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英文经济类新闻标题中的隐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概念整合角度看中英文经济类新闻标题
中的隐喻
从古至今,隐喻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历来受到中外学者的关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和各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外各类经济语篇中大量存在并且不断更新的隐喻,引起了语言学家甚至经济学家的关注。
传统的修辞学角度对隐喻的分析往往只关注隐喻的表层问题,如语义和语法,未能深入到隐喻的工作机制和意义的构建过程。
而当代学者从认知角度对隐喻现象的研究才能真正揭示其工作机制和意义构建过程。
因此,本文以福柯尼耶(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框架,对中英文经济类语篇中的隐喻进行研究。
概念整合理论是以心理空间为基础发展而来。
福柯尼耶提出概念整合的标准形式包括四个心理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一个类属空间和一个整合空间。
两个输入空间之间通过跨空间映射建立起部分结构配对。
类属空间通过部分投射接收两个输入空间之间共享且更为抽象的部分结构配对。
输入空间的部分结构也被投射到整合空间,整合空间通过组合、完善和精致对接收的部分投射和输入的背景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产生了新创结构。
新创结构是生成性的,是隐喻意义构建的潜在机制。
本文的语料取自2011
年5月至8月的主流经济类刊物《华尔街日报》(英文版)、《金融时报》(英文版)和《21世纪经济报道》(中文版)中的部分新闻标题。
研究方法主要是采用定性研究,通过数据分类和具体案例分析来对中英文经
济类语篇中隐喻现象的工作机制和意义建构过程进行分析。
通过对“经济是战争”、“经济是人”和“经济是娱乐”这三个高频隐喻类别的案例分析可以发现,概念整合理论能更为清晰地表现出隐喻认知的过程,揭示隐喻作为人们认知经济现象的一种重要手段的事实。
隐喻不仅使艰深晦涩的经济用语变得生动易懂,更能反映出特定的社会意识和倾向。
因此,对于隐喻的认知研究可以提高隐喻意识,培养隐喻思维,指导经济类语篇的写作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