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21梦回繁华教案带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梦回繁华
教学目标
课题梦回繁华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
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过程与方法
体味文中准确、严谨的语言,学习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领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魅力,认识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增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喜爱和景仰之情。

课前准备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中外绘画名作八十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有改动。

课文主要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全图描绘北宋都城汴河两岸物阜民丰、兴旺繁荣的
景象,生动地反映出当时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情态。

城郭、街市、舟桥、车马
等各种事物刻画精细;商贩、农夫、工匠、艺人、隶役、官绅、仕女、僧侣,
各种人物形神皆惟妙惟肖。

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构图严谨,笔墨古雅,具
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读准字音汴.梁(biàn)田畴.(chóu)跋.涉(bá)漕.运(cáo)
舳舻
..(zhúlú)握篙.(ɡāo)摩肩接踵.(zhǒnɡ)
络绎
..不绝(luòyì)长而不冗.(rǒnɡ)遒.劲(qiújìnɡ)
辨清字形
理解词语【坊】城市居民聚居地的名称。

【市】城市中划定的贸易场所或商业区。

【题材】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
现象。

【题跋】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

“题”指写在前面的,“跋”指写在后面的,总称题跋。

内容多为品评、鉴赏、考订、记事等。

【界画】中国画的一种。

作画时使用界笔、直尺,主要题材是宫室、楼台、
屋宇等。

【工】善于(画)。

【考订】考据订正。

【绢本】写在绢上或画在绢上的字画。

【设色】(绘画)涂色,着色。

【慢板】与文中的柔板、快板、紧板等都是音乐术语,表示音乐的节拍。

【田畴】田地;田野。

【跋涉】爬山过水,形容旅途艰苦。

【孔道】必经之道。

【漕运】旧时指国家利用水道调运粮食。

【无暇】没有空闲的时间。

【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

【沉檀】沉香木和檀香。

二者均为香木。

【遒劲】雄健有力。

【春寒料峭】虽已春天,但天气还比较寒冷。

料峭,形容微寒。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一应俱全】该有的都有了。

形容一切具备。

【摩肩接踵】肩挨肩,脚碰脚。

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踵,脚后跟。

【络绎不绝】(人、车等)往来不断,前后相接。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知道我国国宝级名画《清明上河图》吗?(学生回答“知道”。

)这幅画中主要画了什么内容呢?(学生回答“北宋时期的市井风情”。

)很好,那么你们有仔细研究过这幅画吗?这幅画中隐藏了哪些秘密呢?让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跟
着作者去深入了解一下这幅旷世奇作吧。


课展开
课文标题“梦回繁华”是什么意思?
作者通过介绍《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向人们展现了北宋时
期繁华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亲身穿越过去一样。

1.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

三个四字成语将清晨郊外的景象写得很生动,让人仿佛置身于其境中。

2.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

描写细致入微,条理清晰,比喻形象生动,十分传神。

【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介绍了《清明上河图》这一国宝级画作,描摹了北宋时期繁华的
市井风情,体现了绘画者高超的技艺及《清明上河图》珍贵的艺术价值和
历史价值。

写作方法【深入研读,探究方法】
1.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文章把说明内容分成两个部分,再按一定顺序分段说明。

第一部分介绍北宋空前的繁荣局面,点明绘画题材的变化,交代了背景,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第二部分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包括作者、特殊意义、材质、着色、尺幅、主要内容、具体内容及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清明上河图》这幅长卷内容庞大、人物繁多、场景复杂,但本文介绍得层次分明、
条理清楚,这得益于作者根据介绍画面的需要,合理安排了说明顺序。

例如,文章第4段按照“开卷处”“中段”“后段”的空间顺序,依次介绍了画面所
描绘的内容,细腻具体,让人读后对画面内容有了清晰的认识。

2.语言准确,典雅有致。

第3段中“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这些数字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的纵、横长度。

同时文中也有一些表示不完全肯定或有所限制的词语,如“主要”“据”“可能”“基本”等,准确周密,增加了文章语言的严密性。

另外,本文运用大
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如“疏林
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句式整齐,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北
国早春图。

“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

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句式铿锵,音韵和谐,典雅整饬而富有韵味的语言将画面描绘得生动形象,
魅力无穷。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教师引导学生课后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大部分同学都听说过或看过《清明上河图》,但是很少有同学仔细看其中画面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会注意到画中的人都在做什么。

而这一课上,我带着同学们
一起细细研读课文,跟着作者的脚步回到繁华的北宋时期,非常有趣。

这一课效果
很好,十分成功。

传统文化
中国画,简称“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
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

约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卉、禽鸟、走兽、
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钩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实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与经营构图;取
景布局视野宽广,不拘泥于焦点透视。

有壁画、屏幛、卷轴、册页、扇面等画幅
形式,并以特有的装裱工艺装潢画幅。

中国画注重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因为书、画同源以及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通过笔墨来体现,所以绘画同诗文、书法、篆刻相互影响,日益结合,形成了显著的艺术特征。

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砚、纸和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