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04-25T05:10:52.132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2期作者:赵瑞李玉兰李芳芳[导读] 目的观察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进行护理中将循证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
赵瑞李玉兰李芳芳
陆军第九五二医院青海格尔木 816000
摘要:目的观察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进行护理中将循证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
方法遵照纳入病例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66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术期护理)和观察组(33例,循证护理)。
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对比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
对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对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进行术期护理过程中按照循证护理模式开展对应护理,可以促使患者术后肠道功能迅速进行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产妇康复。
关键词:循证护理;剖宫产手术;麻醉
剖宫产属于产科最为常见的分娩方式,可以避免产妇在自然分娩过程中的剧烈疼痛感,成为多数产妇首选分娩方式。
从产科统计可见,剖宫产的临床实施率存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手术过程中会对产妇腹腔造成一定干扰,且在麻醉药物等影响下,同样会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
为促使剖宫产产妇可以在术后尽快得到康复,需做好患者术期护理工作。
本次研究就主要对循证护理干预在该部分患者护理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遵照纳入病例对比护理观察的形式开展探究,选入2018年2月至2021年5月产科剖宫产手术产妇66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3例,常规术期护理)和观察组(33例,循证护理)。
对照组年龄在25—34岁间,均值为(29.02±1.48)。
观察组年龄在24—35岁间,均值为(29.14±1.56)。
对比基本数据,P>0.05。
1.2方法
对照组在手术期间,护理人员按照产科护理规定开展对应护理。
密切关注产妇在术期生命指标变化情况,做好术期健康教育以及饮食指导等,及时对产妇术口敷料进行更换。
在对观察组进行护理时则按照循证护理模式开展护理:(1)护理小组组建。
以护士长为组长,另选取4名具备2年以上产科手术护理经验护理人员作为小组成员。
在开展护理干预前,需集中为小组成员宣贯循证护理的特点以及实施要素。
(2)护理问题。
结合产妇自身特点以及产科以往病例资料等,分析产妇在手术期间需要注意的护理问题。
以知网、万方、维普等平台为支撑,总结剖宫产术后护理要点等。
(3)护理干预。
1)术后体位干预。
在手术后,护理人员需做好产妇体位护理,术后1h协助产妇保持平卧位,可适当对产妇小腿进行按摩,并对腓肠肌进行轻捏。
在产妇下肢感知逐步恢复后,则可以指导产妇进行主动运动。
在手术后6h 则可以指导产妇进行膝关节弯曲、伸展训练。
并协助产妇对体位进行更换。
在术后第二天,产妇基本已经具备下床条件,则可以在家属协助的情况下进行下床活动。
2)饮食指导。
产妇术后饮食需要以营养丰富、清淡、容易消化食物为主,做到少食多餐,避免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
并结合产妇具体恢复情况适当增加日常饮食的热量以及蛋白,保障产妇在恢复中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
3)腹部按摩。
在产妇生命指标稳定后则可以对产妇腹部进行适当按摩,顺着肠道蠕动的方向对腹部进行按摩,缓慢进行移动,单次进行15min,间隔6小时进行一次,有助于改善产妇肠道蠕动。
4)心理干预。
在产后恢复早期,多数产妇会存在有一定负面心理。
护理人员则需要在和产妇沟通的过程中,准确评估产妇心理状态,并进行有效心理疏导,给与产妇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告知产妇当前恢复情况等,促使产妇可以保持乐观。
1.3观察指标
研究中需对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腹胀缓解时间、首次排气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和两组有关数据都借助SPSS20.0进行处理,百分数对计数数据表示,卡方检测,计量数据则按照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测,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上,观察组为(7.03±1.28)h,对照组为(11.08±2.17)h,对比t=11.636,P=0.001<0.05。
在腹胀缓解时间上,观察组为(5.22±1.02)h,对照组为(9.45±1.32)h,对比t=12.092,P=0.001<0.05。
在首次排气时间上,观察组为(13.64±2.12)h,对照组为(20.01±3.12)h,对比t=13.172,P=0.001<0.05。
在术后恢复中,观察组3例出现并发症(1例便秘、1例切口疼痛、1例拔管后尿潴留),对照组6例出现并发症(3例便秘、2例切口疼痛、1例拔管后尿潴留),对比X2=8.882,P=0.001<0.05。
3讨论
因剖宫产手术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帮助产妇完成分娩,减少自然分娩过程中的疼痛感,越来越多产妇自主选择剖宫产进行分娩。
但手术会对产妇造成一定创伤,且在麻醉药物等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产妇恢复。
在对该部分产妇进行术后护理的过程中,需采取更具针对性护理措施,加快患者恢复速度。
按照循证护理的模式开展护理,在循证支持作用下,可以促使术后护理工作更加符合剖宫产产妇的特点。
在早期体位干预的过程中,可以增加产妇舒适感。
并进行有效饮食干预,可以避免不合理饮食影响到产妇恢复。
合理开展腹部按摩有助于产妇肠道功能迅速进行恢复,且在心理护理的作用下,能够帮助产妇在恢复期间保持较为乐观心理[3-4]。
从本次对比观察可见,在循证护理作用下,可以促使剖宫产产妇术后肠道功能迅速恢复,并降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综合本次探究,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进行术后护理中可以按照循证护理模式开展对应护理工作,促进产妇恢复。
参考文献:
{1]叶丽红,陈小丽.剖宫产术应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的镇痛效果及护理配合[J].北方药学,2021,18(10):158-159.
[2]程瑾,陈彦秋,刘珍.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术中体温和麻醉后寒战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8):121-123.
[3]张顺顺.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1,8(23):90-91+107.
[4]张丹,张庆彩,杨蕊.循证护理在剖宫产手术麻醉患者中应用效果的评价[J].心理月刊,2020,15(15):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