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试卷与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庆市语文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积累(本大题有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1、()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罗贯中。
A、《红楼梦》
B、《西游记》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答案:D
解析:《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故事。
2、下列词语中,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是()。
A、渊博(yuān bó)
B、斑斓(bān lán)
C、斑斓(bān lǎn)
D、懊恼(ào nǎo)
答案:B
解析:选项B中的“斑斓”字音和字形都正确,意为色彩灿烂多彩。
其他选项中,A项的“渊博”应为“yuān bó”,C项的“斑斓”应为“bān lán”,D项的“懊恼”应为“ào nǎo”。
3、题目: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呼啸(xuè)雕琢(zhuó)肆虐(nüè)
B. 惊愕(è)雕梁画栋(liáng)拂拭(shì)
C. 惊悚(sǒng)雕虫小技(cháo)拂尘(chén)
D. 憔悴(cuì)雕梁画柱(zhu)拂袖(xiù)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
A项中,“呼啸”的“啸”应读作“xiào”;C项中,“雕虫小技”的“雕”应读作“diāo”;D项中,“雕梁画柱”的“柱”应读作“zhù”。
只有B项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
4、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她在舞台上表演的节目,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B. 我把图书馆里的书借光了,感到非常内疚。
C. 为了这次比赛,他准备了很长时间,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D. 我喜欢读书,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籍。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B项中,“借光了”与“图书馆里的书”搭配不当,应改为“把图书馆里的书都借光了”;C项中,“为了这次比赛”与“终于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之间缺少一个关联词,应加上“所以”;D项中,“尤其是历史方面的书籍”中的“尤其是”使用不当,应改为“尤其是”。
只有A项没有语病。
5、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完全正确的是()
A. 惊愕(jiāo è)悲恸(bēi tòng)
B. 惊愕(jīng è)悲恸(bēi tòng)
C. 惊愕(jīng è)悲怆(bēi chuàng)
D. 惊愕(jīng è)悲怆(bēi chòng)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惊愕”应读作“jīng è”,字形正确;B选项中,“惊愕”应读作“jīng è”,字形正确,“悲恸”字形正确但读音应为“bēi tòng”;D选项中,“惊愕”字形正确但读音应为“jīng è”,“悲怆”字形正确但读音应为“bēi chuàng”。
因此,
只有C选项中的“惊愕”和“悲怆”字形和字音都正确。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A. 我和小明一起去了公园,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心情非常愉快。
B. 虽然天气很冷,但他仍然坚持去跑步。
C. 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百看不厌。
D.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新颖,内容丰富,深受读者喜爱。
答案:D
解析:A选项中,“心情非常愉快”应改为“我们心情非常愉快”;B选项中,“他仍然坚持去跑步”应改为“他仍然坚持跑步”;C选项中,“让人百看不厌”应改为“让人百看不烦”。
只有D选项中的句子没有语病,结构完整,表达清晰。
7、题目: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混沌(hùn)
B. 沉默(mò)
C. 悲鸣(bēi)
D. 傲慢(ào)
答案:A
解析:A项“混沌”的“混”读hùn,是正确的。
B项“沉默”的“默”读mò,是错误的,应该读mò。
C项“悲鸣”的“悲”读bēi,是错误的,应该读bēi。
D项“傲慢”的“傲”读ào,是错误的,应该读ào。
8、题目: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C. 这本书内容丰富,插图精美,深受广大青少年学生的喜爱。
D.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们终于把难题解决了。
答案:C
解析:A项中“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和“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之间缺少逻辑上的因果联系,存在语病。
B项中“不仅学习成绩优异”和“而且具有很好的团队协作能力”之间缺少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存在语病。
D项中“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和“我们终于把难题解决了”之间缺少逻辑上的因果联系,存在语病。
C项句子结构完整,语义通顺,没有语病。
9、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踊跃(yǒng)水波粼粼(lín)恍若(huǎng)仙境
B.苍穹(qióng)聚精会神(jù)奔腾(bēn)不息
C.惆怅(chàng)洒脱(tuō)奔流不息(bēn)
D.酝酿(niàng)精益求精(jīng)奔腾(bēn)不息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字音的识记能力。
A项中,“踊跃”应读作“yǒng yù”;B项中,“聚精会神”应读作“jùjīng huì shén”;D项中,“奔腾不息”应读作“bēn tóng bù xī”。
故选C。
二、阅读理解(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5分,共30分)
第一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在一个遥远的星球上,有一个名叫“绿星”的星球。
绿星上的居民非常友善,他们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绿星上有一个神奇的森林,那里生长着各种各样的植物,其中最神奇的是一种名叫“智慧果”的果实。
传说中,谁吃了一个智慧果,就能获得无穷的智慧。
有一天,绿星的国王决定举办一场“智慧果争夺赛”,邀请全星球的居民参加。
比赛规则很简单,谁能找到并摘到智慧果,就能成为绿星的智者,获得国王的奖赏。
小智、小勇和小丽是三个好朋友,他们决定一起参加这场争夺赛。
他们带着地图和指南针,踏上了寻找智慧果的征程。
1、绿星的居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2、绿星上最神奇的植物是什么?
3、小智、小勇和小丽为什么要参加“智慧果争夺赛”?
答案:
1、绿星的居民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
2、绿星上最神奇的植物是智慧果。
3、小智、小勇和小丽要参加“智慧果争夺赛”是为了寻找智慧果,成为绿星的智者。
第二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在我国的一个小山村,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里住着一位老和尚。
老和尚修行极高,他教导村民们诚实、勤劳、善良的品质。
村子里的人们都非常尊敬他。
一天,村子里来了一位年轻的游客。
他对寺庙里的古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向老和尚请教:“这棵树有多少年了?”
老和尚微笑着回答:“这棵树和这寺庙一样古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
游客听了非常惊讶,但他还是有些疑惑:“可是这棵树看起来并没有那么老啊!”
老和尚继续说:“这棵树的年轮虽然不明显,但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它的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生命的意义。
时间不是用眼睛去看的,而是用心去感受的。
”
游客听了老和尚的话,深受启发。
他明白了,人生的经历也是如此,不需要用眼睛去衡量它的长短,而是用心去体验它的价值。
1、老和尚教导村民们的品质有哪些?
答案:诚实、勤劳、善良。
2、游客最初对寺庙里的古树有什么样的看法?
答案:游客认为古树看起来并不老。
3、老和尚是如何回答游客关于古树年龄的问题的?
答案:老和尚说这棵树和寺庙一样古老,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三、写作题(34分)
题目: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作文。
要求:
1.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
2.描述家乡的风景名胜、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
3.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示例: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位于我国江南水乡,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
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被誉为“鱼米之乡”。
家乡的地理位置优越,东临东海,南靠太湖,西接黄山,北望南京。
长江蜿蜒穿过家乡,形成了独特的江景。
每当夕阳西下,江面上波光粼粼,美不胜收。
家乡的气候特点十分宜人。
春天,万物复苏,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荫,清凉宜
人;秋天,硕果累累,金黄一片;冬天,雪花纷飞,银装素裹。
家乡的四季景色各具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家乡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太湖、黄山等风景名胜吸引了无数游客。
此外,家乡的土壤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鱼类、水果等。
家乡的风景名胜众多。
最著名的是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著称。
此外,还有美丽的西湖、著名的古镇周庄等。
家乡的风俗习惯独特。
每年春节期间,家乡的人们都会举行舞龙、舞狮、放鞭炮等活动,庆祝新春佳节。
家乡的民间艺术丰富多彩,如评弹、越剧等。
家乡的历史悠久。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吴国的都城。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此担任过官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家乡是我心中的骄傲,我对它充满了热爱。
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感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情好客。
我相信,家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解析:
本文以“我的家乡”为题,生动地描绘了家乡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风景名胜、风俗习惯、人文历史等方面。
作者运用丰富的语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家乡的美景之中。
文章开头简要介绍了家乡的地理位置,使读者对家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作者详细描述了家乡的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使读者感受到了家乡的美丽与富饶。
在描绘风景名胜时,作者重点介绍了黄山、西湖、周庄等著名景点,使读者对家乡的自然景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作者还简要介绍了家乡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历史,使读者感受到了家乡的独特魅力。
文章结尾,作者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读者对家乡产生了共鸣。
整篇文章结
构清晰,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