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市2020届语文八上期末模拟质量跟踪监视试题(1)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阙.处(quē)素湍.(tuān)属.引(zhǔ)绝(yǎn)
B.沿溯.(sù)曦月(xī)叠嶂.(zhàng)襄.陵(xiāng)
C.悬.泉(xuán)飞漱.(sù)哀转.(zhuàn)蔽.日(bì)
D.涿.县(zhuō)略.无(lüè)绿潭.(tán) 凄.异(qī)
2.下列各项没有反义词的一项是()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带着大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B.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C.我主张光明正大去做事,而不阳奉阴违地去待人。
D.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B.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C.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D.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下列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苏轼被贬后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复杂心境。
B.“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从侧面写夏季三峡江水迅猛湍急的特点。
C.“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从远近两种视角,写了高山、流水两种风物,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清,境界清新。
D.“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几个意象,突出了空间的阔大,描绘出了大漠奇丽的自然风光,传达出的是诗人悲凉的心境。
5.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二、名句默写
6.古诗文名句默写。
(1),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行到水穷处,。
(王维《终南别业》)
(3)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4),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5)抽刀断水水更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与君离别意,。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猿则百叫无绝。
(吴均《与朱元思书》))
(8)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不以千里称也。
(韩愈《马说》
三、字词书写
7.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万仞.(_____)惩.(_____)穷匮.(______)
荷.(______)担孀.妻(______)始chèn (_______)
箕běn(______) kuí(______)父 lǒng(_______)断
四、诗歌鉴赏
8.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2)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气势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天晴时登楼眺望,由渺不可知的感受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
C.尾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思绪,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五、文言文阅读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略无阙.处
(2)虽乘奔.御风
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B.虽.乘奔御风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C.春冬之.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以.疾也静以.修身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4)下列对文意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先写山,后写水,重点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
B.第一段中作者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突出山的高峻,第二段则只用正面描写突出江流的汹涌。
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结尾引用渔歌,既突出三峡山高岭长的地形特点,又渲染三峡秋天凄凉的环境特点。
5)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理由。
10.阅读下面文言选段,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裹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宜;有时朝发白帝,幕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清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俯瞰其下,亦有危壁,泉从璧半突出,疏竹掩映,殊有佳致。
然业已上登,不及返顾,遂从三姑①又上半里;抵换骨岩,岩即慢亭峰②后崖也。
岩前有庵。
从岩后悬梯两层,更登一岩。
岩不甚深,而环绕山巅如叠障。
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商下随岩宛转。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
(注)①三姑:地名。
②慢亭峰:山峰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属引.凄异
(2)不及返顾.
(3)岩即.幔亭峰后崖也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大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B.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C.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D.土人新/以木板循岩为室曲直/高下随岩宛转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登山里许,飞流汩然下泻。
4)(甲)文写“水”,各写了三峡“四时之水”的什么特点?(乙)文写“山”,作者前往“换骨岩”途中俯瞰到什么“佳致”?请简要概括。
六、现代文阅读
11.课内阅读理解
①这种穿透心灵的审视仅仅持续了一秒钟,接着便刀剑入鞘,代之以__________的目光与__________的笑容。
虽然嘴角紧闭,没有变化,但那对眼睛却能满含粲然笑意,犹如神奇的星光。
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
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可以闪闪发光,转眼又因忧郁而___________,罩上阴云,顿生凄凉,显得麻木不仁,神秘莫测。
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___________地涌出_________的神色。
这是出现在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
__________对它们恰如其分的描述,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
”
②亏得有这么一对眼睛,托尔斯泰的脸上于是透出一股才气来。
此人所具有的天赋统统集中在他的眼睛里,就像俊美的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丰富思想都集中在他的眉峰之间一样。
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
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这对珠宝有魔力,有磁性,可以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向我们这个时代放射出精确无误的频波。
再小的事物,借助这对眼睛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无垠的宇宙。
它们可以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同样也可以成功地把探照灯光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
这一对烁烁发光的晶体具有足够的热量和纯度,能够忘我地注视上帝;有足够的勇气注视摧毁一切的虚无,这种虚无犹如蛇发女怪那样,看到她的人就会变成石头。
在这对眼睛看来,没有办不到的事情,除非让它们陷入无所事事的白日梦中,在优雅而快活的梦境里默默无声地享乐。
眼皮刚一睁开,这对眼睛就必然毫不含糊,清醒而又无情地追寻起猎物来。
它们容不得幻影,要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浅薄的信条撕烂。
每件事物都逃不过这一对眼睛,都要露出赤裸裸的真相来。
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
1)请用一句话写出两段所写的主要内容。
2)将第1段中残缺内容补充完整。
3)第1段中的托尔斯泰“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可以抒发各种各样的感情”,文中列举了哪些情形下的感情?我们可以看出托尔斯泰是什么样的人?
4)“托尔斯泰面部的其他部件——胡子、眉毛、头发,都不过是用以包装、保护这对闪光的珠宝的甲壳而已”前文写他的外貌近乎丑陋,这对写“眼睛”有什么好处没有?
5)从修辞和描写内容两个角度谈谈你对画“________”句子的理解。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节选)
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现在,布热金卡和奥斯维辛都是很安静的地方,人们再也听不到受难者的喊叫了。
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先是很快地望上一眼;接着,当他们在想象中把人同牢房、毒气室、地下室和鞭刑柱联系起来的时候,他们的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
导游也无须多说,他们只消用手指一指就够了。
每一个参观者都感到有一个地方对他来说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
对有的人来说,这个地方是经过复原的奥斯维辛毒气室。
人们对他们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样一个事实使他们终生难忘:在德国人撒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罐上,雏菊花在怒放。
还有一些参观者注视着毒气室和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
然而,一看到玻璃窗内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一看到用以关押被判处绞刑的死因的牢房时,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原来,在女牢房,他看到了一些盒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6英尺宽,3英尺高,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解说员快步从这里走开,因为这里没有什么值得看的。
参观者来到一座灰砖建造的建筑物前,这是在妇女身上搞不育试验的地方。
解说员试着推了一下门——门是锁着的。
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的。
现在参观者来到一条长廊里。
在长廊两边的墙上,成排的人在注视着参观者。
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
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着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他们表情木然。
但是,在一排照片的中间,有一张特别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
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时,她在想什么呢?现在她在这堵奥斯维辛集中营遇难者纪念墙上,又在想什么呢?
参观者被带到执行绞刑的地下室去看一眼,这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在奥斯维辛,没有可以做祷告的地方。
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1)这篇新闻报道,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为题,请简要分析这个题目的好处。
2)选文开头说“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那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报道?
3)“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这里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4)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什么感情?有什么作用?
七、语言表达
13.填空。
全文以_________为线索,开头提及“背影”表达的是_________之情,第二次描绘“背影”突出的是
____________之情,然后寻找“背影”流露出的是__________之情,最后回忆“背影”则集中抒发了对父亲的_________之情。
八、作文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无论是美丽的自然风光,经典的艺术形象,神奇的科学世界;还是刻骨铭心的故事,激动人心的场面,怦然心动的瞬间;甚或是生活中一次倾心的交谈,一句深情的叮嘱,一个鼓励的眼神……点点滴滴,都如同清纯的甘露,滋润心田。
什么是滋养你心灵的甘露呢?
请以“我心灵的甘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3)字数不少于600字;(4)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D
5.A
二、名句默写
6.(1)岂不罹凝寒
(2)坐看云起时
(3)独怆然而涕下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举杯消愁愁更愁
(6)同是宦游人
(7)蝉则千转无穷
(8)骈死于槽枥
解析:(1)岂不罹凝寒
(2)坐看云起时
(3)独怆然而涕下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举杯消愁愁更愁
(6)同是宦游人
(7)蝉则千转无穷
(8)骈死于槽枥之间(错一字该句不得分)
三、字词书写
7.rèn chéng kuìhèshuāng龀畚魁陇
四、诗歌鉴赏
8.1)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2)B
五、文言文阅读
9.1)(1) (同“缺”,空隙、缺口)
(2) (飞奔的快马)
2)B
3)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4)B
5)(示例一)①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②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
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
(示例二)①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
②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
到过的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
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
所以我认为三峡的闻名是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观点鲜明,言之有理即可)
10.1)(1)延长(2)看,回头看(3)就是
2)A
3)(1)这(白帝和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多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驭着长风,也没有这么快。
(2)登上山走了一里多路,就看见山泉汩汩地往下流泻。
4)第一问:夏水大而湍急;春冬水清而透明;秋水小而清冷。
第二问:危壁出泉;疏竹掩映。
六、现代文阅读
11.1)写托尔斯泰富有感情和威力的眼睛。
2)柔和和蔼黯然失色意气盎然好奇高尔基
3)愤怒时冷峻、不悦时结冰、友善时和缓、激情时炽烈如火、优美音乐中热泪涟涟、精神满足时闪闪发光。
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
4)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5)这句话使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特征突出;作者不仅在写托尔斯泰的眼睛,而且含蓄地揭示了他作为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对他所处的时代作出准确、深入、全面的描绘,成为时代的代言人。
12.1)①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与文章报道的内容形成强烈反差;②题目用“没有什么新闻”,警醒读者永远记住奥斯维辛曾发生过的人间惨剧。
2)出于一种来源于不安的心情产生的非写不可的使命感,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
3)反衬。
以有着旺盛生命力的雏菊花在怒放从反面衬托这里曾发生过令人不堪回首的惨剧。
4)表达了作者的悲凉之情。
作用:点题,也是对人们的提醒。
七、语言表达
13.背影思念感激惜别思念
八、作文
14.【参考例文】我心灵的甘露
那一年初夏,我和同学正漫步在人行道边,正沉浸在街头玉兰花的醉香和手中冰激凌的甜味中,却被一场突出其来的车祸击碎了我青春年少时期所有的梦想。
来不及反应,推开同学的霎那间,我也被车撞飞了很远,双腿粉碎性骨折,头部受重创。
医生的诊断是终身残疾,站起来的几率非常小。
因为右腿的粉碎性差2公分就到膝盖。
当我醒来的时候,已经是27天之后了。
第一眼看到的除了围在我床边的至亲外,那一天散步的三个同学都在,还有其他很多很多的人们。
在医院住院的日子里,他们风雨无阻,天天来陪伴我,带来了很多文摘和好书,还有很多音乐,零食。
爱的陪伴,365天如一日,从未间断过。
每天清晨,当我醒来的时候,都能看到那一双双关切的眼神。
因为爱,滋养了我的心灵,给了我勇气去面对撕心裂肺的疼痛,每次做牵引拉筋时都痛到无法呼吸,哭完之后,总会有人给我讲笑话,转移我的注意力。
特别是被我推开的那个同学,默默无闻地照顾了我很久,无微不至的关心和体贴,让我感受了深深的发自内心的感激。
或许不推开她,我也一样受到创伤。
可是她却承担了心灵的压力,要来抚慰和关心我。
这一份情感令我十分的感动。
更加坚定了我做的是对的,在青春年少时期种下了一颗甘心情愿为他人付出的种子。
还有另外两个同学,每天早晨都在上课之前先来我的病房,看完我再走,下午上完课再来,一直陪我到晚上休息时间。
在生命中最困难的时刻,因为有爱的陪伴,所以我战胜了不可能,在医生的全力治疗和亲人的精心护理下,经历了坐轮椅、拄双拐、单拐,终于在1年半后重新站了起来,一切的一切都是爱的滋养。
所有的爱汇聚成河,仿佛甘露,洒遍我生命的每一个角落,滋养了我的身心和灵魂。
正是这一份甘甜至醇的爱的露水,洒满了我生命的长河,从此让我充满了无限的力量,同时这一份满满的爱也一直在浸润着我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爱,并带着这份爱给予每一个走近我生命中的人。
感恩与爱常在,生命如花,离不开雨露的滋润。
爱是我心灵的甘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