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中医综合》考前训练题及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度研究生考试《中医综合》考前训练
题及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35题)
1.鸡血藤具有的功效()。
A.活血调经,利水消肿
B.活血调经,清热解毒
C.活血补血,润肠通便
D.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2.脏腑热极与血分热盛均可见的表现()。
A.裂纹舌
B.齿痕舌
C.点刺舌
D.胖大舌
3.呕吐之痰饮内阻的治法是()。
A.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B.消食化痰,和胃降逆
C.疏肝健脾,和胃降逆
D.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阿胶鸡子黄汤常见主治证临床表现的是()
A.筋脉抽搐
B.手足瘛疭
C.口渴咽干
D.头目眩晕
5.滑石粉入药正确的炮制方法是()。
A.煅
B.煨
C.水飞
D.淬
6.既能治疗咽喉肿痛,又能袪痰()。
A.山豆根
B.板蓝根
C.射干
D.马勃
7.患者男30岁,今晨,肠鸣腹痛,伴大便次数增多,多达十余次,大便清稀如水样,伴恶寒头疼,舌淡红苔白腻,脉濡。
诊断为()。
A.泄泻之寒湿内盛
B.泄泻之脾胃虚弱
C.腹痛之寒邪内阻
D.腹痛之中脏虚寒
8.薏苡仁具有而茯苓不具有的功效是()。
A.清心除烦
B.健脾
C.宁心安神
D.解毒散结
9.治疗气滞便秘,宜选用()。
A.六磨汤
B.黄芪汤
C.麻子仁丸
D.济川煎
10.左归丸主治证的病机要点是()。
A.真阴不足,精髓亏损
B.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C.肝肾不足,精血亏损
D.肝肾不足,虚热内扰
11.贯肝,入肺,络心的经脉是()。
A.手少阴心经
B.足少阴肾经
C.足太阴脾
D.足厥阴肝
12.“地气上而为云,天气下而为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体现的气化形式是()。
A.气与形之间的转化
B.形与形之间的转化
C.气与气之间的转化
D.形体自身的更新转化
13.症见牙龈肿痛,舌红,脉滑数,属于()。
A.胃火炽盛证
B.小肠实热证
C.肝胆湿热证
D.肺热炽盛证
14.胆郁痰扰和痰火扰神均可出现的症状()。
A.头晕耳鸣
B.狂躁妄动
C.胸胁满闷
D.失眠多梦
15.腹满而吐,腹痛,纳差,大便自利,口不渴,四肢欠温,舌苔白腻,脉沉缓无力者,为()。
A.少阳病证
B.太阴病症
C.少阴病症
D.厥阴病症
16.最能反映半表半里证的特征性症状是()。
A.胸胁苦满
B.口苦咽干
C.寒热往来
D.不欲饮食
17.常用冰片而不用麝香治疗的是()。
A.水火烫伤
B.血滞经闭
C.咽喉肿痛
D.跌打损伤
18.治疗虚劳肝阴虚证,宜选用()。
A.天王补心丹
B.左归丸
C.补肝汤
D.杞菊地黄丸
19.下列五输穴中,均属于井穴且五行属金的是()。
A.少泽、少冲
B.关冲、至阴
C.厉兑、涌泉
D.商阳、少商
20.患者三年前身目发黄,经治疗后黄疸消退,现刻下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感咽燥,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选用()。
A.芍药甘草汤
B.沙参麦冬汤
C.一贯煎
D.归芍六君子汤
21.天南星的功效是()。
A.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散结消肿
B.燥湿化痰,祛风止痉,消痞散结
C.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D.温肺化饮,祛痰开窍,散结消肿
22.男性,38周岁,左耳两周以来耳鸣如火车鸣响,头目胀痛,目赤心烦,入睡困难,口苦咽干。
除近部选穴外,主穴还可选用哪条经脉()。
A.手太阳,足阳明
B.手阳明,足阳明
C.手少阳,足少阴
D.手少阳,足少阳
23.下列叙述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是()。
A.尝贵后贱,可至脱营
B.形与神俱,不可分离
C.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
D.四季变动,脉与之上下
24.以下不属于桂苓甘露饮的组成的是()。
A.白术、茯苓
B.泽泻、猪苓
C.石膏、滑石
D.桂枝、车前子
25.参苏饮组成药物()。
A.前胡、茯苓、桔梗
B.木香、葛根、砂仁
C.杏仁、白前、荆芥
D.茯苓、甘草、白术
26.下列关于“魄门”的启闭与五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依赖于肾气的推动和固摄
B.依赖于肝气的条达与疏泄
C.依赖于肺气的升提
D.依赖于脾气的运化
27.循行经过腹部的经脉,自正中线向外依次顺序正确的是()。
A.足阳明经、足少阴经、足太阴经
B.足少阴经、足阳明经、足太阴经
C.足少阴经、足厥阴经、足阳明经
D.足太阴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
28.《素问·水热穴论》“肾者,胃之关”的含义是()。
A.肾阳帮助脾胃的运化功能
B.肾气的固摄主司二便的排泄
C.肾为封藏之本,主司精的藏泄
D.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主司尿液的生成与排泄
29.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白色主病的是()。
A.气虚证
B.阳虚证
C.实寒证
D.湿淫证
30.络石藤具有而桑枝不具有的功效()。
A.凉血消肿
B.清利湿热
C.活血通络
D.利尿通淋
31.虚寒性呕吐的特点是()。
A.吐势较猛,吐物酸苦
B.吐势徐缓,吐物清稀
C.口干欲饮,饮入即吐
D.吐物酸腐
32.在临床试验的知情通知书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是一项观察实验,参加没有任何风险
B.参加这项实验一定会使您获得健康益处
C.您一定会为了对社会做贡献而参加这项实验
D.参加这项试验可能不会使您获得健康方面的益处
33.男,65岁,近1月出现左胸隐隐作痛,常于快步行走时出现,休息后自行缓解,心悸时作,倦怠乏力,口干,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少苔,脉细。
其诊断是()。
A.心悸之心阳不振
B.心悸之心脉瘀阻
C.胸痹之寒凝心脉
D.胸痹之气阴两虚
34.暑邪伤人,症见身热不扬,四肢困重,其原因是()。
A.暑多耗气
B.暑多伤津
C.暑多挟湿
D.暑性升散
35.治疗痹证之上肢痹痛一般不选用哪味药物?()
A.桂枝
B.羌活
C.姜黄
D.牛膝
二、多选题(15题)
36.胆的生理功能失常的表现()。
A.口苦厌食
B.心烦失眠
C.胸胁苦满
D.呕吐吞酸
37.关于正治说法正确的是()。
A.用于疾病性质与现象一致的病变
B.逆疾病性质而治疗的治疗方法
C.采用的方药形质与疾病一致
D.以扶正为主的治疗原则
38.与汗出相关的有()。
A.阳加于阴谓之汗
B.心神的主宰作用
C.肺气的宣发布津作用
D.卫气腠理司开阖
39.下列选项中,体现针灸“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是()。
A.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春季宜毫针深刺
B.针灸治疗头痛,根据子午流注针法选取五输穴
C.针灸治疗不寐,宜在下午进行
D.针灸治疗痛经,宜在行经前进行
40.下列各组脉象中,均可见于热证的是()。
A.短脉、洪脉
B.滑脉、长脉
C.促脉、疾脉
D.迟脉、数脉
41.沙参麦冬汤的主治病证是()。
A.胃痛之胃阴亏耗证
B.咳嗽之肺阴亏虚证
C.呃逆之胃阴不足证
D.虚劳之肺阴虚证
42.体现“吐下之余,定无完气”()。
A.气能生津
B.气随津脱
C.津能载气
D.津能生气
43.大肠湿热可见湿热蕴脾不可见的是()。
A.脘腹痞闷,恶心呕吐
B.下痢脓血,里急后重
C.暴注下泻,肛门灼热
D.舌质色红,舌苔黄腻
44.鸡内金功效()。
A.行气健脾
B.消食健胃
C.通淋化石
D.涩精止遗
45.虚证的疼痛可表现为()。
A.空痛
B.掣痛
C.冷痛
D.酸痛
46.五味偏嗜的发病特点()。
A.有伤五味相应之脏
B.导致脏腑阴阳失调
C.常可伤己所胜之胜
D.伤及五脏所主五体
47.以下属于阴阳互用的是()。
A.阴病治阳
B.阳中求阴
C.阴损及阳
D.阴阳两虚
48.选用合谷、列缺、中府、肺俞治疗哮喘,所体现的配穴方法有()。
A.本经配穴法
B.上下配穴法
C.表里配穴法
D.前后配穴法
49.下列各选项中,属于耳聋的常见病因的是()。
A.肾精不足
B.肝血亏虚
C.肝胆火旺
D.心火亢盛
50.手阳明经和足阳明经的共同主治是()。
A.脾胃病
B.五官病
C.前头病
D.热病
参考答案
1.D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之功效。
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风湿痹痛,麻木瘫痪,血虚萎黄。
2.C点刺舌:点,指突起于舌面的红色或紫红色星点。
大者为星,称红
星舌;小者为点,称红点。
刺,指舌乳头突起如刺,摸之棘手的红色或黄黑色点刺,称为芒刺舌。
均提示脏腑热极,或为血分热盛。
①舌红而生芒刺,多为气分热盛。
②点刺色鲜红,多为血热内盛,或阴虚火旺。
③点刺色绛紫,为热入营血而气血壅滞。
④舌尖生点刺,多为心火亢盛。
⑤舌边有点刺,多属肝胆火盛。
舌中生点刺,多为胃肠热盛。
3.A呕吐之痰饮内阻证的治法是温中化饮,和胃降逆,代表方: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4.C阿胶鸡子黄汤主治热伤阴血,虚风内动证。
证见筋脉拘急,手足瘛疭,心烦不寐或头晕目眩,舌绛少苔,脉细数。
因此答案选C。
5.C水飞适用于矿物类、甲壳类,如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等。
6.C射干味苦,性寒。
有清热解毒,消痰,利咽之功效,常用于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7.A根据患者今晨大便次数增多,多达十余次,可判断为泄泻之暴泻,兼见大便清稀如水样,伴恶寒头疼,舌淡红苔白腻,脉濡,可判断为寒湿内盛证。
泄泻寒湿证的临床表现: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8.D薏苡仁功效:①利水渗湿;②健脾止泻;③除痹;④排脓;⑤解毒散结。
茯苓功效:①利水渗湿;②健脾止泻;③宁心安神。
薏苡仁具有而茯苓不具有的功效是解毒散结,因此答案选D。
9.A实秘之气秘,为气滞,治以顺气导滞,降逆通便,应选用六磨汤治
之。
10.A左归丸功效为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治真阴不足、精髓亏损证。
证见头晕目眩,腰酸腿软,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
11.B足少阴肾经直行者:从肾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
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交于手厥阴心包经。
因此答案选B。
12.C在精气学说中,气化是指气的运动产生宇宙各种变化的过程。
气化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气与形之间的转化:无形之气交感聚合成有形之物,是“气生形”的气化过程;有形之物死亡消散,化为无形之气,乃是“形化气”的气化过程。
②形与形之间的转化:有形之物在气的推动与激发下亦可相互转化,如自然界的冰化为水、水化为雾霜雨雪等。
③气与气之间的转化:无形之气之间也可发生转化,天气下降于地,可变为地气;地气上腾于天,又变为天气。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
”④有形之体自身的不断更新变化植物的生长化收藏,动物的生长壮老已等变化,皆属有形之体自身不断更新的气化过程。
因此答案选C。
13.A胃经入下齿,胃火循经上炎,熏蒸牙齿牙龈,气血壅滞于牙龈,故见齿龈红肿疼痛。
此外,胃热炽盛证还可见胃脘灼痛、拒按,消谷善饥,口气臭秽,齿龈红肿疼痛,甚则化脓、溃烂,或见齿衄,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滑数。
14.D胆郁痰扰证的表现:胆怯易惊;烦躁不安,惊悸失眠,多梦;胸胁
胀闷,善太息;头晕目眩;呕恶;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痰火扰神证的表现:发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神昏谵语,躁扰发狂,轻则心烦失眠;重则发狂,哭笑无常,谵妄打骂,便秘尿黄,吐痰黄稠,或喉间痰鸣,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者共同的表现为:失眠多梦。
因此答案选D。
15.B太阴病证病机:脾阳虚,寒湿内盛。
证候:腹满而吐、时腹自痛、食不下、大便泄泻(自利)、口不渴、四肢欠温、脉沉缓或弱。
因此答案选B。
16.C半表半里证即为少阳病证,是指邪犯少阳胆腑,枢机不运,经气不利,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其特征性症状为寒热往来,口苦咽干,目眩,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欲呕,脉弦皆属于伴随症状。
因此答案选C。
17.A麝香可治疗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血滞经闭;水火烫伤常用冰片。
因此答案选A。
18.C虚劳肝阴虚证临床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目下畏光,视物不明,急躁易怒,或肢体麻木,筋惕肉瞤,面潮红。
治法:滋养肝阴。
代表方:补肝汤加减。
19.B根据阴井木,阳井金的原则,阴经经穴属金,阳经井穴属金。
20.C根据患者的表现胁肋隐痛、口感咽燥、头目眩晕、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为胁痛肝阴虚证,治宜养阴柔肝,方选一贯煎。
因此答案选C。
21.A天南星功效:燥湿化痰,祛风解痉;外用散结消肿。
治头痛、口歪眼斜、半身不遂、破伤风、淋巴结核、蛇虫咬伤等病证。
因此答案选A。
22.D根据患者左耳耳鸣如火车鸣响判断患者为耳鸣实证,治宜疏风泻火,通络耳窍。
手、足少阳为耳鸣耳聋实证主要取穴的经络。
23.D《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论述: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
即人体生理随季节气候的规律变化而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
人体脉象可随四季气候的变化,而有相应的春弦、夏洪、秋毛、冬石的规律性变化。
A项,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B项,是人自身生理功能整体性的体现。
C项,体现了人自身的五脏一体观。
因此答案选D。
24.D桂苓甘露饮的组成:茯苓、炙甘草、白术、泽泻、桂皮、石膏、寒水石、滑石、猪苓。
因此答案选D。
25.A参苏饮方剂组成为人参、半夏、茯苓、陈皮、甘草、枳壳、干葛、紫苏、前胡、木香、桔梗、生姜、大枣。
26.C“魄门”是指肛门,肛门的启闭有赖于心神的主宰,肝气的条达,脾气的升提,肺气的宣降和肾气的固摄。
因此答案选C。
27.B循行经过腹部的经脉,自正中线向外依次顺序是:任脉、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
28.D肾为脏腑之本,肾气的蒸腾气化、肾阴的滋润宁静、肾阳的温煦推动,对各脏腑参与津液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对各脏腑之气及其阴阳的调控,肾主司和调节着机体津液代谢的各个环节。
肾的调控作用失常,或为津液生成不足,或为津液输布和排泄障碍。
如《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
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
”因此答案选D。
29.D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夺气。
D项,湿淫证多表现为面色发黄。
因此答案选D。
30.A络石藤的功效:祛风通络,清热凉血,利咽消肿;桑枝的功效:祛风湿,通利关节,(利水消肿,祛风止痒,生津)。
因此答案选A。
31.B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或呕吐清水痰涎,为寒呕,因胃阳不足,或寒邪犯胃,导致水饮内停于胃,胃失和降所致。
虚寒性呕吐的特点为吐势徐缓,吐物清稀。
因此答案选B。
32.D临床试验是指在人(病人或健康人)身上进行的以取得实验者所需资料的实验。
人体实验使医学知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对医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A项,临床试验可能让受试者承担风险或者不便。
B项,人体实验为了病人受益者的医疗和健康,为了医学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而进行,是符合道德的动机和目的的。
但并不能保证一定能收获健康益处;C项,临床试验中知情同意权是指实验对象应在没有被强迫和不正当影响的情况下,自由自愿地作出实验与否的决定,并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
因此答案选D。
33.D根据患者近1月出现左胸隐隐作痛,可辨病为胸痹,兼见快步行走时出现,休息后自行缓解,心悸时作,倦怠乏力,口干,舌体胖大,舌质淡红少苔,脉细,可判断为气阴两虚证。
胸痹气阴两虚证临床表现:心胸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动则益甚,伴倦怠乏力,声息低微,心烦口干,大便微结,面色?白,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缓或结代。
34.C暑季炎热,常多雨潮湿,热蒸湿动,则见发热、烦渴,兼见身热不
扬,汗出不畅,四肢困重,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
因此答案选C。
35.DA项,桂枝具有温通经脉的作用,长于治疗寒凝血滞诸痛证;B项,羌活可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入足太阳膀胱经,以除头项肩背之痛见长,故上半身风寒湿痹、肩背肢节疼痛者尤为多用。
C项,姜黄可活血行气、通经止痛,多用于血瘀气滞的心、腹、胸肋痛,经闭,产后腹痛及跌打损伤等。
可治疗上肢痹痛。
D项,牛膝逐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
善于治疗腰膝酸软所致的肩背疼痛,因此答案选D。
36.ABCD胆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
若肝胆的功能失常,胆汁的分泌排泄受阻,就会影响脾胃的受纳腐熟和运化功能,而出现厌食、腹胀、腹泻等症状。
若湿热蕴结肝胆,以致肝失疏泄,胆汁外溢,浸渍肌肤,则发为黄疸,出现目黄、身黄、小便黄等症状。
相对于肝气升发,胆气以下降为顺,若胆气不利,气机上逆,则可出现口苦、呕吐黄绿苦水等症状。
若胆经郁热夹痰,痰热上扰心神,则可见心烦失眠、多梦易惊等症。
因此答案选ABCD。
37.AB正治是指采用与病证性质相反的方药以治疗的治则,又称逆治。
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
即通过分析疾病的临床证候,辨明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然后分别采用“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不同方法去治疗。
正治法适用于疾病的征象与本质相一致的病证。
由于临床上大多数疾病的征象与疾病的性质是相符的,如寒病即见寒象,热病即见热象,虚病即见虚象,实病即见实象等等,所以,正治法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38.ABCDA项,《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B项,心主血脉,心血充盈,津血同源,血中之津渗出脉外则为津液,津液充足,化汗有源。
汗出过多,津液大伤,必然耗及心气、心血,可见心悸之症,故又有“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之说。
此外,汗液的生成与排泄又受心神的主宰与调节,情绪激动时可见汗出现象。
CD两项,肺气宣发,主要体现在:①呼出体内浊气。
②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③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因此答案选ABCD。
39.BCD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要考虑季节气候和时辰因素,治疗上春夏浅刺,秋冬深刺,以及子午流注针法等,以及在经行前治疗也属于因时制宜的范畴。
40.BCDA项,短脉的临床意义:有力主气郁,无力主气损。
洪脉多见于阳明气分热盛。
B项,滑脉多见于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和孕妇。
长脉多见于阳气有余,阳证,热证,实证,平人。
C项,促脉多见于阳热亢盛,瘀滞,痰食停滞,脏气衰败。
疾脉多见于阳极阴竭,元气欲脱之病证。
若疾而有力,按之愈坚,为阳亢无制,真阴垂绝之候,可见于外感热病之热邪亢极之时。
若脉疾而虚弱或散乱,按之不鼓指,多为虚阳外越,元气欲脱。
劳瘵亦可见疾脉,多属危候。
D项,迟脉多见于寒证,亦可见于邪热结聚证。
数脉多见于热证,亦见于里虚证。
因此洪脉、滑脉、长脉、促脉、迟脉均可见于热证。
因此答案选BCD。
41.BDA项,胃痛之胃阴亏耗证方选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B项,咳嗽之肺阴亏虚证方选沙参麦冬汤;C项,呃逆之胃阴不足证方选益胃汤合
橘皮竹茹汤;D项,虚劳之肺阴虚证方选沙参麦冬汤。
因此答案选BD。
42.BC津能载气是指血脉之外,气必须依赖津液的载托。
中暑大汗后乏力是因“气随津脱”。
所以在多汗,多尿和呕吐等大量津液流失的情况下,亦可以出现“气随津脱”的病症。
《金匮要略心典》说:“吐下之后,定无完气”即是此意。
43.B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下痢赤白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色黄味臭,肛门灼热,身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蕴脾证的临床表现:脘腹胀闷,纳呆便清,恶心欲呕,口中黏腻,渴不多饮,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或见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
A项,为湿热蕴脾的临床表现;D项,为二者共同的舌、脉象。
因此答案选BC。
44.BCD鸡内金的功效: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
45.ABCD空痛、冷痛多属虚证。
掣痛可属筋脉失养之虚证。
酸痛属肾虚证。
因此答案选ABCD。
46.BCD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味的食物,就会导致该脏的脏气偏盛,技能活动失调而发生多种病变。
五味偏嗜,既可引起本脏机能失调,也可导致该脏气偏盛,以致脏腑之间平衡关系失调而出现他脏的病理变化。
《素问·五脏生成》说:“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皱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
”即指五味偏嗜,脏气偏盛,导致“伤己所胜”的病理变化。
47.CD阴阳互用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
如《素
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意思是说藏于体内的阴精,不断地化生为阳气;保卫于体表的阳气,使阴精得以固守于内。
如果人体阴阳之间的互滋互用关系失常,就会出现“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的病理变化。
阴阳双方虚到极致而出现阴阳两虚的病证。
A项,阴病治阳主要体现阴阳对立制约;B项,阳中求阴是指阴阳互用,因此答案选CD。
48.CD合谷是手阳明大肠经腧穴,位于手背;列缺是手太阴肺经腧穴,位于前臂;中府是手太阴肺经腧穴,位于胸部;肺俞是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位于背部。
列缺、中府配伍为本经配穴法,合谷、列缺、中府配伍为表里配穴法,中府、肺俞配伍为前后配穴法。
因此答案选ACD。
49.AC耳聋常见病因: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情志失调,脾胃湿热,风热外侵。
日久渐成者,以虚证居多,常见于老年体弱者,多因肾之精气亏虚,耳窍失荣所致;若骤发耳聋,以实证居多,常因肝胆火扰、痰浊上蒙,或风邪上扰耳窍所致。
因此答案选AC。
50.BCD手阳明经主治概要为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肠腑病证;足阳明经主治胃肠病、头面五官病、神志病、热病。
二者的共同主治为头面五官病,热病,神志病证,因此答案选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