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福建省诏安县江夏小学 沈小华
【摘 要】 真情实感是整篇作文中的眼睛,没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其实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身躯。

所以,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

文章基于此,首先从“流于形式、千篇一律和生搬硬套”这三个角度分析了“真情实感”的应用现状,然后又在此基础上,从将“真情实感”与各项教学活动相结合和将“真情实感”与课堂情境创设相结合这两个层面阐述了“真情实感”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 小学语文;真情实感;作文教学
在小学语文作文写作中存在着一个严重的问题,即很多学生都会忽略对自己真情实感的抒发与表达,致使作文平淡无奇,缺乏灵魂。

那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中体现“真情实感”的几点教学尝试。

 一、“真情实感”的应用现状
1.流于形式
大家在小学三年级学习如何写作时,一定都听语文教师提到过“作文模板”“作文范文”“优秀作文”这些词汇,这四个字简直是伴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作文模板”“作文范文”“优秀作文”这些词汇有一些错误认识,认为“这些都是优秀作文,那我直接套用,我的作文不就也是优秀作文了嘛”。

所以,部分学生就直接用他人的作文内容,直接抄袭他人的立意方向等。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即套用来的作文是没有情感的,是没有新意的,是流于形式的。

2.千篇一律
写作文有作文模板,写素材当然也有素材模板。

我们在写作文时,为了使大家读下去的欲望更加强烈,一般都会在文章当中融入几个例子,这些例子不能是瞎编乱造的,而要是一些真人真事,因为只有这样的例子才能打动人,才能吊起读者阅读的胃口。

但是,小学这一阶段可用性高的实例是有限的,一个班的学生所运用的例子难免会有重复的,久而久之,教师就会发现,小学生使用的例子其实就那几个,而且还都是一听就知道寓意是什么的例子,这就使学生的作文成了千篇一律的文章,成了看第一句就知道最后一句的文章。

3.生搬硬套
“开头运用排比句、拟人句或者比喻句,首尾要呼应,句首句尾要点题”等金句,是传统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模式中时常挂在嘴边的几句话,这几句话深入人心,每看一个学生的作文,我都能从中看到学生对这些作文金句的运用。

运用这些金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有益处的,可这种益处是短暂的,因为它们在初高中就不适用了,在初中和高中需要的不是这种定向的、固定的思维或者模板,需要的更多的是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所以,这些生搬硬套的金句只适用于小学阶段,如果学生不能够灵活运用这些金句,久而久之,它们就会变成生硬的“废铜烂铁”。

二、“真情实感”的应用策略
1.将“真情实感”与各项教学活动相结合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不断深入和发展,语文作文写作教学活动中的情感教学策略也随之运用于各项教学活动之中,并致力于使作文教学中的每项教学活动都能得到的积极的影响。

所以,语文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动态变化,除了要给予足够的理解和积极的鼓励,当然还要通过其他的教学方法给予辅助性的支持。

例如:在小组合作写作或者作文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教师的耐心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

无论是在哪一个教学环节,语文教师都要下好融入情感因素的“棋子”,让学生全方面地受到情感因素的熏陶,受到真情实感的影响和熏陶,进而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

2.将“真情实感”与课堂情境创设相结合
对作文写作有抵触心理的不光是小学生,就连一些中学生、大学生对写作其实都有一种不情愿因素。

作文写作毕竟是一种知识输出,我们要想帮助学生解除这种输出障碍,首先就要树立他们的写作信心,加强其审美体验,如此才能进一步地将“真情实感”融入作文之中。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如何描写身边的亲朋好友之前,我先以班级里的几位学生为例,把他们的形象拍下来,使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投影。

在作文课堂教学时,我就让学生边看画面边回想一些同学、朋友之间的事情,并进行小组交流,逐渐的,这种多画面的情境导入就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课堂上的讨论氛围也变得浓烈起来,接着我就趁热打铁,请学生们来说一说应该如何描写投影仪上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

有的学生说要描写人物的样貌,有的学生说要写出所展现人物与大家之间的友谊,还有的学生说要写出所展现人物做过的难忘的事情……最后,我对学生进行了进一步引导:“难道这些学生没有内在美,没有心灵美吗?我们在描写人物外在美的时候,不能漏掉内在美,内在美才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我们要注重挖掘他们的内在美,并将‘两美’进行深度结合。

”这样,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顺理成章地知道了如何输出知识,知道了如何书写这篇作文,同时感受到了欣赏美和人类灵魂的精神美。

“真情实感”在作文写作中的融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的、浩大的工程。

所以,这项工程单靠教师的“教”是没办法顺利完成的,还需要学生的配合,如此才能将“真情实感”与作文写作相融合,才能使学生的情趣体验和审美体验得到升华,才能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以促使学生“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完美体现,促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葛炎.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互动情景教学策略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21):137-137.
[2]陈春玉.让习作因体验而精彩——浅谈体验教学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6(05):28-30.
[3]覃启龙.“真情实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现状及策略探讨[J].读与写,2017,14(10):46-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