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伦理意旨析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的伦
理意旨析评
邹惠玲;李渊苑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4(030)004
【摘要】本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将当代美国剧作家阿尔比的代表作品《谁害怕弗吉尼亚·沃尔夫?》置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伦理现场之中,考察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如何成为伦理混乱的滋生地,导致男女主人公乔治和玛莎的斯芬克斯因子失衡;进而分析男女主人公在斯芬克斯因子重归平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生子”与“弑子”两次伦理选择,前者符合伦理却使他们在伦理失衡中越陷越深,后者原为伦理禁忌却使他们重归伦理自觉.
【总页数】4页(P9-12)
【作者】邹惠玲;李渊苑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3
【相关文献】
1.斯芬克斯因子与保罗的伦理选择 [J], 张奇梅;祁晓冰
2.斯芬克斯因子博弈后的伦理回归——从文学伦理学视角解读《追风筝的人》 [J],
马辉
3.斯芬克斯因子与伦理选择——文学伦理学视域下解读《飞逸》 [J], 章茜
4.伦理身份、斯芬克斯因子与叙事伦理:《牡丹绮情》的文学伦理学解读 [J], 杨亚丽;范思环
5.王熙凤的伦理天平——论王熙凤的斯芬克斯因子 [J], 吴蓓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