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I卷(27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果林语堂叫鲁迅闭嘴
据说,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

过去很神圣的话语权,至今已觉不新鲜,咱有论坛、微博、人人网,想说啥说啥。

且慢,你说了你想说的,可是如果有人不想听,照样封杀你,叫你闭嘴,甚至罚你一票。

最近的一个案子,就颇让人拍案惊奇。

画家范曾诉郭庆祥名誉侵权案有了一审判决结果。

郭庆祥曾在《文汇报》撰文,不点名地批评范曾画画时的流水线作业法,被判向原告范曾书面致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7万元——虽然这与范曾索赔的500万元相距甚远,但已经构成对本已命悬一线、极其脆弱的文艺批评的致命一击。

因此,这显然是一个危险判例,其影响力远超两位当事人的个人恩怨,或将成为一纸正常文艺批评与学术争鸣的“封口令”,百家争鸣的舆论环境再一次雪上加霜,本已危乎殆哉的言论自由空间也会由此越来越逼仄。

北京昌平法院判决的主要依据是,“就本案而言,郭文(《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中通篇对范曾的诗、画、书法、作画方式及人格分别做出了贬损的评价,如‘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郭庆祥的行为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


这让我立即想到鲁迅先生。

如果这一逻辑成立,鲁迅恐被罚得倾家荡产。

当年鲁迅在文章中对梁实秋、顾颉刚、林语堂、郭沫若等众多文人作过很多“贬损评价”,甚至直斥梁实秋先生为“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其“贬损评价”的烈度,远超郭庆祥批评范曾。

然而,并不曾见梁实秋先生将鲁迅诉诸法律。

与鲁迅论战过的林语堂先生,却在《鲁迅之死》中称,“吾始终敬鲁迅;鲁迅顾我,我喜其相知,鲁迅弃我,我亦无悔。

大凡以所见相左相同,而为离合之迹,绝无私人意气存焉。

”什么是大师的气度,林语堂可为表率。

其实,范曾先生本人也曾对沈从文、刘海粟、昊冠中、黄永玉等在行文上有过“贬损”之讥,何曾见这几位与他对簿公堂呢?
由是反观此案,如果是放在民国,放在鲁迅先生的时代,被批评者要么一笑了之,要么也拿起笔来反诘、反攻击,但绝不会创造性地想到去“呈堂供述”,我们能想象鲁迅与林语堂、与梁实秋对簿公堂,请法官裁决他们的笔墨官司吗?
(选自《京华周刊》2011年第14期,有删节)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作者质疑“范郭案”判决的理由的一项是.
A.在一些国家的判例中,往往遵循这样的司法原则:对政府官员与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案的判决要慎之又慎,谨防伤及公民言论自由。

B.范曾先生本人曾对沈从文、刘海粟、吴冠中、黄永玉等在行文上有过“贬损”之讥,但这几位从来没有与范曾先生对簿公堂。

C.公众人物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有更多为自己辩解的话语权,因此,.在司法实践中,往往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隐私权实行弱化保护。

D.郭庆祥用“才能平平”“逞能”“炫才露己”“虚伪”等贬损范曾先生,造成其社会评价的降低及精神痛苦,已构成对范曾名誉的侵害。

2.作者对“范郭案”判决,所持的基本看法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郭庆祥被判向原告范曾书面致歉,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7万元,违背了司法审判的基本原则,是对我国司法审判及其相关法规的严峻考验和挑战。

B.这一判决实在让人拍案惊奇。

这令作者立即想到曾对林语堂等文人作过很多“贬损评价”
的鲁迅先生,如果这一判决成立,鲁迅恐被罚得倾家荡产。

C.这是一个危险判例,这或将成为今后正常文艺批评与学术争鸣的“封口令”,使百家争鸣的舆论环境雪上加霜,使言论自由的空间更加狭窄。

D.如果对“范郭案”的这一判决生效,所有批评性的舆论监督都将噤若寒蝉,没钱的人就不敢写作,我国的文化事业就无法获得全面的繁荣和发展。

3.下列对原文意思的表述与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审判决的结果虽然与范曾索赔的500万元相去甚远,但已经构成对极其脆弱的文艺批评的致命一击。

B.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人拥有话语权的时代,人们可以通过论坛、微博、人人网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C.曾与鲁迅论战过的林语堂先生,却在《鲁迅之死》中表达了对鲁迅的敬重,体现出林语堂的大师气度,堪为表率。

D.在正常的文艺批评与学术争鸣中,被批评者可以一笑了之,也可以拿起笔来反击,完全没有必要去“呈堂供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帝时已亲征,命安边伯许泰为副将军,偕提督军务太监张忠将京军数千,溯江而上,抵南昌。

忠、泰故纵京军犯守仁,或呼名谩骂。

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病予药,死予棺,遭丧于道,必停车慰问良久始去。

京军谓“王都堂爱我”,无复犯者。

忠、泰轻守仁文士,强之
射。

徐起,三发三中。

京军皆欢呼,忠、泰益沮。

世宗甫即位,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

守仁不赴,请归省.。

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

守仁天资异敏。

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

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华性孝,士论多.之多:赞美。

B.宁王袭下九江、南康,薄.安庆薄:攻击。

C.逆.击之湖中,蔑不胜矣逆:迎战。

D.守仁不赴,请归省.省:探望。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王守仁“多智善谋”的一组是()(3分)
①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

守仁抗章救。

②急趋吉安,与伍文定征调兵食,治器械舟楫。

③或请救安庆,守仁曰:“不然。


④凡三十五日而贼平。

⑤守仁不为动,抚之愈厚。

⑥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守仁有家学渊源。

他的父亲就有风度,有才华,很受皇帝器重。

他自己更是早早就中
了进士。

被谪龙场时,开创了“阳明学”,自成一家。

B.王守仁的出生及童年非常有传奇色彩。

他在母腹中待的时间较长,名字是云中神人所赐,
直到五岁被异人拍打而且改名后,才开口会说话。

C.王守仁个性有刚有柔。

刘瑾逮捕戴铣等人后,他主持正义,结果被廷杖遭贬谪。

张忠、
许泰等人故意刁难时,他又隐忍宽仁,最终感化了京兵。

D.王守仁文武兼备。

他不仅通晓兵法战策,在平定宁王造反的过程中,多出奇计,指挥若
定;而且善于射箭,曾以“三发三中”赢得京军欢呼。

第Ⅱ卷(共123分)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宸濠舟胶浅,仓卒易舟遁,王冕所部兵追执之。

(5分)
(2)守仁病甚,疏乞骸骨,举郧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

(5分)
(1)这首寄赠友人的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
(2)诗歌颔联和颈联主要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杜牧《阿房宫赋》)(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荀子《劝学》)
(3)_____ __,___ ____ __,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乙选考题(请把选做的大题后方框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桌布
〔德国〕理查德·包曼
一个年轻的牧师被派到一个老教堂工作。

这个教堂曾是城里最富有地区的最宏伟的建筑,但是如今这一地区衰败了,教堂也变得破败不堪。

不过牧师和他妻子看见了这个教堂还是很兴奋,他们相信自己能使它恢复往昔的辉煌。

夫妻俩立即开始粉刷墙壁,修理设施,努力使它恢复原貌。

他们的目标是要让这个老教堂在圣诞节前呈现出最佳面貌。

可是就在圣诞节前两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这个地区。

倾盆大雨积了足有一英寸的水。

老教堂的屋顶开始漏水,漏水的部位就在祭坛后面,灰泥像海绵似的吸了许多水,一块块往下掉,墙上空出个大洞。

牧师夫妇望着毁坏了的墙,感到非常沮丧。

显然不可能赶在圣诞节前把墙补好了,将近三个月的辛勤工作就这么付诸东流了。

第二天当牧师夫妇参加教会青年团举办的义卖会时,两人都很郁闷。

义卖会上有一件商品是块金色间着象牙色、绣着花边的旧桌布,几乎有15英尺。

牧师突发灵感,他以6.5美元的高价买下了这块桌布:它可以挂在祭坛后面的墙上,遮住那个洞。

圣诞节的前一天,狂风怒吼,雪花纷飞。

当牧师打开教堂门时,看到一个上了年纪的女人站在附近的汽车站牌下,他知道汽车至少要半个小时后才会到,便请她进教堂来避避寒。

女人说她不住在附近,她来这儿是为了给这里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当家庭教师,她是个战争难民,英语不好,所以没有被录用。

她在教堂后排的座位上坐了下来,低着头开始祈祷。

当牧师往墙上挂布以遮住那不雅观的洞时,她没有注意他。

祈祷完毕,她抬起头,看见桌布,她朝祭坛冲了过去。

“它是我的!”她惊叫道,“是我的宴会桌布!”
她激动地把桌布的历史告诉了目瞪口呆的牧师,并且给他看桌布角上绣着的她的姓名缩写。

她和她丈夫过去住在奥地利维也纳,二战以前,他们因反对纳粹而被迫逃亡。

他们决定逃往瑞士,但是她丈夫说他们得分开来逃命,她先走。

后来她听说他死在一个集中营里。

牧师被她的故事感动了,坚持请她拿回桌布,她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必了,她不再需要它,而且它挂在祭坛后面很漂亮。

然后她说了声再见就离开了。

平安夜的礼拜仪式上,桌布在烛光下显得更加华丽了。

白色的蕾丝映着闪烁的烛光,令人炫目,蕾丝里织的金线像是黎明中耀眼的阳光。

参加礼拜的人纷纷称赞牧师的礼拜主持得好,教堂布置得漂亮。

一位老先生在桌布前徘徊了很久,他离开时对牧师说:“真奇怪,许多年前我和妻子——愿上帝让她安息——有这样一块桌布。

她只在特别的场合里才会用它,不过我们那时候住在维也纳。


牧师听罢,尽量用平静的声音把那天下午来教堂的女人的故事告诉了老人。

“难道说,”老人喘着气说,眼泪夺眶而出,“她还活着?我怎样才能找到她?”
牧师记得女人去应聘家庭教师的那户人家的名字。

他给那家打了电话,记下了她的名字和住址,老人则在他的旁边紧张得发抖。

牧师驾着他的旧车把老人载到了她的家,他们一起敲响了门。

门开了,牧师看到了悲喜交加的夫妻重逢……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名家名作经典》)(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中两次对桌布进行描写,写出桌布的漂亮,除了突出它引人注意,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作用外,作者还意在衬托主人公心灵的美好。

B.开篇写街区的衰败、教堂的破败不堪,巧妙地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战争刚过,为后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充分的铺垫。

C.描写平安夜礼拜仪式上的情形,表现出人们对宗教的狂热,说明人们已经从战争的阴影中解脱出来,对生活充满了信心。

D.小说在高潮中结局,既给读者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又留给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

同时,体现了微型小说的剪裁技巧。

E.这篇小说宣扬宗教的力量,它足以使人变得善良慈悲,使心灵伤痛得到抚慰,使离散的亲人得以团聚。

(2)从不同方面概括牧师的性格特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6分)
(3)文中划线自然段属于插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

(6分)
(4)中国有句熟语:“无巧不成书”。

请你对小说情节措置的突出特征谈谈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仰望星空的秘密
——“钱学森之问”的中国解读
郭爽
(1)“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

(2)百年钱学森的故事犹如史诗,包含了上个世纪最惊心动魄的技术革命和政治冲突,包含了一个王朝的瓦解和太空时代的诞生。

不过,国际环境的大变迁于钱学森自己的经历而言,却显得简单而平淡:“我在美国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因为我是中国人。

”这位科学巨擘最终排除万难回到祖国。

他的学问与胆识,他的智慧与情怀,或许为寻找“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开启了另一扇窗。

(3)1989年,钱学森获得当今世界理工界最高荣誉“威拉德W•F•小罗克韦尔”奖章。

人们称他是一个三维科学家,不仅有专业的深度,也有跨学科的广度,还有跨层次的高度。

(4)在钱学森儿时,对他影响最大的是父亲钱均夫。

钱均夫是个业余标本制作家,深谙现代教育之道。

他曾告诉儿子,捕捉昆虫是理解生物学的开始,寻找化石和岩石碎片则可小窥地理学的门径,学习绘画则有助于理解美的概念。

(5)夏日来临时,年幼的钱学森会捕捉蝴蝶,收集标本。

他学习钢琴、小提琴和水彩画,房间里堆满了自然科学和数学书籍。

(6)钱学森成年后曾回忆说,“父亲为我打开了一个艺术、音乐和文学的新世界……这些艺术上的修养不仅加深了我对艺术作品中那些诗情画意和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也学会了艺术上大跨度的宏观形象思维。

我认为,这些东西对启迪一个人在科学上的创新是很重要的”。

(7)钱学森之母章兰娟本为杭州富商之女,她家教甚严、多才多艺。

每天,她督促钱学森按时起床、锻炼身体、吟诗诵词。

闲时,她为钱学森讲述岳飞精忠报国和杨家将血战沙场,
以及孔融让梨、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发愤故事。

母亲的谆谆教诲在钱学森心灵上刻下烙印。

(8)钱学森生前自己总结的两个人生高潮中,除了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另外一个则是在北京师大附中学习的6年。

钱学森入学时,校长林励儒领导下的师大附中弥漫着开拓创造之学风,在那个积贫积弱年代,这里可谓是一片世外桃源般的沃圃佳苑。

在他的记忆中,“教生物的于君石老师,常带学生到野外采集标本,我记得他给我一条蛇,让我做标本”;“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

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

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9)钱学森曾这样告诉他的学生:“附中给学生创造了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培养了我的科学兴趣。

”他还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其中7人是北师大附中的老师。

(10)其实在钱学森留美期间,他一直心系祖国发展。

1947年,他与妻子蒋英在上海结婚时曾考虑留下为国家效力。

但当时目睹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和官僚作风后,他失望地返回美国潜心研究。

直到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传来,钱学森下定决心要回国。

而当时,美国已掀起麦卡锡主义的反共浪潮,非法扣留钱学森行李和书籍的美国当局咆哮,“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宁愿枪毙他,也不能让他回到中国”。

(11)历经6年波折后,钱学森终于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一偿回国心愿。

和钱学森一家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

10月1日,大家在船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周年,钱学森奏响长笛,妻子蒋英、儿子钱永刚和女儿钱永真则演唱了中国民歌。

(12)从钱学森回国之日起,中国的空间研究开始高速发展。

1956年1月,钱学森主持建立的力学研究所在北京成立;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第一份绝密报告《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书》。

这是中国导弹事业的奠基之作,就在这份手稿上,钱学森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航天技术的建议,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制定了重要的实施方案。

(13)随后的日子里,钱学森主持完成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参与了近程导弹、中近程导弹和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直接领导和参与制定了用中近程导弹运载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参与制定了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发展建立了工程控制论和系统学。

1964年6月,我国成功发射第一枚自行研制的导弹。

4个月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进行。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
(14)钱学森一直拒绝重回美国。

即便是在1979年,加州理工学院授予钱学森“杰出校友奖”时,钱学森也没有改变主意。

(15)“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我将竭尽努力,和中国人民一起建设自己的国家,使我的同胞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这些平实而高远的话语,道出了钱学森对祖国的情感和对科学的荣誉感,而它们也正是中国人今天站在巨人肩膀上,得以仰望更辽阔星空的重要原因。

(节选自2011年12月《国际先驱导报》)(1)下列对传记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北师大附中的六年学习阶段和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读书的时光是钱学森形成科学创新意识的两个时期,这也足以说明读书深造对创新意识有着重要的影响。

B.面对回国心切的钱学森,美国政府认为钱学森的回国会给美国的对手——中国带去强有力
的军事技术,所以依照法律扣留了钱学森的行李物品。

C.1955年,在中国政府的交涉下,钱学森携妻儿返回祖国,与他们一起如愿的还有二三十名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中国学者。

而且文中在此处对钱学森一家人进行了细节刻画,将其一家人返回祖国时的喜悦心情展示出来。

D.钱学森在新中国的军事科研领域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他亲自领导和参与制定了“喷气和火箭技术的建立”规划、近程导弹和中近程导弹及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研制、“两弹结合”试验、中国第一个星际航空的发展规划。

E.作者以平实的叙述语言向读者展示了钱学森的求学、回国、研究之路,其中偶用描写,最后作者以议论收尾,借中国的发展表达了对钱学森先生的高度评价。

(2)钱学森为什么被誉为“三维科学家”?他拥有如此的荣誉都有哪些必然性的条件?(6分)
(3)请指出第6段和第8段文字在写法上的共同之处,并分析其作用。

(6分)
(4)“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对此有人也曾说过:既然一切都在中国,那你又何必去美国呢,这不是前后矛盾么?请结合文章和实际谈谈你有何看法。

(8分)
五、语言文宇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登上《星光大道》舞台的农民选手朱之文音质很好,可惜师出无名
....,如果能有名师指点,他在歌唱上肯定会有光明的前途。

B.对联这种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色的文学样式自问世之日起,就以其尺幅千里
....的特色赢得了广大创作者和欣赏者的青睐。

C.政府严格限制房地产开发商内部认购以及预售房私下转让的行为,但个别开发商仍然我行
我素,这是令行禁止
....的。

D.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党组书记、副总裁张春江因涉嫌严重违纪被调查,对其被调查的原因,
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
...是.。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央视2012年春节联欢晚会革命性的改革来说应该被给予掌声和鼓励,因为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勇气和魄力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B.地处世界文化遗产核心区的少林景区,因为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未能达到5A级景区标准,国家主管部门要求其在限定期限内整改。

C.韩白之争、韩高之争、现代诗歌之争等网络事件之后,作家韩寒的博客赢得了大量的网络点击率,成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博客名人。

D.《华尔街日报》报道称,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强烈谴责美军对《古兰经》的亵渎行为,并要求美方将巴格拉姆监狱交由阿富汗政府管理。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

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
16.下图是一组名为“杜甫最近很忙”的中学语文课本涂鸦画中的两幅。

在这组以微博形式流行的画里,诗圣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切瓜,时而身骑白马,时而脚踏摩托……今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相关纪念活动影响不大,这组画却让杜甫迅速成为“微博红人”。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要求观点鲜明。

(5分)
17.仿照下面的示例,以“阅读”为话题,另写三句话,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阅读是为迷惘的心灵燃一盏明灯,照彻黑暗,走向光明。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1月7日至9日举行,据统计,全国共有165.6万名考生确认报名参加考试,比2011年增加14.5万人,增幅达9.6%,再创历史新高。

这是自2010年以来,考研规模连续三年以超过10万人的速度增长,这意味着今年的考研竞争将更加激烈。

但值得注意的是,2009和2010年,硕士生的就业率均不及本科生。

《中国青年报》编辑部最近收到一封读者来信,写信的是江西农业大学一名大三学生,他在信中坦承自己的迷茫与焦虑。

他不愿意为了就业而加入“考研大军”,他想按自己的意愿过自己想过的生活,但又担心将来找不到工作。

面对汹涌的考研热潮,他不知所措……
对于时下引人注目的“考研热”以及由此引发的大学生面对前途问题的迷茫与焦虑,你有什么所思所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郑州四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考语文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