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3月联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若缺失公式、图片现象属于系统读取不成功,文档内容齐全完整,请放心下载。
】
湖北省宜昌市八校九年级(下)联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生铁 B.钢C.黄铜 D.黄金
2.现有①稀盐酸②碳酸钠溶液③食盐水,其pH由小到大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冰不是冰B.纯碱不是碱C.食盐不是盐D.铅笔芯不含铅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Cl、Na2S04、KCl B.K2S04、HCl、Ba(OH)2
C.NaCl、BaCO3、KNO3 D.CuS04、KOH、NaCl
5.某工地食堂将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发生了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B.蔗糖 C.小苏打D.汽油
7.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溶液能跟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反应,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CO3C.H2SO4 D.BaCl2
8.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适量的盐酸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9.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D.Na2CO3溶液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11.某同学设计的制备氯化铁的方案中,分别采用下列物品,其中能实现的是()A.氢氧化亚铁和盐酸 B.铁和盐酸
C.氧化亚铁和盐酸D.氢氧化铁和盐酸
12.现有NaOH溶液、稀HCl、蒸馏水,如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硫酸D.食盐水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C.纯碱溶液用于除水垢D.食盐用作调味品
14.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是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她设计了下列方法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D.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扣冲洗
15.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16.星期天,小林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Cl
17.取下列化肥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氯化钾B.碳酸钾C.硫酸铵D.磷酸钙
1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B.C.
D.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5分)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
(2)2个氢原子;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20.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有以下几项实验操作: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
(1)正确的先后操作顺序是;
(2)在以上三项操作中都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它在第③操作中的作用是.
21.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
是.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填字母).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
三.简答(说明)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7分)
22.某学生将带锈迹的铁钉放入过量的盐酸中,他首先看到锈迹溶解,溶液呈
色.这是因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段时间后,又观察到的现象,这是因为铁钉部分溶解(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3.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关闭活塞b,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
(2)当观察到烧杯中(填实验现象)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要使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需进行的操作是,向集气瓶中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然后关闭活塞b,轻轻振荡集气瓶.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4)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所应选的试剂是,将该试剂放在上述装置的中(写仪器的名称),产生的现象与上述实验不同的是.
四.简答(分析)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8分)
24.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我们常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根据该反应原理
我选用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
是.
(2)实验室制取氧气若用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样的发生装置,则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收集装置可用.
(3)用这些装置还可以进行实验探究.例如:碳酸氢铵(NH4HCO3)是一种常见的固态氮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三种化合物,其中一种是氨气(NH3).我猜想另外两种生成物是和;为了证明明我的猜想:我选择上述装置中的A和、
进行验证.
25.A、B、C、D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1)若A是紫红色金属,D为难溶性碱.则D的化学式为,由C转化为A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若A属于氧化物,A与水化合得B,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是白色
难溶固体.则由D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
五.简答(探究)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5.5分.)
26.小明和小方分别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做中和反应时忘记使用指示剂,为了探究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1)小明设计了如表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再滴加酚酞溶液.看不到明
显的现象.
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中
一定含有的物质是,可能含有的物质
是.
为了进一步确定上述实验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我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冒气泡.一定存在该物质.除了上述方法外,我还能用与上述不同类别的试剂证明该物质的存在,该试剂为.
(2)小方同学设计如表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产生色的沉
淀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图是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我能从粒子的角度具体分析该反应能发生的原因:.
六.计算题(共5分)
27.瘦肉精,化学名称为盐酸双氯醇胺,化学式为C12H18Cl2N2O,是平喘药.既不是兽药,也不是饲料添加剂,而是一种肾上腺类神经兴奋剂.
(1)瘦肉精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
(2)瘦肉精中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28.将含锌65%的铜锌混合物10g加入129.7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
求:①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②若该反应所用的盐酸是由36.5%的浓盐酸配制的.则要取36.5%的浓盐酸的质量是多少?
③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湖北省宜昌市八校九年级(下)联考化学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8分.)
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A.生铁 B.钢C.黄铜 D.黄金
【考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分析】合金是指在一种金属中加热熔合其它金属或非金属而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具有以下特点:①一定是混合物;②合金中至少有一种金属等.
【解答】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B、钢是铁的合金,主要成分是铁,故选项错误.
C、黄铜是锌和铜的合金,故选项错误.
D、黄金是金的俗称,属于纯金属,不属于合金,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现有①稀盐酸②碳酸钠溶液③食盐水,其pH由小到大的是()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②③①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稀盐酸显酸性,pH小于7;②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pH大于7;③食盐溶液显中性,pH等于7.
则pH值由大到小依次是①③②.
故选C.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干冰不是冰B.纯碱不是碱C.食盐不是盐D.铅笔芯不含铅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氯化钠与粗盐提纯;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的俗称,冰则是固体水的俗称;
B、纯碱为碳酸钠的俗称,由金属钠元素的碳酸根组成,而碱是金属元素与氢氧根组成的一类化合物;
C、食盐中氯化钠的俗称,由金属钠元素的盐酸根组成,符合盐类物质的组成特点;
D、铅笔芯是由石墨和粘土混合而成,铅是一种有毒的金属.
【解答】解:A、干冰为固体二氧化碳,冰则固体水,两种物质组成不同,不是同一种物质;故A正确;
B、纯碱为碳酸钠,是由金属钠元素与碳酸根组成的盐类物质,不符合金属与氢氧根组成碱类物质的特点,碳酸钠不是碱;故B正确;
C、食盐即氯化钠,其组成特点符合盐类物质的组成特点,因此食盐属于盐;故C不正确;
D、铅笔芯由石墨与粘土制成,其中并不含有有毒金属铅;故D正确;
故选C.
4.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HCl、Na2S04、KCl B.K2S04、HCl、Ba(OH)2
C.NaCl、BaCO3、KNO3 D.CuS04、KOH、NaCl
【考点】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酸碱盐的溶解性.
【分析】本题考查利用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来判断物质能否共存的问题,若物质在水中解离成的离子重新结合生成水或气体或沉淀时,物质就不能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则应注意常见离子在水中的颜色.
【解答】解:A、三者之间不反应,符合无色透明的要求,故此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会有硫酸钡生成,不透明,故此选项错误.
C、碳酸钡本身是沉淀,不透明,故此选项错误.
D、三者混合会形成氢氧化铜的蓝色沉淀,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A
5.某工地食堂将白色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发生了中毒事件.这种工业用盐的主要成分是Na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2 C.+3 D.+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硝酸钠(化学式为NaNO2)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
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可得:(+1)+x+(﹣2)×2=0,
则x=+3价.
故选:C.
6.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氯化钠B.蔗糖 C.小苏打D.汽油
【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解答】解:A、氯化钠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
C、小苏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
D、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乳浊液,故D正确.
故选D.
7.下列四种物质中,有一种物质的溶液能跟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反应,这种物质是()A.NaOH B.Na2CO3C.H2SO4 D.BaCl2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利用物质的性质,判断物质间是否可以发生反应;酸可以与金属单质发生置换反应,酸也可与某些盐反应复分解反应,还可以与碱发生中和反应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与碳酸钠、氯化钡不反应,故错误;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错误;
C、硫酸与其他三种物质的溶液都反应故正确;
D、氯化钡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故错误;
故选:C
8.某溶液的pH为4,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可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适量的盐酸B.加入适量的稀硫酸
C.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D.通入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分析】某溶液的pH为4,显酸性,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一定要加入pH大于10的碱性溶液,据此分析.
【解答】解:某溶液的pH为4,显酸性,要使这种溶液的pH升高到10,一定要加入pH大于10的碱性溶液.
A、盐酸显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B、稀硫酸显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故此选项正确.
D、二氧化碳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9.鉴别两瓶失去标签的盐酸和硫酸溶液,可使用下列试剂中的()
A.酚酞试液 B.石蕊试液 C.BaCl2溶液D.Na2CO3溶液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盐酸和硫酸溶液中都含有相同的氢离子,要想鉴别它们就要根据其酸根的性质不同进行区分,硫酸根能与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
【解答】解:A、酚酞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因为二者都呈酸性,都不能使酚酞变色,故此项错误;
B、石蕊试液不能鉴别盐酸和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此项错误;
C、氯化钡溶液和盐酸不反应,和硫酸生成白色沉淀,故可鉴别,此项正确;
D、碳酸钠溶液和盐酸、硫酸反应都能生成气体,故不能鉴别,此项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
B.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C.水溶液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能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
【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根据已有的氢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钠易溶于水,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极强的腐蚀性,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正确;、
C、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能使石蕊试液变蓝,错误;
D、氢氧化钠能与油污反应,可以去油污,可作炉具清洁剂,正确;
故选C.
11.某同学设计的制备氯化铁的方案中,分别采用下列物品,其中能实现的是()A.氢氧化亚铁和盐酸 B.铁和盐酸
C.氧化亚铁和盐酸D.氢氧化铁和盐酸
【考点】酸的化学性质.
【分析】A、根据氢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进行解答;
B、根据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进行解答;
C、根据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进行解答;
D、根据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进行解答.
【解答】解:A、氢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而不是氯化铁,故A错误;
B、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不是氯化铁,故B错误;
C、氧化亚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水,而不是氯化铁,故C错误;
D、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可用氢氧化铁和盐酸制备氯化铁,故D正确.故选:D.
12.现有NaOH溶液、稀HCl、蒸馏水,如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A.紫色石蕊溶液 B.无色酚酞溶液 C.稀硫酸D.食盐水
【考点】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三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
【解答】解:A、紫色石蕊溶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NaOH溶液、稀盐酸、蒸馏水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遇石蕊溶液分别显示蓝色、红色、紫色,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可以鉴别;
B、无色酚酞溶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NaOH溶液、稀盐酸、蒸馏水分别显碱性、酸性、中性,遇酚酞溶液分别显示红色、无色、无色,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C、稀硫酸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但无明显变化;与稀盐酸、蒸馏水均不反应,不能出现三种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
D、食盐水与NaOH溶液、稀盐酸、蒸馏水均不反应,不能出现明显不同的现象,故不能鉴别.故选:A.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碳酸钙用作补钙剂 B.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
C.纯碱溶液用于除水垢D.食盐用作调味品
【考点】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碳酸钙;氯化钠与粗盐提纯.
【分析】A、根据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进行解答;
B、碳酸氢钠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
C、纯碱溶液和水垢不反应;
D、食盐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
【解答】解:A、碳酸钙与胃液的主要成分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所以能起到补钙的作用,故正确;
B、发酵产生的酸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使焙制的糕点松软,故正确;
C、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钠溶液与碳酸钙不反应,不能用来除水垢,故错误;
D、食盐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故正确.
故选C.
14.聪明的小红同学在烧水是发现壶中有许多水垢[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她设计了下列方法除去水垢,你认为可行的是()
A.用食醋浸泡后冲洗 B.用洗涤剂溶液浸泡后冲洗
C.用食盐水浸泡后冲洗D.用热的纯碱溶液浸泡扣冲洗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分析】据题意知,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它们分别为碳酸盐和碱,虽不溶于水,但溶于酸,可用含酸的物质的物质去除水垢.
【解答】解: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它们分别为碳酸盐和碱,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洗涤剂,也不溶于食盐溶液和纯碱溶液,但溶于酸.食醋中含有醋酸,所以可用食醋浸泡水垢后,再用水将水垢冲洗掉.
故选A.
15.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有锌粉剩余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
C.一定有银粉生成
D.所得溶液中一定有Cu2+、Ag+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关系(Zn>Cu>Ag),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根据以上反应及现象,分析反应的发生情况,推断所得固体及溶液中的离子.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向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发生的反应有锌可置换硝酸银中的银、锌可置换硝酸铜中的铜,生成的铜还可以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充分反应后再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说明了溶液中没有硝酸银,锌没有剩余,铜不能确定.由此可知:
A、锌全部参加了反应,没有剩余,故A错误;
B、所得溶液中一定有Zn2+,Cu2+不能确定,故B错误;
C、溶液中没有硝酸银,一定有银粉生成,故C正确;
D、所得溶液中一定没有Ag+,Cu2+不能确定,故D错误.
故选:C.
16.星期天,小林同学回家发现自家田里的小麦出现大面积倒伏现象,就向其父母提出了一条合理化建议:明年应在小麦生长期增施抗倒伏的化肥,你认为增施的化肥是()A.NH4NO3B.CO(NH2)2C.Ca(H2PO4)2D.KCl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分析】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解答】解:A、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B、尿素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
C、磷酸二氢钙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
D、氯化钾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7.取下列化肥与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后,能闻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A.氯化钾B.碳酸钾C.硫酸铵D.磷酸钙
【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酸、碱、盐的鉴别.
【分析】根据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常见化肥的使用注意事项解答.
铵盐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
【解答】解:熟石灰是一种碱,显碱性,与其反应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一定是铵盐
故选C
18.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
A.B.C.
D.
【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分析】氢氧化钡呈碱性,pH大于7,硫酸呈酸性,pH小于7,氢氧化钡与硫酸能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解答】解:A、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当氢氧化钡消耗尽,硫酸钡的质量不再改变,故A错误;
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开始时溶液呈碱性,pH大于7,不是小于7,故B错误;
C、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硫酸钡沉淀和水不具有导电性,故导电性会逐渐减弱,当恰好完全反应,导电性为零,继续加入硫酸,导电性又回逐渐增强,故C错误;
D、有氢氧化钡时,加入的硫酸全部参加反应,不会有硫酸存在,当氢氧化钡消耗尽,再加入硫酸,硫酸的量会逐渐增多,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化学方程式每个1分,其余每空0.5分,共6.5分)
19.用化学符号表示:
(1)锌元素Zn ;
(2)2个氢原子2H ;
(3)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3P2O5;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
【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
【分析】(1)书写元素符号时应注意:①有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②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3)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写出其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锌元素的元素符号为Zn.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3)由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则3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可表示为:3P2O5.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故答案为:(1)Zn;(2)2H;(3)3P2O5;(4)CH4.
20.在粗盐提纯的过程中,有以下几项实验操作: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
(1)正确的先后操作顺序是②①③;
(2)在以上三项操作中都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它在第③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滴飞溅.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蒸发与蒸馏操作.
【分析】根据粗盐的提纯过程和仪器的用途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1)粗盐的提纯主要是除去不溶性的杂质,可分为三步进行:溶解、过滤、蒸发;
(2)在溶解、过滤、蒸发三项操作中都需用到的一种仪器是玻璃棒,它在第③操作中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滴飞溅.
故答案为:②①③;(2)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使液滴飞溅.
21.分析处理图表中的信息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1)如表是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KNO313.3 20.9 32 45.8 64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NaCl 35.7 35.8 36 36.3 36.6 37 37.3 37.8 38.4 39 39.8 Ⅰ.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 g.
Ⅱ.30℃时,KNO3溶液的最大浓度(溶质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不
需要计算结果).
Ⅲ.KNO3中含少量氯化钠时,提纯硝酸钾的一般方法是降温结晶.
Ⅳ.根据表内数据可知,KNO3和NaCl在某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X,则X的取值范围是36~36.3 .
(2)如图是对20℃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请回答.
Ⅰ.蒸发前原溶液是不饱和(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n的数值是11 .Ⅱ.依据上述实验,你认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是 C (填字母).
A.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无法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