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1课件 故土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人为什么偏偏选用这些意象?
延伸阅读
1.《哀泣的缪斯:安娜・阿赫玛托娃纪事》(俄)耐曼 原著 夏忠宪译 华文出版社
2002年版。
2.《诗的隐居・阿赫玛托娃札记(一)》 (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 华夏出版社 2001年版。
3.《诗的蒙难・阿赫玛托娃札记(二)》 (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
社2001年版。 4.《诗的蒙难・阿赫玛托娃札记(三) 》 (俄)莉季娅・丘科夫斯卡娅
华夏出版
华夏出版
社2001年版。
5.《阿赫玛托娃传 》(俄)阿曼达.海特 蒋勇敏/等译 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版。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思考课后练习二的两个小题。
背景简介
这是阿赫玛托娃1961年创作的诗歌。诗人一 生命运多舛,曾在1946年遭受不公正的批判,但
阿赫玛托娃一直深爱着自己的祖国,她曾在卫国
战争时就写下了《起誓》、《勇敢》等爱国主义 的诗篇。
朗读感悟
故土
阿赫玛托娃
我们不把它珍藏在香囊里,佩戴在胸前,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套鞋上的土,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牙齿间的沙,
鉴赏探究
理解诗歌的结构
八行:六个“不”
前四句:主要写我们对祖国土通常的态度— —熟悉把它珍藏在香囊里,佩戴在胸前,
我们也不声嘶力竭地为它编写诗篇,
它不扰乱我们心酸的梦境, 我们也不把它看成天国一般。
我们的心灵里不把它变成
可买可卖的物件, 我们在它的身上患病、吃苦、受难,
我们也不声嘶力竭地为它编写诗篇,
它不扰乱我们心酸的梦境, 我们也不把它看成天国一般。
我们踩它、嚼它、践踏它,
什么东西也不能把它混杂。 可是,当我们躺在它的怀抱里,我们就变成了它,
我们的心灵里不把它变成
可买可卖的物件, 我们在它的身上患病、吃苦、受难,
由此,我们才如此自然地把它称为自己的家。
也从来不把它挂念。
后两句,带有警句式的转折意味,
是对祖国土的理性的思索与透彻认 识,这里表现了诗人真诚而又深厚 的爱国之情。
前四行:两个比喻
两行:点明题意
鉴赏探究
诗人赋予土地怎样的内涵?
土地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得以生存的依靠,人类总是 在接受土地博大丰富的滋养和恩情,而一把祖国土,则是 代表了一个国家,它见证了民族的繁衍和生息。诗人对祖 国的认识应超越了一般诗人。
一起受难、承受厄运,情感总体是沉郁的。
后四句:在沉郁的情感上掀起微微的波澜, 应读出顿挫之感。
也从来不把它挂念。
鉴赏探究
理解诗歌的结构
前四句,是对上面陈述的回答,是 对践踏祖国土的沉痛的反思。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套鞋上的土, 是啊,对于我们来说,它是牙齿间的沙, 我们踩它、嚼它、践踏它, 什么东西也不能把它混杂。 可是,当我们躺在它的怀抱里,我们就变成了它, 由此,我们才如此自然地把它称为自己的家。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归纳
诗歌中的“逆喻法”,或叫悖论,诗人首先运用一些极为平凡,甚至有些 委琐的形象描述故土的不值一提,常常被人遗忘,最后却写道,在其生命终
结时,与这毫不起眼的尘土融为一体,才明白这就是自己生命的归宿。把两
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搭配在一起,组成一个相反相成的比喻或意念,这是诗人 创作中常用的技巧,这有利于表达诗人心中复杂的感情。诗人无比忠诚于祖 国,又为祖国发生的一系列非人道事件所困惑;诗人钟爱诗歌,但又不能按 照自己对诗的理解创作,生活让这位早年为爱情歌唱的诗的精灵变得深沉。
课堂练习
1. 自由朗读《故土》。根据有关背景,思考:诗人笔下的 “故土”象征了什么?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来具体表现的?这 些意象与一般歌颂祖国的意象是否一样?
课堂练习
2. “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的沙砾”、“多余的、哪儿 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意象不仅平常、为人熟悉,而且常 被人忽略、遗忘甚至为人所不屑、鄙弃,齐读诗歌,思考:
第一单元 · 第二课
《 故土》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欣赏歌曲: 《故乡的云》
作者简介 阿赫玛托娃(1889-1966),俄罗斯、前苏联女 诗人。20世纪初开始写诗,1912年出版第一本诗集 《黄昏》,接着又出版《念珠》、《车前草》和《耶 稣纪元》等诗集。作品出版后,读者抢购一空,争相 传诵。阿赫玛托娃的诗集以清新委婉的笔触给当时被 象征主义主宰的诗坛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打破了 当时晦涩的象征气氛。她的作品多短小精致,袒露复 杂的内心矛盾,是十月革命前后俄国诗坛阿克梅派的 代表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作为俄罗斯诗歌的月亮,阿赫玛托娃是俄罗斯语 言恪尽职责的守望者,同时,又是对它做出了创 造性贡献的开拓者。她将对祖国的爱都寄托在语 言中。阿赫玛托娃诗歌艺术的显著特色是:诗句 简洁凝练,节奏和谐。她最常使用的艺术技巧是
逆喻法,或叫悖论,即把两个截然相反的概念搭
配在一起,组成一个相反相成的比喻或意念,用 以表达某种复杂的感情和思想。
鉴赏探究
诗歌的语言风格
阿赫玛托娃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她的诗敢于独树一帜,敢于追求
纯艺术,敢于在平凡简单中寻找伟大;她是一位伟大的爱情女歌手,
敢于以女性视角揭示女性情怀;她也是一位爱国诗人,她的诗充满人
文精神,她的爱是宽广的。她对俄罗斯的爱,对祖国历史的敬仰,都 寄托在语言中,“无论她写什么,她从未背叛过‘保守而又保守的’ 俄罗斯语言”。
课堂小结
主题归纳
《故土》虽然只有十四行,但诗人对祖国深切的爱却感人至深。 诗中的每个意象都为人们所熟悉,“套鞋上的污泥”、“牙齿间
的砂砾”、“多余的,哪儿都用不着的灰尘”,这些普通得不能
再普通的、被所谓“高贵”的人们有意忘却的,同时也常常被大 多数亲近土地的人们在无意中忽略的事物,被阿赫玛托娃挖掘出 来,并被赋予了崇高的、庄严的意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