______分米.【答案】1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折.【解答】已知一张报纸长6分米,宽是4分米,沿中线对折后,宽重合.求半张报纸的宽为多少,用除法,列式计算为:6÷2=3(分米).求半张报纸的周长是多少分米,列式计算如下:(3+4)×2=7×2=14(分米).列综合算式如下:(6÷2+4)×2=(3+4)×2=7×2=14(分米).所以半张报纸的周长是14分米.2.【答题】把一个长方形沿一条边对折两次,展开,把折线画出来,这时共有______个直角.【答案】1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折.【解答】把一个长方形沿一条边对折两次,展开,把折线画出来,这时一共形成了4个最小的长方形,一个长方形有4个直角,4个长方形有直角4×4=16(个).故答案为16.3.【答题】将下面的轴对称图形补充完整之后,共占______格.(填阿拉伯数字)【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轴对称图形的理解.【解答】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图中的虚线就是对称轴,左边的图形占6个格,所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右边也应占6个格,所以共占12格.故答案为12.4.【答题】在镜子里看到的钟面如下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刻应该是______:30.(12小时制)【答案】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解答】从镜子中看到的钟表是,则实际的钟表为,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9和10之间,表示9:30.故答案为9.5.【答题】下图中的这张纸能剪______个手拉手的小人.如果你要剪15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______张这样的纸.【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轴对称图形.【解答】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根据题意,这张纸折了6个相同大小的部分,而每2个部分可以组成一个小人,因此这张纸可以折小人的数量为:6÷2=3(个).如果要剪15个这样的小人,那么需要纸的张数为:15÷3=5(张).答案为3、5.6.【答题】用一张长方形的纸不可能折出正方形.()【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折.【解答】当长方形的长是宽的2倍时,沿着长的中线对折,可以得到2个正方形.故原说法错误.7.【答题】将一张长方形纸连续对折3次,最多可以得到8个大小相同的长方形.()【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认识轴对称图形.【解答】轴对称图形,是指在平面内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将这张长方形对折1次,得到1×2=2(个)长方形;对折2次,得到2×2=4(个)长方形;对折3次,得到4×2=8(个)长方形.故正确.8.【答题】把图甲变换得到图乙,方法不正确的是().A.把图甲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180°B.把图甲向下平移2格,再向右平移4格C.把图甲向右平移4格,再以直线l做轴对称图形【答案】B【分析】根据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即可判断.【解答】解:观察图形可知,图形乙可以看做是图形甲绕点B逆时针旋转180度后得到的;也可以看做是把图形甲向右平移4格后,再以直线l为对称轴的对称图形,所以,图形乙不可能是图形甲平移得到的,故选B.9.【答题】把图中的图形A绕O点依次顺时针旋转90度,经过三次,分别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所得到的图形是().A. B. C.【答案】C【分析】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把图中的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点O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即可得到旋转后的图形B,再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图形B即可得到图形C,最后再把图形C按照同样的方法旋转即可得到图形D;最后会得到一幅精美的图案,即是C答案的图案.故选C.【解答】解:图形如下:故选C.10.【答题】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的是().A. B. C.【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旋转.根据图形旋转的特征,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后,点O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点O旋转90°.【解答】解:将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B的是选项B;故选B.11.【答题】如图,旋转一个图形,能把两个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的是().A.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B.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C.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180°D.图形B绕点O逆时针旋转90°【答案】B【分析】根据旋转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把一个图形绕着一个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后,与原来的图形相吻合,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在如图中,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或图形A绕点O逆时针旋转90°能把两个图形组成一个长方形.故选B.12.【答题】先观察,再填空.图形①绕O点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得到图形④;图形②绕O点______时针旋转90°得到图形③.【答案】90 逆【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旋转.旋转的要素是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据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根据观察,(1)图形①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④;(2)图形②绕点O逆时针旋转90°到图形③.故答案为:(1)9O;(2)逆.13.【答题】将图形A先绕点O______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______个方格到图形B的位置.【答案】逆 6【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首先将图形A的三个顶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6个方格,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首先将图形A的三个顶点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到图形1的位置;再将图形1向右平移6个方格得到图形B.画图如下:14.【答题】图形2可以看作把图形1绕O点______时针旋转______度,再向下平移______个方格,最后向______平移______个方格得到的.【答案】顺 90 1 右 6【分析】根据旋转和平移的特征,图形1绕点O按顺时针旋转90°后,向下平移1个方格,再向右平移6个方格即可得到图形2.【解答】解:图形2可以看作把图形1绕O点顺时针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1个方格,最后向右平移6个方格得到的.15.【答题】图形2看作图形1绕点______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再向右平移______个方格,再向下平移______个方格得到的;图形3看作图形______绕点______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再向下平移______个方格,再向左方向平移______个方格得到的.【答案】A 90 1 1 2 B 90 1 1【分析】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点按照一定的旋转一定角度,这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点(边)均绕此点按同旋转相同的角度.【解答】解:由图意可知:(1)图形2看作图形1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再向右平移1个方格,再向下平移1个方格得到的;(2)图形3看作图形2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1个方格,再向左平移1个方格得到的.16.【答题】图形D看作是图形A绕点______逆时针旋转______度,再向______平移______个方格得到的.【答案】P 90 下 2【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解答】解:图形D看作是图形A绕P点逆时针旋转90°,再向下平移2个方格得到的.故答案为:P,90,下,2.17.【答题】观察方个方格纸上所画图形的位置,并填空.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得到的;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得到的;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______度得到的.【答案】90 90 90【分析】旋转的要素是旋转方向,旋转中心,旋转角,据此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1)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2)图形C可以看作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3)图形D可以看作图形C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得到的.故答案为:90;90;90.18.【答题】如图,图形①绕点______逆时针旋转______度就可以和图形②组成一个长方形.【答案】B 90【分析】根据旋转图形的特征,图形①绕B点按逆时针旋转90°和图形②可以组成一个长方形.【解答】解:如图,图形①绕B点按逆时针旋转90°就可以和图形②组成一个长方形.19.【答题】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位置相同.()【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180°,某点的位置不动,其余各部分均绕此点按相同方向旋转相同的度数,旋转得到的图形互相重合,即得到图形的方向位置相同.【解答】解:根据旋转的特征,一个图形绕同一点顺时针旋转180°和逆时针旋转180°后,得到图形的方向位置相同.故答案为:✓.20.【答题】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180°后与原图形重合.()【答案】×【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依此即可作出判断.【解答】解:把一个三角形绕一个顶点旋转360°后与原图形重合,原题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章节测试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c51a282baef8941ea76e05eb.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在一块平行四边形地里种了3种蔬菜(如下图).已知种的萝卜占整块地面积的,那么种花菜的地占这块地面积的.【答案】6【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的减法.【解答】由图可知,种的萝卜和花菜的地共占整块地面积的,种的萝卜占整块地面积的,所以种花菜的地占这块地面积的:.答:那么种花菜的地占这块地面积的.2.【答题】一堆沙子,第一天运走它的,第二天运走它的,这两天一共运走了这堆沙子的,还剩这堆沙子的.【答案】【分析】一共运的=第一天运的+第二天运的;还剩的=全部的-一共运的.【解答】一堆沙子,第一天运走它的,第二天运走它的,求这两天一共运走了这堆沙子几分之几,列式计算为:;求还剩下这堆沙子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为:.3.【答题】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9月份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晴天天数比雨天天数多占了全月总天数的.其他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解答】根据学校气象小组的记录,9月份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晴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晴天天数比雨天天数多占了全月总天数的:,晴天天数和雨天天数占全月总天数的,其他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答:晴天天数比雨天天数多占了全月总天数的.其他天气占全月总天数的.4.【答题】计算正确.()【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减法.【解答】异分母分数相减时,先通分,写成:.故原说法错误.5.【答题】计算正确.()【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加法.【解答】异分母分数相加时,先通分,写成:.故原说法错误.6.【答题】计算都正确.()【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加法.【解答】解:,原式计算正确;,原式计算错误.所以原说法错误.7.【答题】计算正确.()【答案】×【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异分母分数加法.【解答】,故此题是错误的.8.【答题】五(1)班同学参加体育课外小组的情况如下:的同学参加游泳队,的同学参加乒乓球队,其余的同学参加羽毛球队,参加羽毛球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答案】【分析】将总人数看成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单位“1”分别减去参加游泳队与乒乓球队的人数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即得参加羽毛球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解答】.所以参加羽毛球队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故此题的答案是.9.【答题】欢欢调查了全班同学母亲节那天送给妈妈的礼物.的同学送鲜花,的同学送贺卡,其余同学送的是自己画的一张画,送画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答案】【分析】把全班的人数看成单位“1”,用1减去送鲜花的,再减送贺卡的即可求出送画的同学占全班的几分之几.【解答】.所以送画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10.【答题】小红作了一个调查,五(1)班的学生喜欢唱歌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喜欢体育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喜欢乐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其余的同学喜欢美术.喜欢美术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答案】【分析】把全班人数看成单位“1”,喜欢唱歌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喜欢体育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喜欢乐器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剩下的是喜欢美术的人数占得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解答】解:.答:喜欢美术的同学占全班人数的.11.【答题】在清洁大扫除活动中,五(1)班全班同学参加大扫除的活动如下:擦玻璃的占全班的,在教室扫地的占全班的,整理桌椅的占,其余的学生在教室外打扫卫生.擦玻璃和整理桌椅的共占全班的;在教室外打扫卫生的学生占全班的.【答案】【分析】(1)擦玻璃的占全班的,整理桌椅的占,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将擦玻璃的人数与在整理桌椅的分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相加,即得擦玻璃和整理桌椅的共占全班的几分之几.(2)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擦玻璃的人数、扫地的人数与整理桌椅共占总人数的,将总人数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单位“1”减去擦玻璃的人数、扫地的人数与整理桌椅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即得在教室外打扫卫生的学生占全班的几分之几.【解答】(1),所以擦玻璃和整理桌椅的共占全班的.(2),所以在教室外打扫卫生的学生占全班的.12.【答题】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答案】【分析】将全班总人数当作单位“1”,根据分数减法的意义,用单位“1”减去外出游玩的人数、参加少年宫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即得在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解答】.所以留在家中的同学占全班的.13.【答题】一块巧克力,小明吃了,小强吃了,还剩().A. B. C.【答案】C【分析】此题可以把一块巧克力的总量看成单位“1”,用1分别减去小明吃的几分之几,再减去小强吃的几分之几,就是还剩下的几分之几了.【解答】解:.答:还剩下.故选C.14.【答题】有两块同样大小一样的蛋糕,玲玲吃了其中一块蛋糕的,美美吃了另一块蛋糕的,()的蛋糕剩下的多.A.玲玲B.美美C.同样多【答案】B【分析】此题可以把两块同样大小一样的蛋糕分别看作单位“1”,玲玲吃了其中一块蛋糕的,还剩下;美美吃了另一块蛋糕的,还剩下,由此进行比较即可.【解答】解:玲玲吃了其中一块蛋糕的,还剩下;美美吃了另一块蛋糕的,还剩下.因为,所以美美的蛋糕剩下的多.故选B.15.【答题】一本小说,小强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还剩下全书的()没有看.A. B. C.【答案】C【分析】此题将总页数看作单位“1”,小强第一天看了全书的,第二天看了全书的,所以用单位“1”分别减去第一天与第二天看的全书的几分之几,即可求出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看.【解答】解:.答:还剩下全书的没有看.故选C.16.【答题】一块菜地,种丝瓜,种西红柿,还剩下这块菜地的().A. B. C.【答案】A【分析】此题把这块地的总面积看作单位“1”,种丝瓜,种西红柿,用单位“1”分别减去种丝瓜和种西红柿所占总面积的几分之几,由此即可求出还剩下这块菜地的几分之几.【解答】解:.答:还剩下这块菜地的.故选A.17.【答题】工程队修一段公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还剩下全长的()没有修.A. B. C.【答案】C【分析】此题把工程队修一段公路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了全长的,第二天修了全长的,用单位“1”分别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所修长度占全长的几分之几,由此可以求出还剩下全长的几分之几没有修.【解答】解:.答:还剩下全长的没有修.故选C.18.【答题】强强读一本故事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还剩下全书的()没有读.A. B. C. D.【答案】B【分析】此题把强强读的一本故事书看作单位“1”,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二天读了全书的,用单位“1”分别减去第一天和第二天读的所占全书的几分之几,由此可以求出还剩下全书的几分之几没有读.【解答】解:.答:还剩下全书的没有读.故选B.19.【答题】小区水果店运来梨吨,运来苹果吨,运来的芒果比梨和苹果的总和少吨,运来芒果()吨.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用梨的吨数加上苹果的吨数再减去吨就是芒果的吨数.【解答】解:.答:运来芒果吨.故选D.20.【答题】一袋奶糖重千克,一袋巧克力重千克,一袋奶糖比一袋巧克力重()千克.A. B. C. D.【答案】D【分析】根据题意,袋奶糖重千克,一袋巧克力重千克,所以一袋奶糖比一袋巧克力重()千克.【解答】.所以一袋奶糖比一袋巧克力重千克.选D.。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1ac2307fe4733687e21aaf9.png)
第十册第四单元验收(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填空(每空1分,共28分)位“1”。
于1。
7.把9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6段,每段长()米,每段占全长8.最简分数的分子和分母是()。
( )。
是假分数;当a是()时,它的值是0。
13、小华看一本书,8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全书的()分之()。
14、一堆货物已经运了,还剩()分之()没运走。
15、小华和小明看同一本书,小华需30天看完,小明需25天看完,两人各看5天,他们各看这本书的()分之()二、判断(每题2分,共20分)1.通分就是把分母不同的分数改写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 2.所有的假分数的值都大于1。
() 3.如果甲数是乙数的,则乙数是甲数6倍。
()4.两个分数相等,它们的分数单位一定相等。
() 5.分母是14的最简真分数有6个。
()7.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8.在分数中,分母越小,它的分数单位就越小。
() 9.约分和通分都只改变分数分子和分母的大小,没改变分数值的大小。
() 10.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三、把下面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每小题3分,共12分)四、通分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每小题4分,共20分)五、应用题(2、3小题各题6分,第1小题8分,共20分)1、一批货物共400吨,已经运走了250吨,运走的占这批货物的几分之几?剩下的占几分之几?2、甲、乙两个工人加工零件,甲平均每分钟加工0.6个,乙平均每分钟加工个,谁的工作效率高?3、一个长方体水槽,长1.5米,宽0.5,深0.4米.如果每分钟排水20升,10分钟排去整槽水的几分之几?。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a66d084a7302768e993952.png)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与反思最近,我班进行了一次数学期中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的前两个单元的内容,包括第一单元《长方体和立方体》、第二单元《数的整除》。
而这次期中考试的一个最大特点是“突然袭击式”,当然也许是因为我的经验不足产生的错觉,不过,说真的,几乎没有什么复习。
由于第二单元刚教学完没多久,因此学生答题也较理想,可面对第一单元,怎一个差字了得呀。
综观整个班级学生的分数,在参考整个年级学生的分数,我认为我班有一点较好的,就是“高分方面”,虽然100分我班无人(整个年级3位),但99分1人,98分5人,98分以上总计6人,这个数据在整个年级来说,还是较为满意的。
同时我还认为我班有一点较不好,那就是分数在60~69分的有11人,而70~79分的只有4人(其中2人为79分),而同年级的其他班级,这两个数据恰恰是相反的。
另外,整个年级,在这次考试中,不及格人数各班普遍较多,也许这与试卷的难度有一定的关系,但与“突然袭击式”的考试方式更是有很大的关系。
而就本次考试我班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较好方面:1、运用短除法的题目,学生掌握的较好,如试卷第四大题:用短除法分解质因数、第五大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这方面,当初在做作业时出现的问题,这次考试当中除个别几个学生,大多学生都没有出现。
2、第二单元当中利用最大公约数或最小公倍数知识求解的应用题,学生掌握的同样较好。
如试卷的第六部分:综合应用的第五、第六题,全班只有4位同学不会做,其余学生,虽然个别有算错的,但总体来说,失分并不多。
3、第一单元当中,最为基础的题目学生掌握的也较好,如填空题第八题,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体积;应用题第一题,已知长方体的长、宽、高,求表面积和体积,而且学生也明白,“求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就是求表面积。
不足之处:1、学生审题还不够仔细,如填空题第五题的两个小题:10.75立方分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7.5立方分米=()升=()毫升。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倒数-章节测试习题(3)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倒数-章节测试习题(3)](https://img.taocdn.com/s3/m/a30c64d2a6c30c2259019ee6.png)
章节测试题1.【题文】小红和小亮谁说得对?【答案】小红说的对.【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据此判断即可.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倒数的意义.【解答】因为,所以和0.75互为倒数.因此小红说的对.2.【答题】一个数加上它与它倒数的积是,这个数的倒数是______.【答案】3【分析】一个数与其倒数的乘积是1,根据一个数加上它与它倒数的积是,求这个数列式应为:-1,然后算出结果再求出这个数的倒数即可.【解答】-1=,的倒数是3.故本题的答案是3.3.【题文】是哪两个相邻自然数的倒数之和?【答案】4和5【分析】把9拆分成5+4,20拆分成5×4,4和5的倒数的和刚好是,据此解答.认真分析题意,发现9=5+4,20=4×5是解决此题的关键.【解答】因为,所以4和5的倒数之和是.4.【答题】把互为倒数的数用线连起来.【答案】见解答.【分析】根据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求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求小数的倒数,先把小数化成最简分数,然后再把分子和分母调换位置即可.【解答】5.【答题】0_____(有没有)倒数.【答案】没有【分析】本题考查特殊数的倒数.【解答】因为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得1,所以0没有倒数,故本题的答案是没有.6.【答题】的倒数是,是的倒数.【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数的分子、分母交换位置.【解答】的倒数是,是的倒数.故本题的答案是、.7.【答题】1.6的倒数是.【答案】【分析】求一个小数的倒数,方法是先把这个小数化成最简分数,再求这个最简分数的倒数.【解答】1.6==,所以1.6的倒数是.故本题的答案是.8.【答题】已知甲×=乙×=丙×(甲、乙、丙三个数都不为0),将甲、乙、丙三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甲乙丙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丙,甲,乙【分析】假设甲×=乙×=丙×=1,分别求出甲、乙、丙三个数,再比较大小.【解答】假设甲×=乙×=丙×=1,则甲=,乙=,丙=,因为=,=,=,所以<<,即丙<甲<乙.故本题的答案是丙、甲、乙.9.【答题】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的倒数最大.A. 100B. 99C.2 D. 1【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倒数.【解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00的倒数是,99的倒数是,2的倒数是,1的倒数是1.真分数比1小,所以在不超过100的自然数中,1的倒数最大.选D.10.【答题】面积为()的长方形,它的长和宽互为倒数.A. 1B. 2C.3 D. 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和倒数的认识.【解答】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如果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互为倒数,那么长宽之积就等于1,所以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1.选A.11.【答题】若m,n互为倒数,则m²n=().A. mB. nC. m³D. n³【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解答】已知m,n互为倒数,所以m×n=1,则m²n=m×m×n=m×n×m=1×m=m.选A.12.【答题】下面各组数中,互为倒数的是().A. 2和B. 和C. 0.2和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解答】因为2×=4,所以2和不是互为倒数;,所以和不是互为倒数;0.2×5=1,所以0.2和5互为倒数.选C.13.【答题】()的倒数比它的本身大.A. 假分数B. 真分数 C. 带分数【答案】B【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解答】根据倒数的意义可知,真分数的倒数是假分数.因为真分数<假分数,所以真分数的倒数比它的本身大.选B.14.【答题】()的倒数是它本身.A. 0B.1 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倒数.【解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它本身.选B.15.【答题】下面各组数,互为倒数的是().A. 和B. 0和1 C. 2和0.5 D. 和1【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倒数.【解答】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0.5=1,所以2和0.5互为倒数.选C.16.【答题】当a是()时,分数的值等于5的倒数.A. 5B. 15C.25 D. 35【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认识倒数.【解答】5的倒数是.因为=,所以当a是25时,分数的值等于5的倒数.选C.17.【答题】填空:×=×=×9=×=1.【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倒数的认识. 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1)找真分数、假分数的倒数: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2)找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0除外)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解答】的倒数是,的倒数是,9的倒数是,的倒数是,所以×=×=×9=×=1.故本题的答案是,,,.18.【答题】填空:17×=×=×=1.【答案】,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求一个数的倒数.【解答】两个乘积是1的数互为倒数.17的倒数是,的倒数是8, 的倒数是.故本题的答案是,8,.19.【答题】最小的合数的倒数是.【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求整数的倒数.【解答】求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0除外)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最小的合数是4,4的倒数是,所以最小合数的倒数是.故本题的答案是.20.【答题】最小质数的倒数是.【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求倒数.求整数的倒数:先把整数(0除外)看作分母是1的假分数,再交换分子、分母的位置.【解答】最小的质数是2,所以最小质数的倒数是.故本题的答案是.。
小学数学第十册复习测试题二
![小学数学第十册复习测试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b0d5118ad0d233d4b14e6941.png)
2000—2001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一、基础知识。
1、填空。
(1)10×—表示求()。
(2)1—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故事书本数的—与科技书的本数相等,是把()看作单位“1”。
(4)—的倒数是(),4的倒数是()。
(5)1—:3.6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比值是()。
(6)一个长方体的长是6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4厘米,它的体积是()。
(7)5.05立方米=()立方米=()立方分米。
4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升。
(8)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2倍,表面积扩大()倍,体积扩大()倍。
(9)比25少它的—的数是( )。
(10)黑兔只数是白兔的—,黑兔比白兔少——。
2、判断。
(1)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2)0的倒数是0。
()(3)a是b的—,b就是a的3倍。
()(4)一个数乘分数的积一定比这个数小。
()(5)从学校到电影院,甲用8分钟,乙用9分钟。
甲和乙每分钟性的路程的比是8:9。
()二、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 10-—= —×—=—×8= —÷6= —÷—=—+—+—= —×9+9×—=2、脱式计算。
(1)20 - —×—÷—(2)—+—×—÷2 (3)—+ —×—+ —(4)(—- —)×(— + —)(5)—÷[(— + —)×—](6)[4 - (— - —)]×—3、解方程。
(1)5x - — = —(2)—x - —x =1473758121314341334235775132335 5758561513142515163823577817347859237161523151131133438565122315784、列式计算。
(1)—加上—除以—的商,所得的和乘—,积是多少?(2)一个数的—加上—的和是1,这个数是多少?三、应用题。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 方程问题解决-章节测试习题
![小学数学西师大版第十册第五单元 方程问题解决-章节测试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609fe14a51e79b89690226b9.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图中,x的值是______.【答案】80【分析】由图列出方程,再计算未知数.【解答】由图可列方程为:x+20=50+50,所以x=50+50-20=80.2.【答题】给一间教室铺地,用面积是0.16m²的方砖,要300块.如果改用长0.4米,宽0.3米的长方形砖铺地,要用______块.【答案】400【分析】方砖的面积×方砖需要的块数=长方形砖的面积×长方形砖需要的块数.【解答】已知给一间教室铺地,用面积是0.16平方米的方砖,需要300块,如果改用长0.4米,宽0.3米的长方形砖铺地,求长方形砖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为:0.4×0.3=0.12(平方米).设要用x块长方形砖,列方程计算如下:答:要用400块.3.【答题】一个书架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5倍.如果从上层取30本书放到下层,这时两层书的本数正好同样多.那么上层原来放了______本书;下层原来放了______本书.【答案】100,4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解方程.【解答】一个书架分上、下两层,上层放的书是下层的2.5倍.如果从上层取30本书放到下层,这时两层书的本数正好同样多,设下层原来放书本,可得关系式:2.5-30=+30,解方程如下:所以下层原来放书40本,上层放书:40×2.5=100(本).答:上层原来放了100本书;下层原来放了40本书.4.【答题】根据线段图,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A. x+3x=380B. x+(3x+20)=380C. x+20=380D. 3x+20=380【答案】D【分析】观察图可知:科普书有x本,文艺书的本数比科普书本数的3倍多20本,是380本.根据倍数关系可知:科普书的本数×3+20=文艺书的本数,由此列出方程求解.【解答】根据图可列方程:3x+20=380.选D.5.【答题】五年级种树60棵,比四年级种的2倍少4棵.四年级种树()A. 26棵B. 32棵C. 19棵D. 28棵【答案】B【分析】设四年级种树x棵,依据四年级种的棵数×2-4=五年级种树的棵数,列方程解答.【解答】解:设四年级种树x棵.答:四年级种树32棵.6.【答题】一个篮球45元,买5个足球比买8个篮球少花20元.求一个足球多少元?解:设一个足球x元.下列方程错误的是()A. B.C. D.【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答】设一个足球x元.由分析可得:或或.D选项不符合题意D.7.【答题】元旦期间,某电器商场销售空调x台,销售冰箱的台数比空调的2倍多10台,这个电器商场销售冰箱()台.A. x÷2+10B. (x-10)÷2C. 2x+10【答案】C【分析】本题是一个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由所给条件可知要求这个电器商场销售冰箱的台数,就是求比空调x台的2倍多10台的数是多少,列出含字母的式子即可.做这类用字母表示数的题目时,解题关键是根据已知条件,把未知的数用字母正确的表示出来,然后根据题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这个电器商场销售冰箱的台数:2x+10.选C.8.【答题】李明的妈妈今年36岁,正好相当于李明年龄的3倍.假设李明的年龄为x 岁,那么列方程正确的是()A. 3x=36B. x÷3=36C. x÷36=3D. x+3x=36【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可得妈妈的年龄等于小明的年龄乘3,然后根据:小明的年龄×3=36,求出方程,求出小明今年多少岁即可.【解答】假设李明的年龄为x岁,由题意,得:3x=36.选A.9.【答题】甲、乙两列客车从两地同时相对开出,5小时后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如果慢车每小时行驶48千米,那么快车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设快车每小时行驶x 千米,下列方程正确的是()A. B. C.【答案】A【分析】在离中点30千米处相遇,也就是快车比慢车多行驶30×2=60千米,设快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依据路程=速度×时间,分别表示出快车和慢车行驶的路程,再根据快车行驶的路程-慢车行驶的路程=快车比慢车多行驶的路程可列方程:,据此即可解答.【解答】设快车每小时行驶x千米.由题意可得,.选A.10.【答题】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80厘米,长是24厘米,它的宽是多少厘米?用方程解,设宽是x厘米,正确的方程是()A. 24x=80B. 24+x=80C. (24+x)×2=80D. 2x+24=80【答案】C【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方程的性质.【解答】长方形的周长=2×(长+宽),所以(24+x)×2=80,选C.11.【答题】一桶油重100kg,每天用去xkg,5月份全月共用去______kg;如果x=3,那么还剩______kg没有使用.【答案】31x,7【分析】(1)5月份全月共31天,用每天用去xkg乘以总天数,即可得5月份全月共用去的油;(2)把x=3代入(1)的式子,求出共用去的油,再用这桶油重100kg减去用去的,即可得剩下的.【解答】(1)31xkg.(2)当x=3时,31x=31×3=93kg,100-93=7kg.答:5月份全月共用去31xkg;如果x=3,还剩7kg没有使用.12.【题文】建设路小学开展“保护环境,回收废纸”的活动,上个月六(1)班回收废纸136. 5千克,六(2)班回收废纸108千克,六(1)班的废纸卖的钱比六(2)班多17. 1元.每千克废纸多少元?(列方程解答)【答案】0.6元【分析】这道题要求列方程解答,关键在于找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式:六一班卖的钱数-六二班卖的钱数=六一班比六二班多卖的钱数.【解答】解:设每千克废纸x元.答:每千克废纸0.6元.13.【题文】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50米,30天修完.实际每天多修10米,实际多少天可以修完?(用方程解)【答案】25【分析】计划每天修50米,30天修完,同全长是50×30米,计划每天修50米,实际每天多修10米,则实际每天修50+10米.设实际x天修完,由此可得方程:(50+10)x=50×30.【解答】解:设实际x天可以修完.答:实际25天可以修完.14.【答题】已知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57,中间的数是x,那么x为______.【答案】19【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答】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57,中间的数是x,那么前一个数是x-2,后一个数是x+2,可列出方程:答:x为19.15.【答题】女生人数为______.【答案】7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形如ax±bx=c的方程的解法.【解答】已知女生人数为x,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并且比女生多150人,求女生人数,列方程求解如下:答:女生人数为75.16.【答题】如果买这些篮球和足球一共花了130元,那么每个篮球______元.【答案】30【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列简易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已知一个篮球y元,一个足球40元,买了3个篮球和1个足球,共花了130元,求每个篮球多少元,列方程解方程如下:答:每个篮球30元.17.【答题】乒乓球每个______元钱.【答案】0.6【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列方程解决问题.【解答】已知他买了8个乒乓球和10个羽毛球,一共花了15.8元,羽毛球一个1.1元,设乒乓球一个x元,列方程计算如下:答:乒乓球每个0.6元.18.【答题】一个粮食专业户去年收的小麦的质量是玉米的3倍,小麦比玉米多收9吨.去年收小麦______吨,收玉米______吨.(用方程解答)【答案】13.5,4.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列方程解应用题.【解答】设玉米的质量为x吨,则小麦的质量是3x吨,列方程如下:则小麦的质量为:3×4.5=13.5(吨).答:去年收小麦13.5吨,玉米4.5吨.19.【答题】学校食堂买回大米250千克,食用油4桶,每桶食用油78元,共用去1512元.每千克大米______元钱.【答案】4.8【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列方程问题.【解答】学校食堂买回大米250千克,食用油4桶,每桶食用油78元,共用去1512元,设每千克大米x元钱,列方程并解方程如下:答:每千克大米4.8元钱.20.【答题】篮球______元一个.【答案】65【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形如ax+ab=c的方程的解法及应用.【解答】已知学校买了40支钢笔和15个篮球,一共花了1315元,钢笔8.5元一支,设一个篮球x元,由已知可列方程并解方程如下:答:一个篮球65元.。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c0236b7b1711cc7931b71632.png)
小学数学第十册期中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 等级一、我会填。
(每小题1分,共28分)1、3个15 是( )( ) ,( )个1( ) 是1182、 2.85立方米=( )立方分米 400毫升=( )升3、 ( )没有倒数;1的倒数是( );31的倒数是( )。
4、一种微波炉原价是800元,现在以九折出售,现在每台售价是( )元。
5、15 的13 是( );( )的15 是136、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面,( )条棱,( )个顶点。
7、 ( )×52 =( )÷85 = 0.2 ×( )= 25 ×( )= 1 8、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 = ( )×( ),用字母表示是( )9、做一个长8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需要铁丝( )厘米。
10、用一根长36厘米的铁丝焊成一个正方体框架(接头处不计),它的棱长是( )厘米。
11、一个长方体铁皮水桶高8分米,它的底面积是16平方分米,这个水桶的容积是( )升。
1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块橡皮的体积大约是8( ) 一个教室大约占地48( ) 一辆小汽车的油箱容积是30( ) 小明每步的长度约是60( )13、 把两个棱长5分米的正方体木块连接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 ) 平方分米。
二、我会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共6分)1. 男生人数的65等于女生人数,写出数量关系式是( )。
① 女生人数×65=男生人数 ② 男生人数×65=女生人数 2.一个水箱最多可装水120升,我们说这个水箱的( )是120升。
① 表面积 ② 容积 ③ 体积3.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扩大3倍,它的体积就扩大( )。
① 3倍 ② 27倍 ③ 9倍4.一个数(0除外)除以真分数,商( )被除数。
① 小于 ② 大于 ③ 等于5. 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新的正方体,至少需要()个。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卷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卷](https://img.taocdn.com/s3/m/cdf0e0d03186bceb19e8bb39.png)
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A 卷姓名:一、 选择题。
(24分)1.52+ 52可以直接相加,是因为两个加数( )。
A .分子相同B 。
分母相同C 。
都是真分数D 。
都是最简分数 2.16-654=( )A .1054B 。
1051C 。
954D 。
9513.计算531-0.6+371时,第一步是( )。
A .把小数化成分数 B 。
把分数化成小数 C 。
用加法运算定律直接计算 D 。
用减法运算性质直接计算 4.541与231的和减去它们的差,结果是多少?正确的算式是( )。
A .541+231-541-231B 。
541-231+541-231C .541+231-(541-231) D 。
541+231+(541-231)5.王师傅做一件工作要20天完成,他做了5天,还剩下这件工作的( )。
A .42019B 。
1954C 。
41D 。
436.某商店八月份利润是451万元,比七月份多87万元,两个月利润共多少万元?正确的算式是( )。
A .451+87B 。
451-87C 。
451-87+451D 。
451+87+451二、 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32分)1514-1513+158 41715+8127+3172 681-165-316156.5+161-4.8 1583-543+4.8 9.28-3133-2132-113810143-(2143+3.9) 1061-32011-2.45+1.6三、 解方程(12分)(1)X -3201= 3201(2)6.75+3X= 1843四、 应用题(32分)1. 某工程队修一条公路,第一个月修了721千米,第二个月修了8107千米,还剩354千米。
这条公路全长多少千米?2. 少先队员采集中草药,第一小队采集了641千克,第二小队比第一小队多采集2.5千克,第三小队比第二小队少采集53千克,第三小队采集多少千克?3. 拖拉机第一天耕一块地的4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耕这块地的121,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没有耕?第十册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测试卷姓名:一、 填空。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除法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1)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除法单元综合练习-章节测试习题(1)](https://img.taocdn.com/s3/m/a504c092be1e650e52ea99dc.png)
章节测试题1.【题文】果园里有桃树48棵,相当于苹果树的,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用方程解)【答案】解:设果园里有苹果树棵.答:果园里有苹果树64棵.【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等量关系“苹果树的棵数×=桃树的棵数”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解:设果园里有苹果树棵.答:果园里有苹果树64棵.2.【题文】丽丽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15千克,正好吃了这袋大米的,这袋大米还剩多少千克?【答案】(千克)25-15=10(千克)答:这袋大米还剩10千克.【分析】此题考查的是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把这袋大米的总质量看成单位“1”,它的就是15千克,由此用除法求出这袋大米的总质量,再用总质量减去吃的质量,就是剩下的质量.【解答】(千克)25-15=10(千克)答:这袋大米还剩10千克.3.【答题】2小时的是30分钟.【答案】4,1【分析】要求2小时的几分之几是30分钟,先把小时化成分钟,再用除法计算即可.【解答】2小时=120分钟,30÷120=.故本题的答案是.4.【答题】某汽车的现价比原价降低了,现价是原价的.【答案】8,7【分析】把汽车的原价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现价相当于原价的,要求现价是原价的几分之几,用现价除以原价即可.【解答】÷1=,所以现价是原价的.故本题的答案是.5.【答题】一段路,甲6分钟走完,乙5分钟走完,甲的速度是乙的.【答案】6,5【分析】把一段路程看作单位“1”,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是,求甲的速度是乙的速度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解答.【解答】÷=,所以甲的速度是乙的.故本题的答案是.6.【答题】一个数的是10,这个数是______.【答案】15【分析】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它对应的具体的数量是10,用具体的数量除以对应分数,即为单位“1”的量.【解答】,所以15的是10.故本题的答案是15.7.【答题】已知甲数是乙数的,乙数是丙数的,丙数是丁数的,那么甲数是丁数的.【答案】27,8【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除法.【解答】丙数是丁数的,将丁数看作单位“1”,则丙数是:1×=;乙数是丙数的,则乙数是:×=;甲数是乙数的,则甲数是:×=,所以甲数是丁数的:÷1=.故本题的答案是.8.【答题】120千克比______千克少.【答案】144【分析】求120千克比多少千克少,可列方程解答.【解答】设120千克比千克少.所以120千克比144千克少.故本题的答案是144.9.【答题】如果×=×=×≠0,那么,,三个数中,______最大,______最小.【答案】a,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比较大小.令×=×=×=1,根据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分别求出,,,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令×=×=×=1,则=,=,=.因为>>,所以>>,最大,最小.故本题的答案是,.10.【答题】一个数的比它的多5,那么这个数是______.【答案】100【分析】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根据题意列出等量关系:一个数×-这个数×=5,列方程解答即可.【解答】设这个数是.所以这个数是100.故本题的答案是100.11.【答题】从8里面每次减去,减去()次得0.A. 8B.9 C. 64【答案】C【分析】本题可以理解为:求8里面有几个,用8除以即可.【解答】8÷=64,所以从8里面每次减去,减去64次得0.选C.12.【答题】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每段长().A. 米B.米 C.【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解答】把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4段,求每段长多少米用除法,每段长÷4=×=(米).选A.13.【答题】五(1)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A. B.C.【答案】B【分析】将全班人数看作单位“1”,则女生人数是全班人数的1-=,所以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的÷.【解答】1-=,÷=,所以女生人数相当于男生人数的.选B.14.【答题】如果A÷B=,那么B÷(A+B)=().A. B.C.【答案】C【分析】A÷B=,令A=5,B=6,求出B÷(A+B)即可.【解答】A÷B=,令A=5,B=6,B÷(A+B)=5÷(5+6)=.选C.15.【答题】一台碾米机小时碾米吨,平均1小时碾米()吨.A. B.C.【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数除以分数.要求平均1小时碾米多少吨,用碾米的数量除以时间即可.【解答】(吨),所以平均1小时碾米吨.选B.16.【答题】甲数是60,甲数比乙数多,那么乙数是().A. 50B.48 C. 59【答案】A【分析】乙数是单位“1”,要求单位“1”,用甲数60除以相对应的分数(1+)即可.【解答】所以乙数是50.选A.17.【答题】小轿车行驶12千米耗油升,面包车行驶20千米耗油升.在相同的路况下,行驶100千米,()省油.A. 小轿车B. 面包车 C. 两车一样【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以整数.【解答】小轿车行驶12千米耗油升,则行驶1千米耗油:÷12=×==0.0625(升),行驶100千米耗油:0.0625×100=6.25(升);面包车行驶20千米耗油升,则行驶1千米耗油:÷20=×==0.12(升),行驶100千米耗油:0.12×100=12(升).6.25<12,所以在相同的路况下,行驶100千米小轿车省油.选A.18.【答题】白兔有12只,是黑兔只数的.白兔和黑兔一共有()只.A. 20B.16 C. 28【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用方程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解:设黑兔有只.16+12=28(只),所以白兔和黑兔一共有28只.选C.19.【答题】除数是分数的除法,商比被除数大. ()【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除法.【解答】当作为除数的分数大于1时,商要比被除数小.故本题错误.20.【答题】与的计算结果相同. ()【答案】×【分析】根据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把两道除法算式计算出结果,再比较.【解答】,.因为,所以与的计算结果不相同.故本题错误.。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章节测试习题(4)
![小学数学冀教版第十册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章节测试习题(4)](https://img.taocdn.com/s3/m/76c5de8d312b3169a451a4e3.png)
章节测试题1.【答题】++=×3=.【答案】,【分析】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和就是这个数乘几.【解答】++=×3=.故本题的答案是,.2.【答题】算一算,填一填.++=×3=【答案】,,,,,【分析】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解答】由题可知,将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3份是,求3个的和是多少,可以用加法,列式计算为:++=;也可以用乘法,列式计算为:×3=.故本题的答案是,,,, ,.3.【答题】看图列式计算.×3=(L)【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解答】由图可知,有3袋洗衣液,每袋洗衣液L,则3袋洗衣液共重:×3=(L).故本题的答案是,.4.【答题】龟兔赛跑.兔子3分钟跑m,乌龟3分钟跑m.(填最简分数)【答案】1800,【分析】兔子3分钟跑的距离=兔子每分钟跑的距离×3;乌龟3分钟跑的距离=乌龟每分钟跑的距离×3.【解答】由图可知,兔子每分钟跑600m,求兔子3分钟跑多少米,列式计算为:600×3=1800(m);乌龟每分钟跑m,求乌龟3分钟跑多少米,列式计算为:×3=(m).故本题的答案是1800,.5.【答题】一辆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每小时行驶______千米.【答案】80【分析】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每分钟行驶的路程×60.【解答】已知一辆汽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千米,那么每小时行驶:×60=80(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80.6.【答题】一块菜地有24平方米,它的是______平方米.【答案】2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运用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已知一块菜地有24平方米,求它的是多少平方米,列式计算为:24×=20(平方米).故本题的答案是20.7.【答题】小明用15分钟走了1km路,平均每分钟走km,4分钟走了km.【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解答】已知小明用15分钟走了1km路,平均每分钟走了:1÷15=(km),4分钟走了:×4=(km).故本题的答案是,.8.【答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这辆汽车小时行驶______千米.【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路程=速度×时间.【解答】已知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求这辆汽车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45×=36(千米).所以这辆汽车小时行驶36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36.9.【答题】张师傅计划用15天加工一批零件,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11天完成这批零件的.【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解答】张师傅计划用15天加工一批零件,求平均每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为:1÷15=;求11天完成这批零件的几分之几,列式计算为:11×=.故本题的答案是,.10.【答题】42千克减去它的后,还剩______千克.【答案】30【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解答】42千克的为:42×=12(千克);减去它的后还剩:42-12=30(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30.11.【答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小时,甲、乙两地相距______千米.【答案】60【分析】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汽车的时速×所需的时间.【解答】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了小时,求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列式计算为:72×=60(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60.12.【答题】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1325千米.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已经行了.剩下的每小时行106千米,______小时到达天津.【答案】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法.【解答】上海到天津的铁路长1325千米.火车从上海开往天津,已经行了,则行了:1325×=795(千米);剩下:1325-795=530(千米);剩下的每小时行106千米,到达天津需要:530÷106=5(小时).故本题的答案是5.13.【答题】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小时,正好到达了两地的中点.甲乙两地全程是______千米.【答案】48【分析】路程=速度×时间.【解答】一辆汽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小时,正好到达了两地的中点,45×=24(千米),24×2=48(千米),所以甲乙两地全程是48千米.故本题的答案是48.14.【答题】甲是乙的,丙是甲的.已知乙是20,丙是______.【答案】2【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法.【解答】甲是乙的,已知乙是20,20×=8,所以甲是8. 丙是甲的,8×=2,所以丙是2.故本题的答案是2.15.【答题】一本课外书一共250页,小明已经看了,还剩______页没有看.【答案】175【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整数乘分数.【解答】一本课外书一共250页,小明已经看了,求小明看了多少页,用乘法,列式计算为:250×=75(页).求还剩多少页没有看,用减法,列式计算为:250-75=175(页).故本题的答案是175.16.【答题】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其中有的学生都会自己洗衣服,还不会自己洗衣服的有______人.【答案】64【分析】会洗衣服的学生人数=学生总人数×,还不会洗衣服的人数=学生的总人数-会洗衣服的人数.【解答】六年级有学生160人,其中有的学生都会自己洗衣服,会洗衣服的学生有:160×=96(人),还不会自己洗衣服的有:160-96=64(人).故本题的答案是64.17.【答题】有一种大豆,每千克可榨出豆油千克.2千克大豆可榨出豆油千克.【答案】【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乘整数.【解答】有一种大豆,每千克可榨出豆油千克,2×=(千克),所以2千克大豆可榨出豆油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18.【答题】学校食堂买回大米120千克,吃了,还剩,还剩千克大米.【答案】,48【分析】把大米看作单位“1”,还剩几分之几=1-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多少千克=大米总质量×剩下的几分之几.【解答】由题可知,学校食堂买回大米120千克,吃了,还剩:1-=,120×=48(千克),所以还剩48千克.故本题的答案是,48.19.【答题】一根跳绳长米.40根跳绳长米;45根跳绳长米.【答案】36,【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数的乘法.【解答】已知一根跳绳长米,则40根跳绳的长度为:×40=36(米),45根跳绳的长度为:×45=(米),所以40根跳绳长36米,45根跳绳长米.故本题的答案是36,.20.【答题】王刚做10道题,已经做了,表示还剩下______道题没完成.【答案】2【分析】已经做了的题量=全部的题量×已经做了的题量占全部题量的几分之几,没完成的题量=全部的题量-已经做了的题量.【解答】王刚做10道题,已经做了,则已经做了:10×=8(道),没完成的还有:10-8=2(道).故本题的答案是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第十册其中测试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20%(每题2分)
1、()既是质数,也是偶数。
()是奇数中最小的合数。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分米,底是()分米,高是()分米。
如果扩大2倍,要使它的面积不变,底是()分米。
3、100个同样大小诉三角形面积之和是480平方厘米,已知每个三
角形的底是2.4厘米,高是()厘米。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 .4厘米,比下底短3.6厘米,高是2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如果上底与下底不变,高扩大3倍,面积就扩大()倍。
5、两个质数的和为30,这样的两个质数共有()组。
30以内的两个质数之和仍然是质数的有()组。
6、两个质数的积一定是()数,a能同时被两个数整除,a一定是这两个数的()数。
7、3公顷=()平方米4000平方千米=()公顷。
8、注明每步平均长度是0.63米,他从学校到家来回一趟,共走了1200步,小明家到学校大约有()米,如果每分种走30步,他从学校到家里行完全程要()分种。
9、三角形的底是4米,高是底的一半,面积是()平方米,如果三角形的底与高都是4米,面积是()平方米。
10、一个长8米,宽6米的长方形房间,用边长为0.2分米地砖铺要()块。
二、判断题。
10%(对的打“√”,错的打“╳”)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
2、两个面积相等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3、两个等底、等高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
4、任意一个自然数,它不是奇数,就是偶数。
---------------()
5、在自然数中,质数的个数要比合数的个数少。
-------------()
三、选择题。
10%(把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
A公约数是1 B最大公约数是1 C公倍数是1 D最小公倍数是1
2、把18分解质因数是()
A、18=3╳6
B、18=1╳2╳3╳3
C、18=2╳3╳3 D 2╳3╳3=18
3、在172□后添上()数,能同时被2和3整除。
A 2或5 B、8或5 C、2或8 D2、5或8
4、任意3个连续自然数组成的一个多位数,这个数都能被()整除
A、 2
B、 3
C、5 D 6
5、有一堆木头,下层有20根,上层是3根,共有20层,这堆木头有()根:
A、460
B、420
C、230 D 210
四、计算下列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单位:米)20%
20
6
8 15 15 30
20
五、按要求计算。
10%(2,2,6)
1、求4、28和36的最大公约数。
义务教育
六年制
20
40
已知正方形周长
24米,求阴影面
积。
8
30
30
2、求1
3、26和65的最小公倍数。
3、把105、48、91各数分解成质因数。
六、应用题。
30%
1、一块三角形地面积是3600平方米,底是120米,高是多少米?
2、一块平行四边形土地,底是400米,高是50米,每公顷可收小麦4.2吨,这块地可收小麦多少吨?
3、在一块梯形地里种桔树,梯形上底60米,下底80米,高40米,每棵桔树占地2.8平方米,这块地可种桔树多少棵?
4、有三捆铁丝分别长54米,66米,36米,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长度的小段,每段尽可能长一些,而又不能有余,每段最长为多少米?
5、有三个小朋友,在做游戏,有人问他们今年几岁了,其中有一个小朋友说,“把我们三个的年龄相加和是18,相乘积是210。
”问他们各是多少岁?
6、小军沿着30米长的直道走了三次,每次分别是48步,50步52步,小军平均每步长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