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九章 压强单元 易错题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第九章压强单元易错题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圆柱体分别放置在水平面上,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且S甲>S
,高度分别为h甲和h乙且h甲<h乙,此时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
若均沿水平方向,将乙
两圆柱体切去相同的体积,并将切去部分叠放至对方剩余部分上表面的中央,此时甲和乙
对地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F乙,压强分别为p甲、p乙,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甲<F乙B.F甲>F乙C.p甲<p乙D.p甲>p乙
3.如图所示,小明将压强计的探头放入水中的某一深度处,记下U形管中两液面的高度
差h,下列操作中能使高度差h不变的是()
A.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
B.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
C.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
D.将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向任意转动一个角度
4.甲、乙两完全相同的烧杯中装有不同液体,放入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当物体静止后两烧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
液体对两个物体下底面的压强分别是p甲、p乙,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是F甲、F乙。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p p <甲乙 F F =甲乙
B .>p p 甲乙 F F <甲乙
C .p p <甲乙 F F 甲乙>
D .>p p 甲乙 F F 甲乙>
5.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 N 。
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 Pa ;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 ;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 Pa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 =10 N/kg )( )
A .容器的底面积为120 cm 2
B .物块的密度为2.9×103 kg/m 3
C .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0.4×103 Pa
D .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2N
6.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 A 、B ,把它们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则两正方体 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
A .4:1
B .8:1
C .1:2
D .2:1
7.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 .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 .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 .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 .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8.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有不同的两种液体甲、乙,质量分别为m 甲和m 乙;在两容器中,距离同一高度分别有A 、B 两点。
两点的压强分别为p A 、p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m 甲=m 乙,则p A =p
B B .m 甲=m 乙,则p A >p B
C.p A=p B,则m甲>m乙D.p A=p B,则m甲<m乙
9.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瓶子置于水平桌面上,甲装水,乙装等质量的盐水,且液面均超过aa’面,但均未溢出,如图所示.两瓶底部受到的压强p甲与p乙的关系为
A.p甲> p乙B.p甲< p乙C.p甲= p乙D.无法比较
10.如图是用同一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压强特点时的实验情景,此现象可以说明
A.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B.液体压强跟液体的深度有关
C.在同一深度,液体的压强相等
D.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质量相等的A、B两个均匀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面上,A的边长比B大。
如果从其正中间水平或竖直方向打通一个横截面积大小相同的圆柱形的小孔,使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相等。
设想了下列四种做法:
①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
②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
③A竖直打孔、B水平打孔;
④A水平打孔,B竖直打孔;
以上想法中能实现目的是______________。
A.① ② B.① ③ C.② ③ D.③ ④
请你简单说明你选择这两个做法的理由:
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做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质量和深度相同的不同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则液体的密度ρ甲_____ρ乙,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_____p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
_____F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3.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乙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现沿水平虚线切去部分后,使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
若此时甲、乙的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原先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p甲______p乙,压力F甲、F乙的关系是F甲______F乙(均选填“>/</=”)。
14.船在水中航行时,船体受到水的阻力较大,影响了航行速度。
图是一种水翼船,船体下安装了水翼。
船在高速航行时,水面下的水翼会使船体拎高从而减小水对船体的阻力。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
(2)船体被抬高的原因: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________,压强________(以上四空选填“大”或“小”)。
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________的压力(压强)差,所以船体被抬高了。
15.如图所示,有两个正方体实心物体A、B叠放在水平桌面上,物体A重24N,B重
3N。
若物体B对A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物体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_____N,物体A的密度ρA与物体B的密度ρB之比为_____。
16.如图所示,A、B是用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高度均为h的实心圆柱体,材料的密度为ρ,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上,则A对B产生的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1.2ρgh,则A、B圆柱体的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__.
17.科学兴趣小组的学生在野生动物园游玩时,发现了大象行走(两脚着地)时留在平整沙地
上的一串大小、深度基本相同的脚印。
同学们找来平底圆柱形容器,将它放在脚印边同样的沙面上,不断往容器中装小钢珠,使容器陷入沙面的深度和脚印深度相等,然后又用蜡浇注了脚印的模型。
回到学校后测得该容器的底面积为1×10−3m2,容器和小钢珠的总重力为400N.测得脚印模型的质量是1.8kg,平均厚度为0.04m(蜡的密度为0.9×103kg/m3,g取10N/kg)
(1)利用平底圆柱形容器可以算出行走(两脚着地)时大象对地面的压强为___Pa.
(2)大象的重力约为___N.
18.拧开水龙头,使自来水流过如图所示的玻璃管,在A、B、C三处,水的流速较大的是________处,压强较小的是________处.
19.A砖长、宽、高分别为0.4 m、0.2 m、0.1 m,它的重为160 N,A砖的密度
ρA=_____kg/m3.另一种外形跟A砖一样的B砖,如图所示,当A砖侧放、B砖立放在水平地面时,A、B砖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将A、B砖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后,两砖对地面的压强变化之比ΔρA:ΔρB=_____.(g取10 N/kg).
20.如图所示,向空矿泉水瓶内倒入热水后迅速倒出并盖紧瓶盖,瓶子变扁了,这是
______作用的结果;高山上普通锅煮不熟饭,是因为高度越高,大气压强就越______(高/低),锅内水的沸点______ (小于/等于/大于)100℃。
三、实验题
21.如图所示是关于压强的三个实验情景:
(1)甲图实验中,通过观察两手指的凹陷程度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有关;
(2)乙图实验中,玻璃管倾斜时,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______(选填“变长”、“变短”或“不变”);
(3)丙图实验中,向玻璃管中吹风,U形管______管(选填“A”或“B”)上方空气流速
大,压强小,该管中的液面将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22.如图是小华做“估测大气压的值”的实验示意图。
(1)请将下列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A.把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排尽筒内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
B.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开始滑动时,记下_______,即等于大气对活塞的压力F。
C.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的_______,记为l;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则活塞的面积S=
________。
(2)实验中,小华正确使用了测量仪器,且读数正确,但她发现测量结果总是偏小,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3.周末小明看到爷爷将软管连到自来水龙头上,打开水龙头后利用软管喷出的水来浇花草.细心的小明发现,爷爷将软管出水口按住变扁后,从软管出来的水喷得更快、更远.为了弄清其中的道理,小明进行了相关研究。
(1)查找资料:小明了解到一个新的物理量:流量,流量表示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流体的体积,用字母Q表示,即Q = V/t,流量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建立模型:如图甲所示,截取一段软管AB(粗细均匀的软管可视为圆柱体),若水流在内向右匀速流动,设水流速度为v、管内通道的横截面积为S、水从B端流到A端所用时间为t,则AB间水柱的体积V=_____(用含S、v、t的表达式表示,注意体积V和速度v字母符号的区别);从而根据流量的定义可得Q = v S,它表示流量等于流速与横截面积的乘积。
(2)小明很快明白了:水龙头接上软管打开后,在水流量相同的前提下,将出水口按住变扁后,出水口的面积_____(变大/变小/不变),根据Q = v S可知出水口水流的速度_____(变大/变小/不变),所以喷得更远。
(3)小明继续进行研究,打开水龙头,自来水通过一段软管流过如图丙所示的水平玻璃管.待水流稳定后,竖直玻璃管_______(C或D)管中的水面较高。
(4)小明打开水龙头(流量不变)向一容器中注入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丁,则该容器的形状可能是______(口大底小/粗细均匀/口小底大)。
(5)小明还发现打开水龙头后(流量不变),只要水流不散开,就可以观察到水柱越来越细,如图乙所示.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4.利用容积为10 cm3的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和刻度尺可粗略测出大气压的值.
(1)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2)把注射器的活塞推到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一个橡皮帽封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
(3)如图所示,水平向左缓慢匀速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的活塞_____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9 N.
(4)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________________长度为5 cm.
(5)则大气压的值为________Pa.
25.在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火小的因素”实验中:
(1)如图甲,用手按压强计的橡皮模,U型管内两侧液面出现__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水面已有高度差,那么应该通过下列哪种方法进行调节(______)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水;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加适量水.
(3)比较乙、丙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_有关;比较丙、丁实验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的________有关.
(4)小强同学将乙与丁作比较,试图得出结论,你认为他违反了物理研究中的____________方法.
四、作图题
26.如图所示,斜面上放着质量为500g的物体A,在挡板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
请画出物体受到的重力示意图,以及A对挡板的压力示意图。
27.一个重2N的木块静止在斜面上,请作出木块对斜面的压力及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示意图。
28.如图所示,斜面上的小球被挡板A挡住,请作出小球受到的重力和小球对挡板A的压力示意图.
五、计算题
29.小明家装修新家时,买了一个底面长 120cm、宽 40cm 的带柜鱼缸,如图所示,鱼缸和鱼缸内水的总质量为 300 kg,鱼缸内水深 50cm。
求:(g=10 N/kg)
(1)鱼缸静止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大小和水平地面对鱼缸的支持力大小;
(2)鱼缸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3)水对鱼缸玻璃底的压强。
30.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A、B质量都为6kg ,分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A的的边长为0.1m ,B的边长为0.2m,求:
(1)物体B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a。
(2)溪溪设想在两物体中选择某一物体沿竖直方向截去一定厚度L、并置于另一物体上部后使二者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请通过计算分析小华的设想是否有可能实现,若有可能,求出L的值; 若没有可能,说明理由。
31.学过压强以后.王丹决定测算自己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她的质量为50kg,为了测量鞋与地面接触的面积,她绘制了每一小格的边长为2cm的方格纸,穿上平底鞋站在方格纸上,描出的鞋印如如图所示.(g取lON/kg)
(1)王丹每只鞋印的面积为 m2.(计数时凡大于半格、不满一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不算)
(2)王丹双脚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
(3)张燕想到了另外一种测量鞋印面积的方法.她先让王丹站在泥地上.踩下一个柱形的鞋印坑,踩出鞋印坑的深度为h,然后把密度为p、质量为m的沙子倒入坑中刚好把坑填满.请你根据这些物理量推导出鞋印面积s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V甲<V乙,根据ρ=m
V
可知,ρ甲>ρ乙,故
A错误;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甲<h乙,根据p=ρgh可知,ρ甲>ρ乙,故B错误;
C.液体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由p=F
S
可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F
甲=F
乙
①,采用割补法(如下图所示),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同种液体,此时液
体为圆柱形;
割补后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又因为容器底面积不变,所以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且此时液体为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总重力);所以
F甲=G甲总②,F乙=G乙总③
两容器完全相同,则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设补充的液体体积为V,由①②③可得:G甲
总=G
乙总
,即
m甲g+ρ甲gV=m乙g+ρ乙gV④
由B选项可知,ρ甲>ρ乙;所以由④式可得
m甲-m乙=(ρ乙-ρ甲)V<0
所以m甲<m乙,故C正确;
D.由A选项可知,ρ甲>ρ乙,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甲=m甲g+ρ甲gV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乙=m 乙g +ρ乙gV
而
m 甲=m 乙,ρ甲>ρ乙
所以F 甲>F 乙,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p =
F S
可知,p 甲>p 乙,故D 错误。
故选C 。
2.C
解析:C
【详解】
CD .规则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为
p=ρgh
因为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则
p =ρ甲gh 甲=ρ乙gh 乙
由图知h 甲<h 乙,所以ρ甲>ρ乙,由于甲和乙对地面的压强相等,且S 甲>S 乙,根据∆G 甲>∆G 乙,由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体积∆V 后,切去部分的质量∆m 甲>∆m 乙,切去部分的重力∆G 甲>∆G 乙;将切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甲增加的压强为
G p S ∆∆=
乙甲甲
乙增加的压强为 G p S ∆∆=
甲乙乙 由于∆G 甲>∆G 乙,S 甲>S 乙,所以∆p 甲<∆p 乙,因为原来压强相等,所以现在的压强p 甲<p 乙,故C 正确、D 错误;
AB .因为F =pS ,所以不能比较出剩余的物体对水平面压力的关系,故AB 错误。
故选C 。
3.D
解析:D
【详解】
A .将探头放在酒精中的同样深度处,深度不变,液体的密度减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知,探头所处压强变小,U 型管中的液体高度差减小,故A 错误;
B .将探头向下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大,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知,探头所处压强变大,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变大,故B 错误;
C .将探头向上移动一段距离,深度变小,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 gh ρ=液可知,橡皮膜受到的压强变小,U 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减小,故C 错误;
D .液体内部在同一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是相等的,将压强计的探头在原深度处向其他方面任意转动一个角度,不会影响压强的大小,故D 正确。
故选D 。
4.C
解析:C 【详解】
由图可知,甲烧杯中的物体漂浮在液体中,乙烧杯中的物体悬浮在液体中,所以甲烧杯中的物体和乙烧杯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都等于物体的重力,即
F F
G ==浮甲浮乙物
又根据压强与浮力关系,可知
F p S =浮甲甲底 F p S p S =-浮乙乙顶乙底
则
p S p S p S =-乙顶甲底乙底
即
0p p p =->乙顶乙底甲底
故p p <甲乙;因为甲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烧杯中的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根据公式
F gV ρ=浸浮液
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烧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分别为
()F G G G G G g hS V ρ=++=++-甲甲甲浸物甲液物容容容 ()F G G G G G g hS V ρ=++=++-乙乙乙浸物乙液物容容容
由于
F gV
G ρ==甲甲浸浮甲物 F gV G ρ==乙乙浸浮乙物
则
F G ghS ρ=+甲甲容容
F G ghS ρ=+乙乙容容
因为ρρ甲乙>,则
F F 甲乙>
故选C 。
5.D
解析:D 【详解】
AD .薄壁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1×103Pa ,由p =ρgh 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
h =333110Pa
110kg/m 10N /kg
p g ρ⨯=⨯⨯水
水=0.1m 薄壁正方体容器的厚度不考虑,则正方体容器的边长
L =h =0.1m
则容器的底面积
S =L 2=(0.1m)2=0.01m 2=100cm 2
正方体容器的容积
V =L 3=(0.1m)3=0.001m 3
容器内装满水时水的重力
G 水=m 水g =ρ水V 水g =ρ水Vg =1.0×103kg/m 3×0.001m 3×10N/kg=10N
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12N ,即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G 水总=12N
则容器的重力
G 容=G 水总-G 水=12N-10N=2N
故A 错误,D 正确;
BC .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8N ,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液=
2
8N
0.01m
F S =液=800Pa 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2.9×103Pa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和容器的总重力
G 总=F =pS =2.9×103Pa×0.01m 2=29N
则物块的重力
G =G 总-G 容=29N-2N=27N
物块的质量
m =
27N 10N /kg
G g ==2.7kg 物块的体积是0.001m 3,则物块的密度
ρ=
32.7kg 0.001m
m V ==2.7×103kg/m 3 故BC 错误。
故选D 。
6.A
解析:A 【详解】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 3时,质量为8g ,所以甲的密度为
甲ρ=m V 甲甲=3
8g 1cm
=8g/cm 3 当乙的体积为4cm 3时,质量为4g ,所以乙的密度为
ρ乙=
m V 乙乙=34g
4cm
=1g/cm 3 所以
甲ρ:
ρ乙=8:1 由ρ=
m
V
可得,V =m ρ, m 甲:m 乙=1:1,则甲乙的体积为
V V 甲乙=m m 甲
甲乙乙
ρρ=m m ρρ⨯甲乙甲乙=1181⨯=1
8
因为V =L 3,所以边长(高)之比
h 甲:h 乙=1:2
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p =
F S =
G S =mg S =Vg S ρ=shg S
ρ=ρgh 两正方体A 、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p 甲:p 乙=gh gh ρρ甲甲乙乙=81
12
⨯⨯=4:1
故选A 。
7.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排F gV ρ=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
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D 。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甲液体体积小于乙液体体积,根据ρ=
m
V
可知,ρ甲>ρ乙。
因A 、B 两点高度相同,则甲液体A 点以下部分的体积等于乙液体B 点以下部分的体积,因m =ρV ,则甲液体A 点以下部分的质量大于乙液体B 点以下部分的质量。
A 、
B .若m 甲=m 乙,则甲液体A 点以上部分的质量小于乙液体B 点以上部分的质量,那么,甲液体A 点以上部分的重力小于乙液体B 点以上部分的重力。
两容器相同,则A 、B 两点处容器的横截面积相同,根据p =
F S =G
S
可知,p A <p B 。
故A 、B 错误。
C 、D .若p A =p B ,因G =F =pS ,结合上面的分析可知,甲液体A 点以上部分的重力等于乙液
体B 点以上部分的重力,那么甲液体A 点以上部分的质量等于乙液体B 点以上部分的质量。
因甲液体A 点以下部分的质量大于乙液体B 点以下部分的质量,则m 甲>m 乙 。
故C 正确,D 错误。
9.B
解析:B 【分析】
本题要结合液体和固体的压强特点,即结合p gh ρ=和F
p S
=两式,,利用补缺的方法判断. 【详解】
由液体压强特点,即p gh ρ=知,液体压强只与密度和深度有关,所以利用补缺的办法,假设将图中容器向内弯曲的部分补充同密度的液体,使其变成规则的圆柱体,这样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
因为容器形状相同,所以补充液体的体积相等,而盐水的密度大,由m V ρ=知,补充盐水的质量大,所以补充后总质量m m <水盐水,即盐水质量大,根据F G mg p S S S
===知,盐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大,即 p p <甲乙. 故选B .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另外牢记液体压强跟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的深度越深、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详解】
如图,压强计的金属盒朝向相同方向,液体的深度相同,所不同的是:两种液体的密度不同;
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路,发现U 型管两侧的液面高度差不同,表明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二、填空题
11.B ① 见详解 ③ 见详解 【解析】 【详解】
已知A 、B 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A 、B 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解析:B ① 见详解 ③ 见详解 【解析】 【详解】
已知A 、B 两个正方体质量相等的放在水平面上;由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的重力,则A 、B 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已知A 的边长比B 大,则A 、B 的底面积S A >S B ; 根据F
p S
=
可知:A 、B 两个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A B p p <; ①.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时;A 小孔的重力为A A
S G G S '
=
孔
,B 小孔的重力为B B
S G G S '=
孔
,则G A ′<G B ′,由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力F ′=G-G ′,则F A ′>F B ′;由于A 、B 的底面积不变,S A >S B ;则根据F
p S
=
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A p '可能会与B p '相等,故两个正方体均水平打孔可行;
②柱状体对水平面产生的压强p gh ρ=,当竖直打孔时,由于物体仍是柱状体且高度不变,则根据p gh ρ=可知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所以,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时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仍是A B p p <,故两个正方体均竖直打孔不可行;
③A 竖直打孔,A 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B 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F
p S
=
可知B 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B p '减小,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可以达到相等,故A 竖直打孔B 水平打孔可行;
④ A 水平打孔,由于重力减小,底面积不变,根据F
p S
=
可知A 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A p '减小,B 竖直打孔,B 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不变;则剩余部分对水平面压强
A B p p ''<;故A 水平打孔、B 竖直打孔不可行;
故ACD 错误,B 正确。
第一空.B 第二空.① 第三空.见详解 第四空.③ 第五空.见详解
12.大于 大于 等于 【详解】
第一空.甲乙两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容器形状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体积,由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 第二空.两容器中两种
解析:大于大于等于
【详解】
第一空.甲乙两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同,由容器形状可知,甲液体的体积小于乙液体的
体积,由
m
V
ρ=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即ρ甲>ρ乙;
第二空.两容器中两种液体深度相同,ρ甲>ρ乙,由p=ρgh可知,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大于乙容器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即p甲>p乙;
第三空.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容器中两种液体质量相等,完全相同的容器质量也相等,则甲乙容器与液体的总重力相等,故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
13.<<
【详解】
[1]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S甲>S乙,所以
V甲剩>V乙剩
由可知
ρ甲<ρ乙
由图可
解析:<<
【详解】
[1]切去之后甲、乙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剩余部分的重力相等、质量也相等;由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S甲>S乙,所以
V甲剩>V乙剩
由
m
V
ρ=剩
剩
可知
ρ甲<ρ乙
由图可知,原来两柱体的高度关系为
h甲<h乙
由柱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原来的压强关系为
p甲<p乙
[2]由图可知,甲切去的体积更小,且甲的密度更小,所以可知
G甲切<G乙切
而原来的重力=剩余部分的重力+切去部分的重力,所以可知
G甲<G乙
即
F甲<F乙
14.甲大小小大上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水翼会使船体拎高,这说明水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对比
图甲乙可知,图甲水翼上方的水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压强大
解析:甲 大 小 小 大 上 【详解】
(1)[1]由题意可知,水翼会使船体拎高,这说明水翼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对比图甲乙可知,图甲水翼上方的水流速大压强小,下方压强大,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而图乙的是相反,所以水翼的形状应该是图中甲。
(2)[2][3][4][5][6]船体被抬高的原因:当船在水中高速航行时,水翼上表面凸起,它与船体间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水翼下表面的水流速度小,压强大。
因此在水翼的上下表面存在向上的压力差,船体被抬高。
15.8:27 【详解】
[1]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地面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
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为
[2]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
解析:8:27 【详解】
[1]以A 为研究对象,A 受重力、地面对A 的支持力、B 对A 的压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
A A
B F G G =+
故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为
A A
B 24N 3N 27N F G G =+=+=
[2]物体B 对A 的压强与此时物体A 对桌面的压强相等,则
B A B
B A
G G G S S += 即
B B A A B 3N 124N 3N 9
S G S G G ===++ 因A 、B 为正方体,故两正方体的边长之比为
B A 13
L L = 因
B A B
B A
G G G S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