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对玫瑰痤疮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护理对玫瑰痤疮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
张春花;黄咏梅;田华;周毛吉;王晓燕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青海地区玫瑰痤疮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方法80例玫瑰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恢复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皮损积分均显著下降,t分别为
8.69,12.57,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均显著降低,t分别为8.54,9.77,9.21,12.36,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SAS,SD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2.5%,高于对照组的75.0%.结论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促进疾病恢复.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9(010)003
【总页数】3页(P135-137)
【关键词】玫瑰痤疮;焦虑;抑郁;综合护理;青海地区;皮肤病
【作者】张春花;黄咏梅;田华;周毛吉;王晓燕
【作者单位】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 810000;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青海西宁 8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玫瑰痤疮(acne rosacea)俗称酒糟鼻,好发于面颊,口鼻甚至眼周[1]。
虽然玫
瑰痤疮对患者生命健康没有太大威胁,但患者自觉反复的刺痛、瘙痒、干燥等症状,以及对自身外貌、形象造成影响,给患者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甚至出现了焦虑抑郁等情况[2]。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可能是遗传与机体
免疫,环境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海地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低氧、干燥、多风、寒冷、紫外线照射强烈、昼夜温差较大等自然因素使得人们皮肤屏障更易遭到破坏,玫瑰痤疮发病率较高[3]。
在
临床上,单纯的治疗往往不能快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笔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医师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12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玫瑰痤疮患者80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赵辨主编的《中国临床皮肤病学》[4]中玫瑰痤疮的诊断标准,排除:肉芽肿型玫瑰
痤疮,爆发型玫瑰痤疮等玫瑰痤疮的特殊亚型;合并患有其他面部皮肤病患者等。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11例,女29例,年龄22~65岁,平均(31.7±6.4)岁,病程1.5~10.5年,平均(4.7±2.4)年。
观察组中,男7例,女33例,年龄24~68岁,平均(34.2±7.5)岁,病程1.3~9.8年,平均(4.2±2.3)年。
经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疾病分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按照《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5]根据不同分型选择相
应的治疗方案,包括局部的冷敷,冷喷,外用甲硝唑,口服多西环素,异维A酸等。
在治疗的同时,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内容包括:向患者讲解玫瑰痤疮的相关知识,加深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叮嘱患者尽可能避免各种触发因素,如日晒、进食辛辣食物、饮酒、情绪波动、密闭的热环境等,合理护肤要遵循温和清洁、舒缓保湿、严格防晒的原则。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心理护理:分析评估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及社会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然后实施该护理计划,帮助其解决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其树立正确的疾病观,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心,使其主动配合治疗,提高用药的依从性。
饮食护理:对患者日常饮食习惯进行干预,定制饮食规划。
控制糖类食物摄入量,低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等。
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身体状况,每天坚持一定量的有氧运动,促进机体新陈代谢。
生活指导: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暴露在恶劣环境中,包括温度寒冷或炎热,湿度过高或过低,强风等。
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分休息。
1.3 观察指标
参照文献[6]的方法,于干预前后分别评估患者面部皮损情况。
将面部分为前额,口周,鼻及鼻周,双颊四个部分,分别对四部分的红斑,丘疹,瘙痒进行评分,由轻至重分为0~3分,四部分积分之和即为皮损评分。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估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精神状况[7]。
SAS量表和SDS量表均由20个条目组成,每项按发生的频度分为1~4分,总分20~80分,SAS量表50分为分界值,SDS量表53分为分界值,分值越高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
治疗结束后,评估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患者根据自身主观感受进行评估,对护理工作十分认可,符合或超出自己期望得到的护理服务即为满意;对护理工作基本认可,基本达到自己期望得到的护理服务即为比较满意;对护理工作不
认可,不能达到自己期望的护理服务即为不满意。
满意率=(满意例数+比较满意
例数)/总病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
干预后两组患者皮损积分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观察组皮损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显著降低,组间比较,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满意12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75.0%。
观
察组满意19例,比较满意18例,不满意3例,满意度92.5%。
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χ2=4.50,P<0.05。
3 讨论
玫瑰痤疮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炎性皮肤病,主要症状为:阵发性的潮红,或持久性红斑,丘疹以及脓疱等症状,甚至发生鼻部肥大增生,形成鼻瘤等。
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均不十分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因素基础上,多种因素诱导的局部血管舒缩神经失调,毛细血管长期扩张为主的慢性炎性皮肤病[8-10]。
食物,饮酒,高温,寒冷等刺激均可能诱发或者加重病情。
青海地区地处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
高原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低氧、干燥、多风、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很容易导致皮肤角质层含水量下降,进而影响皮肤的屏障功能,此外,高原地区紫
外线照射强烈,未及时采取防晒措施,进一步刺激皮肤,导致了青海地区玫瑰痤疮的发病率较高。
由于病因尚不明确,因此临床上玫瑰痤疮的治疗一般采取对症治疗,缓解临床症状为主。
为避免疾病的反复和加重,就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调整自身的生活方式,远离刺激因素[11-12]。
玫瑰痤疮对患者生命健康危害不大,但对患者的容貌有较大
影响,因此患者往往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更好的根据患者的心理问题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的情绪,培养积极乐观的态度对疾病的恢复有积极作用。
指导患者正确洁面,宜用温水洁面,每日洁面次数不宜过多。
根据季节变化选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作用、安全性较高的医学护肤品。
“病从口入”,避免虾蟹等异种蛋白的摄入,饮食方面的刺激也是诱发玫瑰痤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患者饮食进行指导,让患者知道避免接触哪些食物,以及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表1 两组患者皮损情况比较(分,±s)组别 n 皮损总积分 t值 P值干预前干预后对照组 40 6.48±2.23 2.25±0.76 8.69 < 0.05观察组 40
6.72±2.41 1.41±0.52 12.57 < 0.05 t值 - 0.46 5.77 - -P值 - >0.05 <0.05 - -
表2 两组患者SAS,SDS评分比较(分,±s)对照组 40 63.17±12.56 52.35±8.64 8.54 < 0.05 65.20±13.74 57.69±10.27 9.21 <0.05观察组 40 66.54±13.21 43.78±7.87 9.77 < 0.05
67.98±14.83 44.66±9.28 12.36 < 0.05 t值 - 1.17 4.64 - - 0.87 5.95 - -P值 - >0.05 <0.05 - - >0.05 <0.05 - -
本研究结果显示,综合护理显著缓解了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了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 费裕茹,肖异珠.表皮抗菌肽与皮肤病[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12):
1295-1297.
[2] 崔成军.调情志法在玫瑰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91):17832-17833,17836.
[3] 吴琰瑜,付朝伟,章伟,等.玫瑰痤疮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7,33(9):552-554.
[4]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技出版社,2010:1174-1175.
[5]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3):156-161.
[6] 张肖平,赵杰,李春阳.中药联合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玫瑰痤疮3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皮
肤性病学杂志,2011,10(5):306-307.
[7] 丁惠玲,韩娜娜,仪晓芹,等.玫瑰痤疮生活质量调查分析[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30(12):1271-1274.
[8] 唐小辉,黄咏梅.青海地区大光斑低能量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玫瑰痤疮临床观察[J].中国激光医学杂志,2018,27(2):93.
[9] Jalian HR,Levin Y,Wanner M. Physical modalities for treating acne
androsacea[J]. Semin Cutan Med Surg,2016,35(2):96-102.
[10] 焦烨.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1-63.
[11] 袁超,王学民.微生物在玫瑰痤疮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29(5):521-523.
[12] 王小江. 1例顽固性鼻玫瑰痤疮经护理痊愈的体会[J].饮食保健,2016,3(13):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