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核心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标本、重新采集的受血者标本、血袋中血标本,重新 检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法和凝聚胺法)。
立即抽取受血者抗凝血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01
测定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含量。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直
对于大量输血,国外经验为:
01
每输入4U压积红细胞,输入2U新鲜冰冻 血浆(FFP)
02
每输入8U压积红细胞,输入一个单采血 小板
03
输入第16U压积红细胞时,应经验性输 入10U冷沉淀
04
当血中钙离子浓度低于1.0mmol/L时应 注意补钙,优先选择氯化钙,因为其有 效钙离子浓度是葡萄糖酸钙的3倍
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典型症状是输入几 十毫升血后,出现休 克、寒战、高热、呼吸困 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 蛋 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麻醉中的手术患 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01
细菌污染反应
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 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 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 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当失血量为15%~30%(约800~1500ml, 成人)时,需要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而当 患者已存在贫血且心肺储备功能降低或有继续失血,应输注红细胞
AABB(美国血库协会)和BCSH(英国血液标准委员会)推荐:
○ 对于许多成人患者,术中失血在1000~1200ml之间,应避免输红细胞,可使用晶体液和/或胶体液;健康的成年患者,则可耐受急性等容量性血液稀释至血红 蛋白浓度为50g/L以上
所有输血不良反应及处理经过均应在病历中作详细记录,同时要填好输血不良反应回报 单,报告送回输血科。
输血治疗时临床医师要对输血的疗效作出评价;应防止可能出现的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 应。
1
临床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3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
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 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 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4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 1-2 小时内,往往先有 发冷或寒战,继以高 热,体温可高达 39℃-40℃, 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 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 1-2 小时后缓解。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 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 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 呼 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 状。
02
慢性贫血:Hb<60g/L, 伴有明显症状者;某些暂时 无特殊治疗方法的遗传性血 液病患者,在其生长发育期, 应给予输血,纠正贫血到一 定程度,以保证正常的生长 发育;贫血严重者,而又需 要手术者或是待产孕妇,应 给予输血。
03
血小板输注:血小板计数> 50×109/L 一般不需输注; 血小板10∽50×109/L 根据 临床出血情况决定,可考虑 输注;血小板计数< 5×109/L 应立即输血小板 防止出血。
核。
03 申请输血量红细胞5U以上的,由经治
医师提出申请,科主任或副主任核准签 名。
04 临床输血一次性备用或单例患者用红细
胞超过 10U的,需科室主任签名或输 血科医师会诊,由输血科主任核准签名 后报医务科批准。急诊用血后应当按照 以上要求补办手续。
内科输血原则
01
急性贫血:失血量<600ml, 不输血;失血量800~ 1000ml时,可考虑输血; 失血量在1500ml以上,需 要输血。
01
当失血量为30%~40%(约1500~2000ml, 成人)时,在立即输注晶体液或胶体液快速扩 容的同时,输注红细胞
02
当失血量>40%(>2000ml,成人)时,在 积极应用晶体液或胶体液扩容、输注红细胞的 同时,应注意到患者不但丢失红细胞还可能丢 失或损耗大量的凝血因子、血小板,因此应根 据具体临床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指标,适量输注 新鲜全血并合理搭配、适量补充冷沉淀、新鲜 冰冻血浆、血小板制剂等血液成分或凝血因子 制品
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
凝血功能;枸橼酸盐代谢后 产生碳酸氢钠,
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传染性疾病
输异体血主要是传播肝炎和 HIV,核酸 技术的应用减少了血液传播疾 病 的 发 生率。
其他如:峰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 尿和伤口渗血等。
输血传染疾病处理程序
一.输血传染疾病发生者,从采供血机构和用血机构 追溯传染源头。
01 立即停止或减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二. 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患者,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三. 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并进行如下核对:
02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单。
附表一
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
疑似患者输血传染病 (确认HIV、HCV等传染病)
献血员(血站)
输血前传染病 检测(医院)
献血员目前 是否阳性
用到其他患 者目前情况
当时试验记 录及质控
当时实验记 录及质控
患者在输血后 到目前为止是 否有其他感染 途径或机会
考虑患者的失血量
当失血量<15%(约750ml,成人)时,常常不需要输血,除非患者已存在贫血或有严重的 心脏或呼吸系统疾患等不能代偿
① 血液发出前,必须核对用于输血的血液,其标签标记的血型与受血者的血 ② 按规定检查领取的血液必须与输血记录单相符,确认受血者是否正确。 ③ 血液发出时必须附相容性检测的记录。 ④ 血液发出前,还要检查全血和成分血是否发生溶血、是否有细菌污染迹象
型无误。 ,以及其他肉眼可见的任何异常现象。
C4由输血科发血者和临床科室领血者共同按规定或流程执行核对。 C5有相关流程的培训与教育,并有记录。 B输血科与临床科室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整改。 A职能部门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追踪评价,有改进成效。
二.输血适应证严格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执行。成人失血量在800ml以下的 原则上不输血。
三.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医师签名审核。
01 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下的,由经治
02 申请输血量红细胞3U以上的,由经治
医师提出申请,主治以上医师签名审核。
医师提出申请,副主任以上医师签名审
标准的大量输血方案(MTP)
针对人群:成人和体重>50公斤的青少年
01
6U 压积红细胞
02
03
4U 新鲜冰冻血浆(FFP)
1个单采血小板(室温储存, 非冰冻)
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条款(4条)
4.19.4.3建立输血标本采集流程,执行输血前核对制度。
○ C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 ○ C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 ○ C3输血前,按照规定的流程检查从输血科领出血液,做到准确无误。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 是一种输血后数小时出现的非心源性肺水
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过 性代谢性酸中 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 纠正。对血清 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 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此外,输注
肿,病因是某些白细胞抗体 导致的免疫反 应。表现为输血后出现低氧血症、发热、 呼吸困难、呼 吸道出现液体。
二.核查相关献血者资料及相同受血者感染情况。 三.检查受血者输血前传染病指标检查情况。 四.具体流程如下:输血传染病处理流程。(见附表
一) 五.传染病的上报:按传染病信息上报管理规范执行。
血液输注无效预防处理措施
一.选用单一供者血制品,尽可能减少患者与多个供血 者抗原接触。
二.采用自体输血。 三.输洗涤红细胞。
02
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
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
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
03
细菌学检验。
应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 04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检测血清胆红
05
素含量。
怀疑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输血不良反应时,临床医师应该及时向输血科反应,输血科输血 医师应及时协助临床医师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调查与处理,及时向输血科主任以及 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供血机构报告;临床医师及时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送往输血 科;输血科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月统计报表并送往医务科以便分析研究,持续改进工 作。
02
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患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 造 成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剧烈头部胀痛、呼吸困难、发绀、 咳 嗽、大量血性泡沫痰以及颈静脉怒张、肺部湿罗音、静脉压升高, 胸部 拍片显示肺水肿征象,严重者可致死。
03
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 后 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CLICK HERE TO ADD A TITLE
临床输血的核心制度及 条款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具体内容 演讲人姓名
临床用血分级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三级综合医 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4.19.1.3 C2)。




一.用血科室必须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和禁忌证,合理应用血液资源,避免浪费, 杜绝不必要的输血,保证临床科学、合理、安全、有效输血。
进成效。
○ 注: C1有采集血标本的流程。要护理部门统一规定采集流程,每一过程都必须留下痕迹;
C2采集完成后必须核对标本标识与受血者是否相符。采样者和送样者要进行核对; B条款中,临床科室要安排专人负责,按照制度和流程要求检查落实情况,对存在问题及时
整改,此条款要求临床科室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一次自查并有整改报告。 A条款由医务科按照制度和流程落实监督检查,对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下整改通知书,分析改
控制输血严重危害(SHOT)预案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及规程 二.在临床输血过程中,临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观察病人的病情
变化,如有异常反应,应及时处理,严重者要立即停止输血, 并迅速通知上级医师和输血科,查明原因并作相应处理。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处理程序为:
○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根据患者情况调整输注速度,并密切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 情况应立即停止输血并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