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何黎
【摘要】目的评价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流动力学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采用格列齐特80 mg(每日3次)加红花注射液20 mL(每日1次)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后观察血糖、餐后2h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C反应蛋白.结果研究组治疗后血糖、餐后2h血糖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的降血糖效果与格列齐特相当,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降低C反应蛋白方面优于格列齐特,对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能起到良好的防治作用.%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Safflower Injection on the hemodynamics and C-reactive protein(CRP) in diabetic patients. Methods 120 diabetic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mplications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1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wo groups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was given with gliclazide 80 mg,3 times daily,and Safflower Injection 20 mL,once daily.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gliclazide hydrochloride 80 mg, twice daily. After 3 treatment courses with 15 d as a treatment course,the change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2 h postprandial glucose(2hFBG),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the CRP
level were observ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pretreatment, FBG and 2hPBG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obviously dropped ( P < 0. 0l),but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The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P<0. 0l),and also showed statistical differenc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The CRP level after treatment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obviously dropped ( P < 0. 05) , showing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 P < 0. 05). Conclusion Safflower Injection has the effect similar to gliclazide in decreasing the blood glucose, and is better than gliclazide in improving the hemorh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decreasing CRP, which indicating that Safflower Injection plays the good therapeutic and preventive role in vascular compl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期刊名称】《中国药业》
【年(卷),期】2012(021)020
【总页数】2页(P31-32)
【关键词】糖尿病;血流动力学;C反应蛋白;红花注射液
【作者】何黎
【作者单位】四川省广汉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四川广汉 618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5.6;R286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尤其是血管病变,不仅易造成患者伤残和死亡,昂贵的医疗费用也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单用西药控制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并不十分理想。

红花味辛、性温,归心、肝经,化瘀血、通经络,对糖尿病慢性血管病变可能具有防治作用。

为研究红花注射液对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治疗作用及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笔者对120例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患者进行了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符合糖尿病慢性血管并发症标准患者120例,均符合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制订的诊断标准[1]和1993年卫生部制订的《中药治疗消渴病(糖尿病)的临床指导原则》[2],排除有C反应蛋白水平增加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

研究组中,男26例,女34例;年龄47~78 岁,平均(59.7±8.01)岁;平均病程(9.12 土 3.97)年;合并视网膜病变2例,高血压35例,心脑血管病变15例,糖尿病肾病8例,周围血管病变7例;合并2种病变的占58.05%,合并2种以上病变的占27.41%。

对照组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40 ~75 岁,平均(61.34 ±8.35)岁;平均病程(8.98 ±4.02)年;合并视网膜病变2例,高血压38例,心脑血管病变12例,糖尿病肾病11例,周围血管病变6例;合并2种病变的占60.13%,合并2种以上病变的占23.65%。

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治疗前血糖、血液流变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进行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停用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其他药物。

研究组口服格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加静脉滴注红花注射液(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51020673,批号为20110521)20 mL,每日1次。

对照组口服盐酸格
列齐特80 mg,每日2次,均以15 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3个疗程后测定空腹血糖值、餐后2 h血糖值、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C反应蛋白浓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用SNK法),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以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糖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果见表1。

2.2 血液流变学
研究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后无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治疗后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液流变学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果见表1。

2.3 C反应蛋白含量
与治疗前比较,研究组C反应蛋白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C反应蛋白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

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血糖、血液流变学指标、C反应蛋白含量比较(± s,n=60)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 <0.05。

组别研究组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C反应蛋白(mg/L)4.02 ± 1.04 1.35 ± 0.89△3.97 ± 1.02 3.86 ± 1.70空腹血糖(mmol/L)10.08 ± 2.15 8.23 ± 1.70△10.15 ± 2.23 8.98 ±
2.12▲餐后2 h血糖(mmol/L)1
3.05 ± 3.01 11.28 ± 2.81△13.16 ± 3.54 12.71 ±
3.24▲全血黏度高切(mPa·s)
4.12 ± 0.44 3.73 ± 0.38△■4.11 ± 0.54 4.18 ± 0.49
血浆黏度(cp)1.39 ± 0.18 1.11 ± 0.11△■1.40 ± 0.13 1.32 ± 0.15红细胞压积(%)42.05 ± 3.15 38.43 ± 3.08△■42.15 ± 4.07 42.4 ± 4.01
3 讨论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并发症(冠心病、脑梗塞、脑出血、下肢动脉的动脉
闭塞症等)和微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是造成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3]。

血清C反应蛋
白是人体血浆中的一种正常蛋白组分,含量甚微。

机体发生损伤或炎症时,其在肝脏的合成和分解均增加,主要表现为识别和激活某些影响炎症和防卫机制的物质,激活补体和调节吞噬细胞的活性。

研究显示,血清C反应蛋白可能是引起大血管
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有假说认为[4],2型糖尿病可能是细胞因子介导的炎性反应,炎症在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起媒介作用。

相关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6,它们来源于巨噬细胞、脂肪细胞或内皮细胞,长期过度分泌的白细胞介素1可导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及产生胰岛素抵抗。

因此,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的升高在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西药在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显著,但存在毒副作用大、治疗成本高、对血管并发症尚无肯定疗效等弊端,因此临床转而运用中医中药进行治疗。

研究显示,红花注射液可增加冠脉流量及心肌营养性血流量,可直接或部分阻滞α-肾上腺素受体,降低血清总体胆固醇、三硝酸甘油酯、酯化脂肪酸,抗血栓和抑制血小板聚集,还能改善细胞乏氧状态并增加心、脑、肝等脏器的血流量,改善微循环[5-6],但其改善血流动力学与C反应蛋白是否相关尚无研究报道。

据此,本试验联用红花注射液和格列齐特治疗糖尿病,发现能改善血流动力学等多项指标、降低C反应蛋白的表达,作用优于单用格列齐特,提示红花注射液可能
具有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作用,此作用可能与降低C反应蛋白表达有关。

但由于血管病变机制复杂,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圣祥,李金明,李新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7-18.
[2]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15-218.
[3]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症候部分》[M].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1997:17-20.
[4]Barzilay JI,Abraham L,Heckbert SR,et a1.The relation of markers of inflamm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glucose disorders in the elderly: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Diabetes,2001,50:2 384.
[5]钟月平.红花注射液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09,
27(12):96 -98.
[6]徐青,钟磊.丹红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9):2 946-2 94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