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自动化专业“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自动化专业“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构建
作者:陈怀忠韩承江
来源:《职业·中旬》2010年第08期
以专业理论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课程体系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偏重理论教学而轻实训操作的不良倾向,因此不能满足企业对高职学生技能掌握水平的需要。

事实上,自动化专业很多课程(如PLC、交直流调速等)并非起源于学术研究,而是直接来源于企业的实践活动。

“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把课堂教学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扩大学生参与和受益面,有助于学生的职业选择。

一、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近年来,通过对浙江省内多家企业的调研和对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进行追踪调查,明确了企业对专业毕业生的岗位能力及素质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能力(图1):
图1自动化专业核心专业能力分布图
1. 维修电工技能
要求掌握电工基本知识理论,具备电气线路基本维修、调试、改造能力,这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必备能力,岗位的人才需求比例为36%。

2. 电机控制技能
要求掌握电机拖动控制理论,具备交直流调速电机控制系统设计、维护能力、调试能力,岗位的人才需求比例为14%。

3. 自动化综合运用技能
要求掌握和精通以PLC技术为代表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四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的人才需求比例为28%。

4. 工业过程控制技能
要求掌握现场总线技术,熟悉工业仪表控制技术,具备集散控制系统应用能力,岗位的人才需求比例为22%。

在确立本专业核心专业能力的基础上,应以核心能力确定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根据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目标,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和能力达成项目,根据该专业职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应充分体现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以职业素质为核心推进全面素质教育,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以科目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以强化岗位实用知识、技能为宗旨。

二、课程体系构建
1.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制定课程标准
根据毕业生追踪调查和企业岗位专业技能需求调查,确立本专业核心专业能力,再以核心能力确定自动化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设计工学结合课程体系目标,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工作内容设计课程内容和能力达成项目,根据该专业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过程设计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以职业岗位能力为基础配置课程的课程改革基础上,与企业、行业共同制定素质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程标准,确定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作为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核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调整课程内容。

2.构建“岗位导向、阶梯渐进”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模块对应于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三步步骤阶梯”,每个课程模块引领相关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

基本技能、专项核心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教学,这样的教学具有模块化的技能训练、阶梯式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等特点。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将学历证书的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内容互相融汇贯通,及时调整课程教学内容,最终实现“双证融通”。

通过学习和实训,要求每一学生获得相应方向职业资格证书,并使学生具有较强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

“阶梯渐进式”职业能力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整个课程体系以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安排实践教学的内容,使其具有模块化、组合型、进阶式的特点。

而其中每个层次都必须体现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中心的原则,共同构成一个“能力本位、工学一体”的课程体系。

3.“教、学、做、工融合”技能选修模块构建
根据地方经济的特点以及岗位需求,校企合作,开发若干个选修模块,应在第四、五学期开设,学生任选两个模块,企业专家和专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设计、授课任务。

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室与实训室融为一体、理论教师和实践教师融为一体、教学环境和工作环境融为一体——“教、学、做、工融合”。

4.专业方向技能模块构建
过程控制由于覆盖的领域比较广,涉及控制系统的种类繁多,因而常被认为是复杂系统,需要较高的技术层面。

但和任何技术方向一致,过程控制专业的技术内容有不同层面的应用,有难易之分。

简单来说,任何一个工厂都需要仪表维护工、控制系统操作工、组态工、系统维护工程师。

而通过调研发现,目前较多企业过程自动化人才缺乏,而高校中只有石油、化工院校开此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根据这一需求,在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将自动化技术从大学二年级将开设专业方向课:A方向为工业过程控制,B方向为电气技术,两者必选其一。

A方向工业过程控制方向专业课由《集散系统与现场》《智能仪表与常规过程控制技术》支撑,B方向电气技术专业课由《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交直流调速系统》支撑。

二者的关系不是绝对分离的,二是相互依靠和相互促进。

三、采用“教、学、做、工融合”一体化课程教学模式
集中式“教、学、做、工融合”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是基于职教规律、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中根据自动化运动控制和过程控制系统制安装与调试、维护与维修等岗位的知识与能力需求。

以典型应用案例为主线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将课程学习的场地安排在实训室、生产现场。

教师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实现知识与技能相融合,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下,较快理解并掌握的自动化专业《PLC技术应用》《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交直流调速系统与应用》等核心课程工作原理和基本技能。

首先让学生观察控制对象,明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听课,并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学生以小组为团队,合作完成相关课题任务,并汇报课题完成情况,使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