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20例疗效观察
发表时间:2013-01-24T11:24:08.8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7期供稿作者:李云龙吴凤叶思燕周少林[导读] 研究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李云龙吴凤叶思燕周少林(湛江市第一中医医院广东湛江 524043)【摘要】目的:研究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观察病例均来至我院门诊,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62例,对照组58例,治疗组口服柴芍六君汤加减;对照组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2.2%,复发率为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2.1%,复发率为68.9%,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方面优于西药治疗组。

【关键词】柴芍六君汤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临床上认为该病为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心身疾病,治疗上不仅花费大量的医疗资源,还影响患者生命质量,是缺勤的主要原因[1]。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是其中的一种类型,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治疗,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为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就诊于湛江第一中医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男21例,女41例;年龄21—53岁,平均35.6岁;病程0.5—16年,平均3.9年。

对照组58例,男19例,女39例;年龄22—52岁,平均35.2岁;病程0.5—15年,平均3.8年。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符合IBS罗马Ⅲ诊断标准,在最近的3个月内,每月至少有3d具有反复发作的腹痛或腹胀不适,并伴有:大便次数改变(每周<3次);排便性状改变(颗粒样、坚硬);排便通过改变(用劲排便);黏液便。

1.3纳入标准符合年龄20-50岁,能按时服药配合治疗者。

1.4排除标准常规进行必要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血常规、血沉、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钡剂灌肠造影或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或代谢性疾病。

2.治疗方法及统计学处理 2.1治疗组
服用柴芍六君汤加减,柴胡15g,白芍30g,党参20,白术15,茯苓15,枳实12g,延胡索15g,槟榔10g,山栀子10g,瓜蒌仁 15g,川楝子12g,法夏12g,厚朴12g,大腹皮12g,甘草6g。

加减:兼肠胃积热者,加生大黄10g(后下);黏液便者加白头翁15g,黄连3g;兼气虚者加黄芪25g;兼阴虚肠燥者加生地黄20g,玄参15g;兼阳虚者加肉苁蓉20g,干姜9g。

每日1剂,水煎2次,共取汁400ml,早、晚饭前服200ml,连服1个月为1疗程。

2.2对照组
口服马来酸曲美布汀片 0.1 Tid ,连服1个月。

2.3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内及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参照《疾病临床诊断与疗效标准》(江苏省卫生厅主编)采取如下评分法:症状疗效评定:积分比=(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

显效:积分比≥70%;有效:积分比30%-70%;无效:积分比≤30%。

按照上述标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结肠症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积分比,对有效和显效患者进行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中治疗有效和显效患者的复发率。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注:X2=8.5428 , 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2两组患者复发率比较
治疗组3个月后复发5例,复发率为8%;对照组3个月后复发率为40例,复发率为68.9%,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4.讨论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生活压力不断增强有关,中医学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属“腹痛”、“泄泻”、“便秘”等范畴,其发生与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体虚等因素有关,尤其与情志失调关系最为密切[2],也有“肠郁”之称。

本病病位在肠,但与肝脾关系密切,治疗上应以疏肝理脾、通腹下达为法。

柴芍六君子汤出自《医学集成》,笔者在原方基础上加减化裁,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白芍加倍柔肝缓急止痛,防肝气横逆,柔肝敛阴,和营止痛,一疏一柔以调肝;延胡索、川楝子、山栀子理气止痛;枳实、大腹皮、厚朴、瓜蒌仁宽肠下气,行气导滞,且中焦为气机之枢,中焦气顺,肝气条达,则六腑通畅。

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通腑达下之功。

纵观全方,标本兼治,肝胃同调,全方降、润、疏、利并用,疏肝和胃兼施,使肝胃调和,运化复健,则清阳得升,浊阴得降,切中病机,诸症得除。

纯中药制剂,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点,既调节肠胃运动功能,又调节患者情志,使肝气疏通,胃气和降,减轻患者的心理障碍和精神症状,促进患者症状的消除,既能整体调节,又避免了西药治疗只能对症缓解症状而非特异性治疗,远期疗效较差的缺点,为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045.
[2]李学新.功能失调性疾病中医辨治举隅[J].河南中医,2007,27(10) : 77 -7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