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2.3.1 化学平衡状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过关]
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特征
1.在一定条件下,使NO和O2在一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时,正反应速率最大,逆反应速率为零
B.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为零
C.随着反应的进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最后不变
D.随着反应的进行,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不变
答案 B
解析化学平衡建立过程中,反应物浓度减小,故正反应速率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故逆反应速率增大,当二者相等时达平衡状态,但都不为零。

2.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

现向一密闭容
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N2+3H22N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氨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都为零
答案 C
解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v正=v逆≠0,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3.14CO2与碳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反应:14CO2+C2CO,达到平衡后,平衡混合物中含14C 的粒子有()
A.14CO2B.14CO2、14CO
C.14CO2、14CO、14C D.14CO
答案 C
解析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反应并没停止,是一种动态平衡,所以14C在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4.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2(g)+Y2(g)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1、0.2 mol·L-1、0.2 mol·L-1,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A.Z为0.2 mol·L-1
B.Y2为0.35 mol·L-1
C.X2为0.3 mol·L-1
D.Z为0.4 mol·L-1
答案 A
解析对于一定条件下已建立的平衡状态,其起始状态可以是从正反应方向开始,也可以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

X2(g)+Y2(g)2Z(g)
起始浓度(mol·L-1) 0.1 0.2 0.2
极端情况浓度(Ⅰ)(mol·L-1) 0.2 0.3 0
极端情况浓度(Ⅱ)(mol·L-1) 0 0.1 0.4
所以0<c(X2)<0.20.1<c(Y2)<0.30<c(Z)<0.4。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O2和2 mol NO,发生如下反应:O2(g)+2NO(g) 2NO2(g),此反应不一定达平衡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B.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
C.容器内O2、NO、NO2的浓度之比为1∶2∶2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O===O,同时生成2 mol NO2
答案 C
解析A项,该反应气体数目有变化,当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时,必达平衡;B项必达平衡;C项中,其比例是反应方程式中的系数比,不能反映量已固定,所以,不一定是平衡状态;D项,O===O的生成是逆向反应,生成NO2是正向反应,比例1∶2与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相符,必是平衡状态。

6.可逆反应N2+3H22NH3的正、逆反应速率可用各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下列各关系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3v正(N2)=v正(H2) B.v正(N2)=v逆(NH3)
C.2v正(H2)=3v逆(NH3) D.v正(N2)=3v逆(H2)
答案 C
解析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变。

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

可逆反应中用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需将其转换为同一物质表示速率进行比较。

7.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和1 mol Y进行反应:2X(g)+Y(g) Z(g),下列叙述能证明该反应已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X 的百分含量不再发生变化
B .c (X)∶c (Y)∶c (Z)=2∶1∶1
C .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再发生变化
D .同一时间内消耗2n mol X 的同时生成n mol Z
答案 A
解析 反应过程中原子个数守恒,所以C 不合题意;消耗2n mol X 与生成n mol Z 是同一反应方向,也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浓度之比为2∶1∶1,不能说明浓度保持不变。

8.恒温恒容的情况下,反应A 2(g)+B 2(g)
2AB(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 .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B .容器内的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的同时,生成n mol 的B 2
D .A 2、B 2、AB 的反应速率比为1∶1∶2的状态
答案 C
解析 ρ=m V
,m 、V 始终不变,则ρ始终不变;该反应是等体反应,所以总压强始终不变;单位时间内生成2n mol AB 时消耗n mol B 2(正向反应速率),同时生成n mol B 2(逆向反应速率),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反应已达平衡;无论是否达到化学平衡,三者反应速率之比始终为1∶1∶2。

9.下列说法中,可以证明反应N 2+3H 22NH 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①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3个H —H 键形成
②N 2、H 2、NH 3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③1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有6个N —H 键形成 ④N 2、H 2、NH 3的浓度不再变化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 A
解析 ①中有一个N ≡N 键断裂时,也应有3个H —H 键断裂,即与3个H —H 键形成是相反方向的,v 正=v 逆,故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平衡时,N 2、H 2、NH 3的分子数之比不一定为1∶3∶2;③中一个N ≡N 键断裂的同时必定形成6个N —H 键,也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中各物质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状态的重要标志之一,反应达到平衡。

[能力提升]
10.在两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两个可逆反应:
甲:C(s)+H 2O(g)
CO(g)+H 2(g); 乙:CO(g)+H 2O(g) CO 2(g)+H 2(g)
现有下列状态:①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②恒温时,气体压强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组成浓度相等
④反应体系中温度保持不变⑤断裂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⑥混合气体密度不变⑦单位时间内,消耗水蒸气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比为9∶1
其中能表明甲、乙容器中反应都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①②⑤B.③④⑥C.⑥⑦D.④⑤
答案 D
解析甲容器中,碳为固态,该可逆反应属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乙容器中,反应属于等气体分子数反应,气体相对分子质量、密度、压强都始终不变,①②⑥错误;各组分浓度相等,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错误;对于任何一个可逆反应,随着反应进行,体系温度会发生变化,当温度不改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④正确;生成氢氧键速率是断裂氢氢键速率的2倍,经转化,水中氢氧键断裂速率等于生成氢氧键速率,达到平衡状态,⑤正确;消耗水蒸气与生成氢气是同一方向,不能判断达到平衡状态,⑦错误。

11.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A2(g)+B2(g)2C(g)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平衡浓度c(A2)=0.5 mol·L-1、c(B2)=0.1 mol·L-1、c(C)=1.6 mol·L-1,若用a、b、c分别表示A2、B2、C 的初始浓度(mol·L-1),则:
(1)a、b应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a=b+0.4(2)0.4≤a≤1.3
解析(1)设转化过程中,A2(g)转化浓度为x mol·L-1,则B2(g)转化浓度为x mol·L-1。

平衡浓度:a-x=0.5,b-x=0.1,解得a=b+0.4。

(2)由于无法判断平衡是从哪个方向建立的,可以分两种情况分析:从正反应方向进行,从逆反应方向进行。

考虑两种极端情况:①A2、B2为起始物;②A2、C为起始物。

根据题意,建立如下关系:
A2(g)+B2(g) 2C(g)
平衡浓度/mol·L-10.5 0.1 1.6
浓度变化①/mol·L-10.5+0.8 0.1+0.8 0
浓度变化②/mol·L-10.5-0.1 0 1.6+0.2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0.4≤a≤1.3。

12.一定温度下,在2 L的恒容密闭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t2时刻存在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___,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________(填“是”或“否”)。

(3)在t3时刻v正________v逆(填“>”、“<”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N M
(2)n(M)=n(N)否
(3)=M和N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v正=v逆
解析(1)当N减少4 mol时,M增加2 mol,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N M。

(2)t2时刻,n(M)=n(N)=4 mol,t2时刻后,N物质的量继续减小,M物质的量继续增加,故仍未达到平衡。

(3)t3时刻时,M和N的物质的量均不再发生变化,所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拓展探究]
13.
698 K时,向V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H2(g)和2 mol I2(g),发生反应:H2(g)+I2(g) 2HI(g)ΔH=-26.5 kJ·mol-1,测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V=__________。

(2)该反应达到最大限度的时间是________,该时间内平均反应速率v(HI)=________。

(3)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

答案(1)2(2)5 s0.316 mol·L-1·s-1
(3)放出41.87 kJ
解析(1)由图知初始反应时,c(H2)=c(I2)=1 mol·L-1,而加入的H2和I2的物质的量均为2 mol,所以V=2。

(2)反应达到最大限度即达到化学平衡,所需时间为5 s,
v(HI)=1.58 mol·L-1
5 s=0.31
6 mol·L
-1·s-1。

(3)可逆反应从正反应建立,所以需放出热量。

由反应:H2(g)+I2(g) 2HI(g)ΔH=-26.5 kJ·mol-1,达到平衡时共生成n(HI)=1.58 mol·L-1×2 L=3.16 mol,
26.5 kJ
所以放出的热量为
2 mol×3.16 mol=41.87 kJ。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