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与潜力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与潜力分析
摘要介绍了道县草食动物养殖资源状况,对草食动物养殖潜力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道县的气候、地理环境、饲料资源丰富,当前可用于饲养草食动物的饲料量为51.00万t,可饲养338 550头牛,在目前159 000头的基础上可再增加179 550头;潜在饲料量为26.25万t,可饲养174 320头牛。
关键词草食动物;资源;潜力分析;湖南道县
AnalysisonResourcesandPotentialforHerbivoreDevelopmentinDaoCounty
WEN Shi-lin 1,2DONG Chun-hua 1,2 *RONG Xiang-min 3GAO Ju-sheng 1,2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Gegional Planning,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Beijing 100081; 2 Hunan Qiyang
Agroecosystem of National Field Experimental Station; 3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bstractThe resources of herbivore breeding was introduced and the potential breeding in Dao County was analyzed comprehensive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sable feed amount for herbivore was 51 000 tons now,which could feed cattle 338 550 heads potentially,increase 179 550 heads from current 159 000 heads,the potential forages resources for herbivore were 26 250 000 tons,which could feed cattle 174 320 heads potentially.
Key wordsherbivore;resources;analysis of potential;Dao Country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动[1-4],永州市掀起了一股种草养畜的热潮。
然而人们对当地可用于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情况及资源利用潜力还缺乏深刻的了解[5-6]。
为此,笔者对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潜力,同时也为其他地区草食动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1道县发展草食动物的资源
1.1水热资源
道县位于湖南省南部,南岭山脉北侧,都庞岭东坡,地处北纬25°09′~25°50′,东
经111°17′~111°56′,总土地面积2 400 km2;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区,由于四面环山,呈盆地型,素有“天然大棚”之称,冬暖夏凉,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6℃,无霜期309 d,年降雨量1 523.8 mm,年日照时数1 600 h,太阳年辐射总量460.25 kJ/cm2(表1)。
优越的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和发展草食动物十分有利。
1.2天然草地资源
道县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总草地面积为1.21万hm2,可利用草地为7.8万hm2,其中草丛草地3.12万hm2,石山草丛草地1.89万hm2,林地草山5 300 hm2,疏林草丛1.58万hm2,“四边”草地6 700 hm2。
33.3 hm2以上成片的草山有129处,面积达2.4万hm2,333.3 hm2成片的草山有13处,面积1.07万hm2。
天然牧草种类很多,有33科109种,主要是芒草、白茅、野古草、黄背草、狗尾草、雀稗等禾本科牧草,干草产量3 t/hm2左右,7.87万hm2天然草地可产干草236万t。
1.3秸秆资源
作为农业大县,道县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
水稻是道县的主要粮食作物,早晚2季的种植面积为3.91万hm2(表2),秸秆产量约为6.00 t/hm2,秸秆总产约23.46万t;玉米种植面积为2 000 hm2,秸秆总产为1.2万t;其他禾本科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较少。
道县的豆科作物种植面积较大,大豆种植面积达8 900 hm2,秸秆总产约为2.67万t,花生的种植面积为3 400 hm2,花生杆总产约为1.02万t;红薯的种植面积也较大,达7 500 hm2,红薯藤总产约为2.25万t。
根据以上数据,道县可供草食动物利用的作物秸秆量估计为30.91万t,其中禾本科粮食作物秸秆总产所占比例较大,但这些秸秆的品质较差,蛋白质含量仅为4%~5%;豆科作物秸秆和红薯藤的总产为5.94万t,占秸秆总量的19.2%,其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为9%左右,是优良的冬季备用饲草。
1.4农业加工副产品资源
农业加工副产品资源是指可用于饲养草食动物的农业加工副产品,如米糠、菜饼、花生饼、棉花籽、甘蔗渣、糖蜜等[7-8]。
南方的主食是大米,人平均年消耗250 kg稻谷,道县每年消耗稻谷约164万t,生产米糠约60万t;20世纪90年代道县的甘蔗面积维持在2 670 hm2左右,而现在仅60 hm2,因此可用来饲养草食动物的糖蜜、甘蔗渣和甘蔗叶减少;道县的油菜和棉花种植面积较少,均仅60 hm2,所以可用于饲养草食动物的菜饼和棉籽也较少。
1.5可种植人工牧草的土地资源
全县有荒坡隙地面积2.13万hm2,大部分可开发种植人工牧草,若70%的荒坡隙地开发为人工草地,则可获鲜草产量为75 t,折合干草15 t/hm2,则可产干草22.40万t。
果园面积6 300 hm2,约40%为中、幼龄果园,可间种豆科牧草,若干草产量为3 t/hm2,则可生产7 800 t豆科牧草。
水田面积为2.64万hm2,紫云英传统上用作绿肥,现有紫云英种植面积8 300 hm2,干草产量为3 t/hm2,现有紫云英总产为2.5
万t(表3)。
其余大部分水田冬天处于空闲状态,如80%的水田用于种植紫云英或黑麦草,还可再生产出优质冬季牧草3.84万t。
道县开发人工牧草的潜力为27.02万t。
2道县草食动物发展潜力分析
2.1当前草食动物饲养情况
至2009年底,道县共有存栏牛14.9万头,其中黄牛10.7万头,水牛4.2万头,从事劳役牛9万头,能繁母牛8.9万头;马2 000头,存栏羊4.9万头;因此道县草食动物的存栏量为20万头。
2.2发展草食动物的潜力
综合以上各种饲草资源,道县现有饲草资源总量为63.61万t,可开发种植的人工牧草为27.02万t(表4)。
然而这些饲草并没有全部用于饲养草食动物,冬季稻田牧草由于季节矛盾不能及时收获利用或者部分用于养猪养鱼,利用率为80%左右;禾本科作物秸秆由于受天气影响,没有及时收回或用于其他用途(回田或垫猪栏),利用率在60%左右;豆科作物秸秆受天气影响,利用率约85%;有部分红薯藤用于养猪,估计可用于养牛的为60%;当地农民一般将米糠喂猪,估测为50%喂猪,50%喂牛;因此实际现有能用于饲养草食动物的饲草预计为51.00万t,开发种植后可利用的人工牧草为26.25万t。
1头牛每天所消耗的饲草量是其体重的2.5%,牛群的平均体重为150 kg,1头牛每年需要消耗饲草1 369 kg(干重),加上10%的浪费量,则平均每头牛一年需要1 506 kg饲草,道县现有资源可饲养牛338 550头,可在2009年的基础上再发展近18万头牛;如发展人工牧草,则可增加饲养牛174 320头;道县的养牛潜力为512 870头,相当于永州市2009年末存栏牛(62.7万头)的81.8%。
3结论
通过对道县气候、地理环境和饲养资源的调查和分析发现,道县的气候条件对牧草生长十分有利,而且其天然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农民种植后的秸秆资源也很丰富,可种植人工牧草的可利用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9-11]。
其中,有待开发的潜在饲养资源为26.25万t,可再饲养174 320头牛。
如果在目前的饲养基础上,开发潜在的全部饲养资源,经初步计算,道县牛的总养殖空间为512 870头。
4参考文献
[1] 黄瑞冬.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及农村发展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446-448.
[2] 徐涞.新农村建设规划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07.
[3] 武学峰.发展畜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C].2006中国科协年
会农业分会场论文专集,2006.
[4] 邢廷铣,曹英华,张光辉,等.开发南方草地资源实现草食畜牧业持续发展
[C]//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北京:中国草学出版社,2004.
[5] 岳文斌,董玉珍.开辟饲料资源发展草食动物[J].中国草食动物,1999,1(1):34-36.
[6] 周明.从饲料、草场资源谈安徽省草食动物的发展[J].黄牛杂志,1998,24(5):45-47.
[7] 曹英华.开展食动物地方良种资源保护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牧业通讯,2009(4):17-19.
[8] 卓宜恒.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福建省建宁县发展草食动物的思考[J].福建畜牧兽医,2002(1):45.
[9] 张嘉之.开展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动物振兴孙吴县农村经济[J].中国草原,1988(4):9-11.
[10] 倪炳卿,伍启思,张观胜,等.将乐县自然资源与发展草食动物[J].水土保持通报,2000(2):47-50.
[11] 王玮明,李镇清.描述草地资源与草食动物分布的扩散模式Ⅲ[J].兰州大学学报,1999(1):183-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