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几点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几
点思考
摘要:在中国传统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中,老师作为知识点的传递者,重要
目的是为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把握能力和实操水平。
在现代小学数学课程中,数
学作业的分层与落实是非常关键的。
数学作业是课堂的扩展与延伸,老师们必须
透过精心设计与布置数学作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针对小学高年
级数学课堂作业的分层设计与开展展开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力求促进小学数学的
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策略
提到“以学定教”,让人最先先发到的就是“因材施教”。
早在两千年前,至
圣先师孔子就已经谈到要针对学生个性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课程标准》也提
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更应该着眼于
那一个个有差异的学生,以满足每一位学习者群体的差异需求。
另外,小学数学课
堂作业也是一个有目标的、有规划、有指引的一个教学活动,通过作业训练可以
启发学生的智慧,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对主要知识点的了解
与把握。
而针对实际的学情差别及课堂作业的重要性,我觉得将小学的数学课堂
作业分类设计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教师应尽可能考虑各个学习者群体的认知基础、逻辑思维、兴趣等,针对性地创设各个阶段、各个类别和各个水准的练习题,以充
分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作用,从而最大化地开启每一位学习者群体的智力潜能。
一、作业设计和布置的现状
1.作业设计和布置“—刀切”。
当前的数学课堂中,不少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统一安排,学生需要独立完成
并于第二天提交老师批改。
但这样的作业方法也有许多缺点,比如优等生的数学
成绩没有提高,学困生也跟不上数学作业节拍,学生的学习积极力也没有发挥。
而
这样的数学作业安排也会使有些学生浑水摸鱼,从而造成了数学作业的抄袭现状
很严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也没有提高等。
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老师的本位主义和
功利主义思想在作祟。
不少老师总是把数学作业当做提高学生考试成绩的“必胜
法宝”,将其当作培养学生积累知识的最主要手段。
很多数学老师都要求每个学
生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同样的作业,希望每个学生都达成同一个目标,而忽略了学
生的个人差异性。
2.作业具体内容存在机械重复性的情况较多。
时至今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
的困扰,学生作业具体内容的设置也常常拘泥于教材内容,拘泥于课本,还有很多
教师经常以试卷上出现的题型作为课堂作业的模板来设计同步训练,让学生机械、重复性地进行训练,使得学生的作业在很大程度上进入了机械抄记的模式,对此,学生只能是有苦不敢言,只能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繁重的书面练习。
二、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许多小学教师的分层设计和推行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教育理念还
没有完全形成,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发展能力的意识并不浓厚,教师按照学生的
实际要求对作业设计的思考也不够深刻。
在如今高效率化课堂教学的大环境下,
分层设计作业和推行作业分层设计仍然是当前课堂教学的关键和难题。
《数学课
程标准》中指出:“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
因此,在课程的改革中,老师就应该立足于这一思想出发点上,为学生的终身可持
续性发展夯实了基石,所以老师就需要加强作业分层,进行作业分层设计,加强学
生动态培养,改变自身教学观,以贯彻新课标思想,才能实现“减负增效”,实现真
正的“人本回归”。
广大老师们需要充分考虑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开展教学的需要,使数学教育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为让全体学生均有所发挥,并以便于分层作业的成功进行,在教学时我们可以
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全班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第一层主要是指那些接受能
力较差,且作业表现艰难的学生,这些学生智力因素表现比较低;第二层主要是
指那些学习并不勤奋,学业成绩也不稳定的学生,但是这类学生的智力因素较高,
学习潜力最大;第三层的学生则是指那些接受能力较强,反映灵敏,做题速度快,具
备自主探究,剖析问题、解决的能力,这类学生平时都能表现出较高的智力因素。
对学生进行划分后,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根据课程内容进行作业的分类设计。
因此,如果作业设计“一刀切”,往往就会出现第三层次的学生吃不饱,第
一层次的学生吃不消的情况出现。
因此,课堂作业的设计必须分层次,才能让学
生学得扎实,学得稳固,学有所成。
也只有通过层次性的课棠练习教师才能的掌
握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及自身教学效果,从而更好的制定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在
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上面提到的学生划分标准,将学生划分好后,再根
据划分出来的学生的三个层次来进行下面三个层次的分层作业设计的。
首先,设计模仿性的作业。
既然是模仿性的作业,那么作业就主一些比较基本、简单的题目,往往会与课本上的例题很相近,其目的是让学生再一次经历新
知识的再现,促使学生把新知识进行内化,以达到“理解”的层次。
这类作业主要
是针对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他们进行相应的演示和
解说,以此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从中体验到
学有所成的快乐,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其次是设计发展性的作业。
较第一类作业来说,这一类作业稍有变化,与例
题相比较,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样的作业主要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掌握”的层次。
在教学过程中,这类作业重点安排第
二层次的学生演示,可以鼓励第一层次的学生进行解答,同时还可以安排第三层
次的学生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
第三是综合性的作业设计。
这一层次的作业设计主要以检查学生对新知识掌
握的深度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以达到“灵活”掌握的层次,重点安排给第三层
次的学生完成。
另外,如果第二层次的学生愿意,也可以让他们进行适当的尝试,如果他们也能够解决此类问题,要及时的给予一定鼓励及肯定,以此激发第二层
的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决心。
“教者若有心,学者必得益。
”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既是一门教育艺术,也是一门技术创新。
因此老师在实际的教育实施中,应当因事而异,因时而不同,因人而异,因学而不同,精心设计,优化数学课堂作业。
参考文献:
[1]单晓倩.数学课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J].小学科学:教师, 2019(12):1.
[2]汪元贵.别样的作业异样的精彩——小学数学课堂作业分层设计的实践与思考[J].考试周刊,2018(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