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夏十二,李白朋友,排行十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描写岳阳楼四周的宏丽景色,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B.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像被赋予生命,用拟人化手法描写了雁儿和山懂得人情,生动活泼。

C.诗人在岳阳楼上住宿、饮酒,幻想联翩,凉风习习,衣袖翩翩,仿佛置身于天上云间一般。

D.整首诗运用夸张的手法,正面描写岳阳楼之高,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开阔。

15.这首诗与杜甫的《登岳阳楼》都描写了岳阳楼四周之景,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6分)
参考答案:
14.D(不是正面描写岳阳楼高,是侧面描写。

首联一“尽”、一“迥”、一“开”的渺远辽阔的景色,形象地表明诗人立足点之高,这是一种旁敲侧击的衬托手法,不正面写楼高而楼高已自见。

颈联又用衬托手法写楼高,夸张地形容其高耸入云的状态。

尾联醉后凉风四起,着笔仍在侧面写楼高。


15.同: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宏丽开阔景色的赞美之情。

(2分)
异:李白这时正遇大赦,心情轻快,因此全诗流露了一片喜悦之情,豪情逸志,溢于言表。

(2分)而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外,既老且病,生活窘困,以舟为家,前途茫茫,加上国家动荡不安,处境沉浮,流露出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与身世凄凉之感。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