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情况范文
在行政事业单位这个大舞台上,内部控制就像是一个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环节都要配合得恰到好处,才能跳出优美的舞步。
今天呢,咱就来唠唠咱这儿的内部控制情况。
一、预算管理:钱袋子的守护者。
预算在行政事业单位里可是个大事儿,就像家里过日子得盘算着花钱一样。
(一)预算编制:规划未来的花销。
每年到了编预算的时候,那可真是一场“头脑风暴”。
各个部门就像一群小蜜蜂,嗡嗡嗡地飞来飞去,把自己下一年的计划都梳理出来,哪些项目要花钱,大概得花多少。
不过呢,这个过程也有点像一场拔河比赛。
有的部门就想着多要点预算,觉得自己的事儿都是大事儿,这时候财务部门就得站出来,拿着“理性”的大棒,根据单位的整体规划和实际情况,把预算给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比如说,业务部门想要买个超级豪华的设备,但是财务部门一合计,咱单位目前的工作其实不需要那么高端的东西,买个性价比高的就能满足需求,于是就把预算给调整到合理的范围。
(二)预算执行:按计划花钱。
预算编好了,就像有了一本花钱的“圣经”,大家就得照着执行。
这执行过程中也有不少小插曲。
有的部门在花钱的时候就像脱缰的野马,一下子就超支了,这可不行。
这时候内部控制机制就像缰绳一样,把他们给拽回来。
比如说,在报销环节,如果发现某个项目的费用超出了预算,财务人员就会像严厉的老师一样,要求部门给出合理的解释,并且得走特殊的审批流程。
要是没有正当理由,那就对不起了,超支的部分自己想办法解决,可不能乱花单位的钱。
(三)预算调整:特殊情况的应对。
当然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有时候会有一些突发情况,需要调整预算。
比如说,突然接到上级的紧急任务,得新开展一个项目,这就需要重新调整预算了。
但是这个
调整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行的,得像走迷宫一样,按照规定的程序一步一步来。
先由相关部门提出申请,详细说明为什么要调整,调整多少,对其他项目有没有影响等等。
然后呢,要经过层层审批,就像闯关一样,每个关卡的负责人都得仔细审核,觉得没问题了,才能最终调整预算。
二、收支管理:钱的进出之道。
收支管理就像单位的财务大门,钱进进出出都得守好规矩。
(一)收入管理:把钱稳稳地接住。
咱们单位的收入来源也不少,有财政拨款啦,还有一些服务性收费之类的。
收入管理就像在门口站岗的卫士,要确保每一笔收入都能准确无误地入账。
比如说,财政拨款到账的时候,财务人员得像个细心的寻宝者,仔细核对金额、款项用途等信息,一点差错都不能有。
对于服务性收费,那更是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来收,不能多收也不能少收。
就像卖东西一样,得明码标价,而且要把收到的钱及时存到单位的账户里,可不能私设小金库,那可是犯大错的事儿。
(二)支出管理:把钱花在刀刃上。
支出的时候就更得小心谨慎了。
每一笔支出都得有凭有据,就像出门旅游要保留车票、门票一样。
报销的时候,发票就是通行证。
财务人员会像侦探一样,仔细检查发票的真伪、内容是否合理、审批手续是否齐全。
要是发现有问题,那就像发现了小偷一样,坚决不让这张发票蒙混过关。
而且在大额支出方面,那更是严格。
比如说要采购一批办公用品,如果金额比较大,就不能随便找个小商店就买了,得按照规定进行招投标或者询价,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
这样既能保证单位的工作需要,又能避免浪费钱。
三、资产管理:单位的家底要守好。
资产是单位的家底,就像家里的房子、车子一样,得好好管着。
(一)资产购置:理性购物。
(二)资产使用:珍惜每一份家底。
资产买回来可不是放在那儿当摆设的,得充分利用起来。
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也要爱护。
就像单位的办公设备,大家都要像对待自己的东西一样珍惜。
同时,要建立资产使用台账,记录谁在使用、什么时候开始使用、使用状况如何等等。
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就能很快找到责任人。
比如说,单位的打印机如果突然坏了,通过台账就能知道是哪个部门用得最多,是不是使用不当造成的,以便及时维修或者采取相应的措施。
(三)资产清查:定期盘点家底。
定期的资产清查就像大扫除一样,要把单位的资产都翻出来,看看有没有丢失、损坏或者闲置浪费的情况。
这个清查过程可不容易,得像寻宝一样,把每个角落的资产都找出来登记在册。
一旦发现有账实不符的情况,就得像破案一样,找出原因。
是因为资产报废了没有及时处理,还是有人私自挪用了呢?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要是发现有闲置的资产,还可以想办法盘活,让这些资产重新发挥作用,而不是让它们在角落里睡大觉。
四、政府采购管理:公平公正的购物规则。
政府采购就像一场大型的团购活动,但这个团购得按照严格的规则来。
(一)采购计划:规划好购物清单。
在进行政府采购之前,得先制定采购计划。
这个计划就像我们去超市之前列的购物清单一样,要把需要采购的物品、服务的名称、数量、规格、预算金额等都写得清清楚楚。
而且这个采购计划也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得根据单位的实际需求和工作安排来制定。
比如说,单位明年要开展一个新的项目,需要采购一批特定的设备和软件,就得提前规划好,把这些东西都列到采购计划里。
(二)采购流程:按规则办事。
政府采购的流程那可是相当严格的,就像走迷宫一样,一步都不能走错。
首先得确定采购方式,是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还是单一来源采购呢?这得根据
采购项目的性质、金额等因素来确定。
比如说,如果采购的是金额比较大、通用性比较强的物品,一般就得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供应商来参与竞争,保证采购的公平性和性价比。
确定了采购方式之后,就得按照这个方式的要求一步一步走流程。
从发布招标公告、接受供应商报名、开标、评标到最终确定中标供应商,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规定和监督机制。
就像一场严格的比赛,每个选手都得遵守比赛规则,评委也得公正地评判。
(三)合同管理:购物后的保障。
采购完成后,签订合同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合同就像一把保护伞,保护双方的权益。
在签订合同之前,得仔细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合同内容明确、具体,没有模糊不清的地方。
比如说,对于采购物品的质量标准、交货时间、售后服务等都得写得明明白白。
签订合同之后,就得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如果供应商没有按照合同要求供货,那单位就得像拿着尚方宝剑一样,追究供应商的责任。
同样,如果单位没有按时付款等违反合同的情况,供应商也可以通过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内部监督:给内部控制加把锁。
内部监督就像一个默默守护的卫士,时刻盯着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运行。
(一)内部审计:深度检查。
内部审计部门就像单位的健康医生,定期给单位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检查。
他们会深入到各个部门,查看财务账目、业务流程、制度执行等情况。
就像医生给病人做全面体检一样,哪里有问题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比如说,如果发现某个部门在报销的时候经常违反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就会像严厉的家长一样,指出问题,要求他们改正,并且会跟踪检查他们的整改情况。
如果是制度本身存在漏洞,导致容易出现违规行为,内部审计部门还会提出修改制度的建议,就像医生给病人开药方一样,让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
(二)日常监督:随时纠错。
除了内部审计这种定期的深度检查,日常监督也无处不在。
各个部门之间也会互相监督,就像小伙伴们互相监督做作业一样。
比如说,财务部门在审核报销的时候,如果发现某个业务部门的费用有异常,就会及时反馈给他们,让他们解释清楚。
业务部门在执行工作任务的时候,如果发现财务部门的付款或者预算安排不合理,也可以向上反映。
这种日常的监督就像小警钟一样,随时提醒大家要按照规定办事,一旦发现错误就及时纠正,避免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总的来说,咱们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虽然还有一些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但是就像一棵正在茁壮成长的小树,通过大家的努力,不断修剪枝叶,一定能够茁壮成长,为单位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