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观课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圆明园的毁灭》观课报告
我听了《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主要从教学流程这一维
度进行了关注。
重点分析孙**老师在“学习语言字的运用”这一核心目标时是如何进行设计,实施教学过程的。
孙老师的教学流程是这样的:
第一个环节是直接导入:“今我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
毁灭》一课,现在请大家看老师书写课题,大家注意在书写“毁”字时一定注意这个字左上部分“臼”的笔顺,下面的“工”字最后一笔变成提。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孙老师注重
对学生字的规范指导,意在让学生养成认真规范书写的习
惯。
预习的检查也培养了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
第二个环节是初读感知,孙老师找了五位同学读课,其
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中哪几句话最能够将圆明园形象地概括
出?这个地方意在让学生通过读书抓住重点句理解课。
学生抓住了“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和“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它还是我国
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老师出示课件再读,读书能够抓关键句理解课也是一种
学习能力的提高。
接下开始了第三环节——对课的精读感悟的学习。
于是“走进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老
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对园林结构,重点突出了对众星拱月
的理解,再出示圆明三园图进一步加深了感悟,用日常生活
中经常见到的操场与圆明园进行对比,使学生的感知更加深入。
有了理解感受,再朗读这段话。
老师的引导很重要,学生的感悟也很到位,当朗读还有
欠缺时,老师的范读又起到了引导示范作用。
对圆明园中几个景点的介绍,既有学生自己的理解,又
有老师课件的展示,学习起感觉真是一种享受。
老师总结说:“园中的景物有从全国各地存在的知名景
点复制过的,有根据古人的诗情画意想象出的,甚至有许多
景物是根据外国人的描述建造的,这所有的景物聚集在一
起,有真实存在的、有幻想虚构的、有民族风貌的、有西洋
异族的。
老师播放音乐解说,学生想象介绍,为我国古代劳
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产生多么强烈的自豪感啊!
再走进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了解历代名人的字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出示课件,圆明园青铜兽首图片和料,再引用法国大学家雨果对圆明园的描述,让我们了解到
圆明园中的物是多么珍贵啊!
正因为对祖国灿烂化有了深入的了解感悟,所以,引用《火烧圆明园》视频更能激起同学们强烈对侵略者的愤恨之情。
第四环节是领悟中心,升华情感
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了侵略者的无耻和可恶,表现出了
自己的愤怒。
学生通过说、写表达出了“落后就要挨打”的
情感,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振兴中华。
课件再出示:“残
垣断壁”上写的“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让同学们面对这
残缺的石块,这荒芜的杂草,喊出我们的心声,至此达到了
课的高潮。
总之,孙老师的教学流程很恰当,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能根据语课程标准规定的年段目标、本特点、学生的实际情
况,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质疑、读中感悟等多种教学策略,引
导学生自我领悟,发展了学生运用语言字的能力。
学生的感
悟很深刻,语言字的理解很到位,情感目标也落实得很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