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治疗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语言。
• 梦的研究不仅能了解一般情况下的潜意识心理过程和内容,而且能 了解那些被压抑、被排斥于意识之外的、在自我防御活动时才表现 出来的心理过程和内容。
• 在睡眠的时候,由于自我稽查作用的松弛,被压抑的冲动和欲望趁 机混入意识,就形成了梦。但梦境仅是潜意识心理冲突与自我稽查 力量对抗的一种妥协,并不直接反映现实情况。这就需要治疗者对 梦境进行解释,即运用自有联想等方法进行释梦,以便揭示梦境的 真正含义。
• 移情是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好现象,但治疗者 一定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处境,冷静正确地 对待患者的移情,通过对移情的分析,使患者对自身 情感、内心活动等有深入认识,揭示患者心理上的本 质问题,因势利导解决其潜意识冲突。
• 4.释梦 • 在自由联想的同时,也可以患者讲述的梦,在此梦被理解为一种
二、心理治疗的类型
• (一)依据学派的伦理不同分类 • 1.建立在心理动力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心理动力
学派理论认为,患者的心理障碍是由于压抑在“潜意识”中 的某些幼年时期所受的精神创伤所致。认为通过内省的方 式,用自由联想等方法可将这些痛苦体验挖掘出来,让焦 虑的情绪得到发泄,并对患者所提供的谈话内容进行分析 ,让患者领悟,从而改变原来的行为模式,重建自己的人 格,达到治疗目的。建立在心理动力学理论基础上的心理 疗法主要有:经典心理理论分析疗法、认知领悟心理疗法 和简易精神疗法等。
(四)社会适应不良
正常人在社会生活中有时也会遭到难以应对的心理社会压力,从而
三、心理治疗基本过程
• (一) 问题探究阶段 • 探索心理行为问题的成因及其相关因素是心
理治疗的开始阶段。 • 1、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 包括心理行为问题
出现的频率、程度和持续时间。有些心理行为 问题的发生频率太高,如焦虑发作、太强烈的 头痛或症状持续太久如肌痉挛等,致使患者难 以准确表达,此时更应深入细致地加以分析和 判断。
2、功能分析
• 在测量的同时,医生应不断地对记录结果进行分 析,进一步寻找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规律,特别 是证实心理行为问题与环境刺激因素的联系,列 如:(1)是否有特定的环境刺激可引起心理行为 问题(2)是否存在心理行为结果对问题行为本身 的强化作用。
(三)治疗行动阶段
• 1、选择治疗方法
• 在制订治疗方案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1)该治疗方法已被证明对这一类问题行为是有效的; • (2)已考虑在测量中发现的各种影响因素; • (3)患者有治疗的动机; • (4)患者具备配合治疗的
(五)中立性原则
•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因保持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态度 和立场,不能把个人的观点强加于患者,不能 替患者做出任何选择和决定。
• (六)保密性原则
• 心理治疗往往涉及患者的隐私。 • 以上六个原则既有记住层面的,也有理论方面
的。每个治疗者要以患者的最大利益为前提, 在遵守伦理道德规范的基础上,根据这些原则 采取合理措施来解决问题。
• 癔症发作期间伴有自我意识障碍也不适合精神分析 疗法。
二、行为疗法
• (一)概述
• 行为疗法又称为行为矫正,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 的心理治疗方法,故又称学习疗法。行为学习理论认为, 人的各种行为都是从外界环境学习获得的,而各种心理异 常和躯体症状不仅是某种疾病的症状,也是一种异常行为 。患者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调整、改变原来的异常行为 ,代之以新的健康行为,从而治愈病,这是行为治疗的基 本理论。
• (三)根据治疗对象的多少分类

1.个别心理治疗

2.集体心理治疗
• (四)根据患者意识范围的大小分类

1.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
• 2.半觉醒状态下的心理治疗(或半觉醒治疗)

3.催眠治疗
第三节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 一、精神分析疗法 • (一)概述
• 精神分析疗法,也称心理分析疗法,是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的心理 治疗方法。
• (4)说明心理治疗的必要性; • (5)详细说明将要采用的治疗目的和原理; • (6)说明治疗的成败取决于新的心理行为模式的形成
,取决于反复演练,取决于不断地完成以上规定的各 种任务。
(四)疗效评价阶段
• 在治疗期间,随时对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分 析,了解问题行为改变的情况,判断治疗 的进展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还应 对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的分析和评价,确定 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和终止治疗的时间。
• 2.阻抗 是自由联想过程中患者在谈到某些关键问题是所表现出
来的自由联想困难。 • 阻抗的产生是潜意识中本能地阻止被压抑的心理冲突重新进入意
识的倾向。 • 能否消除阻抗是精神分析是否成功的关键,也是一项最为艰难的
工作。 • 治疗者的任务就是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断辨认并帮助患者克服各
种形式的阻抗,将压抑在潜意识中的情感释放出来。
(二)精神科及相关疾病的患者
这是心理治疗在医学临床中应该较早,也是应用较 广泛的领域,包括各类神经症如神经衰弱、焦虑症、 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癔症、疑病症以及其他精 神科疾病如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等。
(三)各类行为问题
各种不良行为的矫正,包括人格障碍、过食与肥胖、烟 瘾、酒瘾、口吃、遗尿、儿童行为障碍等,可选择使用认 知行为矫正疗法、正强化法的等各种行为疗法。
• 3.移情 在精神分析过程中,患者往往对治疗者产生一种反应
,即把治疗者看成是过去心理冲突中的某一人物,将自己的情感 活动转移或发泄到治疗者身上,这种现象称为移情作用。疫情有 正移情和负移情之分。正移情是患者爱恋情感的转移,即把治疗 者当成喜欢的、热爱的、四年的对象。负移情是患者憎恶情感的 转移,是将过去生活中使其体验到攻击、愤怒、痛苦、羞辱等的 对象投射到治疗者。
(二)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技术
• 1.自由联想 这是精神分析疗法的基本手段。其 最重要的功能是减轻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逐渐 接近潜意识。
• 治疗者经过观察、分析和解释,引导患者绕过平 时的防御机制,逐渐进入潜意识的世界,使潜意 识里的心理冲突逐渐被带入到意识领域,找出心 理障碍的起因,使患者对此有所领悟,从而建立 现实的、健康的心理。自由联想几乎贯穿于整个 精神分析治疗的过程。
(三)发展性原则
• 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患者的需要、动机、态度、情绪、情 感、思维方式、对问题起因的看法、对事件后果的预测以 及行为表现总是随着治疗的进程不断发成变化。
• (四)个性化原则
• 个性化原则要求治疗者要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人 格特征、文化背景等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步骤,因人、 因时、因地、因事而异,灵活的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案。
非专业人员通过其良好的态度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劝告,虽然也 可以使患者的症状有所减轻,但这并不是心理治疗!
二、心理治疗适用范围
• (一)综合性有关道德患者 • 1、急性疾病的患者 此类患者起病较急,病情较重,往
往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 • 2、慢性疾病的患者 这类患者病程一般较长,由于无法
全面康复以及长期的患者角色作用,往往存在较多的心理 问题,可导致疾病症状的复杂化,进一步影响了集体的康 复过程。心理支持治疗和行为治疗等手段往往对他们有很 大的帮助,列如慢性疼痛患者的行为矫正治疗、康复疗养 患者的集体支持治疗等。 • 3、心身疾病的患者
2、指导和实施治疗
• 在治疗开始前,医生应对患者进行有关治疗原理和目 的等方面的指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 (1)介绍患者心理行为问题病史及诊断; • (2)介绍患者心理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医学心理
学理论作简要的原理说明,但一些重要的和复杂的问 题在此时可暂不介绍;
• (3)对测量期所收集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特 别指出哪些因素与心理行为问题的维持和发展有密切 联系;
• 3.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的心理疗法 人本主义理论认为, 人是有意识、有自由、有能力和能改变自己或他人的生活而做 出选择的存在物。
• 建立在人本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主要有:以人 为中心疗法、行为疗法、自我实现疗法、认知疗法、 现实疗法等。

(二)根据是否使用语言分类
• 1 语言治疗
• 2.非语言治疗
• 2.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 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认知,患者的异常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因此患者的异常行为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或消除,通过学习 能够矫正异常的行为和学会新的适应性的良性行为,从而达到 治疗的目的。建立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主要 有:应答行为疗法(包括系统脱敏疗法、满灌疗法、厌恶疗法 等)、操作性行为疗法(包括标记奖励法、塑造法、消退法等 )替代性学习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发送疗法、生物反馈疗法 等。
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能否成功的关键。
(二)整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心理行为问题都不是孤立的,总是和他整个身心
活动联系在一起。治疗者在资料的整理、问题的确认、治疗目标 的确认、治疗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中,都要考虑、生理和社会因素 的相互因素和影响,把握各类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才能抓 住主要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六、心理巩固阶段
第二节 心理治疗的原则与类型
• 一、心理治疗的原则

心理治疗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其有效发挥受到很多因
素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实施心理治疗必须严格遵循心理治疗的
基本原则,否则将很难收到预期的效果。虽然治疗者对心理治疗
的实践和认识各自有所不同,但治疗的基本原则却大同小异。
(一)信任性原则
• 5.解释
• 精神分析疗法运用于各种神经症患者,主要有强迫症、恐怖症、
性变态、及性功能障碍等某些心理疾病、人格障碍以及
(三)适应症
• 精神分析疗法主要应用于各种神经症患者,主要有 强迫症、恐怖症、性变态及性功能障碍等,以及某 些身心疾病、人格障碍以及性,心因性的躯体障碍 。精神分析不适合重症精神病患者,如精神分裂症 、重性抑郁、双相情感障碍。
其定义强调了心理治疗应该包含的一些基本要素:
1·医生必须经过正规的培训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技能,具有合法身份的专业 人员。 2·心理治疗要按一定的程序进行。 3·心理治疗要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 4·心理治疗要运用科学的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5·心理治疗的目的是通过引导患者对内心世界的探索·认识,适当的情绪宣泄和 认知矫正,激发和维持其学习新经验和改变的愿望,增强自我效能感并促进其 持续的自我成长,从而转变为痛苦的·适应不良的心理·行为甚至躯体症状,恢 复健全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
• 2、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 通过对心理行为问题 的历史、发展和稳定性的认真追查,收集各种 历史资料,有时可以发现某些心理社会因素是 心理行为问题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发或诱发因 素。
• 3、心理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
• 在进行问题判断的同时,还要注意了解患者对 心理治疗的愿望,必要时应通过解释和劝告促 使其积极参与治疗。如果患者最终对治疗没有 兴趣,那么应暂时放弃。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念
主编:曾丹、许丽、江小乐 美图:曾丹 主讲人:曾丹
学习要点
• 1、心理治疗的概念。 • 2、心理治疗的基本过程。 • 3、心理治疗的原则。 • 4、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
以医学心理学的各种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由经过 专业训练的医生运用各种心理学技术和一定的训练程序,影响或改变患者的认 识.情绪及行为,促进人格的发展和成熟,消除和缓解其心身症状的过程。
(二)分析认识阶段
• 1、测量和记录
• 其一是根据问题判断以及医生本人的工作常规 ,通常选择一定的心理行为测量工具,对患者 实施心理测查,包括有关的症状评定量表。心 理压力评估量表,智力或个性测验等。其二是 重视自我测量的作用,常用的自我测量方式是 自我观察或自我监督,即医生指导患者自己成 为问题行为的监察者。对于住院患者,除了自 我测量和监督,还应由医护人员每天进行直接 观察并记录成图标(类似普通住院患者的体温 图)。
• 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潜意识中早年心理冲突在一定条件下(如精神刺激 、环境变化等)可转化为各种神经症状及心身转换症状(如癔症、焦 虑症、心身疾病如溃疡病等)。
• 精神分析法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消除患者的症状,而是注重人格的重建 、思维模式、态度的转变,以及解决早年的心理冲突,消除潜意识心 理冲突的影响,启发和扩展患者的自我意识。通过分析,达到认知上 的领悟,促进人格的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