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嘉定区九年级理化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宝山、嘉定区九年级理化下学期期中考试〔二模〕试题
一、选择题〔共16分〕
以下各题均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用2B 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更改答案时,用橡皮擦去,重新填涂。
1.原子中不带电的微粒是 A .原子核。
B .质子。
C .中子。
D .电子。
2.上海地区家用照明电路的电压为 A .220伏。
B .36伏。
C .6伏。
D . 1.5伏。
3.以下生活用品中,属于利用连通器原理的是 A .吸尘器。
B .茶壶。
C .起子。
D . 体温计。
4.住宅小区内的楼道灯,晚上通常是人来灯亮,人走灯灭。
它的声控开关的工作状态主要是依
赖楼道内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声速 5.一个重为600牛的大人和一个重为400牛的小孩进展登楼比赛,他们同时从底层出发,结果
小孩比大人先到达六楼,那么
A .他俩做功一样多。
B .小孩做功一定多。
C .大人功率可能大。
D .小孩功率一定大。
6.如图1所示,O 为轻质杠杆AB 的支点,B 点挂一重物G ,假设在B 点施加F 1、或在A 点分别施加F 2、F 3、F 4四个力后,杠杆均保持水平位置平衡,那么这四个力中最小的力是
A . F 1。
B .F 2。
C . F 3。
D .F 4。
7.甲、乙两车分别从同一直线上的M 、N 两点同时朝同一方向出发,它们的s -t 图像分别如图2(a )、(b )所示,经过10秒它们在P 点相遇,甲、乙的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M 、N 间的距离为s ,那么
A .v 甲=v 乙,s =18米 。
B .v 甲<v 乙,s =15米。
C .v 甲>v 乙,s =6米。
D .v 甲<v 乙,s =5米。
8. 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
电键S 闭合,将变阻器滑片P 由中点位置向右移动到b 端的过程中
R 2
R 1
V 1
P b a
A .电流表A 的示数变小。
B .电压表V 2的示数变大。
C .电压表V 2示数与电压表V 1示数之差变小。
D .电压表V 2示数与电流表A 示数比值变大。
二、填空题〔共23分〕
请将结果填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9. 上海地区家庭照明电路中,电视机与微波炉、电热水壶等是__〔1〕___的〔选填“串联〞或“并联〞〕,每台液晶电视机待机时消耗电能的功率约为0.5瓦,合__〔2〕____千瓦;假设上海地区500万户家庭都有一台这样的电视机待机1小时,那么它们总共消耗电能是___〔3〕_度。
10. 如图4所示,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向下高速喷出烈焰的同时,携带着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加速升空,这说明力的作用是___〔4〕____的;起飞时,舱内宇航员相对所坐的椅子是__〔5〕___的〔选填“静止〞或“运动〞〕;宇航员的操作表现等信息是通过__〔6〕___波实时传回地面的。
11.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书包的背带做成双肩款式,是为了减小
书包对肩膀的_____;饮料瓶盖外侧做有竖状凹凸条纹是为了增大______;将窗户的双层玻璃间抽成真空,它主要起到隔热和______作用。
12. 冰壶比赛时〔如图5所示〕,投手用力将冰壶掷出后,由于冰壶具有______,它会继续沿着水平赛道向前滑行一段距离;由于重力的方向是_____的,因此重力对水平赛道上滑行的冰壶不做功;但它滑行时受到摩擦阻力作用,因此它的动能会逐渐的转化为____能。
13. 某导体两端的电压为3伏,10秒内通过该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为2库,通过该导体的电流为______安,这段时间内电流做功为_______焦;当该导体中的电流降为0安时,其阻值为______欧。
14. 在图6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U 。
电路中故障只发生在电阻R 1 、R 2 上,电键 S 闭合前后,电流表指针的位置不变。
请根据相关信息写出电流表的示数及相对应的故障。
—————————————————————————— ——————————————————————————。
15. 为了研究薄膜形变与该薄膜外表气压的关系,小陈同学先用一根细绳将一块材质均匀的橡胶薄膜紧紧地扎在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如图7〔a 〕所示,然后用打气机在另一端向管内打气增压〔或用抽气机在另一端从管内抽气减压〕,发现橡皮薄膜的形变情况如图7〔b 〕、〔c 〕所示。
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形变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⒃
图6
S
R 2
A
R 1
图5
图4
⑴比较[〔a 〕〔b 〕]两图或[〔a 〕〔c 〕] 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比较[〔a 〕〔b 〕]两图和[〔a 〕〔c 〕] 两图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共8分〕
请将图直接画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图必须使用2B 铅笔。
16.在图8中,小球重9牛,请用力的图示法画出小球静止时对水平面的压力F 。
17.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 在平面镜MN 中成的像A ′B ′。
18.根据图10中通电螺线管的S 极,请标出磁感线方向、小磁针的N 极,并在括号内标出电源的正、负极。
四、计算题〔共25分〕
请将计算过程和答案写入答题纸的相应位置。
50℃,求:铝块吸收的热量Q 吸。
[c 铝=0.9×103焦/〔千克•℃〕]
20.如图11所示,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2×10-2米3。
求: ⑴木块受到的浮力大小F 浮;
⒄
⒅ 图8
图9
图10
M
A B
N
图7 (a ) 〔b 〕 〔c 〕
⑵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G 木。
21.如图12所示,均匀立方体A 和薄壁柱形容器B 置于水平地面上,A 的体积为1×10-3米3,密度为2×103千克/米3;B 的底面积为6×10-2米2,其内部盛有质量为6千克的某种液体。
⑴求立方体A 的质量m A 。
⑵求液体对容器B 底部的压强p 液。
⑶假设从B 容器内抽出2千克液体,求此刻立方体A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与液体对B 容器底部压强之比p A ∶p ′液。
22.在图13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恒定不变,R 1的阻值为10欧。
闭合电键S ,电流表的示数为0.4安、电压表的示数为6伏。
⑴求电源电压U 。
⑵求电阻R 2的阻值。
⑶现用R 0替换电阻R 1、R 2中的一个,使图13中的电压表的示
数变为2伏。
求电阻R 0消耗的电功率P 0。
五、实验题〔共18分〕
请根据要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作答。
23.图14是“用弹簧测力计测物体重力〞的实验,实验前弹簧测力计应沿______方向进展调零,
⑴ 图13
R 2
R 1
图12
图中指针所指示数为
______牛。
在“探究导体中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中,必须将电流表____联在电路中,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____接线柱流入电流表〔选填“正〞或“负〞〕。
24.在“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中需要先用测量工具直接测取_______
和______这两个物理量,然后根据密度定义式计算出待测物质的密度。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杠杆在图15所示位置静止,此时可以将左端的螺母向_______调节〔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_______位置平衡。
2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 1=8厘米、f 2=10厘米、f 3=15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分别进展了三组实验,实验步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 、像距v 、光屏上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在表一、二、三中。
⑴ 他们分析比较实验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每一次实验测得数据中物距u 、像距v 与焦距、2倍焦距之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小张接着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银幕上呈现的是放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是如何的?
小李回忆了先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和上述实验结论,提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的一种猜想及其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为了验证小李提出的这一猜想,小王从他们手头拥有的器材中选择焦距为______厘米的凸透镜,设计相应的表格进展实验。
请你帮他将对应的物距填入表四中。
_______⑾
⑿
⑸ ⑹ ⑺ ⑻
⑼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成像 情况
1
缩小 2 缩小 3
缩小
表二〔f 2=10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成像 情况 4 缩小 5 缩小 6
缩小
表一〔f 1=8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u (厘米) 像距v (厘米) 成像 情况 7 缩小 8 缩小 9
缩小
表三〔f 3=15厘米〕
图15
图14
26.小姜同学在做“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实验,现有电压不变的电源,待测电阻R x ,电流表、电压表〔0~15V 档损坏〕,滑动变阻器〔标有“20Ω 2A 〞字样〕,电键及导线假设干。
实验中,小姜同学先依据实验原理设计了实验所用电路图,如图16〔a 〕所示。
当小姜同学将滑片移至最右端后闭合电键后,电压表示数为2.0伏,电流表示数为0.20安;接着他将滑片P 向左移至中点时,电压表示数为3.0伏,电流表示数如图16〔b 〕所示。
⑴请在图16〔a 〕所示电路的〇里填上适当的电表符号,使之成为正确的电路。
_____ ⑵要使待测电阻两端电压大于3伏,继续完成实验,小姜同学接着进展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当他操作完成后,发现电流表示数为0.4安时,电压表示数如图16〔c 〕所示。
请将上述测得
的三组数据填写在下表中,并计算出电阻。
〔计算电阻时,准确到0.1欧。
〕________
xx 学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第二学期
物理量 实验序号
电压U x 〔伏〕 电流
I x 〔安〕 电阻
R x 〔欧〕 电阻R x 平均
值 〔欧〕
1
2 3
P
(a )
R x
R ′
S (b )
(c )
图16
⒂ ⒀ ⒁
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Si-28 Cl-35.5 Fe-56 Cu-64 Ag-108】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21%的物质是〔〕
28.属于纯洁物的是〔〕
29.“含氟牙膏〞中的“氟〞可以防止龋齿,这里的“氟〞指的是〔〕
30.加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31.成语中表达化学变化是〔〕
3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的产物中有一种物质为氮化镁〔Mg3N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A.-1
B.-3
C. +1
D.+3
33.以下环境问题与物质对应不相关的是〔〕
————氟利昂〔氟氯烃〕
————含磷洗衣粉
34.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高温
35.根据反响3Fe + 4H2O →X + 4H2,推断X的化学式为〔〕
A.FeO B. Fe2O3 C. Fe3O4
36.物质用途与其性质对应错误的选项是〔〕
A.石墨电极——导电性
B.稀有气体作霓虹灯——稳定性
C.氢气作燃料——可燃性
D.盐酸除铁锈——酸性
37.物质的俗名、化学式一致的是〔〕
A.胆矾CuSO4
B.熟石灰碱NaOH D.水银Hg
38.以下实验根本操作中正确的选项是〔〕
A. 吸取液体
B.倾倒液体
C.过滤
39.有关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红
B.硫磺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40.以下列图X、Y、Z表示某些物质的pH值。
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X一定是酸
B. Y一定是蒸馏水
C. Z一定是碱
D. Z可能是盐
41.化学符号或符号中“2”的含义表述正确的选项是〔〕
——2——2个氧原子
——2个氮分子 D.CO2——二氧化碳中含有2个氧原子
2
42.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响的是〔〕
A.2NaOH + H2SO4→Na2SO4 + 2H2O
B.2Fe + 6HCl →2FeCl3 + 3H2↑
点燃
C. CO + CuO →Cu + CO2
D.2Mg + CO2 →2MgO + C
43.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响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结论正确的选项是〔〕
18g
44.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生成盐和水的反响一定是中和反响
B.含有碳、氢、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45.右图是一套检验气体性质的实验装置,向装置中持续通入气体X,假设翻开活塞K,只观察到
紫色石蕊变红;假设关闭活塞K,可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据此判断气体X和洗瓶内的液体Y可能是〔〕
A B C D
X二氧化碳氯化氢二氧化碳氯化氢
Y〔足量〕水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46.以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C.混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七、填空题:〔共20分〕
47.化学源于生活又效劳于生活,请按要求填空:
①自来水净化过程中常参加〔1〕作消毒剂;
②冰箱中常用活性炭去除异味,是利用其〔2〕性;
③食盐溅落在火焰上,火焰呈〔3〕色;
④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4〕;
⑤“即食快餐〞夹层中生石灰和水反响时放热加热食物,反响化学方程式为〔5〕。
48.青石棉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一种致癌物质,青石棉的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
①青石棉由〔6〕种元素组成;
②青石棉分子中钠原子和硅原子的原子个数之比为〔7〕;
③青石棉中元素质量分数最小的为〔8〕元素;
④〔9〕个钠原子〔用科学计数法表示〕;
49.某小组同学利用右以下列图溶解度曲线和左以下列图进展实验,并完成以下问题
①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
②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11〕氯化钠的溶解度〔用“>〞“<〞“=〞填空〕
③A中溶液为60℃硝酸钾的〔12〕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④B中溶液的质量为〔13〕克
⑤将D过滤,以下有关所得晶体和溶液说法正确的选项是〔14〕〔填字母〕。
Ⅰ.析出的晶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Ⅱ.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钾和氯化钠
Ⅲ.C→D过程可以完全别离硝酸钾和氯化钠Ⅳ.所得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50.一包白色固体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硫酸铜、硫酸镁、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多种,加水溶解得到无色溶液A,某化学兴趣小组按如下流程继续进展实验检验原白色固体成分。
①操作1的名称为〔15〕,用到的主要玻璃仪器为〔16〕;
②白色沉淀B的化学式为〔17〕;
③溶液E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18〕;
④白色固体组成情况为〔19〕。
八、简答题:〔共20分〕
51.利用以下提供的仪器装置答复以下问题:
①仪器名称:A为〔1〕
②小丽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发现反响速率过快,小丽思考后将所用仪器B改为〔2〕,该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3〕,假设使用装置G收集氧气,氧气应从〔4〕〔填“a〞或“b〞〕端通入。
③小明选用A到G中仪器,组装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装置,他所选仪器有〔5〕〔填写一套即可〕,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6〕。
④小刚选用H装置放入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H装置的优点是〔7〕,反响一段时间后他关闭活塞,发现装置中固液无法别离,原因可能为〔8〕〔写出一种即可〕;
⑤小刚用制得的氢气复原氧化铜,得到0.1mol铜,那么理论上参与反响的氢气的质量为
〔9〕〔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52.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响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响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响
实验操作如以下列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响了,反响的化学方程式为〔10〕;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缺乏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响,其理由是〔11〕;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
论后,他们用和甲一样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参加〔12〕,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响
取上述方案丙中的溶液少许,滴加〔13〕,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响。
③探究方案①中丙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
〔14〕产生白色沉淀
溶质成分为〔17〕
步骤二:〔15〕〔16〕
xx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化学评分参考
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
27282930313233343536 A A B B C B A B C B 37383940414243444546
D C D D C D C D B A
二、填空题〔共2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1分。
〕
47.〔1〕氯气〔Cl2、液氯合理给分〕
〔2〕吸附
〔3〕黄
〔4〕甲烷〔CH4〕
〔5〕CaO + H2O →Ca(OH)2
48.〔6〕5〔合理给分〕
〔7〕1:4〔2:8〕
〔8〕H(氢)
×1023
49.〔10〕36g/100g水
〔11〕>
〔12〕不饱和
〔13〕21
〔14〕Ⅱ、Ⅳ
50.〔15〕过滤
〔16〕漏斗〔烧杯、玻璃棒〕
〔17〕Mg(OH)2
〔18〕氯化钡、氯化钠
〔19〕①硫酸镁②硫酸镁、氯化钠〔2分,错1个扣1分,扣完为止〕〔合理给分〕
三、简答题〔共20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均为1分〕
51.〔1〕锥形瓶
〔2〕分液漏斗
MnO2
(3)2H2O2→2H2O+O2↑
(4)a
(5)ABCE〔或ADE〕
(6)CaCO 3+2HCl →CaCl 2+CO 2↑+H 2O
(7)能控制反响的发生和停顿〔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8)硫酸反响完了〔装置漏气〕〔合理给分〕 (9)设参加反响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为X
H 2+CuO →Cu+H 2O 1分 1 1
X
1
=
1
.01
1分 X=0.1 (mol) 1分 m 〔H 2×2= 1分 答:参加反响的氢气为0.1mol 。
52.〔10〕CO 2+2NaOH →Na 2CO 3+H 2O
〔11〕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与水反响生成碳酸 〔12〕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的水
〔13〕滴加足量〔过量〕稀盐酸〔合理给分〕 〔14〕足量〔过量〕氯化钡溶液〔合理给分〕
〔15〕取步骤一上层清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合理给分〕 〔16〕溶液变为红色〔合理给分〕 〔17〕碳酸钠、氢氧化钠〔合理给分〕
备注:〔15〕、〔16〕、〔17〕操作现象对应给分
xx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九年级理化试卷物理局部
答案要点和评分参考 xx.04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