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评价应激发个体生命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语文教学的最大弊端在于无视人的存在,即无视学生的人格心理发展水平,仅以教材的内涵、功能作为全部的教学任务,把学习结果的未来价值作为全部的教学动因,故而学生的学习成效低下,特别是个体的未来发展十分有限。
因此,在职教语文新课程中,教师面对课堂要有“学生意识”,面对学生要有“人的意识”,在组织教学活动中,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主体的学习心理状态上,及时积极地对学习者的学习投入程度给予评价。
这种即时随机评价应坚持三个原则:
1.评价要见“人”
长期以来,学生评价的内容过于注重学业成绩,尤其是学科知识、书本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文科学素养以及情绪、态度、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评价。
同时,学生评价还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发展的价值追求。
但随着信息化时代与经济知识时代的到来,仅仅掌握知识与技能已不能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要关注其在智能上的广泛适应性,而且要关注身心素质等方面的协调发展,突出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
与此同时,多元智力理论和成功智力理论的风行,再一次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和独特性的价值,于是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评价指标的多元化,以适应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要求。
对于我们职业教育而言,这种学生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2.评价要有“的”
时至今日,学生评价仍保留着选拔性、区分性功能,这种评价仅
仅提供一个等第参数,难以提供学生实际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对于诊断、改进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几乎无能为力。
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必将给学生带来心理负担,使部分差者丧失学习的信心,容易滋生出不合作的态度。
新课程提出了评价应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诊断学生成长中的问题,发现学生的特长,展示学生的才华,从而发挥评价的改进与激励功能。
正如美国著名教育评价学专家斯塔弗宾所言,“评价的目的不在证明,而在改进”,学生评价既不能简单地以“一俊遮百丑”,也不能粗暴地因“一丑而掩百俊”。
3.评价要思“变”
基于对学生的人格心理水平、未来就业与终身发展的考虑,评价既要强调为社会服务的一方面,更要强调为人的发展服务的重要性。
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系统分析、及时反馈,对学生的现实与未来发展状况作出价值判断,从而实现评价对象“增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