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5年)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训练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2024)化学九年级上册期末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棉线织布
B.粮食酿酒
C.楠木制舟
D.沙里淘金
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下列用途主要体现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作人工增雨
C.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D.稀有气体作保护气
3.下列做法与“共创清洁空气”主题不相符的是()。
A.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
B.制止随意焚烧生活垃圾的行为
C.汽车排气系统安装净化装置
D.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喜庆气氛
4.家务劳动中感悟化学原理。
下列家务劳动涉及的化学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5.碳酸氢铵(NH4HCO3)是常见的氮肥,具有速效、价廉、不板结土壤等优点,可通过化合反应合成。
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碳酸氢铵合成原料的是()。
A.NH3
B.CO2
C.H2O
D.SO2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Mg+O2MgO2
B.过氧化氢分解:H2O2H2↑+O2↑
C.铁在氧气中燃烧:Fe+O2Fe2O3
D.氧化汞受热分解:2HgO2Hg+O2↑
7.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
B.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不可能是化合物
C.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所以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C、H元素
D.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所以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8.碲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碲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碲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x=18
C.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 g
D.碲原子易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阴离子
9.小明发现菜市场售卖的干海带表面有一层“白霜”。
查阅资料得知“白霜”是甘露醇(C6H14O6),可以起到利尿、降血压等作用。
下列有关甘露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甘露醇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B.甘露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7∶3
C.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D.甘露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2 g
10.实验室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装置①中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有单质铜生成
B.装置②用于收集CO2
C.装置③中出现气泡,不能说明装置①中反应已开始
D.若m(碳)∶m(氧化铜)>3∶40,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一氧化碳,需进行尾气处理
二、填空题
1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科技都离不开化学。
(1)2024年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
搭载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使用了液氢作为燃料,氢气是公认最清洁的燃料,理由
是;写出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地球因水而美丽,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
除去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常用的方法是。
(3)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成为主要趋势。
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它是(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为。
(4)《天工开物》中描述了生石灰的变化:“以水沃之,亦自解散”,该变化生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该变化为(填“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12.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欲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相关气体制取的探究,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想要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能用D装置收集的气体应具备的性质是。
(4)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填“b”或“c”)通入。
三、实验及探究题
13.实验是化学科学研究问题的主要手段。
实验一:探究燃烧的条件。
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 ℃。
实验时,将H2O2溶液注入瓶中,观察现象。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2)对比A和C中的现象,可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实验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方案】
辰辰同学利用加热高锰酸钾,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方案。
请根据下列提示,补全实验内容: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测得反应装置与物质的总质量为m1;
c.用带导管的橡胶塞塞好后,固定在铁架台上,并组装好收集装置;
d.加热试管;
e.收集气体,直至量筒内液面下降至合适位置;
f.……
g.测得量筒中气体体积增加量为V,反应装置与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m2。
(3)步骤f的操作是(填字母)。
A.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
B.先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将导管撤离水槽
(4)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分析】
(5)实验时,辰辰同学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
(6)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是。
四、分析计算题
14.(2023·江苏宿迁中考)我们的祖先很早就掌握了炼铜的工艺,他们将孔雀石[主要成分是Cu2(OH)2CO3]和木炭一起加热就可得到红色的铜。
兴趣小组为测定某孔雀石中
Cu2(OH)2CO3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称取25 g孔雀石样品,粉碎后放入烧杯,向其中加入200 g稀硫酸(稀硫酸过量),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220.6 g(假设杂质都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
(1)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
(2)生成气体的质量是 g。
(3)求该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
1.B解析: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A项错误;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B项正确;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C项错误;沙里淘金是混合物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D项错误。
2.B解析: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可供给呼吸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项错误;干冰用于人工增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所以利用的是物理性质,B项正确;氢气作清洁燃料,是利用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C项错误;稀有气体作保护气,是利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D项错误。
3.D解析: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利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A项不符合题意;制止随意焚烧生活垃圾的行为,减少有害气体和烟尘的排放,有利于防止空气污染,B项不符合题意;汽车排气系统安装净化装置可以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C项不符合题意;大量燃放烟花爆竹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利于“共创清洁空气”,D项符合题意。
4.D解析:将衣服晾在阳光下干得快,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A项正确;煤气炉的火焰呈黄色,说明煤气没有充分燃烧,而充足的氧气能使燃料燃烧更充分,B项正确;炒菜时油锅起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这是利用了隔绝氧气的灭火原理,C项正确;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除去色素和异味,但不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D项错误。
5.D解析:由题意可知,碳酸氢铵可通过化合反应合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由碳酸氢铵(NH4HCO3)的组成元素可知,碳酸氢铵中含有N、H、C、O四种元素,SO2含有硫元素,不能作为合成原料,故选D。
6.D解析: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A项错误;过氧化氢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水、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B项错误;铁在
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C项错误;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汞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gO2Hg+O2↑,D项正确。
7.C解析: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或原子,如中子,A项错误;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但是也不一定是单质,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由氧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B项错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含C、H、O,反应物氧气中含氧元素,故蜡烛中一定含C、H元素,C项正确;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组成,但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如空气中含N、O等元素,但空气属于混合物,不是化合物,D项错误。
8.C解析:该元素的名称是碲,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A项正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2+8+x+18+6=52,x=18,B项正确;碲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单位不是“g”,C项错误;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D项正确。
9.C解析:甘露醇由甘露醇分子构成,一个甘露醇分子由6个碳原子、14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A项错误;甘露醇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
(1×14)∶(16×6)=36∶7∶48,B项错误;甘露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项正确;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不是“g”,D项错误。
10.B解析:装置①中固体变成红色,说明有单质铜生成,A项正确;装置②的作用是防止液体倒吸入试管使试管炸裂,B项错误;装置③中出现气泡,不能说明装置①中反应已开始,因为加热时试管中的气体膨胀,也能够导致装置③中出现气泡,C项正确;高温条件下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质量关系:
2CuO+C2Cu+CO2↑
160 12
恰好完全反应时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是3∶40,若m(碳)∶m(氧化铜)>3∶40,说明碳过量,过量的碳在高温条件下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因此反应过程中还会产生一氧化碳,需进行尾气处理,以防止污染环境,D项正确。
11.(1)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2H2+O22H2O(2)过滤(3)可再生C2H5OH+3O2
2CO2+3H2O(4)Ca(OH)2放热反应
解析:(1)氢气燃烧产生水,不会污染环境,对环境友好,氢气和氧气反应会产生水,液氢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2)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物质,常用的方法是过滤。
(3)乙醇是一种生物燃料,以植物的果实、种子等发酵、蒸馏得到,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所以它是可再生能源;乙醇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4)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以水沃之,亦自解散”,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变化生成的物质为氢氧化钙,化学式为Ca(OH)2,该变化放出大量热,属于放热反应。
12.(1)铁架台(2)BE CaCO3+2HCl CaCl2+H2O+CO2↑(3)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4)b
解析:(1)标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通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不加热反应,发生装置可选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收集装置可选E;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 CaCl2+H2O+CO2↑。
(3)能用D装置,即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且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
(4)若用盛满水的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导管b通入。
13.(1)2H2O22H2O+O2↑分解反应(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B
(4)2KMnO4K2MnO4+MnO2+O2↑(5)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而使测得的氧气体积偏小(6)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解析:(1)B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的特征,属于分解反应。
(2)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试管A、C均与氧气接触,A中温度为20 ℃,没有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不能燃烧,C中温度为80 ℃,达到白磷的着火点,能燃烧,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若先将导管撤离水槽,再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继续加热过程中产生的氧气逸散到空气中,没有收集在量筒内,会形成实验误差,故应该先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再将导管撤离水槽,故选B。
(4)高锰酸钾加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
K2MnO4+MnO2+O2↑。
(5)在量筒中加入一些煤油的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氧气溶于水而使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偏小。
(6)实验中用量筒收集气体的优点是便于直接读出氧气的体积。
14.(1)H2O(2)4.4
(3)解:设该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为x。
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
222 44
x 4.4 g
222 44=x
4.4g
x=22.2 g
该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22.2g
25g
×100%=88.8%。
答:该孔雀石中Cu2(OH)2CO3的质量分数为88.8%。
解析:(1)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Cu、O、H、C、S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3、6、1、2,生成物中Cu、O、H、C、S的原子个数分别为2、10、0、1、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未知物的化学计量数为3,所以1个未知物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未知物的化学式为H2O。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气体的质量是25 g+200 g-220.6 g=4.4 g。
(3)根据化学方程式,利用CO2的质量计算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