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五年级音乐上册第8课《歌曲《鸿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雁》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鸿雁》
2.中华小四弦弹唱
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中华小四弦、课堂打击乐器、节奏卡片
课时第一课时
设计理念
1.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综合性、即兴性、灵活性为原则,以体验-模仿-合
作-探究-创造为主线,在节奏语言、音乐律动、歌曲弹唱等音乐活动中使学生获得音乐的感受与体验。

2.“器乐教学是通往音乐学习最好的桥梁”。

本课以课堂打击乐器及中华小
四弦为载体,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合奏美、内涵美。

教材分析
《鸿雁》这首作品是花城版音乐教材五年级上册第8课多彩的乡音(五)的内容。

是一首D大调、4/4拍的蒙古族民歌。

歌曲具有短小、耐唱、动听的特点,抒情缓慢的曲调产生令人感动的艺术魅力,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审美效应。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同时,该年段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演唱、演奏、鉴赏能力及合作意识。

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把握“音乐主要是表现情感的艺术”的美学特征,将知识与审美相结合,在探索实践中了解音乐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演唱蒙古民歌《鸿雁》,培养学生对优秀少
数民族音乐的喜爱与认同。

2.过程与方法:运用奥尔夫教学法、科尔文手号教学法,尝试在感受、体验、
模仿、合作、表现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歌唱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能用课堂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音乐文化之美,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用中华小四弦进行歌曲弹唱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2.播放《鸿雁》欣赏草原景色,感受蒙古族风俗
3.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乐、图片,直观地感受蒙古族的风土人情。


二、歌曲教学
1.老师范唱,初感音乐
2.学习乐句中出现的前倚音、跨小节连线
(1)学唱四个乐句
(2)加入两段歌词唱
【设计意图:学唱歌曲。

通过学生们初听歌曲印象,引导学生感受带装饰音与不带装饰音旋律的不同。


三、打击乐器唱奏
1.随音乐进行节奏圈律动活动,感受音乐中的律动美
2.随音乐进行节奏圈节奏游戏,感受音乐中的节奏美
3.选择最适合的伴奏型为歌曲伴奏,感受音乐中的音色美
【设计意图:通过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拍子、速度,有稳定的节拍感;通过聆听感受不同节奏型组合的效果,用课堂乐器为全曲伴奏。


四、小四弦二声部弹唱
1.出示二声部旋律,学生打手号默唱
2.学生打手号视唱二声部旋律
3.学生用小四弦弹唱二声部旋律
4.在卡洪鼓伴奏下弹唱二声部旋律
5.老师弹奏一声部,学生弹奏二声部
6.老师弹唱一声部,学生弹唱二声部
7.播放《鸿雁》伴奏,尝试用小四弦、卡洪鼓、小打击乐器进行合奏。

【设计意图:用小四弦弹唱歌曲,培养学生多声部的听辨思维,在视觉、听觉、动觉、连觉的多感官参与下形成多元的表现风格,对整节课学习的反馈。


五、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