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_1785
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不求甚解》《咬文嚼字》)篇一:23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总第次课篇二:15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第一册教案15 咬文嚼字教学目标: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并有自己的主见。
二、深入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利用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猜谜引出对祖国语言的赞美,导入课文。
二、感知解析1.第一组例子,关于“是”和“这”。
先体会一下感情,读如下句子: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②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是贱人?你是淫妇!你是你是大虫口里倒涎!③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是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你这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前三个,不论“是”“这”怎么好,“这”字表现力都好一些,作者的分析是有道理的。
第四个例子,“这”仍有力量。
但与“是”具有不可比的环境限制。
因此哪个更好,决不可定论。
作者说改成“这”神情完全不对,应理解为,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以滥改,见了就改,否则便失去了咬文嚼字的积极意义了。
这一组例子是说: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有必要咬嚼一番。
2.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
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一)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一)教案:文艺随笔二篇教学目标•理解文艺随笔的特点和写作技巧•掌握文艺随笔的写作方法并能够创作出优秀的文艺随笔教学内容1.什么是文艺随笔•定义:文艺随笔是一种轻松、自由的散文,其创作主题和表现形式非常自由,可以是作者个人的思想、感情、趣事等,这种散文文体强调文学性和艺术性。
•特点:自由灵活、情感纯挚、艺术性强、语言优美、主题多样化。
2.文艺随笔的写作技巧•明确主题:选择好文艺随笔的主题非常关键,需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以此来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确定文体:文艺随笔的文体非常自由,可以是记叙、抒情等多种文体。
•独特感染力:好的文艺随笔需要有独特的感染力,能够打动读者的心灵。
3.精选两篇文艺随笔进行分析•《诗意的故事》:本篇文艺随笔通过讲述一个小女孩的故事,表达了对生命和爱的感悟,采用了抒情写作的方式,文字细腻动人,给读者带来深刻的思考。
•《花开花落》:本篇文艺随笔通过观察季节变迁,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悟,采用了描写的方式,语言简练富有诗意,给读者带来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4.写一篇自己的文艺随笔•主题自选: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确定文体: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选择最适合的文体,可以是记叙、抒情等多种方式。
•精心打磨:写一篇好的文艺随笔需要反复推敲打磨,不断地修改修改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教学方法1.听课:讲解文艺随笔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分析阅读:精选两篇优秀的文艺随笔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随笔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3.写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和文体,写一篇优秀的文艺随笔,并进行课堂分享和讨论。
评价标准1.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艺随笔的定义、特点和写作技巧。
2.创作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主题和表达方式,创作出优秀的文艺随笔。
3.分享能力:能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文艺随笔,与同学进行互动和讨论。
教学建议1.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艺随笔,借鉴其中的写作方法和技巧。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三章《诗词欣赏与创作》,详细内容为《静夜思》和《秋浦歌》两首古诗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静夜思》和《秋浦歌》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欣赏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创作古典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掌握《静夜思》和《秋浦歌》两首古诗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诗词欣赏:(1)介绍《静夜思》和《秋浦歌》的作者及背景。
(2)学生齐读两首古诗,感受诗中的意境。
(3)教师逐句讲解诗句,分析诗中的情感。
(4)学生讨论,分享对诗句的理解和感受。
3. 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
(2)学生尝试创作一首关于秋天的诗词。
4. 例题讲解:(1)分析《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意境。
(2)讲解《秋浦歌》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写作手法。
5. 随堂练习:(1)默写《静夜思》和《秋浦歌》。
(2)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写出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静夜思》与《秋浦歌》2. 内容:《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秋浦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默写《静夜思》和《秋浦歌》。
(2)从课本中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分析其意境和写作手法。
2. 答案:(1)见课本。
(2)见学生个人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诗词欣赏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秋天的诗词。
(2)组织一次诗词创作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文艺随笔两篇教案
②你能否谈谈你从这种论证上学习到什么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写作的方法)答案是多面的,如写作思路一定要清晰,要符合人的思维过程;如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一定要举具有代表性的例子,让文章更具说服力,权威性;再如论证一定要完整,语言表述一定要严密、准确。还有,论证时一定要明确而清晰地表明自己的见解或观点。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
3、推敲
具体分析:
1、同学集体朗读,请个别同学示范朗读,然后比较、分析不同句子的感受,
把第1个实例中有关修改后增色的分析给大家找出来,比较作者和你的答案。
2、把第2个实例中作者认为修改后失色的语句读出来。
3、介绍关于推敲的故事,如果是你,你会选哪个?同学分小组讨论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板书:郭沫若改字——是改这——感情变化
【篇一:15文艺随笔二篇】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他的美学理论在中国当代美学流派中自成一派,影响甚大。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等。
二、认识作者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明确:朱光潜的人生格言正是温总理讲话中所提到的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写照,而他的这篇随笔正是被这样的精神触发,思考完成的。
王若虚该文——增与减——意味全改
贾岛作诗——推与敲——意境有别
《文艺随笔二篇 咬文嚼字 不求甚解》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第15课【高教版】3
“咬文嚼字”
义项A 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 质) 。
义项B 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义项C 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例 1、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切不可一味
地咬文嚼字 。( A )
2、此君肚里学识稀薄,但在人前说起话来却常常咬文嚼字,
极尽哗众取宠之能事。( B ) 3、此事明明是你错了,你再咬文嚼字也毫无用处。(C )
• 第三部分(第五段至结束),进一步强调不能 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 实质”。
《不求甚解)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 求其表面。
咬文嚼字
观 点 :
反复修改 精益求精
不求甚解
把握精神实质 不拘于表象
侧重点:
写作
角度:
态度
关系: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读书 方法
朱光潜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 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 育家、翻译家。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 《西方美学史》(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 历史的著作)。 朱光潜 三座右铭:
①恒、恬、诚、勇(香港大学教育系求学) ②走抵抗力最大的路!(英国爱丁堡大学)) ③此身、此时、此地。( 20世纪30年代)
•
2、不要看书,要看老师的眼睛
•
只要老师不是在一味地读教材,那老师的“话”就不可能和你低头看着的教材上的“文字”一致。头脑聪明的学生,也许能做到既集中精神听老师的话,又集中精神看眼前书上的内容。可是实际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做不到这一点。
•
认真听讲的第一个阶段就是上课时间无条件地“往前看”,上课的时候看书往往很容易开小差。摒除杂念,将视线从摊在眼前的书上移开。老师讲课的时候只看前面,集中注意力听老师嘴里说出来的话,那才是认真听讲的态度。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单元小结和写作训练
一、单元小结【教学目标】1. 让学生回顾和总结本单元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加深对重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内容】1.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汉语语法、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
2. 通过学习,学生应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能够正确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了解文学常识,提高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汉字起源和演变、汉语语法、修辞手法、文学常识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 教师针对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4.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二、写作训练【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提升写作水平。
【教学内容】1.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主要包括:记叙文写作、议论文写作、说明文写作等。
2.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和技巧,通过课堂讲解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1. 教师给出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构思。
2. 教师进行课堂讲解,讲解写作的技巧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
3. 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和点评。
4.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练习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三、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提高汉字素养。
2. 培养学生对汉字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内容】1. 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
2. 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横、竖、撇、捺、折等。
【教学过程】1.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汉字的发展历程。
2. 教师讲解汉字的基本笔画和结构,让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标题: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使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
2. 帮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如构思、组织和表达,以及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3. 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深度,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独立见解和品味。
4.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文学修养。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 创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引发学生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文艺随笔有什么了解?你喜欢读哪些文艺随笔作品?步骤二:介绍文艺随笔1. 教师简要介绍文艺随笔的概念、特点和发展历史。
2. 分享或朗读一篇经典文艺随笔作品,鼓励学生对自己喜欢的文艺随笔进行分享。
步骤三:分析优秀文艺随笔作品1. 指导学生选择两篇不同风格和主题的优秀文艺随笔作品。
2. 学生读完作品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思想、情感、结构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步骤四:写作展示1. 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文艺随笔的读后感或评论。
2. 学生以小组形式互相交流和修改作品,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大家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和体会。
步骤五:扩展活动1. 学生进行文艺随笔作品的赏析,可以选择其他经典作品阅读和讨论。
2. 学生可以组织文艺随笔写作比赛或展览,展示自己的写作才华。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1.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继续提升写作能力。
2. 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和技巧,并解答他们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案评估:1. 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程度。
2. 学生对文艺随笔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3. 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发展。
4. 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表达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单元小结和写作训练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单元小结和写作训练一、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汉字的书写方法和结构特点。
通过学习,我们对汉字的演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汉字书写能力。
二、写作训练:1. 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总结汉字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请举例说明本单元所学的汉字书写方法和结构特点。
三、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汉语的语音和韵律知识,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语音和韵律的规律。
通过学习,我们对汉语的语音和韵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写作训练:1. 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总结汉语的语音和韵律知识。
2. 请举例说明本单元所学的语音和韵律的规律。
五、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词汇和语法的用法。
通过学习,我们对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训练:1. 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总结汉语的词汇和语法知识。
2. 请举例说明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的用法。
六、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句子成分的识别和句子类型的构造。
通过学习,我们对句子的构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句子表达能力。
七、写作训练:1. 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总结句子成分和句子类型的知识。
2. 请举例说明本单元所学的句子成分的识别和句子类型的构造。
八、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修辞和表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修辞和表达能力。
九、写作训练:1. 请结合本单元所学内容,简要总结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知识。
2. 请举例说明本单元所学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十、单元小结:本单元主要学习了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技巧,重点掌握了一些常用文章结构的安排和写作技巧的运用。
通过学习,我们对文章的构造和写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提高了我们的写作能力。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案一:《荷塘月色》与《静夜思》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鉴赏文艺之美的能力;3.学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表现文学形象。
教学内容:篇目:《荷塘月色》与《静夜思》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教学素材:《荷塘月色》,《静夜思》原文、译文及注释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荷塘月色的景象和静夜思中的月亮。
引导学生享受到自然美的情感以及对月亮的情感赞美。
二、讲授(25分钟)1.语言艺术特点的讲解:(1)《荷塘月色》中的比喻、排比、拟人等语言修辞方法的分析;(2)《静夜思》中的对景写景、象征手法的分析。
2.诗歌内容的讲解:(1)《荷塘月色》中夏夜时荷塘中的风景以及主人公的内心感受;(2)《静夜思》中月亮的形态和象征意义。
3.语言风格和意义的讲解。
三、讨论(20分钟)1.请学生对两篇诗歌的语言艺术特点和内容进行探讨;3.让学生发表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感的独特感受,进行心情和理念的交流与分享。
四、总结(5分钟)回顾两篇诗歌的自然和人文情感,总结语言修辞法和艺术特点,培养学生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评价: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荷塘月色》与《静夜思》中所体现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鉴赏语言艺术特点,提高美学素养,并且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交流能力。
教案二:《狂人日记》与《呐喊》教学目标:1.理解文学作品展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精神;2.学习文学作品中的可读性;3.理解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篇目:《狂人日记》与《呐喊》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讲授与分组讨论结合教学素材:《狂人日记》,《呐喊》原文及译文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向学生提问:什么是现实主义文学?为什么现实主义文学流行于20世纪初期呢?二、讲授(25分钟)1.文学背景及作品特点的讲解:2.主要题材的讲解:(1)《狂人日记》中的“疯子”与社会隔离及人性的探讨;三、分组讨论(20分钟)1.随机分组,每组讨论一篇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找出这些主题和思想的共同点。
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16.《文艺随笔二篇》教参
十六文艺随笔二篇课文分析《咬文嚼字》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一篇文艺随笔。
“咬文嚼字”在《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 过分的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 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没有一个是褒扬的。
但朱光潜在文中赋予它褒扬义,鼓励人们去咬文嚼字。
作者提出:“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章的主旨在篇末端出。
“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这是“咬文嚼字”所追求的目标。
“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这是“咬文嚼字”的要求。
以谨严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翻新,这是“咬文嚼字”必须下的工夫。
文中反复强调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是从根本上抓住了文字的实质。
因为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关,与情境有关,与意境有关,与联想有关,与创新有关,要参透文章,写出好文章,必须学会咬文嚼字。
作者指出了推敲文字的根本途径,即“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咬文嚼字”应先从思想感情人手,以表达最恰当的思想感情为最终目的,再去进一步斟酌文字,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形式,搞表面文章,即要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挖掘思想感情的内涵。
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
”咬文嚼字是文学艺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精读文章的一个基本方法,有助于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有助于提高语言修养。
“不求甚解”也常被用来指摘别人的学习毛病,但马南邨[cūn]先生却赋子了它褒扬义。
作者对“不求甚解”四个字赋予了两层含义:①虚心;②不固执一点、不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
其中好读书是前提,不求甚解是要诀。
作者指出,读书要把握住精神实质,不要死抠字句,求其表面。
要学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学诸葛亮“独观其大略”,学陆象山“读书且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文艺随笔二篇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
2、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主要编着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义
王若虚《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3)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为“僧推月下门”,韩愈向贾岛建议说“敲”字比“推”字好,因而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同学们认为哪一个更好?
三、拓展研读
(一)古人炼字的典故
9、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讨论:空白处到底是用“一”好还是用“数”好?可先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
12、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炼字的绝佳好例。
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文艺随笔 教案
文艺随笔教案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文艺随笔二篇》建议一采用故事激趣法、讨论点拨法 * 教学过程建议: 1.文章运用许多生动的例子来阐释“咬文嚼字”这种创作态度,教师也可补充更多的鲜活的例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更直观、深切的理解“咬文嚼字”的妙处。
2.教学中可以通过大量“炼字”的生动例子,再结合学生的写作实际,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境等方面入手,教会学生“炼字”、“炼情”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课文中涉及很多文学典故,可要求学生课前通过网络等手段查阅相关资料,为理解文章打下基础。
4.文中的例子可由学生自己讨论分析,教师在关键的地方抓住要点作点拨,如:“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等语句的理解。
5.本文可从多角度设计情境导入,如:简短的关于“咬文嚼字”的幽默故事导入;由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入手导入;由名人“炼字”故事导入;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 * 示例:一、导入由学生熟悉的诗句中的“炼字”故事来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
“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一“闹”字表现出两个sheng字:(1)“声”,“闹”字使我们联想到杏花盛开的枝头,蜂飞蝶舞的生动景象。
(2)“生”,“闹”字不仅形容出红杏的众多和纷繁,而且把生机勃勃的大好春光全都点染出来了。
鉴于此,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
文艺随笔二篇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清代唐彪在《读书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
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
"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前者有李白。
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
(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
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
《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1)炼字的重要性。
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5篇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5篇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5篇每一份教案制作本身就是作者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它显现出制作者对教育、教学、教材改革方向的把握,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对现代教育技术的领悟。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一定要吃透教学内容,设计出符合教学的方案用于教案。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教案1《装满昆虫的口袋》一、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学生字;认识12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结合词语理解字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汉字的间架结构,按笔画笔顺把字写好。
4、引导学生从法布尔的故事中受到启示,从小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的志趣;二、教学重点、难点1、从课文的具体描写中体会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2、抓住描写法布尔对昆虫非常着迷的词句进行品读;三、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搜集法布尔的有关资料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装满昆虫的口袋2、引导学生质疑:(这个口袋里放了昆虫的人是谁他是哪儿人他为什么要把昆虫放进口袋里)二、初读课文。
1、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正音。
浓厚隐藏无限暮色观察欣赏训斥驱散迷恋怒气冲冲(2)指导写字。
①出示生字,指导观察。
②指名交流难写难记生字的记法和写法。
(“溪”,右边中间不是绞丝旁。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4、全班交流自读课文所解决的问题。
5、了解关于法布尔的资料。
三、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文章的哪一部分是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入迷的。
2、出示小黑板,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序号。
第()自然段交代法布尔出生的时间、地点及他所居住的村子的自然环境。
第()自然段具体写法布尔对昆虫的着迷。
第()自然段对全文进行总结。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四、指导课堂写字1、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2、展示评议。
语文基础模块(上)教案语大纲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编制日期:
课程名称
语文(一)
专业班级
任课教师
教材名称
语文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主编
倪文锦于黔勋
出版时间
2009年7月
大纲名称
颁布机构
颁布时间
本课程计划总课时
72
本课程已授课时
0
本学期计划课时
72
本学期周数
18
本学期周课时
4
学期授课计划编写说明
教材分析
本书由6个单元共34课组成,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和阅读课三类。每个单元都由单元导语、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部分组成。语文上教材学习的重点是先从整体感知课文,初步把握整体结构到理清思路再到品味语言,提炼文章主旨来完成阅读与欣赏课文。最后两个单元侧重欣赏现代诗文及古诗文,来把握不同的文体特点,提高欣赏水平。每单元后结合单元教学内容安排口语交际与写作指导及相应能力训练。
36
总复习
回顾梳理本学期内容
回顾
梳理
2
复习本学期所学内容
教学目标与任务
学会鉴赏散文的技巧,掌握说明文、议论文阅读的方法。培养学生诗歌和文言文阅读能力,会写记叙文、说明文。掌握便条等应用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观点,提高思维和语言能力,全面提高语文水平。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教学过程中精讲必修课文,删去阅读课文。穿插阅读指导和语文实践,将写作训练和例文分析相结合,利用考试、提问、课后实践活动等手段了解学生情况,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采用讲读、分析、练习、实践等多种手段进行课文教学。
分析
鉴赏
2
习题册二(-),12题
3
《好雪片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为什么有的修改会增色,有的修改会失色,而有的修改又怎么改怎么有理呢?那么,评判增色、失色和修改得有理的标准是什么呢?大家能不能从作者的分析中归纳出来呢?
通过比较,得到什么启示?
2、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主要编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谈美》《诗论》《谈文学》《克罗齐哲学述评》《西方美学史》《美学批判论文集》《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等。
二、整体感知
(一)理解“咬文嚼字”
3、“咬文嚼字”这个成语的意义
(二)今人炼字的例子
13、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
改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这是鲁迅先生为悼念青年革命家写的小诗,作者改“眼”为“忍”,写出了被压抑的满腔愤恨;改“边”为“丛”使严酷的白色恐怖和斗争环境在程度上和气氛上得到了强化。
14、朱自清的《春》
“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的“偷偷的”和“钻”;
3、平易简约的语言
(可加页)
作业计划
大家回去拿出自己期中考试作文,咬一咬,嚼一嚼,让它更精练,让它能与你的丰富的情感相吻合。
备注
编写教师
审阅意见
年月日
12、我们熟知的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也是炼字的绝佳好例。
其中“绿”字改过十几次,先后曾改为“到”、“过”、“入”、“满”等字,都不满意,最后定为“绿”字。“绿”字为何精警?因为它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为鲜明的视觉形象,写出了春风的效果,春风的精神,描绘了春过江南后的效果——绿满江南。
第一部分(1),开宗明义,作者在第一段摆出了要批驳的靶子:“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第二部分(2-4),正面阐述陶渊明的本义。
第三部分(5-9),进一步强调不能求只记住一些字句的“甚解,要理解“精神实质”。
1、能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选例典型,论证严密。
2、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分析论证,论证细腻翔实。
11、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讨论: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不说“照”而说“铺”,有什么表达效果?
提示:因为太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的确像“铺”在江面上,体现出诗人用词的准确、形象;同时,用“铺”字还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和江面的平静,给人安闲、舒适的感觉。
王若虚《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3)唐代诗人贾岛《题李凝幽居》有两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原为“僧推月下门”,韩愈向贾岛建议说“敲”字比“推”字好,因而改成了“僧敲月下门”,同学们认为哪一个更好?
10、晴景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讨论:空白处到底是用“飞来”好还是用“纷纷”好?可先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王驾写《晴景》一诗:“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
“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第3自然段)。“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第5自然段,文末)。因而,表达思想感情的准确、到位,就是增色、有理,否则就是失色、没道理。
重点、难点
通过学习本课,能将“咬文嚼字”“不求甚解”的严谨态度应用到写作、阅读实践中,运用到将来的学习、工作中。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咬文嚼字
一、导入
1、比一比,下列各组,哪一句的表达方式更好?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史记》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也有改得不好的
比如同样是第一个例子,同样是“这”和“是”的比较,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妥。而《红楼梦》中的例子改了之后,神情就完全不对,说明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不可一概而论。
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是在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持原貌,不能求简洁。
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法·福楼拜)
三、《不求甚解》
本文是驳论文,在批驳别人观点的过程中,又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分成三部分:
“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的“逼”;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的“闹”。
锤炼过的词语,其动人处不仅在于它的生动贴切、新鲜活泼的表现了人和事,还在于它能够带给人巨大的想象的空间,使人展开联想的翅膀。
(三)炼字的体会
15、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卢延“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
(二)分析评价作者列举的事例
教师提问:
5、作者是不是很“随便”地举出这几个修改文章的例子?
明确:不是随意的。
6、这几个修改的例子中,有没有越改越好,有没有越改越不好的?
(1)有越改越好的,比如第一组例子,“这”和“是”的比较,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改得好,“这”比“是”更有力量,更坚决。
(三)行文思路
8、作者举出举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的关系。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第一层(第1-2自然段),例一说明不同的句式有不同的意味。文字与作者想表达的感情色彩有关。
第二层(第3-4自然段),例二说明文字的一增一减有不同的意味。作者告诉我们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第三层(第5自然段),例三说明使用不同的文字有不同的意境。作者教我们一种咬文嚼字的方法:运用联想结合意境,即文字与意境有关。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这三个义项,没有一个是褒扬的。
4、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如何阐释“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呢?作者提出了什么观点?(请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文中关键语句,提炼本文观点。)
总第次课
课题
文艺随笔二篇
授课班级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理清《咬文嚼字》结构,分析文章中观点和材料的关系,通过品味妙语佳句,深入把握作者的观点,养成“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进而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人生态度。
2、理清《不求甚解》写作思路,把握作者写作主旨,通过具体生动的例子,从语言表达的语气、意味、意境,语义的联想等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品味和表达的能力。
三、拓展研读
(一)古人炼字的典故
9、早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树深雪里,昨夜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讨论:空白处到底是用“一”好还是用“数”好?可先让学生发言,然后教师总结归纳。
提示:诗僧齐己写了一首《早梅》,有句云:“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