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教育“理念中感悟幼儿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生活教育"理念中感悟幼儿教育
发布时间:2021-08-03T09:27:03.4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第10期作者:张璐[导读] 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整个社会皆为教育的场所
张璐
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联合幼儿园
一、阐述“生活教育”理念的理论
在“生活教育”理念之下,整个社会皆为教育的场所,将教育从已经僵化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是该理念执行的重要环节,在了解社会的需要后进行教育才能真正做到有目的地教育。
同时,该理念要求幼儿实现“教学做合一”,即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摆脱传统教育的形式主义弊端,让幼儿更为自由自在地进行他们想进行的活动,解放天性,从而在生活教育中才能更加具有创造力。
同时,生活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需要教师抓住生活中的小事,明确随机教育的及时性与偶然性,发掘生活实践中所蕴含的教育契机,将德育与智育充分融入渗透进日常生活之中,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不断完善。
二、坚持“生活教育”理念的重要性
幼儿的年龄决定其缺少系统接受抽象知识的能力,“生活教育”是符合幼儿当前生理特征与心理发展特点的重要教育理念,孩子在该阶段神经系统还未完全发育成熟,难以长时间保持集中的注意力,因此较为系统的文化教育是难以展开的。
而生活教育将幼儿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化整为零,融入生活中去,生活处处有学问,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学习知识,同时,幼儿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将获得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养成提问的好习惯,为未来发展做好铺垫。
幼儿园作为孩子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秉持生活教育理念使得教学活动更加丰富且具有创造性,教育以生活为中心才能发出力量,才能使让教育“活起来”。
在生活教育中,幼儿可以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儿童素质,挣脱束缚,培养创造性思维,真正发展儿童的活力。
三、分析“生活教育”理念的教学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幼儿园中如何使教育回归生活是重要课题,在长期的实践总结中,结合当下素质教育的潮流提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希望为广大幼儿园教师提供借鉴。
(一)立足生活树立教育目标
在树立教育目标时,首先应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与潜力,避免过度“理想化”,从生活实践的实际需要出发,明确每个学习阶段幼儿最需要在生活中应用的知识以及技能,教师做好评估可行性的工作后,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当前的能力与水平,从而安排丰富多彩、融入生活的教学活动。
教育目标的设立必须从人格整体发展的和谐程度、是否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与生活的实际距离等多方面进行考量,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目标安排,使得教育工作者能够与孩子相互配合完成教学内容。
(二)利用生活获得情感体验
学会情感的表达是生活教育的重要一课,幼儿受到年龄以及生活阅历的限制,对于个人感受的表达不够立体明确,教师则需要利用周围的环境和经历的事让孩子在感知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对“美”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幼儿来到大自然,观察植物的生长,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感官的调动中对生活的认识更加开阔,在观察动物的过程中感受生命的神奇,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孩子进一步提升审美愉悦,发展身心健康。
情感体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更应该引导孩子与家长进行沟通,理解母亲的无私奉献,使得幼儿对“爱”有更为深刻的感悟。
(三)立足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让孩子获取生活的经验,教师可以将生活“搬入”课堂,即选择合适的生活内容作为教学任务,尽量减少抽象内容的剥离,最大限度地还原生活。
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热情,从特别的角度理解和感受生活。
在情境创设中,教师需要尽量贴合幼儿的生活逻辑,以他们的想法作为教学主线,从而使生活情节更加真实有趣,教师更需要做好课堂的总结工作,简单的情境教学时无法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的,只有将重点内容及时进行归纳和升华,才能促使幼儿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应用所学知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