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词析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词析句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品词析句在阅读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师要想有效地提
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必须重视品词析句。
关键词:品词析句;深化情感;善用想像;巧设情境
“品词析句”是语文的一个基本功,字意不清、词义不明、句意不通,一切
素养便无从谈起。
语文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抓住文本中关键词句,还要从文本整
体入手,弄清关键词句与文本句段篇的内在联系,以重点词句为切入点,激活对
文本整体的解读。
可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在讲解课文内容时,不
深入文本,充其量让学生交流读句子的感受;有的仅仅停留于形式,表面理解词
语解释,而没有真正让学生“融入词语”,没有把词语所包含的内涵与情感内化
为学生“内在决定个性的东西”。
品词析句不仅要理解词语句子的概念化意思,
更应进一步体会其内涵,深刻性、表现力。
所谓的“品”、“析”,不仅是一种
理解,而且是一项挖掘,更是一次赏析。
阅读教学中的品词析句,要紧紧抓住文
本语言,努力使学生感悟内涵,明其义;品悟语言,体其味;赏悟意境,感其情;领悟表达,得其法。
一、有效品析,深化情感
语文阅读教学,只有引导孩子咬文嚼字,才能让学生领会到文本所要表达的
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让学生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
所以要实施阅读教学的有
效性,就要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我们必须做到“重锤敲打关键词句”。
1.表象重现
品词析句的首要功能就是要使曾经留在学生脑海中的映像重新浮现在脑海中,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如何让符号的文字在学生的脑海中化成一个个生动的,
充满灵气的记忆图像。
我们最常用的就是通过言语——老师的导语,或者通过词——重点词语来使
学生的表象重现,从而达到身如其境,情同身感的教学效果。
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二者如亲人般的感情如何让学生也体会出来,首
先要抓住文章重点句子,十三自然段的过渡句:“朋友告诉我,十几年来,“亲人”一词,学生知道亲人是有血缘关系的,在听课的过程中,发现如果让学生读
书体会从哪看出老人与海鸥是亲人?学生对亲人这个词虽然理解,但比较抽象。
所以怎么再把它变得更具体些?我想由亲人导入“爱”,一提起亲人,就会想起
妈妈温暖的双手,想起父亲满头的白发,引导学生回忆与亲人间的点点滴滴的事,自然就会引到爱,说老人与海鸥像亲人,一定有着浓浓的爱。
所以让学生读文,
从哪可以看出老人爱海鸥?”这样呢,通过老师的循循善诱和富有激情的导语,
此刻,亲人的形象及与亲人间发生的感人的事就会浮现在学生脑海中,从而为学
生领会老人与海鸥之间就像亲人一样相伴相随,不能分离的情谊奠定了基础,也
为学习海鸥送别老人的动人一幕打下伏笔。
同时,在品味词句的过程中,学生也
领悟到了作者对字词运用的功力。
2.善用想像
《课标》中这样描写: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
和创造潜能。
想象往往能引起心灵的活动,会使一个普普通通地词语焕发出炫目
的光彩,让人感受到生气勃勃的生命。
我们在品词析句时也应该善于运用“想象”。
就是让学生通过创造想像,对文章的人物角色的内心活动进行猜测,揣摩,体会。
“把别人的文章当成自己的文章”,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状态去理解,体会
人物的内心活动。
教学二年级的“从现在开始”一课,理解“万兽之王”如果让学生用语言来
表述,相对困难,所以就从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入手,变解词为谈话,让他们说“你想当万兽之王吗?为什么?”自然,学生就会说出,在森林里他是老大,说
话最算等,听课时我们的老师都被逗乐了。
这理解了,下文中,“虽然“猫头鹰”和“袋鼠”的命令动物们不喜欢,但又不得不听“的原因也就明白了,不用再去
追问了。
3.巧设情境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相关背景。
“在学生的认知规律中,直观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感
性认识的形成,并促进理性认识的发展。
”
在我们平时的品词析句教学中,有些词语只要恰当的运用创设情境的办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讲《搭石》一课“过搭石的情景”时,大多
运用了“想象”这一方法,让学生结合文中过搭石的文字描述,对“谐调有序”
进行丰富的想象,这样在学生的脑海中就如放电影般呈现出了这样一幅情境:搭
石在村里的作用非常大,每天走的人很多,可是从来没有人掉到水里,没有人会
踩到脚,进而体会到乡亲们互相尊让,和谐友爱。
再让学生读文后进行现场表演,表演的学生亲历了“协调”,同时也为旁观的学生再现了“协调有序”,加上作
者写实后的抒情,这时,一幅情景交融,和谐美丽的风景图就会展现在学生面前,再让学生美美地朗诵课文,自然领悟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
二、领悟表达,得其法。
品词析句,指的就是揣摩品味课文中的重要词句,领悟欣赏其意义、情
味其内涵和学习其表达技巧。
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
句式,修辞手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在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当学生自由读课文中积累的语句时,
有一名学生脱口而出“夏天的燥热一下子减去了许多……”当即有学生纠正“不
是一下子,而是仿佛一下子”。
这让我感觉到这是一个引导学生品词析句的绝好
机会,于是,我作了以下引导:“仿佛”在这儿是什么意思?“仿佛”这个词可
不可以不要?去掉这个词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学生们很积极:“不行!” “去掉了的话意思就是燥热真的一下子减去了,但并不是这样的,那只是作者的
一种感觉!”-----那为什么作者会有这种感觉呢?这里的爬山虎与别处的相比
有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看到这些爬山虎的?应该怎么读?在读
中体会到了什么?……通过这一系列抽丝剥茧的环环相扣的提问,我很高兴地感
觉到学生们已经领会了句子的意思,品味了语言的准确、生动,体会了句子表达的情感,学会了借景抒情这种表达方式。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是重要环节,它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生命的桥梁。
品词析句应自然地融入于阅读教学过程中,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和闪光点的品词析句很重要,但它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只能是一部分,对词句进行过多的品析就显得有些喧宾夺主了。
因此,教学中教师还应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在必要的地方切入于阅读教学过程中。
需要品析的地方往往因人而异,品析的深浅也各不相同。
教师应有足够的教学应急机智,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拨。
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探索,更好地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