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冷水江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冷水江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理)学科期中考试试卷
命题:王乐平审题:杨芳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60分,每小题2分)
1.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这句话反映的是()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2. “东施效颦”、“贻笑大方”、“游刃有余”、“吐故纳新”、“化腐朽为神奇”等话语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思想,这些出自于哪一学派()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 “父前行,子踵后。

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

”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 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与下列哪两个人物有关()
A.汉武帝和董仲舒
B. 秦始皇和李斯
C. 孔子和孟子
D. “二程”和朱熹
5.汉代前的君王从祖先承受君位,至汉朝立国,刘邦出身布衣而君临天下,这就需要某种理论的支撑。

后来,适应这一“需要”的是( )
A.“民贵君轻”说 B.“五德始终”说
C.“天人感应”说 D.“知行合一”论
6.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

”文中的“良知”是指( )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7.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8. 下列关于王阳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B. 把儒学发展成为“心学”
C.宣扬人心是万物的本源
D.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9. 《资治通鉴》第191卷记载:“建成、元吉至临湖殿,觉变,即跋马东归宫府。

世民从而呼之,元吉张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杀之。

”史称“玄武门之变”。

高祖李渊被逼退位,李世民登上皇位,他的做法违反了()
①孔子倡导“礼”②董仲舒“三纲五常”
③西周宗法制④唐朝选官制度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10.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
A. 黄宗羲、顾炎武、李贽
B. 王阳明、黄宗羲、王夫之
C. 黄宗羲、顾炎武、朱熹
D.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1.古代中国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西欧有一句民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西人的手。

”结合古代科技史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中国在科技发明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
B.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的作用
C中国人利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创造了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并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
D. 欧洲人吸收和借鉴中国科技成就,并将之用于生产和社会实践
12.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

这主要是指他()
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 开始了对人本身的哲学认识
C.把讨论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社会 D. 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13.“在中世纪,人类意思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在睡眠或半醒状态。

------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

”“最先烟消云散”的根本原因是()
A. 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 文艺复兴运动发源于意大利
C.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 D.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传统观念
14.教皇代表在一次与马丁·路德的辩论中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心所欲地扭和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C.信仰是否必要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得救的基础
15.孟德斯鸠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

”为防止“滥用权力”,他提出()
A. 人民主权学说
B. 理性主义思想
C.民主自由思想 D. 分权制衡思想
16.卢梭说:“我情愿生在这样一个国家:在那里主权者和人民只能有唯一的共同利益,因为政治机构的一切活动,永远都只是为了共同的幸福。

这只有当人民和主权是同一的时候才能做到。

”这“共同的幸福”得以实现的主要前提是()
A.分权制衡 B. 自由平等 C. 主权在民 D. 以人为本
17.苹果公司原总裁说,“我愿意把我所有的科技去换取和苏格拉底相处的一个下午。

”因为苏格拉底认为(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自由平等”
C. “追求财富是上帝的恩赐”
D.“正义和其他一切德行都是智慧”
18.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 下面的古代科技著作中,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事宝典”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20.下面是汉字“律”的四种字体,其中在汉朝广泛使用的字体是()
A B C D
21.下面各项中不是唐诗繁荣的原因的是()
A.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B.国家统一
C.闭关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D.民族融合
22.词是宋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下列属于豪放派词作家的是()
A.柳永李清照
B.苏轼辛弃疾
C.李白李清照
D.关汉卿马致远
23.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的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宗教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平民化
24.《说文解字》释“读”为:“大册也。

”今人认为似手捧册置于架上。

下列记录文字信息的材料与该释“读”相关的是()
A.甲骨
B.竹木简
C.丝帛
D.石碑
25.风俗画是两宋时期画坛的最大亮点,著名的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其作者是()
A.展子虔
B.顾恺之
C.张择端
D.吴道子
26.经典力学形成的标志是()
A.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的发现
B.惯性定律的发现
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出版
D.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27.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了物质运动的定律
28.达尔文创立的学说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这一学说是()
A.经典力学 B.相对论
C.生物进化论 D.量子论
29. 关于蒸汽机使用的历史意义,下列表述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开始了社会化生产活动
B.推动了英、法、美等国家成为工业国家
C.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由来已久的依赖
D.推动工业化进程和许多工业城市的形成
30.互联网进一步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至少是在()
A.20世纪60年代以后B.20世纪80年代以后
C.20世纪90年代以后D.21世纪之初
二、非选择题(40分)
31. 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子曰:“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患,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
材料三宇宙之问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材料四顾炎武曰:“且叹夫百余年以来之为学者……置四海之困穷不言……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无见其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孔子、董仲舒的思想观点。

8分
(2)依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材料反映的观点。

8分
(3)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看待传统文化。

4分
32.列举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做出了那些重要的贡献。

(20分)
理科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二、非选择题(40分)
31题(20分)
⑴(8分)孔子:仁、为政以德。

董仲舒: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⑵(8分)“理”是世界的本源,理在社会上体现为三纲五常。

顾炎武:反对空谈,主张经世致用。

⑶(4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或者批判地继承)
32题(20分)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