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文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乙文
修之来此①,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②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③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丰乐亭记》节选)注释:①此:指滁州。

②上:皇上。

③刺史:代称知州。

写此文时,作者为滁州知州。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掇幽芳而荫乔木(拾取)
B.因为本其山川(根据)
C.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D.太守谓谁(对……说)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书以名其亭焉/且焉置土石
B.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以君之力
C.宴酣之乐/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D.朝而往,暮而归/博学而笃志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运用对比手法,用滁人和太守作对比,批判滁人不事生产、只知享乐的习气。

B.乙文中,作者取亭名为“丰乐亭”的原因是:民众为那年谷物的丰收而高兴,也知道能够安享丰年的欢乐。

C.甲乙两文都善于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语句凝练,笔墨传神。

D.甲乙两文在语言上都很有特色。

乙文多用散句描写,甲文则多用对偶句,句式变化,错落有致,甲文还巧用虚词“而”“也”,增添了回环咏叹的意味。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②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
②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把能赏识人才的人(贤君)比作伯乐,把人才比作千里马,把愚妄无知、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

B.作者借千里马表达了“有了伯乐,才能发现人才”的观点,指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寄寓了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刻画食马者愚妄无知的形象,表达作者对“食马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嘲弄。

D.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直接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课外阅读
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

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幼而忽之,未及阻其前进。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①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

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之,一百字亦能之。

”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因指厅事②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

”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③无粮,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注释:①神格:神态与气质。

②厅事:指大堂。

③卒:军中伙夫。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军以其言之大而夸也 / 蒙辞以军中多务
B.曾属对否 / 属予作文以记之
C.何难之有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庄直入索取 /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用三条“/”给画线句子断句。

将军方与客对弈见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
(3)结合选文,说说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庄有恭与一般小孩子不同?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后,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景公游于海而乐之。

号令诸大夫曰:“言归者死。

”颜涿聚曰:“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齐景公曰:“寡人布令曰‘言归者死’,今子犯寡人之令。

”援戈将击之。

颜涿聚曰:“昔桀杀关龙逢而纣杀王子比干,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

臣言为国,非为身也。

”延颈而前曰:“君击之矣!”君乃释戈趣驾而归。

至三日,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

齐景公所以遂有齐国者,颜涿聚之力也。

(节选自《韩非子·十过》)(1)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言归者死/男有分,女有归
B.今君虽杀臣之身以三之可也/非同小可
C.君乃释戈趣驾而归/爱不释手
D.而闻国人有谋不内齐景公者矣/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结合选文,说说齐景公为什么先要杀死颜涿聚,后来为什么又放过了他。

5.课外阅读
郭淮①遣妻
郭淮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亦屡有战庸②。

淮妻,太尉王凌③之妹,坐凌事当并诛。

使者征摄④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淮不许。

至期,遣妻,百姓号泣追呼者数万人。

行数十里,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⑤之急。

既至,淮与宣帝书曰:“五子哀恋,思念其母,其母既亡,则无五子。

五子若殒,亦复无淮。

”宣帝乃表,特原淮妻。

《世语》曰:“淮妻当从坐,侍御史往收。

督将及羌胡胡渠帅数千人叩头,请淮上表留妻,淮不从。

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

淮五子叩头流血请淮,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

淮以书白司马宣王曰:‘五子哀母,不惜其身。

若无其母,是无五子,五子若亡,亦无淮也。

今辄追还,若于法未通,当受罪于主者。

’书至,宣王乃表原之。


(选自《世说新语》,刘义庆著,刘孝标注,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注释)①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

魏朝时任森州刺史,迁征西将军。

在关中三十多年,功绩显著。

②战庸:战功。

③王凌:历任司空、太尉,密谋废立,司马莺当时为魏朝大将军(后追尊为宣帝),亲自领兵讨伐他,便自杀。

④征摄:收捕。

⑤身首:性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
①坐凌事当并诛________ ②州府文武及百姓劝淮举兵________
③淮不许 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
(3)用现代文写出句子意思
使者征摄甚急,淮使戒装,克日当发。

(4)记叙同一件事,《世说新语》与《世语》的表述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简要说明理由。

①淮乃命左右追夫人还,于是文武奔驰,如徇身首之急。

(《世说新语》)
②淮不忍视,乃命追之,于是数千骑往追还。

(《世语》)
(5)郭淮的妻子“坐凌事当并诛”,郭准先是“遣妻”,后来又为妻子“求情”。

你如何看待他的这种行为,为什么?
6.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传》(有删节)【注释】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

①面数之________
②与王素党结避祸 ________
③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
(2)请用“/”给文中画线的的句子断句。

(限断2处)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马骤前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4)文章第二段写到“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众始知祯败”,“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请赏析作者描写战马的用意。

(5)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王祯这一人物形象。

7.古诗阅读
摹出江南秋色的特点,其中“________”(字)写出了江水仿佛把秋景包容在自己的怀抱里的动态感。

(2)杜诗中写着“古往今来只如此”,到了苏轼笔下却是“古往今来谁不老”,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人鸟声俱绝
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③是金陵人,客此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②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交代了看雪的时间和天气状况。

B. “独往湖心亭看雪”中一个“独”字,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

C.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了渲染烘托的写景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写出了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一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

D. 全文笔调淡雅流畅,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看似自然无奇,却又耐人寻味,西湖因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拥毳衣炉火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三大白而别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写赏雪经过,然后叙述在湖心亭的奇遇,事、景、情有机结合,令作者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雅致呼之欲出。

B. 作者以舟子喃喃之语收束全文,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意境的作用:对此迷人雪境,“痴”不止“我”一个。

这是一种很妙的正面描写。

C. 文中有关“湖上影子”的几句文字,运用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勾勒了一幅朦胧、悠远脱俗的西湖夜雪图。

D. 这篇小品文叙事生动传神,“拉余同饮”的“拉”与“余强饮三大白”的“强”,都能体现湖中奇遇双方的喜悦。

10.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射者中,弈者胜
③佳木秀而繁阴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一句,既交代了“醉翁”之号的来历,又与下文“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相呼应。

B. 第一段交代了醉翁亭的自然环境与命名由来,描写亭周边的环境按照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的顺序。

C. 第三段描述太守与滁人、众宾游山同乐的情景和乐趣,以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为顺序来安排材料,其中“太守醉”是核心。

D. 同是描写山水游记、借景抒情之作,《醉翁亭记》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而《岳阳楼记》则流露出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抱负。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三衢沈君持正,盛称其守白侯①之贤。

予问之曰:“侯定科繇②如何?”曰:“豪者善避役,役多在贫人。

侯察其奸,以田定赋③,一州服其平。

”“侯律己何如?”曰:“侯清约甚,饮衢水外,一物不烦衢民。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④。

”“侯驭吏何如?”曰:“吏抱案立左右,唯侯言是裁,不敢以意出入之。

去年春,天子嘉之,衢人咸为侯荣。


予问已,顾谓二三子曰:“昔予闻兰溪吴德基言若此,今持正盛称其贤。

白侯之贤信己。


(选自明代宋濂《书白衢州》,有删减)【注】①白侯:指白景亮,字明甫,时任衢州路总管。

②繇(yáo):徭役。

③赋:税。

④问:问罪,责难。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侯清约甚/以其境过清
B. 衢人咸为侯荣/咸来问讯
C. 不敢以意出入之/出其不意
D. 一州服其平/何苦而不平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3)结合选文,说说“白侯之贤”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予奉使河北,遵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卯者,横豆石璧如带。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①耳。

尧殛②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

凡大河③、漳水、滹沱、涿水④、桑干之类,悉是浊流。

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⑤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

【注释】①湮:积淀。

②殛(jí):处死。

③大河:指黄河。

④滹(hū)沱、涿水:指水名。

⑤岁:年
(1)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
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中海陆之间的变化。

(3)文中哪些内容能够证明“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
【参考答案】
一、文言文
1.D
解析:(1)D
(2)C
(3)A
(4)①又如太阳升起,山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这就是山中的朝暮。

②(我)在山谷间找到这样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来游玩,抬头望山,低首听泉。

2.D
解析:(1)著称;有时;用马鞭驱赶
(2)①所以即使有很多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②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3)D
3.C
解析:(1)C
(2)将军方与客对弈 / 见其神格非凡 / 遽诘之曰 / 童子何来
(3)①胆略过人。

风筝落于将军府内,仍径直前往未被“诸役”所惧。

②口舌伶俐,头脑清晰。

面对将军的问话,庄有恭对答如流,丝毫没有胆怯。

③才思敏捷,即景便能生情。

将军以实景出对,庄有恭便能以实物对题,并且不卑不亢。

4.C
解析:(1)C
(2)君游海而乐之/奈臣有图国者何/君虽乐之/将安得
(3)齐景公因颜涿聚触犯了自己“说要回去的处死”的禁令而要杀死他。

后来得知颜涿聚进谏是为了防止有臣子趁机谋反,是出自忠心;且杀死他成就了对方,却使自己与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为伍。

所以,最终放过了他。

5.(1)因为;发动;同意、答应
(2)妻上道/莫不流涕/人人扼腕/欲劫留之。

(3)派来逮捕她的官吏要人要得很急,郭淮让妻子准备好行装,限定日子就要上路。

(4)示例一:喜欢《世说新语》的表述。

《世说新语》运用比喻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士卒追回郭淮妻的急切情态。

示例二:喜欢《世语》的表述。

《世语》用白描的手法,简单勾勒出士卒追还郭淮妻的事情。

(5)示例:我认为郭准的这种行为体现了他的机智和深明大义。

郭准的妻子“坐凌事当并诛”,他先是“遣妻”,这表现了他忠君忠义的思想和精神;但他后来又为妻子“求情”的行为,是出于作为丈夫对自己妻子的爱护,以及一个严父对孩子的爱。

6.(1)责备(数落);一向;通“值”价值
(2)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
(3)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王某)吐血而死。

(4)侧面描写,写了战马长途奔归、啮项复仇,以马的忠义衬托了王祯的义薄云天。

(5)忠义,勇于担当。

面对百姓遭受叛军伤害,指责王同知失职,并亲自带兵上阵杀敌;不惧生死,具有牺牲精神。

身陷敌手,拒不投降,视死如归。

7.(1)白描;涵
(2)杜诗中的“只如此”表达了是对自己的境遇无奈苦涩之情;而苏词中“谁不老”表现了在人世面前应持一份恬淡达观的处世态度。

8.C
解析:(1)全,都;酒杯;客居
(2)①冰花周围弥漫着白汽,天和云和山和水,上上下下全都白茫茫一片。

②不要说相公您痴,(原来)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3)C
9.B
解析:(1)裹、围;还;古人罚酒时用的酒杯
(2)①大雪接连下了三天,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②湖上影子,只有西湖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一道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3)B
10.D
解析:(1)寄托;投壶;茂盛
(2)①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②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来记述这事的人。

(3)D
11.B
解析:(1)B
(2)每旦徒行入府署/野夫不识/与争道/不问
(3)①以田定赋,做事公平;②清廉节约,严于律己,宽于待人;③严格管理胥吏。

12.(1)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2)沧海桑田(或:天翻地覆、东海扬尘等)
(3)围绕“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尧殛鲧于羽山,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答出任意两处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