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湾定级估价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沙湾县概况
一、沙湾县概况
(一)地理区位与自然条件
1.地理区位
沙湾县位于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准噶尔盆地南缘,天山北麓。
地处东经84°57′~86°09′
北纬43°20′一45°20′之间,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185公里。
东与军垦城石河子市相依、
与玛纳斯县隔河相望;南到依连哈比尔尕山分水岭,与和静县毗连;西与乌县、奎屯市、克拉玛依
市接壤;北伸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与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为邻;全县总面积13110平方公里。
沙
湾县总面积13110km2,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15.25 km2,建成区面积8.25 km2(来源于沙湾县城总体
规划1999年)。
2.自然条件
沙湾县地势南高北低,南拔高度相差悬殊,南部山区最高海拔达5242米,北部沙漠最低处海拔246米,平均每公里落差为17.84米。
全县有大小河流6条,年径流量21亿立方米。
从南到北大致可分为5个地形带:南部为高山区,有冰山雪峰、云杉林海,山沟牧草丰茂,总面积为1903.83平方公里,是全县各大河流的发源地,又是天然林区和野生动物的乐园;从天山主体近脚到低山带,是山前河谷平原区,由于金沟河、宁家河的水流切割,使山中平原形成大小不等的4块,即博尔通古、西戈壁、东湾和。
海拔高度约800~1400米,总面积2657.8平方公里;出了低山带便是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巴音沟河的4大河流冲积扇区,与扇缘相接自东至西是地下水资源腹心区,海拔约400米左右,总面积2482平方公里;北部是老沙湾区,即河流归宿点,海拔高度约300米左右,总面积2143.96平方公里;最北面是准噶尔沙洲,海拔高度约246米,总面积1762平方公里。
沙湾县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属典型的中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140--350毫米,年蒸发量1500--2000毫米,年平均气温6.3℃~6.9℃,日照时数2800~2870小时,≥10℃积温3400℃~3600℃,无霜期170~190天,一月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42.3℃;七月平均气温25℃,极端最高气温43.3℃。
沙湾地处北疆交通之要冲,古丝绸之路碎叶道有4处驿站设在沙湾境。
亚欧大陆桥、乌伊公路、呼克公路、国防公路及乌——奎高速公路等将大动脉自东向西横贯全县南、北、中,加上县境南北走向的7条县乡公路,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的蛛网交通格局。
由于交通便利,使沙湾成为北疆国道中段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国民总产值为塔城地区各县市之首,全疆名列前茅。
3. 历史沿革
沙湾历史悠久,从先起,塞种、乌、坚昆等古代民族先后进入沙湾境游牧。
西汉神爵二年汉朝设西域都护府,作为乌国东境的沙湾自此归汉朝版图。
三国、晋、南北朝时期,铁勒、柔然、高车、突厥诸部先后在这一带游牧。
唐代,沙湾故壤为北庭都护府之盐泊州都督府辖制,唐朝在沙湾设清海军。
元代,为窝阔台汗国辖制,明朝,沙湾故壤隶属瓦刺辖地。
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起,先后在沙湾的安集海;老沙湾、小拐、乌兰乌等地增设军台,驻军屯田。
乾隆四十三年(1778)建绥来县,沙湾为绥来西北部分。
民国4年(1915),沙湾从绥来析置定名沙湾县,属迪化道,后又录属塔城行政区。
和平解放后隶属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行署。
4. 主要自然资源
沙湾县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天山雪峰上的320条冰川和永久积雪哺育了6条陆河、9道山
泉以及718.33公倾的湖泊、沼泽;南山区有2.07万公顷云杉涵养林,中、北部地区有2.7万公顷原始次生林和灌木林。
沙湾县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金、煤、石油、页岩、玉石、高岭土等40多种。
沙湾县动植物资源种类十分丰富,主要野生植物近400种,有雪莲、党参、贝母等许多名贵天然植物;野生动物有93种,被列入国家珍稀动物的有19种,黑鹤、雪豹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大天鹅、鸢、苍鹰、草原雕、燕隼、黄爪隼、红隼、灰鹤、蓑羽鹤、雕鹗、长耳鹗、棕熊、兔狲、马鹿、鹅喉羚、盘羊等17种被列为二类保护动物。
沙湾、因河流沙多湾多而得名。
沙湾县的自然环境与文化土壤,造就了沙湾独特的旅游资源:金沟河上游的天然温泉,被誉为
“神水天医”,可治疗风湿、神经功能障碍等10余种疾病,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这里泉眼众多,
水质水温不同,疗病作用各异,如眼睛泉、鸡蛋泉、娘娘泉、冰泉……每一泉都有一个神奇的传说;
“老君庙”、“一人桥”、“阎王边”、“风达坂”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千姿百态、鬼斧神功;鹿角湾
因马鹿多而得名,这里山顶银装素裹,山坡云杉浩淼、山湾盆地针茅密布、野花吐蕊,莺歌燕舞,
马鹿徜徉,流水潺潺,令人心旷神怡;蒙古庙背靠白雪皑皑寒光熠熠的百里冰川——雪涝坝,下临
三条大沟,沟中河水清且涟漪,河岸青松苍翠,绿草如菌,中间大沟河中高地蒙古庙遗址勾起人们
悠远的回忆;中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茫茫沙垄连绵起伏,凹地形成的“沙窝之岛”
遥相呼应,峰回路转,沙生植物各呈姿态,驼铃叮咚勇往直前;北山驿融南北水军风光于一体,实
属罕见;水沟瀑布飞流直下,白练拄川,银河落地,崖转石雷霆万钧,催人壮怀激烈;蘑菇湖水一
碧万倾,上下天光波澜不惊,金鳞游泳,渔歌互答;水畔沟岔的苇湖郁郁青青,岸边蘑菇多如繁星;
东大塘、丝绸之路碎叶道遗迹,以及乌兰乌古堡遗址、小白沟岩画、羊沟古墓群、铁门槛等自然和
人文景观,把沙湾装点成一个令人醉的旅游王国。
于是,人们称此为“金沙湾”。
(二)社会经济条件
1.行政区划与人口
沙湾县辖三道河子镇、乌兰乌镇、东湾镇、西戈壁镇、安集海镇、四道河子镇、老沙湾镇、金沟河镇、柳毛湾镇、大泉乡、商户地乡、博尔通古乡等9镇、3乡;牛圈子牧场、博尔通古牧场、家坡牧场、良种场、平原林场、三道河子林场等8个农林团场;年末全县总人口204561人,其中男性104392人,女性为100169人。
全年出生人口2221人,出生率为10.92‰,死亡人口1121人,死亡率为3.8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0‰。
境驻有兵团农8师121团、122团、132团、133团、134团、135团、141团、142团、143团、144团、145团、151团等12个农牧团场,团场人口20.23万人。
全县居住着维吾尔、哈萨克、汉、回、蒙古等30个民族。
2.社会经济状况
2006年沙湾县生产总值完成416807万元,比上年增长15.1%(按2005年可比价格计算,下同),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9723万元,比上年增长8.3%;第二产业增加值147684万元,比上年增长
24.1%;第三产业增加值139400万元,比上年增长13.3%。
三次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为31.1:
35.4:33.5。
全年城镇安置就业人员4021人,完成计划的134%。
全年有3235人下岗失业人员及其
他城镇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8%。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800 万元,比上年增长16.0 %。
其中.城镇完成投资66398万元,农村完成投资31427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9022万元,农村集体完成投资2567万元,农村私人完成投资14386万元。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继续得到加强。
市场需求旺盛,消费日趋活跃。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29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66 %。
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39694.4万元,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4602 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59%和10.73%。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1427.4万元,增长15.6 %,餐饮业完成11577.5万元,增长16.1%。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372.7万元,比上年下降29.1%,主要是番茄制品出口。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年末全县拥有营运货车1219辆,营运客车799辆。
全年完成货运量521万吨,比上年增长12.8%,货运周转量43630万吨公里,增长14.2%;客运量752万人,增长6.8%,客运周转量24970万人公里,增长 13.5%。
邮电业务总量完成4331万元,比上年增长2.2%。
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完成687万元,增长25.1 %;电信、铁通业务总量完成3644万元,下降1.2%。
交换机总容量68000 门,下降13.1 %。
固定用户达到61951户,其中城市用户37357户(小灵通用户14049户),乡村用户24594 户;全县普及率30.3部/百人。
旅游事业不断发展。
全年旅游收入6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1.5%。
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37万人次,增长6.5%。
财政收入增势强劲。
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8611万元,比上年增长30.7 %,全县地方财政支出38040万元,比上年增长30.3%。
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4711万元,比上年末增长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84992万元,增长6.9 %。
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2527万元,下降1.8%,其中农业贷款8127万元,下降73.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
全年保费收入6128.8万元,比上年增长34.2%。
其中,财险保费收入783.8万元,增长14.7%,寿险保费收入5345万元,增长37.6%。
(三)城市基础设施
沙湾县三道河子镇位于天山北坡经济发展黄金地段,乌奎高速公路、312国道、亚欧大陆桥从该镇穿行而过,交通十分便利,是沙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沙湾县城镇面貌日新月异,尤其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后,沙湾县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以水、电、路、气、热、通讯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重点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城市面貌和环境状况得到迅速改善。
沙湾县三道河子镇辖区面积39.5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15647户,50214人,居住着汉、哈、
维、回等25个民族,全镇下设少年路、塔城路、沙城路、体育场路、凯旋路、天山路、奎屯路、乌鲁木齐路、广场路、人民路、光明路11个社区居委会和一个农场。
1.交通状况
沙湾县312国道横穿县城,北疆铁路沿城镇南端穿行,火车站在城镇南端中心位置;乌-奎高等级公路沿城镇最南端,基本与北疆铁路平行,出入口设在城镇东南角,北距312国道2公里。
城镇道路总长度40.03公里。
2.城市供电
沙湾县向县城供电的变电站主要是中心变电站,容量为5000KV+6300KV,变亚等级为35KV/10KV,由35KV线路与奎屯110KV变电站连接,共有7条10KV配电线路。
供电极高的保障率。
3.城市供水
沙湾县城供水现状为集中水源供水与自备水源供水相结合的供水方式,目前水厂供水能力为10000立方米/日。
水源地位于县城南侧,现有7口水源井。
沙湾县已建成自来水供水配套管网,管线直径100mm—1000mm,总供水面积8.3平方公里,供水管网总长54786米,年供水量3329320立方米。
供水能力充足、建成区管网分布均衡,管网普及率较高。
4.城市排水
沙湾县排水管道总投资1910万元,排水管道总长度44220米,管径为d200-d1000,排水普及率70%,排水面积8平方公里。
2006年全年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2.3万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0%。
5.城市供热
沙湾县目前已实行集中供热,有恒力、恒升、金诚三个热力公司,已建成安居、、房管所、沙湾一中、水泥厂小区、客运站、养路段7个换热站,容量为2*10的老沙湾路、容量为2*20、3*40的河滩路供热站、容量为3*35的屯河公司、容量为2*20的公司4个供热站,“十一五规划”规划建设容量为2台*20吨的耘田路以及南工业园区热电厂2个供热站。
6.城市通讯
九十年代以来,沙湾县邮电通讯业务迅速发展,一批新业务如GSM数字移动通信,INTERNET 网等相继开通。
截至2005年底,沙湾县到达户数61295户,其中城市用户23363户。
全县普及率30.3部/百人。
(四)土地利用格局和特点
沙湾县三道河子镇的城镇性质为沙湾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建材、石油化工以及食品工业为主综合性新型城镇。
目前沙湾县土地利用的基本格局是:312国道、北疆铁路将城区分为三个部分,即铁路以南,铁路以北、312国道以南,312国道以北三大块。
县城工业主要沿312国道北侧分布,食品工业分布在城东北面,纺织业分布在金沟河以东、312国道南侧,建材工业则主要在铁路以南。
县水泥厂则分布在城东南角距城区5公里处。
行政办公主要分布
在沙城南路,商业服务业主要集中在沙城南路与312国道交叉处,金融机构、公安、司法部门则分布在城北金融路西侧。
第二章沙湾县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报告
一、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目的和作用
依据《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的要求,进行沙湾县城镇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更新。
1、目的
城镇土地定级是根据城镇土地的经济、自然两方面属性及其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对城镇土地使用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城镇部土地质量的地域差异,评定城镇土地级别。
城镇土地定级的目的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为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各项土地政策和调控措施、为土地估价、土地税费征收和城镇土地利用规划、计划制订提供科学依据。
土地估价目的是为保证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以及利用经济手段强化土地资产管理;促进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有偿出让、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加强国家对土地市场的管理,促进正常交易;全面、科学、合理地使用城镇土地提供依据。
沙湾县于1996年完成了土地初次定级工作,将城区土地分为三个综合级别;2002年进行了土地级别调整工作,将城区土地分为五个综合级别。
“十五”期间是沙湾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最快的时期,亦是沙湾县城市建设及城市土地利用的时空结构与部门分配变化最大的时期,影响土地级别的因素因子及其作用属性(性质与强度)均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原有的城镇土地定级成果以及级别的空间分布已不能适应沙湾县城市土地管理的需要。
沙湾县城镇建设发展迅速,各项基础、服务设施日益完善,土地投资交易活动频繁,原有的地价体系不能满足土地有偿出让、转让的要求,为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沙湾县人民政府决定进行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
2、作用
城镇土地定级估价是为全面掌握城镇土地质量及利用状况,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城镇土地的基础。
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成果的现势性,使土地定级估价成果符合客观实际;
(2)为政府进行土地开发决策、制订土地资产管理措施、宏观调控土地市场、合理确定土地资产处置方案等提供宏观、科学依据;
(3)为科学合理地征收土地使用税、增值税等提供准确的空间等级围和价格标准;
(4)为企事业单位清产核资、进行土地资产评估和成本核算提供依据;
(5)为中央与地方进行土地有偿使用分成及企事业单位以地入股合作开发经营提供利益分配依据;
(6)为土地开发投资者或承租人及其它市场交易行为起到指导价格和决策参考作用;
(7)作为已划拨土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出租和抵押时,确定向政府补交土地出让金的标准;
二、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围与主要任务
1、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的围
本次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所称城镇是指沙湾县建成区的建设用地区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用地围,土地总面积15.25km2。
具体是指:东到迎宾路,南至工业园区,西至森林公园,北至城郊村所包含围。
2、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主要任务是:
(1)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的要求,完成定级围土地综合级别的定级工作,定级工作采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
(2)按照《城镇土地估价规程》的要求,在定级基础上,完成基准地价确定、修正体系的编制。
(3)编制1:5000比例尺城镇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图;
(4)撰写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技术报告、工作报告。
三、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主要依据
本次工作的依据有:
(1)主要法律、法规依据
《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
《中华人民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中华人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规定》
《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
(2)主要技术依据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T 18507-2001
《城镇土地估价规程》GB/T 18508-2001
《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任务书》
四、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技术路线
此次城区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的总体技术路线为:采用自行开发的“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软件进行计算,采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综合定级,以市场资料分析法等进行验证,在综合定级的基础上,利用市场交易资料采用收益还原法、剩余法、成本逼近法、市场比较法等估价方法,测算样本地价,用样点地价评估区域或级别基准地价,并建立配套修正体系。
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路线见下图。
表2-1 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技术路线图
五、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情况
(一)、组织领导
沙湾县国土资源局成立了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领导小组和课题组。
1.领导小组
组长:永虎沙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
彦忠沙湾县国土资源局局长
穆建新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院长
成员:武晓彦沙湾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于海松沙湾县发展计划委员会党总支书记、副主任
王永军沙湾县财政局局长
万书沙湾县经贸委主任
田学礼沙湾县交通局局长
史志新沙湾县建设局局长
王建新沙湾县环保局局长
雷刚沙湾县统计局局长
春旗沙湾县地税局局长
王玉增沙湾县国税局局长
燕飞军沙湾县供电公司经理
马兵发展计划委物价所所长
沙湾县政府等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沙湾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彦忠同志兼任,成员由县国土资源局业务人员组成。
2.技术指导组
阿不都沙拉木·依明巴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
嘉雄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助理巡视员、耕地保护处处长、土地估价师
春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处长
支小萍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副处长、土地估价师
炜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土地估价师
努尔江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土地估价师
3.课题组
组长:穆建新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院长
武晓彦沙湾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副组长:徐万生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所长、土地估价师
白春玲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工程师、土地估价师成员:拜合提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高级工程师、土地估价师夏地叶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工程师
井欣沙湾县国土资源局
(二)、准备工作(2006年11月)
1、编写上报方案: 11月上旬完成。
具体包括编写“沙湾县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任务书”,由自治区国土资源规划研究院土地规划利用所审核后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管理处批准
实施。
2. 由县政府公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成员,成立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课题组。
3、组织业务培训:组织参与该项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有关“规程”与“技术方案”,落实工作要求。
4、准备工作底图:工作底图采用沙湾县最新1∶5000城镇地籍图、规划图作为工作底图。
5、准备办公用品、印制有关调查的工作表格。
(三)、资料收集、调查(2006年12月)
1、编制调查工作底图,为开展资料调查工作做准备;
2、召开领导小组会议,部署有关部门提供资料;
3、收集影响城镇土地级别的各方面资料,按所确定的商服繁华程度、道路通达度、对外交通便利度、公交便利度、基础设施完善度、公用设施完备度、环境质量优劣度等定级因素(因子)全面进行相关资料的调查、收集;
4、土地利用效益资料
(1)不同行业资金利润率标准;
(2)同一行业不同规模的资金利用效益资料;
(3)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劳动力标准;
(4)行业经济效益资料;
(5)单位或企业土地利用效益资料。
5、地租、地价资料
(1)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资料;
(2)土地使用权、房屋及柜台出租资料;
(3)土地征用补偿、安置补偿及地上物补偿标准;
(4)土地联营入股资料;
(5)用土地进行联合建房的分成资料;
(6)以地换房资料;
(7)房屋拆迁补偿标准、房屋造价标准、房屋重置价标准、房屋经营及管理标准、固定资产作价标准等资料;
(8)宗地用途、出租时间、容积率等;
(9)有关税费征收标准;
(10)土地开发费用标准、资本的利息、利润标准;
(11)其它资料,如还原利率、历史地价资料;有关经济指数及建筑材料价格变动指数;土地开发与经营的政策法规、条例、规定;有关土地房屋的税收种类、税率等;城镇规划等有关资料。
6、召开专家组会议,组织专家选择定级因素确定权重。
(四)、资料整理、分析与计算阶段(2006年12月至2007年1月)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详细的整理、分析,利用有效样本采用计算机系统技术确定土地级别,测算基准地价。
1、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要求,对可用于定级的资料进行筛选、量化,计算各因素作用分值,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合沙湾县城镇土地实际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土地级别;
2、对各土地交易样点分类建立数据库、便于分类计算、统计、查询;对可用的估价资料进行筛选、量化,剔除异常值,测定样点地价及级差收益,确定不同级别、不同用途土地的基准地价;
3、召开会议,对初步的土地级别、基准地价讨论研究。
4、根据会议合理一致意见并结合实际,对分类的土地级别、基准地价进一步修改完善。
依据土地级别、基准地价及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编制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及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
(五)、成果编制、验收与修改阶段(2007年2月)
1、编制土地级别图、基准地价图、地价样点分布图等成果图件;
2、撰写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技术报告、工作报告;
3、征求有关方面对成果的意见和建议,作适当调整;
4、国土资源厅会同相关部门组织验收;
5、对成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
六、城镇土地定级与估价更新主要成果
1、城镇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更新工作报告
2、城镇土地定级技术报告
3、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更新技术报告
4、城镇土地定级单元总分等值线图
5、城镇土地定级因素作用分等值线图
6、城镇土地级别图
7、城镇土地基准地价图(表)、地价样点分布图
8、城镇土地级别面积表
9、基准地价修正系数表、影响因素指标说明表
10、基础资料汇编及中间过渡成果。
七、经验与存在问题
1、利用计算机技术手段
利用“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软件”完成土地级别和基准地价的更新。
该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符合国土资源部《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城镇土地估价规程》,从因素因子征询,确定权重、空间数据采集、定级计算到采用样本点确定基准地价,全部由系统控制完成,不仅提高了定级估价工作效率,同时为基准地价成果的后续使用提供了方便。
“土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系统”软件主要功能有:
1)、定级因素因子的选择及其权重的确定;
2)、空间要素的采集及编辑;
3)、单因素、全因素作用分值计算,综合定级;
4)、地价样本采集与维护;
5)、基准地价评估;
6)、建立基准地价修正系数。
2、明确基准地价涵是基准地价评估的关键所在。
3、对地价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更新(修订)定级估价成果
城市土地定级估价成果是主要依据近期社会经济资料研究制定,为了使其能更有效的服务于未来,土地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建立土地定级估价信息系统,广泛收集与土地级别、价格有关的国民经济、物价水平、金融、房地产交易、城镇各项基础设施、生活设施建设等多种信息,加强地价动态监测,及时更新(修订)定级估价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