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钴胺联合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钴胺联合尼膜同治疗脑小血管病性认知障碍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甲钴胺与尼膜同连用对脑小血管病致认知障碍的疗效。

方法选择70例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病患,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患者联用甲钴胺与尼膜同,对照组35例单纯用尼膜同,对比两组患者的MoCA评分。

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分别为(19.24±1.27)分、(19.32±1.18)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评分分别为(26.97±2.24)分、(25.00±2.01)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8.57%,无显著差异,P>0.05,症状较轻,可自行缓解。

结论甲钴胺与尼膜同联合用于治疗由脑小血管病所引发的认知障碍,可有效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症状,提升认知水平,且不良危害较低,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脑小血管病;认知障碍;甲钴胺;尼膜同;疗效
脑小血管病是脑血管的缺血、出血性症状,由于颅内的小动脉或微动脉发生病变造成。

由于小动脉处于脑血液循环系统末端,此部位病变可致使相关的脑组织发生持续性、进展性的损伤,继而引起轻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使患者出现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执行能力减弱、认知功能减退等临床表现,严重者可造成血管性痴呆症[1]。

我院使用尼膜同、甲钴胺二者联合治疗,观察二药联合使用的疗效以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择的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的70例患者,均于2010年3月~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排除认知功能障碍中度、重度患者,无其他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理由,可独立生活,有能力配合心理学检查。

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研究组35例,对照组35例。

研究组: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55~70岁,平均年龄(61.3±3.7)岁;受教育年限为7~15年,平均年限(11.0±3.0)年;其中,脑白质疏松症16例,腔隙性脑梗死14例,微出血5例。

对照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为58~72岁,平均年龄(6
2.0±4.4)岁;受教育年限为7.5~14.0年,平均年限(11.3±
3.2)年;其中,脑白质疏松症15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微出血3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症状类型,全部无显著差异,P>0.05,可实施比较。

1.2方法研究组:甲钴胺片(商品名:欧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8201H0065;生产企业: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规格:0.5mg/片):口服,1片/次,3次/d。

尼膜同(通用名:尼莫地平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3010;生产企业: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规格:20mg/片):口服,1.5片/次(30mg),3次/d。

对照组:单用尼膜同,用法、用量均于研究组相同。

3个月为1疗程。

治疗前及用药1个疗程后,分别以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认知功能加以评定,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评分。

同时,定期检查心、肝、肾功能,观察患者有无出现不良用药反应,记录不良反应,计算总发生率,比较组间差异。

1.3统计学分析行SPSS17.0数据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作x±s形式,以t值法对相关性加以检验,计数资料以χ2值法加以检验,P<0.05,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前后,研究组、对照组的MoCA评分如表1所示,治疗前,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中各1例患者出现血压降低、一过性头晕、恶心症状,发生率为8.57%,对照组中2例血压降低,1例有一过性头晕,0例有恶心症状,发生率为8.57%。

两组症状均不严重,自行缓解,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脑小血管病为老年人常发的一类隐性脑血管疾病,由此疾病所造成的认知功能障碍、痴呆,是血管性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痴呆症的主要压型。

仔细观察脑小血管患者者临床表现,及早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征兆,给与患者积极的临床干预,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的必要保证[2]。

临床研究发现,尼膜同作为以血管为切入角度,对认知损害实施干预的二氢砒啶类的钙通道阻滞药,可以通过调节脑血管、提升脑血灌注、抑制细胞超载,实现对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症的有效治疗,对脑小血管病具有较高疗效,而且,它具有较高的脂溶性,穿透力强,能够穿过血脑屏障,迅速地达到病灶,使脑损害得以尽快遏制[3]。

但是,脑小血管病可通过两个途径损害额叶-皮层下的环路,造成认知功能障碍。

单一的小动脉阻塞造成散在腔隙性梗死,损害皮层下白质,为其中之一;小动脉狭窄、低灌注二者同时作用,使两个或以上的动脉边缘带出现缺血问题,进而损伤脑侧室旁以及深部的白质,为另一原因。

研究显示,尼膜同单独使用时,只能够从血管角度入手,对认知功能加以干预,尚需要另一种药物加以配合,对受损的神经元与神经组织加以修复,继而从根源上改善认知功能[4]。

据药理研究资料记载,甲钴胺作为B12族活性维生素,是B12第四代产品,相比于其他钴胺类药物,它更为有效地穿透血脑脊液屏障达到神经元,实现对于受损神经元的快速修复,而且,它还能够与乙酰胆碱合成,进一步使损伤的神经髓鞘得以修复,并避免受损区域病灶再生,是尼膜同药效的有效补充[5]。

研究数据显示,35例患者联合使用尼膜同、甲钴胺之后,MoCA评分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而且,治疗后评分显著地高于单纯用尼膜同的35例患者,P<0.05。

此结果证明甲钴胺片的配伍使用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而且,我院此次联合用药研究中,35例患者仅有1例发生恶心呕吐症状,且症状不严重,可自行缓解,证明甲钴胺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甲钴胺与尼膜同联合用于脑小血管病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症,可以
双管齐下,借助于尼膜同的干预能力与甲钴胺的修复能力,使闹小血管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得以有效提升,而且,甲钴胺不良反应为较轻微的恶心呕吐,不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可以保证患者连续用药时的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飞,徐运.脑小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1,19(08):620-624.
[2]黄芳.脑小血管病致认知功能障碍临床治疗及观察[J].河北医药,2014,(10):1526-1527.
[3]周桂娟,王彦.尼膜同改善脑小血管病性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07):1838-1839.
[4]于怀成,石小晶,杨文军,等.叶酸、甲钴胺与尼莫地平合用对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药,2013,35(05):708-709.
[5]崔元孝,刘敬花,张清华,等.甲钴胺在治疗急性脑干梗死中的临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09,26(12):1-2.编辑/苏小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