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角(基础)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PPT课件
![初中数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5d024935901020207409cc1.png)
球,反弹后的红球会直接入袋,此时∠1=∠2.这个问题可以 简单地表示为右图.其中∠EDC=90º,那么各个角与∠1有什 么关系?
E
D
F
1
2
1
2
A
B
C
∠ADC
有的角与∠1的和等于90º,例如(
)
有的角与∠1的和等于180º,例如( ∠ADF)
5
创设情境,引出新知
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º(直角),就 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 另一个角的余角.
O
●
60° 10°
● 东A
C
南
17
课堂小结,自我完善
互为余角
互为补角
对应图形
1 2
21
数量关系 性质
∠1+ ∠2 = 90 °∠1+ ∠2 = 180 °
同角或等角 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 的补角相等.
19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11
归纳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对于余角是否也有类似性质?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12
推导性质,理解运用
则_(∠__11_)_=若_∠∠__31__与_,∠根2互据余是,_同∠_角2_的与_余∠_角3_相互_等余_,. ∠3=(2∠)若6,∠3则与∠_∠_4__4_互=∠补_5_,__∠__6,与根∠据5互是补_,_且_ 等_角_的_补_角_相_等_.
13
推导性质,理解运用
例 如图,A,O,B在同一直线上,射线OD 和射线OE分别平分∠AOC和 ∠BOC,图中哪 些角互为余角?
数学七年级上册4.3.1角的定义(共15张PPT)
![数学七年级上册4.3.1角的定义(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6eb274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6d.png)
一、情景导入
观察了下面实物,你发现这些实物给我们共 同的形象是什么?
首页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角的概念
边
画一画 你会画出角吗? 顶点
边
议一议 角是由什么组成的图形?
公共端点 两条射线
首页
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实物给我们角的形象呢?
首页
思考:下列图形是角吗?
首页
知识要点
角的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 形,叫做角
首页
探究点二 角的表示方法
怎样表示一个角呢?
A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且把顶点字母放在中间。如:
∠ABC或∠CBA
B
C
2、用角的顶点表示。如∠B
1
3、用一个数字表示。 如∠1
α
4、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如∠α
首页
角可以看作一条射 线绕着它的端点旋 转所成的图形。
终边 顶点 始边
首页
知识要点
1、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 且把顶 点字母放在中间。
2、用角的顶点表示。如∠B
3、用一个数字表示。 如∠1
4、用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如∠α
首页
典例精析
பைடு நூலகம்
例1、图中有 3 个角,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
A
图1的各个角吗?
a
O2
E
C
图1
例2.图中有 3 个角,它们是 ∠ AOB, ∠ BOC, ∠ ACD .
BA
O
C 图2 D
首页
探究点三 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工具: 量角器 角的度量单位:度,分,秒
见《学练优》第92页第1~9题
首页
三、课堂小结
1、角的概念 2、角的表示方法 3、角的度量单位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角》例题与讲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4.3《角》例题与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67a2e7043169a4517623a328.png)
4.3 角1.角的定义及其表示方法(1)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角也可以看作是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形成等角;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形成周角.(2)角的表示方法:有四种表示角的方法:①用一个阿拉伯数字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在角内用一段弧标注; ②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当角的顶点处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时,不能用这种方法表示角;③用一个小写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意一个角,这时表示顶点的字母一定要写在中间. 破疑点 角的理解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张开的幅度大小有关,角可以度量,可以比较大小,可以进行运算;(2)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所说的角都是指小于平角的角.【例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平角是一条直线B .一条射线是一个周角C .两边成一条直线时组成的角是平角D .一个角不是锐角就是钝角解析:要做对这类题目,一定要理解概念,严格按照概念进行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平角、周角都是特殊角,虽然它们与一般角形象不符,但是它们仍然是角,它们都具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只不过平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周角的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罢了. 答案:C【例1-2】 如图,以点B 为顶点的角有几个?请分别把它们表示出来.分析:.射线BA 与BD ,BA 与BC ,BD 与BC 各组成一个角.表示顶点的字母必须写在中间.当一个顶点处有多个角时,不能用一个表示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所以不能把∠ABC 错写成“∠B ”.书写力求规范,如用数字或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顶点处加弧线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的希腊字母.注意:角的符号一定要用“∠”,而不能用“<”. 解:以B 为顶点的角有3个,分别是∠ABC ,∠ABD ,∠DBC .2.角的度量与换算(1)角度制: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2)角度的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把1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就是1秒的角,记作1″.谈重点 角度的换算 (1)度、分、秒的换算是60进制,与时间中的时、分、秒的换算相同;(2)角的度数的换算有两种方法:①由度化成度、分、秒的形式(即从高位向低位化),用乘法,1°=60′,1′=60″;②由度、分、秒化成度的形式(即从低位向高位化),1″=⎝⎛⎭⎫160′,1′=⎝⎛⎭⎫160°,用除法.度及度、分、秒之间的转化必须逐级进行转化,“越级”转化容易出错.【例2】 (1)将70.23°用度、分、秒表示;(2)将26°48′36″用度表示.分析:(1)70.23°实际是70°+0.23°,这里70°不要变,只要将0.23°化为分,然后再把所得的分中的小数部分化为秒.将0.23°化为分,只要用0.23乘以60′即可.(2)将26°48′36″用度表示,应先将36″化成分,然后再将分化成度就可以了.将36″化成分,可以用⎝⎛⎭⎫160′乘以36.解:(1)将0.23°化为分,可得0.23×60′=13.8′,再把0.8′化为秒,得0.8×60″=48″.所以70.23°=70°13′48″.(2)把36″化成分,36″=⎝⎛⎭⎫160′×36=0.6′,48′+0.6′=48.6′,把48.6′化成度,48.6′=⎝⎛⎭⎫160°×48.6=0.81°. 所以26°48′36″=26.81°.3.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的比较: ①度量法: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按照度数比较角的大小,度数大的角大,度数小的角小;反之,角大度数大,角小度数小. ②叠合法:把两个角的顶点和一边分别重合,另一边放在重合边的同旁,通过另一边的位置关系比较大小.解技巧 角的比较 ①在度量法中,注意三点:对中、重合、度数;②在叠合法中,要注意顶点重合,一边重合,另一边落在重合这边的同侧.(2)角的和差:角的和、差有两种意义,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几何意义对于今后读图形语言有很大帮助,代数意义是今后角的运算的基础.①几何意义:如图所示,∠AOB 与∠BOC 的和是∠AOC ,表示为∠AOB +∠BOC =∠AOC ;∠AOC 与∠BOC 的差为∠AOB ,表示为∠AOC -∠BOC =∠AOB .②代数意义:如已知∠A =23°17′,∠B =40°50′,∠A +∠B 就可以像代数加减法一样计算,即∠A +∠B =23°17′+40°50′=64°7′,∠B -∠A =40°50′-23°17′=17°33′.(3)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射线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有∠1=∠2=12∠AOB 或∠AOB =2∠1=2∠2.警误区 角的平分线的理解 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它必须满足下面的条件:①是从角的顶点引出的射线,且在角的内部;②把已知角分成了两个角,且这两个角相等.【例3】 如图所示,OE 平分∠BOC ,OD 平分∠AOC ,∠BOE =20°,∠AOD =40°,求∠DOE 的度数.解:∵OE平分∠BOC,∴∠BOE=∠COE.∵OD平分∠AOC,∴∠AOD=∠COD.又∵∠BOE=20°,∠AOD=40°,∴∠COE=20°,∠COD=40°.∴∠DOE=∠COE+∠COD=20°+40°=60°.4.余角和补角(1)余角和补角的概念:①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②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2)性质:余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用数学式子表示为:∠1+∠2=90°,∠3+∠4=90°,又因为∠2=∠4,所以∠1=∠3.补角的性质: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用数学式子表示为:∠1+∠2=180°,∠3+∠4=180°,又因为∠2=∠4,所以∠1=∠3.(3)方位角:在航海、航空、测绘中,经常会用到一种角,它是表示方向的角,叫做方位角.通常以正北、正南方向为基准,描述物体运动的方向.通常要先写北或南,再写偏东还是偏西.警误区余角和补角的理解余角和补角是成对出现的,它们之间互相依存,只能说∠1的余角是∠2,∠2的余角是∠1,或者说∠1与∠2互余,而不能说∠1是余角.【例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OD=90°,∠1=40°,求∠2的度数.解:因为∠AOD+∠AOC=∠AOD+∠BOD=180°,所以∠AOD=∠AOC=∠BOD=90°.又因为∠1+∠FOC=180°,∠DOF+∠FOC=180°,所以∠DOF=∠1=40°.所以∠2=∠BOD-∠DOF=90°-40°=50°.5.运用整体思想解决角的计算问题整体思想就是根据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不拘泥于部分而是从整体上去把握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整体思想突出对问题的整体结构的分析和改造,发现问题的整体结构特征,善于用“集成”的眼光,把某些式子或图形看成一个整体,把握它们之间的关联,进行有目的的、有意识的整体处理.整体思想方法在代数式的化简与求值、解方程、几何解证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整体代入、整体运算、整体设元、整体处理、几何中的补形等都是整体思想方法在解数学问题中的具体运用.【例5】如图所示,∠AOB =90°,ON 是∠AOC 的平分线,OM 是∠BOC 的平分线,求∠MON 的大小.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AOC -∠BOC 视为一个整体,代入求值.解:因为ON 是∠AOC 的平分线,OM 是∠BOC 的平分线,所以∠NOC =12∠AOC ,∠MOC =12∠BOC , 所以∠MON =∠NOC -∠MOC =12∠AOC -12∠BOC =12(∠AOC -∠BOC )=12∠AOB =12×90°=45°. 6.钟表问题对于钟表问题要掌握基本的数量关系,如走一大格为30度,一小格为6度,分针每分钟转6度,时针每分钟转0.5度,分针是时针转速的12倍等.若已知具体时间,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只需知道它们相距的格数,便可求得;若是已知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求相应的时间,则一般需要建立方程求解.【例6】上午9点时,时针与分针成直角,那么下一次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是什么时候?解:设经过x 分钟,时针与分针再次成直角,则时针转过(0.5x )°,分针转过(6x )°,如图所示,可列方程360-6x -(90-0.5x )=90,解得x =32811.即过32811分钟,时针与分针再一次成直角.7.角中的实验操作题实验操作题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新形式的考题,它集阅读、作图、实验于一体,要求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在动手操作中找出答案.这类题目主要是能画出整个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进而求出点的转动角度.【例7】如图,把作图用的三角尺(含30°,60°的那块)从较长的直角边水平状态下开始,在平面上转动一周,求B 点转动的角度(在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一律看作点没有转动).解:如图,从位置①到位置②,B 点转过90°;从位置②到位置③,B 点转过120°;从位置③到位置④,由题意B点看作不动.于是在整个过程中B点转过的角度为90°+120°=210°.8.归纳猜想在角的问题中的运用归纳猜想,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史上的许多重要发现:如哥德巴赫猜想、四色猜想、角谷猜想、费马定理等都是由数学家的探究、猜想、总结而得到的.学习数学必须不断地去探索、猜想,不断地总结规律,才会有新发现.运用n(n-1)2这个式子,能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能达到一石数鸟,这都是大家善于借鉴的结果.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不断总结、归纳规律,积累经验,运用总结出来的方法、技巧解决问题.【例8】(1)若在n个人的聚会上,每个人都要与另外所有的人握一次手,问握手总次数是多少?(2)如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段?如图②中共有多少个角(指小于平角的角)?解:(1)每个人可与另外(n-1)个人握一次手,n个人就有(n-1)·n次握手,其中各重复一次,所以,握手总次数是n(n-1)÷2次.(2)图①中每两个点构成一条线段(类似于两个人握一次手),所以共有n(n-1)÷2条线段.图②中每条射线都与另外(n-1)条射线构成一个角(类似于握手),所以共有n(n-1)÷2个角.9.方位角的应用(1)如图,画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AB和CD相交于点O,其中一条为水平线,则图中四条射线所指方向就是东西南北四大方向,具体是:向上的射线OA表示正北方向,向下的射线OB表示正南方向,向右的射线OD表示正东方向,向左的射线OC表示正西方向.这四大方向简称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建立这四条方向线后,对于点P,如果点P在射线OA上,则称点P在正北方向;如果点P在射线OB上,则称点P在正南方向;如果点P在射线OC上,则称点P在正西方向;如果点P在射线OD上,则称点P在正东方向.(2)在图中,东西和南北方向线把平面分成四个直角,如果点P在正北方向线OA与正东(或正西)方向线OD(或OC)的夹角内,且射线OP与正北方向线OA的夹角是m°,则称点P在北偏东(或西)m°方向;如果点P在正南方向线OB与正东(或正西)方向线OD(或OC)的夹角内,且射线OP与正南方向线OB的夹角为m°,则称点P在南偏东(或西)m°方向.例如图中的射线OA,OB,OC,OD分别称为:北偏东40°、北偏西65°、南偏西45°、南偏东20°.对于偏向45°的方位角,有时也可以说成东南(北)方向或西南(北)方向.如图中的OC,除了说成南偏西45°外,还可以说是西南方向,但不要说成南西方向.【例9】如图,OA的方向是北偏东15°,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1)若∠AOC=∠AOB,则OC的方向是________;(2)OD是OB的反向延长线,OD的方向是____;(3)∠BOD可看作是OB绕点O逆时针方向至OD,作∠BOD的平分线OE,OE的方向是____;(4)在(1)、(2)、(3)的条件下,∠COE=____.解析:(1)∵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1=90°-50°=40°,∴∠AOB=40°+15°=55°∵∠AOC=∠AOB,∴∠AOC=55°,∴∠FOC=∠AOF+∠AOC=15°+55°=70°,∴OC的方向是北偏东70°.(2)∵OB的方向是西偏北50°,∴∠1=40°,∴∠DOH=40°,∴OD的方向是南偏东40°.(3)∵OE是∠BOD的平分线,∴∠DOE=90°.∵∠DOH=40°,∴∠HOE=50°,∴OE的方向是南偏西50°.(4)∵∠AOF=15°,∠AOC=55°,∴∠COG=90°-∠AOF-∠AOC=90°-15°-55°=20°.∵∠EOH=50°,∠HOG=90°,∴∠COE=∠EOH+∠HOG+∠COG=50°+90°+20°=160°.答案:(1)北偏东70°(2)南偏东40°(3)南偏西50°(4)16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b6f4dbd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ae.png)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了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在教材的处理上,我将以角的定义和分类为主线,通过对角的性质的探究,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注重学生的参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一群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他们对数学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掌握,但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我需要通过一些简单的实例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同时,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可能还不够成熟,我需要通过引导和示范,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式,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能够运用角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性质。
2.难点:对角的概念的深入理解,对角的分类和性质的灵活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讨论法、实例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直观地展示角的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a133f8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36.png)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形式,评价学生对角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3)发展性评价: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成长。
4.教学策略:
(1)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接触的是直观的几何图形,对于角的度量、分类和运算可能缺乏系统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采用直观演示、动手操作等方法,帮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逐步建立起角的正确概念。
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还未能充分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需要教师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角,从而增强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角的知识过程中,逐步形成严密的数学思维。
(五)总结归纳
1.教学活动设计:
(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定义、表示方法、分类、度量和运算;
(2)教师强调重点和难点,梳理知识体系;
(3)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加深对角的认识;
(2)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字数:2513字。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
(1)角的表示方法:度数表示和弧度表示;
(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角的度量:度量和画角的方法;
(4)角的和差运算。
2.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角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度数和弧度的关系;
(2)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并能判断各种角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3角 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4.3角 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9b85af603d8ce2f01662320.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角知识点归纳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叫做角。
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可以看作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
角的表示方式:①用三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且表示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另外两个字母的中间。
例如:∠MON、∠AOB 。
②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表示。
例如:∠A、∠B、∠C 。
③用一个数字表示。
例如:∠1、∠2、∠3 。
④用一个希腊字母表示。
例如:∠α、∠β、∠γ。
如果一个角被它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分成两部分,则表示这个角的时候,不能用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的形式来表示。
例子:如图,∠AOB被OM分成两部分,这时候∠AOB的写法是正确,但是∠AOB不能表示为∠O 。
角的单位有:度、分、秒。
度、分、秒的概念:①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记作1°。
②把1度的角平均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分的角,记作1′。
③把1分的角平均分成60份,每一份就是1秒的角,记作1″。
单位换算:(1)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2)1°=60′,1′=60″度、分、秒是60进制的。
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
角的大小只与它两边的张开程度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角的两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每一副三角尺由两个特殊的三角形组成,一个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另一个是含有30°的直角三角形。
用一副三角尺可以画出以15°为倍数的角。
例如:15°、30°、45°、60°、75°、90°、105°……比较两个角大小的方法:①度量法。
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再进行比较。
②叠合法。
把两个角的一条边叠合在一起,再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来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4.3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教案)
![4.3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bbe22f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a1.png)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角边角、角角边概念的理解普遍存在一些困难。在讲解过程中,我意识到需要用更直观、更贴近生活的方式去解释这些抽象的几何关系。例如,我尝试用学生们熟悉的物体,如三角板、纸飞机等,来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这样似乎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
课堂上,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案例分析时显得有些迷茫,可能是因为案例与他们的生活经验距离较远。这时,我及时调整策略,引入了一些更接近他们日常生活的例子,如校园里的几何图案、建筑物的结构等,帮助他们建立起几何概念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4.3第2课时角边角、角角边(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第2课时,主题为“角边角、角角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理解并掌握角边角、角角边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角边角:两个角共享一条边,且这两个角的非公共边分别是这两个角的邻边。
-角角边:两个角共享一个顶点,且这两个角的另一边分别是这两个角的邻边。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角边角、角角边的基本概念。角边角是指两个角共享一条边,而角角边是指两个角共享一个顶点。这些概念在几何图形的判定中起着关键作用,帮助我们识别全等或相似的三角形。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将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角边角、角角边的关系来解决几何问题。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使学生学会倾听他人观点,表达个人想法,共同探索几何图形中的规律和性质,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要求相符,有助于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掌握角边角、角角边的基本概念,并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进行几何图形的判定和证明。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4.3角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4.3角](https://img.taocdn.com/s3/m/0e4f5239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ad.png)
3.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学会画角的方法,并将此技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角的发现和运算过程,提高表达与倾听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明确角是由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顶点)和非公共部分组成的图形,强调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角的基本概念、分类、度量单位换算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角的分类: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的定义,并能正确区分。
-角的度量:理解和掌握度、分、秒的换算关系,例如1度=60分,1分=60秒。
-角的和差运算:学会计算两个角的和与差,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画角方法:掌握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
-角度度量单位的换算:学生容易混淆度、分、秒之间的换算关系,需要通过实际例题和反复练习来加深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4.3角》这节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角的定义和分类时,普遍表现出较好的掌握情况。他们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形和实际操作,快速区分锐角、直角、钝角等不同类型的角。这一点让我感到很欣慰,说明学生们在空间观念的培养上取得了进步。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角度度量单位换算这一部分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尽管我通过例题和练习进行了讲解,但仍有部分学生在具体操作时感到困惑。因此,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实际操作和直观演示,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个知识点。
4.3角的表示与度量
![4.3角的表示与度量](https://img.taocdn.com/s3/m/83df10f7c8d376eeaeaa31f0.png)
(4)小明不巧将墨迹弄到地图上,哈 尔滨的具体位置看不清楚,你能帮助确 定哈尔滨的位置吗?
A
O
D B C
• 看一看
• • 10=60′, 1′=60″
•算一算:
• (1)1.45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秒? • (2)1800″等于多少分?等于多少度?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知 识?有何体会?
•(2)点M在∠ABC外部;
•(3)点N在∠ABC边上。
• 三、想一想:
• (1)用适当方式表示下图中的每个角。
• (2)16点整时,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 角是( ) • A 150 B 450 C 600 D 1200 • (2003年武汉初中竞赛)
• 做一做:
•这是一幅中国地图的简图: (1)请用字母表示图中的每个城市; (2)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 的每两个城市之间的夹角; (3)请用量角器测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与同伴交流自己的量法和读法;
(1)学到了角的定义、角的表示、角的度量。
(2)角的表示需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时, 顶点字母一定要放在中间,惟有在顶点处只 有一个角时,才能用顶点一个字母来表示。 (3)在学习过程中注意观察、勤于操作、 积极思考、主动交流、善于总结。
五、议一议:(一石三鸟)
• (1)求角度:如图∠ABC上有以B为端点引出三条射 线,此时,图中共有几个角?如果引出的射线有10条 呢?n条呢? • (2)求线段条数:线段上有许多点?请问有多少条 线段? • (3)求交点个数:有4条直线两两相交,共有多少个 交点?如果是10条直线呢?n条直线呢?
教 学 目 标
教学思考
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 角的概念及表达方法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bf8121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bb.png)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4.3角》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分类和性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并能运用角的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几何的基础,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初步的图形知识,对于图形的认知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性质,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了解角的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定义和分类2.角的性质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的概念和性质。
2.采用自主探究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自己发现角的性质。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模型,如三角板、四边形等。
2.准备一些图片,如角的示意图、角的分类图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如判断题、填空题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角模型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引导学生思考:角是由哪两个点确定的?角有哪些分类?2.呈现(10分钟)介绍角的定义和分类。
给出角的定义:由一个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
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量角器测量一些角的度数,并判断它们的类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判断题和填空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教师及时批改,给予反馈。
5.拓展(10分钟)介绍一些角的性质,如:角的度数与边的长短无关;角的度数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等。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07999b85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d2.png)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角》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1的内容,本节内容主要介绍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角的定义、特点,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平面几何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理解不够深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能正确识别各种角。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
2.教学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情境教学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教具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引导学生关注角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讲解角的概念:讲解角的定义,让学生理解角的特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感受角的概念。
3.角的分类:讲解角的分类,让学生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定义。
4.角的度量:讲解角的度量方法,让学生学会用度、分、秒表示角的大小。
5.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识别各种角,并用度、分、秒表示它们的大小。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角的概念、分类和度量方法的重要性。
7.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1.角的概念2.角的分类3.角的度量–度、分、秒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4.3角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4d0c98f0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9c.png)
3.总结小组讨论的结果,提炼出角的性质和特点,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具有针对性和拓展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分类,能够正确识别各种角。
2.能够运用角的概念和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测量物体的大小、角度等。
3.学会使用量角器,掌握角的度量方法,能够准确地度量角的大小。
4.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角的性质和特点,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给出讨论题目,如“探讨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合作探究和交流。
2.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实证分析和推和分享,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和借鉴。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分类、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观点,组织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知识共享。
3.通过问题的解答,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逻辑性和严谨性,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合作探究角的性质和特点,共同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
2.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环节,让学生在交流和互动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3.3余角和补角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411360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f.png)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概念。
2.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性质进行计算。
3.能够运用余角和补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3.对于小组讨论,设计更具吸引力的讨论题目,并适时给予指导和激励。
课后,我将通过以下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1.收集和分析学生的练习和作业,评估知识掌握情况。
2.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3.自我反思,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
反思和改进措施: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对课堂活动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三)巩固练习
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升应用能力,我计划设计以下巩固练习或实践活动:
1.个人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共同解决。
3.数学游戏:设计余角和补角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知识。
4.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后寻找生活中的余角和补角实例,并进行记录和分享。
这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是:直观展示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互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题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检验学习效果。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实际问题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见解,共同解决问题。
3.课堂游戏:设计余角和补角相关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互动,提高学习兴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81ac0e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4c.png)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4.3《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4章“角的初步认识”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线段的性质,对几何图形有了初步的认识。
本节课通过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掌握角的分类,并为后续学习三角形、四边形等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对几何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和特征,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加深对角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概念,能正确识别各种角。
2.掌握角的分类,能对给定的图形进行角的分类。
3.能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的概念、角的分类。
2.难点:对角的概念和分类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概念;通过实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角的理解;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巩固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真实图片,如钟表、剪刀等。
2.准备一些带有角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3.准备一些关于角的应用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真实图片,如钟表、剪刀等,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图片中的角。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这些形状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带有角的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中的角,并提问:“你们能说出这些角的特点吗?”让学生加深对角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些带有角的图形,试着对它们进行分类。
然后,各组汇报分类结果,大家一起讨论,得出角的分类。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关于角的应用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4.3角方位角(教案)
![4.3角方位角(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09467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a6.png)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方位角的基本概念。方位角是表示物体相对于某个基准方向(通常是正北方向)的角度。它是描述方向的重要工具,广泛应用于军事、航海、建筑等领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方位角在航海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船只准确导航。
(4)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在分析实际案例时,可能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教师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逐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例说明:
(1)教学重点:在讲解方位角的表示方法时,教师可以举一个例子,如“从A点出发,沿北偏东30°的方向行进100米到达B点”,让学生理解如何表示方位角。
(2)教学难点:在讲解罗盘仪的使用时,教师可以演示如何读取罗盘仪上的角度,并指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差,如磁偏角等,指导学生如何校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方位角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方位角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4.3角方位角”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确定方向或位置的情况?”(例如,使用地图导航)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方位角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方位角的奥秘。
2.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使用罗盘仪或方位盘进行方位角的测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相关技能,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4.3角(贺秀梅) dyhu1)
![4.3角(贺秀梅) dyhu1)](https://img.taocdn.com/s3/m/7f43ca19866fb84ae45c8d41.png)
4.3 角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舜耕中学 贺秀梅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4.3 角
学习目标
1.知道角的两种定义,认识平角、周角. 2.会用四种方法表示角. 3.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进行角的度、分 秒的简单计算. 4.能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预习展示
实施目标1:知道角的两种定义,认识 平角 、周角
端点 射线 绕着它的______ 2.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______ 旋转而成.
一条射线绕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
平角 ,继续旋转, 一条直线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_
当终边和始边重合时,所成的角叫做____. 周角
学习目标
1.知道角的两种定义,认识 平角 、周角.
2.会用四种方法表示角.
3.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进行角的度、分、秒
公共端点 的______ 两条射线 1.角是由两条具有_________ __ 组 顶点 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______.
A
边 顶点 O
边
B
预习展示
实施目标1:知道角的两种定义,认识 平角 、周角
公共端点 的______ 两条射线 1.角是由两条具有_________ __ 组 顶点 成,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角的______.
15.61° (4)15°36′36″=______
学习目标
1.知道角的两种定义,认识 平角 、 周角. 2.会用四种方法表示角.
3.知道角的度量单位,会进行角的度、分、秒
的简单计算. 4.能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实施目标4:能用角的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A O B D C
(1)请用字母分别表示以北京为中心的每两个城市之 间的夹角. (2)哈尔滨在北京的北偏东大约多少度?
4.3角的表示及度量
![4.3角的表示及度量](https://img.taocdn.com/s3/m/e3ad3c7d02768e9951e738ab.png)
α
E θ
B
图3
C
F
角的另一种定义
角也可以看成是由一条射线 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 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成 的角叫做平角。 继续旋转,当终边和始边重 合时,所成的角叫做周角。
O
终边
始边
B
O
A
O
A(B)
1平角=1800
1周角=3600
A 0.25°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秒? 解:60′× 0.25 = 15′
等于多少秒?
6000″等于多少分? 等于多少度?
1
D
解: ( (
60
1 60
) ′×6000=100′ ) °× 100 = (
5 3
)°
即6000″=45′=(
)5 °.
3
开动脑筋 确定相应钟表上时针与分针所成的 角度
120°
问 题 1、每经过1小时,时针转过多少度?
每经过1分钟,分针转过多少度?
D O C
A
B
(3) 请用量角器量出上述夹角的度数
练一练
(1)∠ABD与∠ABC 是同一个角吗? (2)能用一个大写字 母表示的角有几个?
A
B
(3)以点A为顶点的角有哪几个? 以点D为顶点的角呢?
D
C
(4)图中共有多少个角?是哪些角?
练一练
1、如图1, D、E分别是AB、AC上的点.
(1) ∠ ABC与∠ DBC是不是同一个角?
角的概念: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 成的图形叫做角.
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是这个 角的顶点.
两条射线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说出下列各图中角的顶点 和角的两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基础)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掌握角的概念及角的表示方法,并能进行角度的互换;2. 借助三角尺画一些特殊角,掌握角大小的比较方法;3.会利用角平分线的意义进行有关表示或计算;4. 掌握角的和、差、倍、分关系,并会进行有关计算;5. 掌握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及性质,会用余角、补角及性质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方位角的概念,并会用方位角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要点梳理】【高清课堂:角 397364 角的概念】要点一、角的概念1. 角的定义:(1)定义一: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是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是角的两条边.如图1所示,角的顶点是点O ,边是射线OA 、OB .(2)定义二: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形成的图形,射线旋转时经过的平面部分是角的内部.如图2所示,射线OA 绕它的端点O 旋转到OB 的位置时,形成的图形叫做角,起始位置OA 是角的始边,终止位置OB 是角的终边.要点诠释:(1)两条射线有公共端点,即角的顶点;角的边是射线;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2)平角与周角:如图1所示射线OA 绕点O 旋转,当终止位置OB 和起始位置OA 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如图2所示继续旋转,OB 和OA 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2.角的表示法:角的几何符号用“∠”表示,角的表示法通常有以下四种:图1 图2要点诠释:用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表示角时,要在靠近角的顶点处加上弧线,且注上阿拉伯数字或小写希腊字母.3.角的画法(1)用三角板可以画出30°、45°、60°、90°等特殊角.(2)用量角器可以画出任意给定度数的角.(3)利用尺规作图可以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要点二、角的比较与运算1.角度制及其换算角的度量单位是度、分、秒,把一个周角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就是1°的角,1°的160为1分,记作“1′”,1′的160为1秒,记作“1″”.这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叫做角度制.1周角=360°,1平角=180°,1°=60′,1′=60″.要点诠释:在进行有关度分秒的计算时,要按级进行,即分别按度、分、秒计算,不够减,不够除的要借位,从高一位借的单位要化为低位的单位后再进行运算,在相乘或相加时,当低位得数大于60时要向高一位进位.2.角的比较:角的大小比较与线段的大小比较相类似,方法有两种.方法1:度量比较法.先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方法2:叠合比较法.把其中的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作比较.如比较∠AOB和∠A′O′B′的大小:如下图,由图(1)可得∠AOB<∠A′O′B′;由图(2)可得∠AOB=∠A′O′B′;由图(3)可得∠AOB>∠A′O′B′.3.角的和、差关系如图所示,∠AOB是∠1与∠2的和,记作:∠AOB=∠1+∠2;∠1是∠AOB与∠2的差,记作:∠1=∠AOB-∠2.要点诠释:(1)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一般步骤:①对中(角的顶点与量角器的中心对齐);②重合(一边与刻度尺上的零度线重合);③读数(读出另一边所在线的度数).(2)利用三角板除了可以做出30°、45°、60°、90°外,根据角的和、差关系,还可以画出15°,75°,105°,120°,135°,150°,165°的角.4.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如图所示,OC是∠AOB的角平分线,∠AOB=2∠AOC=2∠BOC,∠AOC=∠BOC =12∠AOB.要点诠释:由角平分线的概念产生的合情推理其思维框架与线段中点的思维框架一样.要点三、余角和补角1.定义:一般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90°(直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类似地,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平角),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即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2.性质:(1)等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的补角相等.要点诠释:(1)互余互补指的是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互余、互补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它们的位置无关.(2)一般地,锐角α的余角可以表示为(90°-α),一个角α的补角可以表示为(180°-α) .显然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要点四、方位角在航行和测绘等工作中,经常要用到表示方向的角.例如,图中射线OA的方向是北偏东60°;射线OB的方向是南偏西30°.这里的“北偏东60°”和“南偏西30°”表示方向的角,就叫做方位角.要点诠释:(1)正东,正西,正南,正北4个方向不需要用角度来表示;(2)方位角必须以正北和正南方向作为“基准”,“北偏东60°”一般不说成“东偏北30°”;(3)在同一问题中观察点可能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观测点都要画出表示方向的“十字线”,确定其观察点的正东、正西、正南、正北的方向;(4)图中的点O是观测点,所有方向线(射线)都必须以O为端点.要点五、钟表上有关夹角问题钟表中共有12个大格,把周角12等分、每个大格对应30°的角,分针1分钟转6°,时针每小时转30°,时针1分钟转0.5°,利用这些关系,可帮助我们解决钟表中角度的计算问题.【典型例题】类型一、角的概念及表示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A.两条直线相交,组成的图形叫做角.B.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角.C.两条具有公共端点的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D.过同一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答案】C【解析】根据角的定义判断【总结升华】角不能仅仅看作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角的两种描述中都隐含了组成角的一个重要元素,即两条射线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这是角与“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的重要区别.举一反三:【变式】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2)平角是一条直线()(3)周角是一条射线()【答案】(1)×(2)×(3)×2. 写出图中(1)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2)以B为顶点的角;(3)图中共有几个角(小于180°).【答案与解析】解:(1)能用一个字母表示的角∠A、∠C.(2)以B为顶点的角∠ABE、∠ABC、∠CBE.(3)图中共有7个角.【总结升华】(1)顶点处只有一个角时,才可以用一个字母表示; (2)一般数角时不包括平角和大于平角的角.类型二、角度制的换算3. (1)把25.72°分别用度、分、秒表示 (2)把45°12′30″化成度【思路点拨】第(1)题中25.72°中含有两部分25°和0.72°,只要把0.72°化成分、秒即可.第(2)题中,45°12′30″含有三部分45°,12′和30″,其中45°已经是度,只要把12′和30″化成度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0.72°=0.72×60′=43.2′,0.2′=0.2×60″=12″,所以25.72°=25°43′12″.(2)130300.560'⎛⎫'''=⨯= ⎪⎝⎭,112.512.50.2160⎛⎫'=⨯ ⎪⎝⎭°≈° 所以45°12′30″≈45.21°.【总结升华】无论由高级单位向低级化还是由低级单位向高级化,都必须逐级进行,“越级”化单位容易出错.举一反三:【变式】 (1)把26.29°转化为度、分、秒表示的形式;(2)把33°24′36″转化成度表示的形式.【答案】 (1)26.29°=26°+0.29°=26°+0.29×60′=26°+17.4′=26°+17′+0.4×60″=26°17′+24″=26°17′24″(2)33°24′36″=33°+24′+36×160'⎛⎫ ⎪⎝⎭=33°+24′+0.6′ =33°+24.6′=33°+24.6×160⎛⎫ ⎪⎝⎭°=33.41° 【总结升华】在角度的和、差运算中应先统一单位,都化成度或分、秒表示,然后再进行计算。
类型四、角的比较与运算4.不用量角器,比较图1和图2中角的大小.(用“>”连接)【思路点拨】图1中两角∠α、∠β均为锐角,因此,在不能测量的情形下,我们可以将图中的∠α向∠β平移,让∠α与∠β始边重合,观察终边的位置来比较角的大小.图2中的三个角按角的分类,∠1为锐角,∠2为直角,∠3为钝角,因此按照各自的范围就可以将它们的大小比较出来.【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所示,将∠α平移使∠α的始边与∠β的始边重合,发现∠α落在∠β内部,因此∠β>∠α.(2)由图可知∠1是锐角,∠1<90°,∠2是直角,即∠2=90°,∠3是钝角,即90°<∠3<180°,因此∠3>∠2>∠1.【总结升华】本例给出的两题是在不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情况下比较角的大小,一种方法是叠合比较法,另外一种方法则是根据角的分类,由图形观察角的不同分类,按照常见的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来比较大小.举一反三:【变式】已知∠AOB(如图所示),画一个角等于这个角.【答案】作法:(1)以点O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OA、OB于点C、D;(2)画一条射线O′A′,以点O′为圆心,OC长为半径画弧l,交O′A′于点C′;(3)以点C′为圆心,CD长为半径画弧,交弧l于点D′;(4)过点D′画射线O′B′,则∠A′O′B′=∠AOB.5.如图所示,已知OC平分∠BOD,且∠BOC=20°,OB是∠AOD的平分线,求∠AOD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因为OC平分∠BOD,且∠BOC=20°,所以∠BOD=2∠BOC=2×20°=40°.又OB是∠AOD的平分线,所以∠AOD=2∠BOD=2×40°=80°.【总结升华】应用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时根据两点:若OB是∠AOC的平分线,则①∠AOB=∠BOC=12∠AOC;②∠AOC=2∠AOB=2∠BOC,在解题时要学会灵活应用.【高清课堂:角397364 角的有关计算例3】举一反三:【变式】已知:如图,OM是∠AOB的平分线,ON是∠BOC的平分线,∠AOC=80 ,求:∠MON.【答案】∵OM平分∠AOB,ON平分∠COB,∴∠MOB=12∠AOB,∠BON=12∠BOC.(角平分线的定义)∴∠MON=∠MOB+∠BON=12∠AOB+12∠BOC=12(∠AOB+∠BOC)=12∠AOC=12×80?=40? .即∠MON=40?.类型五、余角和补角【高清课堂:角397364角的有关计算例1】6. 已知角?的余角比角?的补角的13还少20?,求角?的余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