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知识·能力·应用三级排查专题卷及答案:专题9 文化与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正确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划“√”,若错误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划“×”)
1.文化的特点包括: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一种素养;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3.当今社会,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
4.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
5.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6.文化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
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
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
()。
7.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
8.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
答案 1.√ 2.×[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 3.√ 4.√ 5.×[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 6.√
7.√8.√
说明:(下列说法中,有两个说法是错误的,请找出并予以改正) 1.如何辩证认识文化的作用?
答案文化的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不同性质的文化作用是不同的;文化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文化力量虽然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但其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2.如何理解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答案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不是亦步亦趋的,文化不是经济、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有时文化会超前于经济发展,有时会落后于经济发展。
3.如何区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与“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答案相互影响强调的是三者之间彼此制约、相互作用;相互交融强调的是三者彼此渗透、相互融合,指的是文化经济化、文化政治化。
4.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支撑。
5.如何理解文化竞争力?
答案所谓文化竞争力,就是各种文化因素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中所产生的凝聚力、导向力、鼓舞力和推动力。
文化竞争力主要包括:文化创新能力,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高素质的人才。
6.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文化竞争力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
中国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7.如何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答案①潜移默化。
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结果。
②深远持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
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8.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9.文化与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案文化决定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10.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因而也是一成不变的,对吗?
答案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会改变,因而其对人的影响也会改变。
4.答案文化生产力是指人们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能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构成文化生产力的两个方面。
文化产业以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事业以文化产业为支撑。
9.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
高考典例
1.(2012·安徽,8,4)世界各地有很多闻名遐迩的城市雕塑,如希腊雅
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麦哥本哈根的美人鱼等,它们体现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
这些被人们称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答案意味着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蕴含着对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2.(2010·广东,31,4)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该句诗可以体现:
答案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具有继承性,文化影响人的精神世界
3.(2011·江苏,20,2)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
该材料告诉我们:
答案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4.(2010·福建,25,4)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
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
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反映:
答案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2010·天津,8,4)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
某论坛上,主持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每个人的朋友圈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存在,也预示
着你的未来。
这种现象说明:
答案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6.(2012·北京,24,4)北京历史文化特色和“北京精神”的城市雕塑,分布在京城的大街小巷。
优秀城市雕塑的文化价值主要表现为:答案显示城市的文化底蕴,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说明:落实巩固1~6题,并完成7~8题。
1.2012年某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 664亿美元,比2011年增长26.6%。
该国政府表示将继续鼓励支持文化企业进入国际市场。
这说明:
提示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为贵”“和而不同”的文化氛围,哺育了中国人博大的胸怀,宽厚包容,又彰显正义。
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
提示特定的文化环境。
3.与世界一些国家相比,中国动漫影视产业落后,缺乏既具有票房号召力、又有较高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的产品。
对此我们应该:提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软实力。
4.“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于诗书图画之内,而俗气潜消。
”这告诉我们:
提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5.“有时候,文明离我们只不过十公分的距离。
”“有时,多一点
分享,对别人来说,就是多一分温暖。
”“我们每个人迈出一小步,就会使社会迈出一大步。
”——公益广告是奥运文化的一大亮点,朗朗上口的广告语悄然给人们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主要是为了:
提示发挥健康向上的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
6.经济学家指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要小得多,这要归功于中国人的文化传统和消费方式。
中国人保持着勤劳节俭的传统,而且习惯于不借钱不欠债。
这表明:
提示文化影响到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7.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在文化发展中面临严峻挑战。
美国国家政策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在向发展中国家输出“新经济”“高科技”时,将文化渗透其中,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以推行强权政治。
这体现了:
答案
8.某中学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打造了如“青春旋律艺术节”
等各具特色的校园活动,还专门邀请两院院士、大学教授和优秀校友等在每周三下午为学生开设讲座。
该中学这样做是因为:答案
答案
7.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8.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文化素养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活动中培养
说明:每小题5分,共8题,满分40分。
1.康德说:“人们在根本上所称为艺术作品的,总是理解为人的一个创造物,以便把它和自然作用的结果区别开来。
”对此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B.文化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人的文化素养都不是与生俱来的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
康德强调了艺术作品是人创造的,C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载体、作用及人的文化素养,A、
B、D三项与题意无关。
答案 C
2.为了更好地传承徽文化,黄山市启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
有关专家指出,这样做不仅可以守住古村落、古民居的“筋、骨、肉”,还可以传承徽文化的“精、气、神”,真正使古村落、古民居流传后世。
这说明
()。
A.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B.社会文化离不开物质载体
C.传统建筑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D.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依托古民居传承徽文化,体现了B 项;材料没有强调“人类特有”,排除A项;C项观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作用,排除D项。
答案 B
3.2012年10月26日——29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在厦门举办。
在厦门的历次展览活动展示了两岸城市发展文化产业的最新成果,搭建了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共同构筑了两岸文化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桥梁。
两岸文化交流成为了维系海峡两岸同胞亲情、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
上述材料体现了
()。
A.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B.两岸文化交流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C.文化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既促进了两岸文化产业的发展,又成为了维系海峡两岸同胞亲情、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精神纽带,体现了文化与政治、经济相互交融,D项正确;A项不合题意;B项错误,培育“四有”公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C项不合题意。
答案 D
4.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
结。
这表明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有
A.②③B.①②C.①③D.①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活的产物,逻辑是思考的产物”体现了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①符合题意。
“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
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表明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出来的,③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项。
答案 C
5.中国结源于远古的结绳记事。
“结绳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同心结”“团圆结”……美丽的中国结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从结绳中可透视人们的精神世
界和精神生活③结绳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④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产生及载体。
承载中华文化的中国结源于结绳记事,体现了①;绳结和中国结蕴含着思想和文化,②符合题意;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③本身错误;
④错在“决定”,颠倒了二者关系。
答案 A
6.根据统计预测,2012年我国百户家庭汽车拥有量达到20辆,我国进入汽车社会行列。
“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
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
行为和交往方式③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④健康的文化是个人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
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是因为健康的文化能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①③符合题意;②错把“影响”当作“决定”;④观点错误。
答案 A
7.古人崇尚治身与治心和谐统一的理念。
“身”是指人的身体、体魄,“心”是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精神素质。
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伊壁鸠鲁就把人的幸福界定为“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纷扰”的完美结合。
这启示我们
()。
A.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社会的进步
B.对幸福的理解是因人因时而异的
C.必须重视中外文化交流与合作
D.应从思想道德、身体素质等各方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主要强调“身”“心”发展,体现了D项;A项中的“社会的进步”、B项中的“幸福”、C 项中的“中外文化交流”与题干主旨无关。
答案 D
8.2012年,我国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意味着
()。
①我国文化建设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
活力将进一步增强③国有资产应在国民经济各领域占支配地位
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①观点错误,应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体制改革会使文化产业焕发活力,②符合题意;
③观点错误,国有资产只在关键行业和重点领域占支配地位;文
化行业进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④符合题意。
答案 D
说明: 共两个大题,不得超过题目的规定时间、字数
一、材料广东的岭南文化因其独特的地域性,原创性,曾与京派、
海派文化并行。
但目前有论调说岭南文化呈现没落的痕迹,没能与现代接轨,缺乏生机。
广东有很多可以代表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遗产,而很多民俗文化遗产正濒临灭绝。
广东传统的民间文化可以说是异彩纷呈,丰富多样,然而其中绝大多数基本上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
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广东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打造有广东特色优势的文化产业。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文化产业战略重组,营造主旋律与多元化统一的创新环境,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打造广东文化品牌,使文化产业异军突起,时代精品不断涌现。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说明广东省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
(限时6分钟)
( 230字)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限定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要求分析建设文化大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主要应从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角度入手分析。
答案(1)经济是文化的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并反作用于经济,给经济以重大影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
越突出。
(2)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增加经济收入,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3)发展文化产业可以创造精神产品和精神财富,有利于丰富人们
的精神生活,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凝聚民族精神,增强民族的向心力、生命
力和创造力。
二、某校高三(2)班在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精神后,编制了简报:
认识。
(限时5分钟)
(18 0字)
解析实质是考查文化的作用,应从文化对经济、政治、综合国力及人的发展角度入手。
答案文化由经济、政治决定,对经济、政治有反作用。
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作用,有助于推动经济发展,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的精神力量,离开文化引领,中华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实施文化强国符合国情世情,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