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B.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C.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D.输送动脉血的血管
2.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有关
A.吞噬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
3.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
A.发炎B.缺钙C.贫血D.营养不良
4.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浆D.血小板
5.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他触摸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
6.某人因病需要注射青霉素,则其心脏中最早出现青霉素的是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7.西藏地区的平均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张教授从江苏调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浆
8.将离体猪心脏的下腔静脉扎紧,把清水注入上腔静脉,水流出的血管是
A.主动脉B.上、下腔静脉
C.肺静脉D.肺动脉
9.如果有一只新鲜的猪心,判断其左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手捏心室壁B.将心脏切开
C.用手捏心房壁D.向心脏内灌水
10.每一个18周岁以上健康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人一次的献血量为
A.20~30ml B.200~400ml C.1000ml D.2~3L
11.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B.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D.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12.如图表示肺泡处的物质交换,A表示的物质是
A.尿素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D.氧气
13.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左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
C.右心室、右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
1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
A.肺泡B.组织液C.细胞D.血液15.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D.环状软骨扩大
16.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17.形成痰的部位是
A.鼻腔B.气管、支气管C.口腔D.喉18.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它的作用是
A.分泌黏液B.温暖冷空气
C.清除异物D.杀死病原体
19.米饭、鸡蛋清、花生种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A.淀粉、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淀粉
C.脂肪、淀粉、蛋白质D.脂肪、蛋白质、淀粉
20.贫血病患者应注意多吃的食物是
A.含碘丰富的食物B.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C.含钙、磷丰富的食物D.A和B两项
21.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小肠分泌的小肠液B.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C.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D.肝脏分泌的胆汁
22.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馒头中有白糖
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23.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A.胰岛素的作用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C.性激素作用D.生长激素的作用
24.人体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和胚胎发育部位分别是
A.卵巢输卵管B.阴道子宫
C.卵巢子宫D.输卵管子宫
25.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B.北京猿人C.长臂猿D.类人猿
二、填空题
1.血液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
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_________,它有运输
__________的作用。
3.在地震灾害中,外伤性大出血病人相对较多。
是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最有效地措施之一.如果一位急性大出血患者的血型是O型,则只能给该患者输型血。
4.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其中,是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5.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和消化腺组成的。
其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
不经消化可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6.在观察家畜小肠绒毛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的内表面,可以看到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其表面有许多_______状的突起,每个突起就是一个________。
7.儿童缺乏含无机盐会导致佝偻病;缺乏含无机盐导致贫血;缺乏含无机盐导致甲状腺肿大
三、综合题
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17分)
(1)血液由7流到8时血变成血。
(2)我隔壁李阿姨犯有贫血和胃炎,说明她血液中和数量过少,而她血液中将会增多,为了消炎,必须注射消炎药,那么注射时药物注入的是血管。
(3)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少同胞受伤流血,很多伤者流血较快,流出的血是鲜红的,你认为他们是血管流血。
(4)图中将心脏里的血压往肺部的血管的是[ ] ,而整个心脏中心壁最厚的是[ ] 。
(5)体循环从[ ] 开始,到[ ] 结束,体循环后血变成血。
2.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共8分)
(1)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膈顶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填升高或降低),气体被吸入。
(2分)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分)
(3)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和进入血液,它们都是一层扁平的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颜色的动脉血。
(2.5)
(4)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里,参与呼吸作用,释放出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1分)
(5)C、D分别表示某人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与D状态相比,C状态的呼吸频率比较(快或慢),呼吸深
度较(深或浅)说明此时人体处于状态(安静或运动)(1.5分)
山西初一初中生物期中考试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动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B.管壁厚、血流速度快
C.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D.输送动脉血的血管
【答案】D
【解析】A、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即将血液向离心方向运输.故A正确;
B、动脉的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快.故B正确;
C、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故C正确;
D、动脉血管内的血液不一定是动脉血,例如肺动脉内流的就是静脉血,故D错误。
【考点】血管的种类、分布位置及功能特点。
2.你一定有过手指被划出小伤口的经历,但你会发现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这与下列哪种细胞的作用
有关
A.吞噬细胞B.血小板C.红细胞D.白细胞
【答案】B
【解析】A、吞噬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A不符合题意;
B、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
因此伤口即便不包扎血液也会慢慢凝固,起作用的主要
是血小板。
B符合题意;
C、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C不符合题意;
D、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D不符合题意。
【考点】血细胞的功能。
3.血液里的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值时,会引起
A.发炎B.缺钙C.贫血D.营养不良
【答案】C
【解析】人体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过少都会出现贫血现象,贫血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品。
【考点】红细胞的组成和功能。
4.对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起重要作用的是
A.白细胞B.红细胞C.血浆D.血小板
【答案】C
【解析】A、白细胞的功能主要是吞噬病菌,防御感染,A不符合题意;
B、红细胞主要运输氧气和一部分二氧化碳,B不符合题意;
C、血浆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血小板的功能主要是释放有关的凝血物质和促进止血,D不符合题意。
【考点】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5.20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医学家扁鹊就已经用“切脉”诊断疾病,他触摸的血管是
A.动脉B.静脉C.毛细血管D.动脉或静脉
【答案】A
【解析】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个部分去的血管。
动脉血管大多数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动脉的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
动脉虽然大多数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但是在体表的个别部位也能摸到。
如手腕部
的桡动脉、颈部的颈动脉。
如中医的“切脉”,按摸到的血管就是桡动脉血管。
可见A符合题意。
【考点】血管的结构和功能。
6.某人因病需要注射青霉素,则其心脏中最早出现青霉素的是
A.左心房B.右心房C.左心室D.右心室
【答案】 B
【解析】血液循环中的路线: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中的毛细管网--肺静脉--左心房,
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身体各处的毛细管网---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所以注射青霉素时,药物经上肢静脉进入毛细血管,汇集上腔静脉,进入右心房,再流入右心室,随着肺循环到达病灶,所以药物最先进入心脏的右心房。
【考点】血液循环。
7.西藏地区的平均海拔比江苏地区高很多,张教授从江苏调到西藏工作,半年后体检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增加的这种成分最可能是
A.红细胞B.血小板C.白细胞D.血浆
【答案】A
【解析】西藏属于高原地区,同平原地区相比,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较少,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一段时间后,体内血
液中红细胞的含量会增加,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了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以满足人体对氧气的需要。
【考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8.将离体猪心脏的下腔静脉扎紧,把清水注入上腔静脉,水流出的血管是
A.主动脉B.上、下腔静脉
C.肺静脉D.肺动脉
【答案】 D
【解析】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右心房、左心室、右心室,左心房连通肺静脉,
右心房连通上下腔静脉,左心室连通主动脉,右心室连通肺动脉。
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因此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已结扎)灌水入猪心脏,水在心脏内流动的途径是: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流出。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心脏内瓣膜的作用。
9.如果有一只新鲜的猪心,判断其左右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A.用手捏心室壁B.将心脏切开
C.用手捏心房壁D.向心脏内灌水
【答案】 A
【解析】判断心脏的左右侧,可用手捏心室的壁,较厚的一侧是左心室,较薄的一侧是右心室。
【考点】心脏的结构。
10.每一个18周岁以上健康公民都应该积极参加义务献血,通常一人一次的献血量为
A.20~30ml B.200~400ml C.1000ml D.2~3L
【答案】B
【解析】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次献血200~400ml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有利于提高自身造血器官的造血功能。
献血是每个18~55周岁健康公民对社会应尽的义务。
【考点】无偿献血。
11.下列关于血液循环特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肺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B.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
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D.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
【答案】A
【解析】A、肺动脉里流的是静脉血,不是动脉血,A不正确;
B、体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B正确;
C、肺静脉里流的是动脉血,C正确;
D、体静脉里流的是静脉血,D正确.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2.如图表示肺泡处的物质交换,A表示的物质是
A.尿素B.二氧化碳
C.营养物质D.氧气
【答案】D
【解析】图示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即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
图示A氧
气从肺泡内扩散到毛细血管,B二氧化碳从毛细血管内扩散到肺泡。
【考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13.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
A.右心室、左心房B.左心室、左心房
C.右心室、右心房D.左心室、右心房
【答案】 D
【解析】体循环的循环途径为: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组织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14.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增多了,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
A.肺泡B.组织液C.细胞D.血液
【答案】C
【解析】组织细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组织细胞把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释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动需要,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组织细胞。
【考点】呼吸作用。
15.边说边笑吃东西,食物容易误入气管,其原因是
A.气流冲击,声门裂开大B.气流冲击,喉腔扩大
C.会厌软骨没能盖住喉的入口D.环状软骨扩大
【答案】C
【解析】鼻子吸入的空气和经咀嚼的食物都会经过咽,之后各走各路,空气会进入气管,食物则会进入食道,这是由咽喉下方的会厌软骨所决定的。
当我们吸气时,会厌软骨静止不动,让空气进入气管;当我们吞咽时,一方面软颚会向后延伸,阻止食物进入气管;另一方面喉的上升,令会厌软骨像门一样,将气管喉覆盖,令食物进入食道。
由此可知,在吞咽那一刻,我们呼吸是暂停的。
吞咽完毕,软颚、喉会厌软骨迅速恢复原位,于是呼吸可照常进行。
所以当吃饭时说笑,若吞咽时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下,会使食物进入气管,引起剧烈咳嗽。
【考点】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组成。
16.进入血液的氧,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内的什么部位被利用?
A.细胞核B.细胞质C.叶绿体D.线粒体
【答案】 D
【解析】当血液中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将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释放出来,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发生在细胞内的线粒体里。
【考点】细胞内有两种能量转换器:叶绿体和线粒体。
17.形成痰的部位是
A.鼻腔B.气管、支气管C.口腔D.喉
【答案】 B
【解析】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
菌和病毒的物质。
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
可见痰的形成场所是气管和支气管。
【考点】呼吸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8.鼻粘膜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它的作用是
A.分泌黏液B.温暖冷空气
C.清除异物D.杀死病原体
【答案】B
【解析】鼻腔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
其中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黏液可以粘住灰尘,对空气有清洁作用;鼻黏膜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鼻粘膜分泌的黏液可以湿润空气。
【考点】鼻腔的结构特点。
19.米饭、鸡蛋清、花生种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分别是
A.淀粉、蛋白质、脂肪B.蛋白质、脂肪、淀粉
C.脂肪、淀粉、蛋白质D.脂肪、蛋白质、淀粉
【答案】A
【解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
在不同的食物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是不同的。
谷类(如小麦、大米、玉米、高粱)和根茎类含有较多的糖类,瘦肉、鱼、奶、蛋和豆类等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黄、花生、豆类、动物肥肉等含有较多的脂肪。
可见:米饭、鸡蛋清、花生种子中含有的主要成分分别是淀粉、蛋白质、脂肪。
【考点】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20.贫血病患者应注意多吃的食物是
A.含碘丰富的食物B.含铁质丰富的食物
C.含钙、磷丰富的食物D.A和B两项
【答案】B
【解析】细胞的功能是运输氧。
当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过少,或是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低时,就会出现贫血的症状。
所以贫血的病人应多吃一些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考点】贫血的原因。
21.下列器官分泌的消化液中不含消化酶的是
A.小肠分泌的小肠液B.口腔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淀粉酶
C.胃内胃腺分泌的胃液D.肝脏分泌的胆汁
【答案】D
【解析】肝脏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把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了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22.我们咀嚼馒头时会觉得馒头有甜味,这是因为
A.馒头在口腔中被分解成了葡萄糖
B.馒头在口腔内被分解成了麦芽糖
C.馒头中有白糖
D.馒头和唾液混合产生了葡萄糖
【答案】 B
【解析】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没有甜味,而麦芽糖具有甜味;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细嚼馒头时,觉得有甜味。
【考点】食物的消化。
23.青春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生殖系统的迅速发育,与此关系最密切的是
A.胰岛素的作用B.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C.性激素作用D.生长激素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
【考点】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24.人体受精卵的形成部位和胚胎发育部位分别是
A.卵巢输卵管B.阴道子宫
C.卵巢子宫D.输卵管子宫
【答案】 D
【解析】精子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形成后不断的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
胚泡缓慢的移动到子宫中,在子宫中一直发育成熟胎儿产出母体。
所以人体受精卵的形成与胚胎发育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考点】受精的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25.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
A.森林古猿B.北京猿人C.长臂猿D.类人猿
【答案】 A
【解析】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广泛分布于非、亚、欧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后来由于环境的
变化,森林古猿朝两个方面进化,一部分森林古猿仍然以树栖生活为主,慢慢进化成了现代类人猿,如黑猩猩、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等。
另一支却由于环境的改变被迫下到地面上来生活,慢慢的进化成了人类,可见人类和类
人猿的关系最近,是近亲,它们有共同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
【考点】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二、填空题
1.血液循环分为循环和循环。
【答案】体;肺
【解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2.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呈两面中央凹的圆饼状,其中有一种含铁的蛋白质,叫_________,它有运输
__________的作用。
【答案】细胞核;血红蛋白;氧。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呈两面凹的圆饼状,红细胞里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
红细胞之所以呈红色,就是因为含有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的特性: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
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考点】红细胞的特点和血红蛋白的特性。
3.在地震灾害中,外伤性大出血病人相对较多。
是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最有效地措施之一.如果一位急性大出
血患者的血型是O型,则只能给该患者输型血。
【答案】输血;O
【解析】输血是抢救急性大出血患者最有效地措施之一。
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据此可知,大出血患者的血型
是“O”型,则只能接受O型血。
【考点】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4.呼吸系统是由和组成,其中,是完成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答案】呼吸道;肺;肺。
【解析】人体的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考点】吸系统的组成、功能。
5.食物的消化是靠消化系统来完成的。
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和消化腺组成的。
其中,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是。
不经消化可直接吸收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答案】消化道;小肠;水;维生素。
【解析】人体的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消化道依次为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组成;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
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其中,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
【考点】消化系统的组成。
6.在观察家畜小肠绒毛的实验中,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的内表面,可以看到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其表面有
许多_______状的突起,每个突起就是一个________。
【答案】皱襞;绒毛;小肠绒毛;
【解析】小肠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其表面有许多绒毛突起,叫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食物的面积。
【考点】小肠结构特点。
7.儿童缺乏含无机盐会导致佝偻病;缺乏含无机盐导致贫血;缺乏含无机盐导致甲状腺肿大
【答案】钙;铁;碘。
【解析】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含量不多,对人体的健康十分重要。
铁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缺铁易患贫血;钙是构成牙齿和骨骼的重要成分,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考点】无机盐的缺乏症。
三、综合题
1.如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每空1分,共17分)
(1)血液由7流到8时血变成血。
(2)我隔壁李阿姨犯有贫血和胃炎,说明她血液中和数量过少,而她血液中将会增多,为了消炎,必须注射消炎药,那么注射时药物注入的是血管。
(3)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少同胞受伤流血,很多伤者流血较快,流出的血是鲜红的,你认为他们是血管
流血。
(4)图中将心脏里的血压往肺部的血管的是[ ] ,而整个心脏中心壁最厚的是[ ] 。
(5)体循环从[ ] 开始,到[ ] 结束,体循环后血变成血。
【答案】(1)静脉;动脉;(2)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静脉;(3)动脉;(4)7肺动脉;2左心室;(5)2左心室;3右心房;动脉;静脉。
【解析】(1)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
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2)贫血是指血液中的红细胞过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白细胞具有吞噬病菌,防御疾病的作用的,人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就会增多。
为了消炎,必须注射消炎药,那么注射时药物注入的是静脉血管。
(3)人体的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动脉是将心脏的血液流向全身各处去的血管,压力大,血流速度快,外伤出血时血液喷涌而出。
(4)肺动脉是将血液由右心室压向肺动脉的血管,图中将心脏里的血压往肺部的血管的是(7)肺动脉,而整个
心脏中心壁最厚的是2左心室。
(5)体肺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
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与组织细胞的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的进入血液。
这样血液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
【考点】血液循环的途径。
2.如图是人体吸气和呼气时胸廓与膈肌的状态,及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共8
分)
(1)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膈顶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填升高或降低),气体被吸入。
(2分)
(2)吸气动作和呼气动作交替,实现了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分)
(3)丙图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空气中的氧气透过和进入血液,它们都是一层扁平的细胞;气体交换后,血液变为含氧,颜色的动脉血。
(2.5)
(4)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的里,参与呼吸作用,释放出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
(1分)
(5)C、D分别表示某人不同状态下的呼吸频率,与D状态相比,C状态的呼吸频率比较(快或慢),呼吸深
度较(深或浅)说明此时人体处于状态(安静或运动)(1.5分)
【答案】(1)收缩;降低
(2)肺
(3)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上皮;丰富;鲜红
(4)线粒体;能量
(4)快;深;运动
【解析】(1)图甲表示吸气过程,吸气时:肋间外肌、膈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动、膈肌顶部下降→胸廓扩大、胸腔容积增大→肺扩张→力肺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
因此甲图表示吸气状态,此时膈肌收缩,膈的位置下降,胸廓容积扩大,肺内气体压力降低,气体被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