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一、钢结构工程技术准备
1.深化图及加工图设计
1.1认真熟悉施工图纸,了解设计意图与设计院进行进一步交流、参与图纸会审,提出节点优化设计、深化设计方案,并确定设计思路。
本工程的深化设计将使用“图纸装配法”,能顺利解决图多与构件对号入座问题。
确立“设计为制作服务,制作为安装服务”的原则。
1.2根据钢架所在位置对所有构件按序编号,使其能对号入座。
1.3汇总同类构件,按规格汇总总数,并分配翻样任务,减少重复工作量。
1.4制订设计进度计划,按照计划检查完成任务情况及时增减设计人员。
设计过程中及时与设计院联络,并组织交流讨论,使构件深化设计能满足易制作、便安装的要求。
1.5加工图深化设计完成后,即交与设计院审核。
1.6审核通过后,对制造、安装部门及时进行技术交底工作;
1.7及时对钢结构设计图纸的技术变更作出修改。
1.8按照施工安装提供的机械设备能力,结合运输的限制,确定单元结构构件的划分;
1.9对制造、安装部门进行钢结构设计图的技术交底工作;
1.10同时对钢结构设计图纸的技术变更提出书面资料;
2.深化设计流程图
工厂制造用的施工图设计按照原设计图纸及相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将整个结构分解成各个单独的杆件和单元件,分别进行绘制,并全部采用计算机完成,施工图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节点拼装总图、节点拼装顺序图、杆件图、节点图及材料明细表等。
3.工装胎具设计制作
为保证钢结构构件生产制造的质量、提高制造精度、生产效率,尽量使构件进行标准化生产,宜设计制造或改制一系列工装。
二、钢结构安装测量
1.钢结构测量重点
本工程钢结构安装测量的主要内容是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网(平面、高程)的布设、钢柱安装平面及标高控制线的放样、钢柱垂直度测量及监测。
2.钢结构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钢柱安装的平面控制网直接引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控制网,使用前必须对控制网进行复核。
施工完成后,依据基坑边布设的平面控制网,在首层楼面布设地上部分钢结构安装平面控制网。
3.平面控制点的竖向传递拟采用内控法,投点仪器选用激光准直仪,该仪器受大气折射率变化的影响小,夜间作业时效果更好。
楼板施工时,在控制点的正上方开设20cm×20cm方形孔洞。
在传递时,利用制作的激光捕捉辅助工具,可以提高点位捕捉的精度,减少引测误差积累。
4.钢骨柱安装测量
4.1钢骨柱安装轴线放样
依据基坑边布设的轴线控制网,运用全站仪,采用正倒镜投点法和直角坐标法,放样出地下部分钢骨柱安装轴线。
地上部分楼面柱顶钢骨柱安装轴线放样,是依据楼面布设的平面控制网,运用全站仪配合标准钢卷尺排尺放样。
其余楼层是从地面控制网投测到高空,再根据投测的控制网,用标准钢卷尺配合全站仪排尺放样柱顶轴线。
4.2钢骨柱安装标高控制线放样
先采用吊挂钢卷尺法把高程传递到施工楼面上,然后以传递的标高控制点作为测量依据,按三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高程传递到钢骨柱上,再采用视线高法在柱顶下方约20cm处放样出钢骨柱安装标高控制线。
4.3钢骨柱垂直度测量及监测
将2台经纬仪架设在钢骨柱相互正交的方向线上,采用正倒镜法测量钢骨柱的垂直度。
钢骨柱焊接过程中对柱垂直度跟踪监测,根据实际偏差情况,适当调整焊接顺序及施焊的速度
5.钢骨柱安装
(1)安装前对预埋螺栓进行复测,并在混凝土面放样出钢骨柱安装轴线控制线,在地脚螺栓的螺杆上放样出钢骨柱安装标高控制线。
(2)钢骨柱起吊时必须边起钩、边转臂使钢骨柱垂直离地。
当钢骨柱吊到
就位上方200mm时,停机稳定,对准螺栓孔和十字线后,缓慢下落。
下落中应避免磕碰地脚螺栓丝扣,当柱脚板刚与基础接触后应停止下落,检查钢柱四边中心线与基础十字轴线得对准情况(四边要兼顾),如有不符及时进行调整。
钢骨柱的就位偏差在3mm以内后,再下落,使之落实。
6.钢梁安装
6.1安装顺序
(1)钢梁的吊装随钢柱吊装顺序进行,相邻的钢柱吊装完毕后,及时连接钢梁与钢柱形成稳定的空间受力结构,当天安装的钢柱必须用钢梁进行连接。
(2)为确保吊装质量,保证构架稳定及方便校正,安装多层柱节时,应首先固定顶层梁,再固定下层梁。
吊装固定钢梁时,要进行测量监控,保证梁水平度调整,保证已校正单元框架整体安装精度。
6.2钢梁吊装
(1)钢梁绑轧、起吊钢梁吊点选择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以吊起后钢梁不变形、平衡稳定为宜,以便于安装。
为确保安全,防止钢梁锐边割断钢丝绳,要对钢丝绳进行防护,吊索角度45~60°,钢梁可以使用钢丝绳直接绑轧,或采用专用夹具进行吊运。
(2)为加快进度,提高工效,根据吊车起重能力,可1根、2根或4根梁进行串吊,采用特殊保险夹具两点平吊,并做安全防护。
(3)对一些小的次梁也可采用集中吊运至楼板上,使用简易机具,分头在楼面上进行。
(4)钢梁吊升到位后,按施工图进行对位,要注意钢梁的起拱,正、反方向和钢柱上连接板的轴线不可安错。
较长梁的安装,应用冲钉将梁两端孔打紧、逼正,然后,再用普通螺栓拧紧。
普通安装螺栓数量不得少于该节点螺栓总数的30%,且不得少于一个。
6.3钢梁安装的注意事项
(1)钢梁安装后进行标高、轴线的测量校正过程中,要保证已经安装的标准框架的整体安装精度
(2)钢梁的安装顺序严格按照钢柱的安装顺序进行,及时形成框架,保证已安装框架的精度,以方便后续钢梁的安装。
(3)钢梁安装产生的螺栓孔偏差不允许气割扩孔,只能采用绞孔机扩孔。
(4)梁与连接板的贴合方向一致。
(5)高强螺栓的穿入方向一致。
(6)钢梁水平度超标:主要原因连接板位置或螺孔位置有误差,可采取换连接板重焊或重新制孔的方法处理。
(7)安装好的钢梁及时拉好安全绳,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三、钢结构现场焊接
1.焊接工艺评定程序
(1)由技术员根据本工程的设计文件、图纸规定的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结合工程的结构特点、节点形式等提出工艺评定任务书(焊接方法、试验项目和标准)。
(2)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任务书并拟定焊接工艺评定指导书(焊接工艺规范参数)。
(3)焊接责任工程师将任务书、指导书下发焊接工艺评定责任人,安排组织实施焊接工艺评定。
(4)焊接责任工程师依据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监督焊工施焊试件及试件和试样的检验、测试等工作。
(5)焊接工艺评定责任人负责工艺评定试样的送检工作,并汇总评定检验结果,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
(6)评定报告经焊接责任工程师审核,技术总负责人批准后,正式作为编制指导生产的焊接工艺的可靠依据。
(7)焊接工艺评定所用设备、仪表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且为项目正式施工使用的设备,试样的选择必须覆盖本工程的全部规格并具有代表性,试件应由持有合格证书技术熟练的焊工施焊。
2.焊接检验
2.1焊缝外观质量检测
所有焊缝均应在冷却后进行外观检查,并填写检查记录。
所有焊缝不得有裂纹、未熔合、焊瘤、夹渣、未填满弧坑及漏焊等缺陷。
另外,对于其它一些重要的角焊缝,如钢柱、桁架吊装耳板处角焊缝等应相应增加磁粉检测,以确保结构
吊点的焊接质量。
2.2焊接接头破坏性检验
1)破坏性检验试验一般用于主要构件的焊缝评定,对接焊缝力学性能、角焊缝熔透程度、断口缺陷情况或存在某些缺陷需要通过破坏性试验评定强度的焊缝;
2)承载构件的受力焊缝的破坏性强度试验应与受力行为一致;
3)有关规范规定或图纸规定要求进行破坏性试验的焊缝,试验项目应当具有针对性;
4)焊接接头破坏性试件通过产品试板获得,作为检测的重要依据;
5)在焊接主要构件产品时,通过增设焊接试板(产品试板),从焊接试板取样进行破坏性试验,取得焊缝力学性能资料,用以评定焊缝性能。
3.焊接缺陷返修
3.1焊缝表面质量不符合检验标准时,对气孔、夹渣、焊瘤、余高过大等缺陷应用砂轮打磨等方法去除,必要时应进行补焊;对焊缝尺寸不足、咬边、弧坑未填满等缺陷应进行补焊。
3.2经无损检测确定焊缝内部存在超标缺陷时应进行返修,对焊接返修有如下要求:
1)返修前应编写返修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执行;
2)应根据无损检测确定的缺陷位置、深度,用砂轮打磨或碳弧气刨清除缺陷;
3)清除缺陷时应将刨槽加工成四侧边斜面角大于10º的坡口,并应修整表面,磨除气刨渗碳层,必要时应用渗透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确定裂纹是否彻底清除;
4)焊前预热温度应比正常施焊时的预热温度高出50℃;
5)焊补时应在坡口内起弧,熄弧时应填满弧坑;多层焊的焊层之间接头应错开,焊缝长度应小于100mm;当焊缝长度大于100mm时,应采用分段退焊法;
6)返修部位应连续焊成;如中断焊接时,应采取后热、保温措施,防止产生裂纹;再次焊接前宜用渗透探伤和磁粉探伤方法检查,确认无裂纹后方可继续补焊;
7)焊接修补的预热温度应比相同条件下正常焊接的预热温度高,后热要求与
正常焊接相同;
8)返修焊接必须进行返修施工记录,并留存返修前、后无损检测报告,作为工程验收及存档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