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一语文初升高暑假衔接课第03讲 复句类型及复句考查常见题型(教师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03讲语法基础知识
复句
1.掌握复句的概念及类型,并能辨析复句。
2.了解复句的构成特点,学会辨析复句的内部逻辑关系。
3.
运用复句知识辨析常见的病句。
(1)什么是复句
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组成。
分句是结构上类似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
所谓结构上互不包含,是说互不作句子成分。
复句的各分句之间一般有停顿,书面上用逗号、分号或冒号表示;复句句末有较大的停顿,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叹号表示。
例如:
单句:我有一个朋友。
复句:我有一个朋友(分句),他在物价局上班(分句)。
复句可以共有一个主语,如“他一放学,就回家休息了”;也可以有各自的主语,如“我喜欢红色,他也喜欢红色”。
复句虽说不是学习的重点,但在辨析句子中,所选句子绝大部分都是复句,因为当句子结构复杂、细密起来时,最容易出现语病,所以,在复句上花点功夫是大有好处的。
(2)复句类型
类型特点示例常用关联词语
并列
复句
几个分句分别说出几
种事物,或者陈述一
种事物的几个方面,
或者对比说明几种事
物。
分句间的关系是
①小张既喜欢打篮
球,又喜欢踢足球。
②我们青年人不是要
空谈,而是要实践。
既……又……,
又……又……,
有时……有
时……,同样,
另外,不是……
平行的,不分先后、
轻重。
而是……,是……不是……
承接复句几个分句一个接着一
个地叙述连续发生的
几种情况或几件事。
分句间有先后的顺
序。
曹文轩从国际安徒生
奖评委会主席帕
齐·亚当娜女士手中
接过安徒生奖的金质
奖牌和奖状,并发表
获奖感言,讲述了自
己的童年生活和创作
理念。
首先……然
后……,刚……
就……,便,才,于
是,后来,终于
递进复句后面的分句表达的意
思比前面的分句更进
一层,一般是由小到
大,由少到多,由浅
到深,由轻到重,由
易到难。
①他不但聪明,而且
勤奋。
②他不但不听劝告,
反而闹得更厉害了。
不但……而
且……,不但不……
反而……,尚且……
何况……
选择复句两个或几个分句,分
别说出两件或几件事
情,并且表示从中选
择一件。
分句之间的
关系具有排他性,只
要求选择一项。
①或者跪着生,或者
站着死。
②不是跪着生,就是
站着死。
③与其跪着生,不如
站着死。
或者……或
者……,是……还
是……,不
是……就是……,
与其……不
如……,宁
可……也
不……
转折复句前面的分句说了一个
意思,后面的分句不
是顺着前一分句的意
思说下去,而是做了
一个转折,说出同前
一分句相反、相对或
部分相反的意思。
①虽然条件艰苦,但
他仍像以前那样乐
观。
②我一再邀请,然而
他执意不去。
虽然……但
是……,可是,只是,
然而,却
假设复句前面的分句假设一种
情况,后面的分句说
出假设的情况实现后
所“产生”的结果。
①如果不浇水,种子
就不会发芽。
②即使不浇水,种子
也会发芽。
如果……就……,
即使……也……,
哪怕……也……,
万一……就……
条件复句前面的分句提出一个
条件,后面的分句说
出在这个条件下所要
产生的结果,前后分
句间有条件与结果的
推论关系。
①只有充分地发扬先
进的东西,克服落后
的东西,才能使社会
前进。
②只要你坚持锻炼,
身体就会强壮起来。
③无论山多高,他都
上得去。
只有……才……,
只要……就……,
无论……都……
因果
复句一分句说明原因,另一分句说明结果。
前后分句是因果关系。
①因为准备工作没做好,
所以会议没能按时召开。
②问题既然搞清楚了,就不需要再去人了。
③他之所以迟到,是因为路上堵车。
因为……所以……,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因此,因而,以致
1.
复句中高考基本不单独命题考试,但高考会在语言运用题中综合考查。
2.复句的考查常常以病句辨析的形式出现,经常会出现关联词语的搭配错误,位置不当,或者关联词语的多用少用等。
3.
复句与语言连贯题配合考查,并且在句子补写题中隐性考查。
4.复句中的逻辑关系会在各类别的阅读选择题中考查。
(2022年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
“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
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
“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
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
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
,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对视功能危害越大。
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
1.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3种;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2.修改: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接受治疗,才能有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这个病句就考查了复句的知识。
原句语病有:
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
“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承接或者条件关系,把“并”改为“才”;
前面句子主语是“患者”,而“尽可能保住视力”的是医生,可将“尽可能”改为“有可能”。
【夯实基础】
一、判断下列句子是单句,还是复句?
1、风又冷,雨又大。
2、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
3、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
4、片面地强调读书,而不关心政治,或者片面地强调政治,而不努力读
书,都是极端错误的。
5、由于骄傲,你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
6、因为一步棋,他两人争起来了。
7、当太阳完全沉入了地平线,我们才收工回家。
8、沙漠地区,空气干燥。
9、剧是必须从序幕开始的,但序幕还不是高潮。
10、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有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的教育意义。
二、根据分句的内容及彼此的关系判断下列复句的类型。
1、学校既是传授知识的地方,也是创造知识、培育人才的地方。
2、在这断崖边上,纵然开出世界上最美的花,也不会有人来欣赏呀!
3、要么我们被困难吓倒,要么我们把困难搬掉。
4、正是由于采用了嘴里的声音作为手段,人类语言才得到了前程万里的发展。
5、这样商定后,他们都似乎有一种轻松感,于是便开始说起村里的新鲜事。
6、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7、这道理听起来不错,可是你应该考虑自己的具体情况。
8、你这样做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局面更糟糕。
9、路边的红树叶子还没红,所以我们都没注意。
10、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
11、有的石头像莲花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卧虎,有的错落成桥,有的兀立如柱,有的侧身探海,有的怒目相向。
12、一切大自然的产物都像是宝石制成的,宝石制成的东西却没有自然秀美。
13、由于各种花粉的形态特征都比较固定,科学家可以根据花粉的形态和外壁的特征来鉴别植物。
14、我们不仅要把你投到海里,还要把你怎样对待我们的事告诉世人。
15、虽然天气这么冷,我却觉得很暖和。
16、闻一多宁可倒下去,也不愿屈服。
17、因为语文也是一门科学,它和数学一样都很重视逻辑推理。
18、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19、既然祖祖辈辈都住在这里,也就这么心安理得地住下去。
20、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
21、他还不是一个共产党员,还不能参加这样的大会。
22、他急忙背上了书包,匆匆地走了。
23、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24、狂风吹不倒它,洪水淹不没它,严寒冻不死它,干旱旱不坏它。
25、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26、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
27、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一身土气。
28、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29、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30、孩子飞也似地跑,或者蹲在乌桕树下赌玩石子。
三、给下列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风吹雨打,我们()坚持到校学习。
2、()成绩再好,你()不能自满呀!
3、我()这么用功,()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讲得很好,()行动却做得很少。
5、()雨再大,路再滑,我们()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使人惊叹,()叫人舒服。
7、()怎么拥挤,他()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相互连接,()各自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死了,()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我的,()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有些拥挤、杂乱,()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水再上涨,江堤()有危险。
13、()困难再大,我们()要坚持上学。
14、()明天天晴,秋游()按期举行。
15、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有简单的联系,()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做什么,()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得主动提出申请。
20、()靠别人,()靠自己。
21、刘胡兰()牺牲自己,()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去公园,()去奶奶家。
23、妈妈()看电视,()织毛衣。
24、做事()坚持不懈,()成功。
25、小明()学习好,()体育也很棒。
答案
一、复、单、单、单、单、单、单、单、复、单
二、
1、并列
2、假设
3、选择
4、条件
5、承接
6、因果6、转折8、递进
9、因果10、递进11、并列12、转折13、因果14、递进15、转折16、选择17、因果18、转折19、因果20、递进21、并列22、承接23、因果
24、并列25、假设26、并列27、承接28、递进29、递进30、并列
三、1、(尽管)风吹雨打,我们(也)坚持到校学习。
2、(就算)成绩再好,你(也)不能自满呀!
3、我(虽然)这么用功,(但是)成绩还是不如你
4、有人口头上(虽然)讲得很好,(但是)行动却做得很少。
5、(即使)雨再大,路再滑,我们(也)要按时报到。
6、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
7、(不管)怎么拥挤,他(都)能挤过去。
8、四合院的房子与房子之间,(不是)相互连接,(就是)各自
分开,有分有合。
9、雷锋(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
10、这个橡皮(不是)我的,(而是)李明的。
11、这样的住宅(虽然)有些拥挤、杂乱,(但是)非常适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12、(如果)水再上涨,江堤(就)有危险。
13、(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要坚持上学。
14、(如果)明天天晴,秋游(就)按期举行。
15、道德(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
16、上海(不但)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基地,(而且)是一个科学文化中心。
17、世界上的事物(不仅)有简单的联系,(也)有不少复杂的联系。
18、诚实是美德,(无论)做什么,(都)要讲老实话,办老实事。
19、(如果)想参加书法培训班,(就)得主动提出申请。
20、(不是)靠别人,(而是)靠自己。
21、刘胡兰(虽然)牺牲自己,(但是)不出卖同志。
22、星期天你(与其)去公园,(不如)去奶奶家。
23、妈妈(一边)看电视,(一边)织毛衣。
24、做事(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成功。
25、小明(不但)学习好,(而且)体育也很棒。
【综合运用】
1.复句在使用过程中常见的错误:分句之间缺乏密切联系(强加因果等),结构混乱(分句间语序不当),关联词搭配不当,漏用、错用、滥用关联词,关联词位置不当。
试分析下列句子在复句运用方面的错误。
(1)有些炎症,西药中药都能治。
不但中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几年试行证明,颁发《考试说明》有利于考生复习备考,也有利于实现考试的科学化、标准化,减轻学生负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本书已经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做了较大的修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问题只有得到大家的认同,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玉刚的男女声同歌演唱的独特技巧和极具中国古典韵味的扮相,不仅在澳洲悉尼歌剧院引起轰动,蜚声海外,而且还引起央视《艺术人生》栏目的关注,对他进行了独家专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由于经济落后且国家政局不稳,海地许多建筑物并未按照严格的安全标准建造,所以,不少水泥砖房都建造在斜坡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不但”语序不当,应放在第二个“中药”之后,这样分句主语才一致。
(2)“减轻学生负担”分句语序不当,应放在“颁发”句后。
(3)“所以”应删去,前后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4)“就”不能和“只有”搭配,应把“就”改为“才”。
(5)“不仅”“而且”后的内容前后应调换,递进关系先说国内再说国外。
(6)“所以”前后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强加因果。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作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致敬中国动画诞生100周年的作品,动画剧集《中国奇谭》自播出后就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那么,《中国奇谭》究竟好在哪儿?事实上,近年来以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为题材的动画电影并不少见。
虽然部分作品的制作水平已接近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
尤其是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的不足是①的。
可见,光有传统文化的“皮相”还不够,作品精神内核要有“中国魂”,才能经得起时
间和观众的检验。
在《中国奇谭》的剧集中,《小妖怪的夏天》脱胎于国人最熟悉的《西游记》,《鹅鹅鹅》则取材于我国传统的志怪小说。
《小妖怪的夏天》聚焦“善与恶”,《鹅鹅鹅》关注“虚与实”,这些动画的主题,无不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②,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
比起不少动画电影中的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中国奇谭》的“骨相”无疑是最“中国”的。
这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启示:中国动画的制作,未必要片面追求技术的高、精、尖,而是应该回归老百姓③的形式与风格。
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的交融与碰撞,让《中国奇谭》有了不一样的意味——中国动画应该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情怀的,也是先锋的;是坚守的,也是创新的。
但路漫漫其修远兮,中国动画的探索与创新不会有尽头,期待在不久的未来,能有更多作品为我们带来更多惊喜。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4分)
1.①显而易见(彰明较著)②息息相关③喜闻乐见
正确使用成语:第①空,根据所填成语的在句子中位置可以判断,应该填入描述“部分作品在世界观与主题思想的设置上原创性不足”这一现象的定语。
根据上文语境可知,部分作品具有“清晰可辨的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尤其在“作品和主题思想的设置上”这一维度上,“模仿与借鉴痕迹”的特点体现得更明显,比“清晰可辨”的明显程度更深,因此,应填“显而易见”之类的成语。
显而易见(彰明较著):意思是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
第②空,根据上文可知,此空应填入“这些动画的主题”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关系的形容词,而《小妖怪的夏天》的主题为“善与恶”,《鹅鹅鹅》的主题为“虚与实”因此可判断,动画的主题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关系有很强的关联,此处应填入描述关联十分密切的成语,“息息相关”最贴合情境。
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第③空,根据上文描述,《中国奇谭》的成功在于“骨相”是“体现出中国人对生命的深刻反思,对生活的深层探索”,将这一特点与其他动画电影喜欢讲述
“个人英雄主义与闯关打怪式的冒险故事”对比,得到的启示应是动画制作应贴近中国人自己的生活和思考。
其次,根据所填成语的在句子中位置可以判断,该空应填入描述动画制作的“形式与风格”的形容词,根据句中的“而是”可知,该形容词还应该与“追求技术的高、精、尖”的制作风格形成转折关系,综合分析可知,此处应填入形容动画制作要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且受到老百姓欢迎的成语,因此“喜闻乐见”最贴合语境。
喜闻乐见:意思是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2.修改病句:
部分作品的制作水平虽然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
【解析】这个病句考查的就是复句知识,关联词语的位置问题和复句内部的逻辑关系问题。
画线句共存在两处病句,一是语序不当。
“虽然部分作品的制作平”中关联词位置不当。
前后分句主语相同,那么第一个分句的主语放在关放在关联词后。
“但依然摆脱不了清晰可辨的模仿痕迹”的主语与上一句相在该分句的主语后。
二是不合逻辑。
“已接近和达到”自相矛盾,不合逻辑,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