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巧姐判词》原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巧姐判词》原文及赏析
(最新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巧姐判词》原文及赏析
【导语】:
《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九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一首是写王熙凤之女贾巧姐的。

《红楼梦》关于巧《金陵十二钗图册判词》正册判词其九
画: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

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这一首是写王熙凤之女贾巧姐的。

《红楼梦》关于巧姐的描写,始自第五回,终于第一百二十回。

前八十回的重要文字,仅只第五回中的正册判词之九、画面、《留余庆》曲文及刘姥姥给巧姐取名字几处。

其余均在后四十回叙写。

这四句判词展示了巧姐的遭际与归宿。

开头两句中的“势败”与“家亡”均指贾府的衰亡、败落,点明巧姐的遭际与贾府的衰亡紧密地连在一起。

“休云贵”说巧姐此时的显贵出身已无从谈起,“莫论亲”更暗示了她的“狠舅奸兄”,“爱银钱、忘骨肉”而将其盗卖。

续书写巧姐后为王仁(狠舅)、贾环、贾芸(奸兄)等所卖。

但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原指的“奸兄”绝非贾芸,因为第二十四回脂砚斋评说,后半部有“芸哥仗义探庵”(靖应鹍藏钞本)事,并说“此人后来荣府事败,必有一番作为”。

贾环则既非“舅”,也非“兄”,而是巧姐的
叔叔。

有的评者认为“奸兄”应指贾蓉。

“偶因济刘氏”,是指刘姥姥进荣国府告难时,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

后来贾府败落,巧姐遭难,幸亏有刘姥姥搭救,才出了火坑,故判词结句是“巧得遇恩人”。

关于巧姐遭难的具体情况,其归宿到底如何?虽在后四十回中作了叙写,但并不合曹雪芹在第五回中所设计的本意,如根据小说有关内容,尤其是判词、画、曲子以及脂评所提供的线索,曹雪芹佚稿中对巧姐的情节安排应是:贾府后来“一败涂地”、“子孙流散”,那时王熙凤遭厄于“狱庙”之中,自身难保,女儿巧姐被“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卖到了烟花巷,成了娼妓。

只有曾被凤姐接济过的刘姥姥意外地与凤姐相逢,才知道贾府遭难,于是“三进荣国府”查访巧姐下落。

巧姐这才“遇难成祥,逢凶化吉”,被救出火坑。

巧姐在贾府已“家亡人散”的情况下,被刘姥姥收养,后来与刘姥姥的外孙板儿结了亲,成了在“荒村野店”“纺绩”的农村劳动妇女。

这一情节发排有几个重要的线索可资证明。

一、在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巧姐取名时说“就叫他巧哥儿好。

……或一时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却从这‘巧’字儿来。

”这一段就为尔后巧姐的遭遇埋下伏笔。

贾府“势败”、“家亡”,巧姐自必“遇难”、“逢凶”,因凤姐“济刘氏”,才“遇难成祥”“逢凶化吉”,终于得到“荒村纺绩”这种较之其他金钗“独好”的结局,而巧姐的“荒村纺绩”的归宿,又恰是贾府“势败”“家亡”以后留下的“余庆”。

关于这一构想,有靖藏本四十二回脂评为据,在刘姥姥取名说那段话时,脂评批道:“应了这话固好,批书人
焉能不心伤,狱庙相逢之日,始知‘遇难成祥,逢凶化吉’实伏线于千里。

哀哉伤哉!此后文字,不忍卒读。

”由见过曹雪芹佚稿的脂评所提“狱庙相逢”“伏线于千里”,可知刘姥姥与凤姐在狱庙偶遇,才知贾府势败,于是仗义救巧姐出火坑,才成了“巧得遇恩人”。

二、关于巧姐流落到烟花巷。

巧姐遭难是随着贾府事败而发生的。

因贾府获罪,已不再是“世代勋戚”了,所以卖巧姐并不会“有干例禁”。

再如,开头甄士隐的《好了歌注》中所说的种种荣辱悲欢,都非泛泛之言,是有小说的具体情节为依据的。

“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想选富贵人家子弟为婿,谁料到会流落到娼妓所聚之处)指的就是贾巧姐。

又有第六回写刘姥姥初进荣府告贷,在难于启齿而不得不说时,曾写了“只得忍耻说道”几个字。

脂评批道:“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

”如果巧姐没有“沦落到烟花巷”,那末,一个贵族小姐,即使家亡势败,下嫁到农村给板儿作媳妇,又何用刘姥姥“忍耻”呢?可见这悲惨的遭遇是佚稿中的内容,难怪脂评要“哀哉伤哉”“不忍卒读”了。

刘姥姥从苦海中把巧姐救出,使她跳出了烟花迷津,这岂不是“巧得遇恩人”吗?
三、关于与板儿结亲,成了“荒村野店”的“纺绩”之人。

这在脂砚斋评语中亦有提示,如甲戌本第六回回前脂评说:“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进、三进及巧姐之归着。

”“归着”一语,特别提示了巧姐的归宿是刘姥姥家。

又在小说此回叙到“小小一个人家,向与荣府略有些瓜葛”处,脂评曰:“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

真千里伏线。

”这里的“正脉”就是指正式的亲
戚,绝非攀认的假亲戚。

再如,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曹雪芹把巧姐与板儿的嬉戏作了描写(第四十一回)。

庚辰本在下面这段描写中,曾有两处脂评:
那大姐儿因抱着一个大柚子顽的,忽见板儿抱着一个佛手,便也要佛手。

(脂评,小儿常情,遂成千里伏线。

)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儿等不得便哭了。

众人忙把柚子与了板儿,将板儿的佛手哄过与他才罢。

那板儿……又忽见这个柚子又香又圆,更觉好顽,且当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

(脂评,柚子即今香圆之属也,应与“缘”通。

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

以小儿之戏,暗透前后通部脉络,隐隐约约,毫无一丝漏泄,岂独为刘姥姥之俚言博笑而有此一大回文字哉!) 脂评这段文字有其可信处,因其见过曹雪芹关于巧姐归宿情节的佚稿。

而且判词画面文字亦揭示得明明白白:“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里纺绩”。

此外,在第十五回,写贾宝玉去铁槛寺途中,在“庄农人家”见到“村庄丫头”纺纱,觉得“果然好看”。

清人王希廉评曰:“写乡村女子纺纱等事,直伏巧姐终身。


故巧姐归宿绝非续书所写嫁给“家资巨万”的大地主周家。

曹雪芹写巧姐的构思是富有很深刻的意义的。

《红楼梦》中十二钗归宿是悲剧性的,唯独巧姐“遇难成祥,逢凶化吉”,从“大观园”的宦府千金,变为“荒村野店”的纺绩村妇。

这不仅使巧姐永远脱离了那贵族大家庭的罪恶渊薮,而且从中寄寓了作者追慕农桑的朦胧憧憬。

作者让刘姥姥在巧姐一生中处于恩人地位,也表现了他崇敬劳动人民的新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