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2单元城市与环境第2节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鲁教版必修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单元 城市与环境 第2节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学案
1.知道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会分析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能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重点) 3.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重难点
)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城市的区位选择
阅读教材P 38至P 41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区位的含义: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区位、经济基础、生产方式、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3)
城市区位因素的变化⎩⎪⎨⎪⎧
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减弱科技、旅游等已成为重要因素经济、政治、交通等因素始终产生着
巨大影响
正误判断:
(1)世界著名的大河入海口都是城市密集分布地区。
( ) (2)世界上的许多矿业城市多是在工业革命以后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 )
(3)我国的沿海地区城市众多,最主要是因为气候适宜,降水较多,物产丰富。
( )
(4)一些旅游胜地逐渐发展演变为城市,说明了旅游对城市区位的影响日渐重要。
( ) 【提示】(1)×一般而言,大河的入海口附近因地势平坦易发育大城市,但并不是所有的大河入海口都有城市密集分布,如亚马孙河入海口附近,就是人口稀疏地区。
(2)√工业革命以后人类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矿产资源,资源丰富地区,工矿业迅速发展,促进了人口聚集,出现了很多新兴的工矿城市。
(3)×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往往是城市集中分布地带。
(4)√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宗教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减弱,科技、旅游等因素的影响逐渐加强。
教材整理2 城市体系、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
功能案例分析
阅读教材P41至P43图文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城市与区域发展
2.城市体系
(1)概念: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不同规模、不同等级、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2)特征:城市的等级不同,其功能和服务范围不同。
(3)理论依据——中心地理论
①特征:较系统地阐明了区域内城市和城市内服务中心的数量、规模、等级之间的关系。
②具体表现:具有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不同:
正误判断:
(1)城市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服务范围的大小。
( )
(2)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具有的服务职能,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都不具备。
( ) 【提示】 (1)× 城市的服务范围的大小主要受城市的等级、规模和服务职能等因素影响,城市的规模小,其服务的范围不一定小。
(2)× 区域内的核心城市具有所有城市的服务职能,同时还具有次一级中心和一般城市所不具备的高级职能。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1: 解惑: 疑问2: 解惑: 疑问3: 解惑:
[合作探讨]
我国新疆的古城楼兰遗址位于若羌县境内,罗布泊以西,孔雀河道南岸7 km 处,整个遗址散布在罗布泊西岸的雅丹地形之中。
历史上,楼兰是西汉时期西域36国之一,楼兰城是楼兰王国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
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楼兰城依山傍水,作为亚洲腹部的交通枢纽城镇,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曾起过重要作用。
但是到了唐代,“楼兰”却几乎成了边远的代名词。
探讨1:楼兰古城开始形成、发展的因素是什么?
【提示】 形成因素是水资源;发展因素是政治、经济因素。
探讨2:楼兰古城后来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气候变化,干旱导致河湖萎缩,再加上人类对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淡水减少。
[核心点击]
1.影响城市区位选择的因素
(1)自然因素
分析城市区位因素时,应分两步,如下所示:
第一步:分析城市诞生的区位因素:分析是什么因素使得该城市在此诞生,比如:武汉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大庆因石油资源的开发而兴起,石家庄由于铁路的修建而逐渐形成。
第二步:分析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矿产资源的枯竭是消极因素,会阻碍城市的发展(如鸡西、鹤岗、大同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是积极因素,会促进城市的发展(如郑州、株洲、兰州等)
结论:城市区位是一个综合因素,也是不断发展的因素。
应该发展地看问题、动态地分析问题。
[体验评价]
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1】
(1)图中A、B、C、D、E五个城市中可能形成较早的是城市________(填代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C、D三个城市兴起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促进A城市发展和限制其发展的区位因素分别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C城市位于________地貌上。
(4)E城市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是________。
按目前图中展示的现状,哪个地点可能会再形成一座城市?将这座城市用字母F标注在图中。
【解析】第(1)题,B地处在两条河流交汇处,C地处在河口,交通条件优越且B、C 地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周围便于农耕,所以较早形成城市的应该为B、C。
第(2)题,A、C两城市附近有油田,D城市有煤和铁,所以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条件是矿产资源丰富。
第(3)题,城市兴起因素是城市诞生时,把它吸引到某一地点的因素,与促进城市发展的因素不一定相同。
就A城市来说,地处内陆沙漠地区,对外交通非常不便,所以促使其发展的区位因素是铁路运输的发展。
但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区位因素。
第(4)题,从图中可知,E城市有风景名胜,很可能是较晚形成的旅游城市。
随着交通的发展,在B、C、D、E四城市间的铁路交会处形成了一个新的铁路枢纽,所以该地可能会形成一座城市。
【答案】(1)B、C 位于河流汇合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2)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3)交通水源河口三角洲
(4)旅游资源在B、C、D、E四城市铁路交会处标F点,标注略。
[合作探讨]
2016年3月3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强调要以强化重庆、成都辐射带动作用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保护生态环境和夯实产业基础为支撑,建设引领西部开发开放的城市群,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同发展格局。
探讨1:成渝城市群中成都、重庆两城市的等级,服务范围有何特点?
【提示】成都、重庆的等级较高,服务范围较广。
探讨2:“成渝城市群”把该区域的众多中小城市纳入自己的怀抱,城市的这种集聚效应,有何重要作用?
【提示】有利于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从而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核心点击]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布局特点
城市体系指区域内大小城市的空间组合,对其正确理解必须把握以下两点:
(1)区域内大中小城市的有机组合形成城市体系
错误!
①每个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围绕中心地呈正六边形。
②不同级别中心地的城市职能、服务范围、城市数目、彼此距离不同。
③六边形服务网络由各级中心地及其服务范围嵌套而成。
[体验评价]
2.下图中不同大小的六边形代表不同的城市等级,甲、乙、丙为不同的商业部门。
据此回答(1)~(2)题。
【导学号:37560052】
(1)图中甲、乙、丙所表示的商业部门依次是( )
A.一般商厦、旅店、五星级酒店
B.五星级酒店、一般商厦、旅店
C.旅店、五星级酒店、一般商厦
D.旅店、一般商厦、五星级酒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②城市等级越高,城市间的距离越远③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小④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级别越高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第(1)题,图中甲、乙、丙商业部门所在城市的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乙、丙、甲,城市等级越高,提供服务的级别越高。
第(2)题,考查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服务级别、数目、彼此之间距离的关系。
【答案】(1)C (2)B
探讨1:我国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大都分布在平原地区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一般来说,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物产丰盈,交通便利,自然条件
优越。
此外,平原地区也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外联系方便。
探讨2:世界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
【提示】大多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沿海、沿湖、沿河平原地区。
探讨3: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地区有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吗?
【提示】有,但数量少,只有包头、乌鲁木齐、兰州。
[读图指导]
(1)读图名,明确图示主题。
由图名——“中国地形与特大城市分布(2003年)”得知,此图表示地表形态与城市分布的关系。
(2)提信息,抓住图示核心。
①抓住我国三大阶梯的范围,明确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密度和三级阶梯的关系。
②抓住我国400 mm年等降水量线的走向,明确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密度和降水量的关系。
(3)抓关键,分析核心问题。
该图直观地反映了我国特大城市的分布状况,可从以下两方面分析核心问题:①分析城市的影响因素时,首先要考虑自然因素,如地形和气候;②新城选址,建卫星城也要考虑到地形和气候因素。
[体验评价]
3.图中有A、B、C、D四座城市,试从地形、气候和河流等区位因素分析其发展前景。
(1)从地形考虑,________城市区位具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地区。
(2)从气候考虑,________城市区位较为有利,因为它们位于________,其中________城市区位更为有利。
(3)从河流因素考虑,________城市沿河而建,其中________城市位于干支流的交汇处,________城市位于河口,________城市位于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4)综上所述,________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解析】图上曲线代表等高线,B、D位于海拔200米以下,为平原地区;A、C在200
米以上,为丘陵山区。
从地形因素来看,平原地区最有利于城市的发展。
从气候来看,A城市由于纬度较高,城市的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B、C、D处于中低纬地区,热量条件充裕,且D距海较近,降水条件较好,所以D的气候条件是最好的。
从河流考虑,A、C、D都沿河而建,但区位不同。
A位于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C位于两河的汇合处,D位于河口处。
综上所述,D城市无论从地形、气候还是河流因素看,都占有很大的优势。
【答案】(1)B、D 平原
(2)B、C、D 水热条件适中的中低纬度地带 D
(3)A、C、D C D A (4)D
[课堂·小结]
对点训练1 城市区位选择
(2016·宁夏六盘山高一检测)下图中甲、乙是某河流上、中、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回答1~3题。
【导学号:37560053】
1.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
B.有大量人流和物流在此集聚、中转
C.这里生活和生产用水方便
D.这里风景优美,环境清洁
2.在a、b、c、d四地中,最有利于发展成大城市的是( )
A.a地 B.b地C.c地D.d地
3.下列城市区位与b地相似的是( )
A.赣州 B.大庆 C.广州D.武汉
【解析】第1题,b、c两地是城市选址的良好场所,都位于河流的交汇处,城市的发展,主要是经贸发展,人流物流的活动频繁,所以其最主要的原因是B。
第2题,d地位于河流的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有便利的河运和海运条件,最有利于形成大城市。
a地位于河流上游,地势起伏大,河运条件差。
b和c均位于河流的中游,位于支流与干流交汇处,便于形成城市,但与d比,条件还是不足。
正确选项为D。
第3题,赣州地处赣江上游,大庆主要是因为石油资源丰富而形成的大城市,没有大的河流交汇,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图中b地位于河流的交汇处,相似的有武汉,答案选D。
【答案】 1.B 2.D 3.D
对点训练2 城市体系
(2015·盐城学业水平模拟)读辽宁省部分城市分布图,完成4~5题。
4.目前,图示区域内等级最高的城市是( )
A.鞍山市B.大连市
C.沈阳市D.瓦房店市
5.下列关于城市服务功能说法正确的是( )
A.本溪的服务范围涵盖了抚顺
B.北票市与瓦房店市服务功能相似
C.与开原市级别相同的城市数量多,彼此距离远
D.大连市的服务种类与沈阳相同
【解析】第4题,辽宁省内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其省会城市沈阳市。
第5题,本溪和抚顺是两个相邻的地级城市,服务范围有一定的重合;从图例看,北票市和瓦房店市属于同等级的城市,因此其服务功能相似;与开原市级别相同的城市数量多,彼此距离较近;大连市
的城市等级比沈阳低,服务种类比沈阳少。
【答案】 4.C 5.B
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4】
(1)写出A、B两城市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图示地域范围内各级城镇的数目:直辖市________个,省级行政中心________个,地级市________个。
由此可以看出城镇数目与级别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图中不同级别城镇间的平均距离,总结这种距离的大小与城镇级别高低之间的关系。
【解析】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少,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多;等级较高的城市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相距较近。
【答案】(1)上海杭州
(2)1 2 8 城镇级别越高,城镇数目越少
(3)城镇级别越高,城镇之间的相互距离就越大。
我还有这些不足:
(1)
(2)
我的课下提升方案:
(1)
(2)
学业分层测评(六)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某城市示意图”,完成1~2题。
【导学号:37560055】
1.据图判断,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 )
A.位于河流沿岸B.位于铁路沿线
C.靠近海港D.矿产资源丰富
2.对滨海区的选址建设,其主导的区位条件是( )
A.地形平坦开阔B.矿产资源丰富
C.海陆交通便利D.环境优美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图中老城区主要位于河流沿岸,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交通,故该城市最初形成的原因是位于河流沿岸。
第2题,滨海区位于沿海地区,其选址于此主要是看中了此处靠近海港,又有多条陆路交通线与主城相连,海陆交通便利。
【答案】 1.A 2.C
3.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
图中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D.水陆交通枢纽
【解析】从图中看,与甲相比,乙位于长江沿岸的河流交汇处,水陆交通便利,故形成城市。
【答案】 D
A、B两城市均是我国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
读图,回答4~5题。
4.A、B两城市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煤矿
C.铁矿D.交通
5.对A、B两城市形成的自然区位条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城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B.A城地处河套平原,地形平坦
C.B城降水丰富,地处湿润地区
D.B城沿河分布,水运发达
【解析】第4题,A为包头,B为攀枝花,二者都是在铁矿石产地发展起来的城市。
第5题,包头地处西北干旱区,年降水量少。
【答案】 4.C 5.A
(2015·南通学业水平模拟)2014年12月11日,江苏省城镇化和城乡规划研究中心出炉《新城市规模划分标准对江苏省推进城镇化的影响和政策建议》,下表为江苏最新城市规模等级列表。
据此完成6~8题。
【导学号:37560056】
A.城市面积越大,城市等级越高
B.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C.经济水平越高,城市等级越高
D.常住人口越多,城市等级越高
7.江苏省Ⅰ型大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大量外迁,可能降级为Ⅱ型大城市
B.城市用地紧张,城市空间结构亟需优化
C.经济发展趋缓,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加
D.逆城市化严重,职能减少、服务范围缩小
8.新的城市规模分类后,不同城市将采取不同的人口引导政策。
下列城市中最需要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是( )
A.南通B.盐城
C.常州D.南京
【解析】第6题,表中城市分六级,人口规模大,城市级别越高,城市数量越少,反之亦然。
第7题,Ⅰ型大城市主要有无锡、苏州,经济发达,城市用地紧张。
第8题,南京城市规模过大,容易出现各类城市化问题。
【答案】 6.D 7.B 8.D
9.读某地1965年和2010年区域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37560057】
(1)1965年时,A、B均已形成村镇,请问B地形成村镇的条件有哪些?
(2)到了2010年,该地区已发展了若干个城市。
B地没有发展成为城市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城镇的发展与________开发密切相关,但随着该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多,地表水资源短缺将成为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B处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可以提供充足的水源、便利的交通等。
第(2)题,B地缺乏自然资源,且铁路的修建使水运的交通地位下降。
第(3)题,读图可知,E地有石林、溶洞,可发展旅游业,但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至地下;随着人口的增加,地表水资源将影响其发展。
【答案】(1)地处河流干、支流交汇处,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
(2)该地区铁路的修建使B地在交通运输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3)旅游资源(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地表径流常与地下暗河相通,使地表水极易下渗
[能力提升]
下图是“我国太行山东侧和西侧的交通和城市分布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太行山以西的城市分布特点是( )
A.沿黄河分布B.沿铁路和河谷分布
C.沿山麓地带分布D.沿冲积扇边界分布
11.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线上西侧一线的城市规模较大,其主要原因不正确的( ) A.地势较高,不易受洪灾影响
B.沿大道、公路分布,形成较早
C.河流沿岸,水运便利
D.地形平坦,易于城市建设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行山以西的城市主要沿铁路和汾河谷地分布。
第11题,太行山以东的两条铁路中的西侧一线,主要沿山麓地带分布,这里地势较高,不易受洪水侵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形成城市较早;有大道、公路等其他交通线通过,利于商业网点形成,故城市规模较大。
【答案】10.B 11.C
12.(2016·玉溪模拟)下图所示的大型商城,以汇集国际品牌商品、价格优惠为经营模式。
最有利于该商城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
A.靠近铁路、公路,货运成本低
B.靠近城市边缘,土地成本低
C.位于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
D.远离城市中心,环境质量优良
【解析】商城发展必须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在它的周围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商品来源区及销售区,其次是要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便于客货集散。
读图,该商城位于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之间,顾客来源广,C对。
靠近铁路、公路,交通便利,是重要影响因素,与货运成本低关系不大,A错。
商业区位选择,地价不是主要因素,B错。
环境质量优良对商业发展影响小,D错。
【答案】 C
13.读我国小学生人口密度和小学平均服务范围图,判断下列关于小学生人口密度与小学服务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小②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大③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小④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大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读图可知,小学生人口密度大,服务范围小;小学生人口密度小,服务范围大。
【答案】 D
14.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37560058】材料一自《济南都市圈规划》发布以来,支撑山东“一体两翼”总体战略布局中“一体”的两个重要规划,均已进入实施阶段。
“一体”就是指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两大中心城市为支撑,主要由半岛城市群和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两大板块组成的区域,该区域将成为山东经济的脊梁。
材料二山东半岛城市群。
(1)济南都市圈规划中的城市级别包括________个层次。
济南与淄博相比,________服务范围更大,山东半岛都市圈中服务范围最大的城市可能是________。
(2)济南是山东省的中心城市与它的地理位置是分不开的,经过济南的铁路有南北向的________,东西向的____________。
(3)试分析山东半岛城市群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4)大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大,应加快滨州、德州等中小等级城市的建设步伐,使之成为像济南一样的大城市或特大城市。
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体系的相关知识及读图分析能力,由题目可以获取以下信息:①济南都市圈城市体系的组成;②山东省部分城市的分布;③山东省的自然地理特征等。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城市体系的组成特点。
《济南都市圈规划》所涉及的城市主要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及周边的几个地级城市,形成了省内小范围的城市体系,其中济南是中心城市,其余的为次一级城市。
在山东半岛都市圈中,青岛规模最大,实力最强,是其中心城市。
济南位于京沪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处。
分析城市群的形成条件:一是自然条件,二是社会经济条件。
【答案】(1)2 济南青岛
(2)京沪铁路胶济铁路
(3)位于暖温带,气候适宜;沿海多港口;东望日本与韩国;处于北接辽东半岛、紧邻京津唐、南接长江三角洲的核心区域;环渤海经济圈与黄河三角洲的交会点;亚欧大陆东端的中北部,亚欧大陆桥的东部出海口等。
(4)不正确。
城市等级提升和服务范围的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交通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只是提供了条件,而不是决定因素,并不是每
一个城市都能提升其等级。
不同城市等级不同,功能也不同,城市建设要从实际出发,找准城市定位,大、中、小城市要做好各自的服务角色,才能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