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题活动中资料的管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课题活动中资料的管理
邱桂花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会积累大量的实践资料,但这并不是客观上的实践活动研究成果。

这时,就必须依据课题研究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这些“原生态”资料进行整理,使之体系化和条理化,为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与评价服务。

资料管理不是简单的资料收集归类,而是一个整理和提升的过程。

那如何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资料进行管理呢?下面就结合我校2015年市级立项课题《基于校外教育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的资料管理谈个人的几点做法。

一、分类
课题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资料可分为纸制资料(含模型实物等)和电子文档资料。

纸质资料是一种“有形的信息资源”汇集在一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范围内被需求者利用。

这样既限制了档案利用的人数、时间、地点,而且在保存上存在巨大风险,很不利于档案被利用者利用,电子文档资料又有着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优点。

所以课题活动资料的管理应该采取电子文档和纸质文档双保存的形式。

对于一些荣誉证书、文件通知等可通过扫描或拍照等手段转化为电子访文档资料保存。

这些资料按形式可分为数据、文字、图片和音像四类,所以我们要在专用U盘里建立相对应的4个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又分若干个子文件夹,可按年度分类,具体资料可按实际情况用活动内容和时间同时命名,如开题报告20151029,这样使电子文档资料管理具有条理性,又可以在用时迅速找到所需的资料。

在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把优质的科技资源送进各乡村学校,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学校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按照开展的活动分若干个子文件夹,便于寻找相应学校资料。

二、收集
课题活动资料的管理是动态的,除了活动参与者提供外,还要用心做好每一个环节,需要随时进行收集、整理。

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收集和整理课题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各类资料,特别要注意有针对性地收集某类或某些专门资料,及时快速,以提高资料的使用价值。

还要注意资料保存的连续性,进行连续收集,形成系统,避免资料的丢失或残缺不全。

收集的资料既包括纸质资料,还包括以数字形式存在的各种相关资料,如光盘、软件、数据库等。

研究过程中资料的来源主要是通过测量、调查、观察、访谈以及文献查阅等途径。

1、记录法:将观察到的、调查到的、查阅到的事实材料用文字、录音、录像、照相等手段如实地记录下来。

2、复印复制法:将课题相关的文字材料复印;录音、录像材料复制加以保存。

3、摘抄法:将书籍报刊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摘抄成资料卡片,按照研究专题收集。

4、编目法: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所在著作或杂志中的题目、页次、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时间等抄录在一起,便于日后引用和分析资料时查找。

5、量表法:量表不仅是一种测量方法,也是收集资料的有效手段。

设计、制作和使用一些专门的表格来采集资料,既增加了收集资料的计划性和目的性,也更有利于资料的保存和整理。

三、筛选
在收集到的资料中,有些是重复的,有些没有关联的,这就需要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去世粗取精、去伪存真。

因为资料的来源、搜集者各不相同,资料汇总时我们往往会发现许多资料的内容重叠交叉。

因此,要仔细阅读,把多余的内容删减掉。

多方汇总资料后,我们常常发现有许多资料与研究的主题关系不大。

这时,需要我们剔除掉无关的内容,这样才能使主题突显。

资料筛选原则:数据——数据准确、具对比性、可说服性;文字——文字简练、一目了然、通俗易懂;图片——图片美观、主题突出、造型自然;音像——音像清晰、没有杂音、没有抖动。

四、补充
经过筛选后,各种资料已经分类清晰,主题突出。

但同时我们会发现围绕某一主题有些内容的资料没有或不全或不够准确。

这时我们应查漏补缺,通过进一步的活动,有针对性地积累,尽可能地补充完善与主题相关的有价值信息。

整理好的资料主题明确、条理清晰、直观明了。

我们应做个有心人,把它们按顺序整理成集,送进资料信息库。

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为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和评价做好充分的准备,另一方面积累的各种资料也能为其他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指导。

一般而言,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过程相关的所有信息资料都应尽可能收集保留。

1.基础性资料
基础性资料是反映课题研究基本情况的资料,主要包括:
课题申报表、课题立项通知书、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和课题研究的方案等。

2.计划性资料
计划性资料是课题研究各阶段所形成的计划方案,这类资料关涉课题研究的整体设计与部署,是整个课题实施的蓝图。

可以分类存放以下内容:
(下转第278页)
. All Rights Reserved.
允许他成功之事和不允许他成功之事的平均状态,等等。

庸庸碌碌,平均状态,平整作用,都是常人的存在方式,这几种方式组建着我们认之为“公众意见”的东西。

公众意见当下调整着对世界与此存在的一切解释并始终保持为正确的。

这不是基于公众意见有一种对“事物”的别具一格的与首要的存在关系,不是因为公众意见对此在具有格外适当的透视能力,这倒是以“对事情”不深入为根据,是因为公众意见对水平高低与货色真假的一切差别毫无敏感。

在这些存在方式中,就有着此在最切近的“常驻状态”。

这种常驻状态不是指某种东西的持续不断的现成存在,而是指此在作为共在的存在方式,在上述这些方式中作为存在者存在的时候,本已此在的自我以及他人的自我都还没有发现自身或者已经失去了自身,常人以非自立状态与非本真状态的方式而存在。

以这种方式去存在并不意味着此在的实际性有所减少,正如常人作为无此人并不等于无一样。

刚刚相反,苟若“实在”被领会为此在式的存在,此在恰就以上述存在方式而是实在之物。

接着,海德格尔认为,日常生活中的此在自己就是常人自己,我们把这个常人自己和本真的亦即本己掌握的自己加以区别。

作为常人自己,任何此在就涣散在常人中了。

这里应当区分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此在自己是个平均的、普遍的状态,所以海德格尔说此在在日常生活中是为常人自己之故而存在,就是这个常人自己把意蕴的指引联络勾连起来的。

此在的世界向着常人所熟悉的某种因缘整体把照面的存在者开放出来,而其限度是由常人的平均状态来确定的。

实际的此在首先存在在平均地得到揭示的共同世界中。

如果“我”的意义是本己的自己,那么“我”并不首先存在,首先存在的是以常人方式出现的他人。

我首先是从常人方面而且是作为这个常人“被给予”我“自己”的。

此在首先是常人而且通常一直是常人。

本真的自己存在并不依栖于主体从常人那里解脱出来的那样一种例外情况;常人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论上的东西,本真的自己存在是常人的一种生存变式。

从海德格尔的论述可以看到,现实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制约本真的“平均状态”存在,这种平均状态对事物的敏感程度不高,但始终是代表了大多数的人思想“状态”,这种状态是保守的、滞后的,总是落后一步于社会先进思想。

而造成这种平均状态的人,使此在成为“常人”,从而失去个性,失去创造的活力。

三、解决之道——对各方面的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思想政治课的问题,如果按照海德格尔对于个体和他人关系的阐述,实在应该归结为舆论导向的偏见和大学课程设置的滞后。

1、舆论导向的偏见
这里的“舆论”包括社会上人的固有想法和决策者的行为方式。

长期以来,社会上有些人的想法还停留在以前,没有看到思想的发展,总以为用一种思想来进行教育才是正途,他们包括了学校的老师,教育部门的决策者,这些人在实行着对学生的教育,他们的审察、考核、评估等也是以原有的思想为指导方针。

而且不应忽视,由于学校办学的自由度不高,大学在进行改革时也是畏首畏尾,“常人”是如此,“此在”也应如此。

这在根源上使得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缺乏活力,课堂上总是贯彻着单一思想。

2、大学课程设置的滞后
大学内部,对学生思想的教育缺乏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这个激励机制是指课程设置没有创新性,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忱,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是采取简单的灌输式教育,与社会现实的思想状况脱节,必然引起学生的反感。

思想政治课的老师也存在着相当的问题,缺乏进取心,缺乏敏感性,抱着老本吃饭,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一个模子,他们是“常人”,思想是平均状态,执行着转化“此在”成平均的任务。

3、一些思考
思想教育是对思想的教育,思想包括很多方面,不能单纯教授一种哲学和理论是思想教育,思想教育的范围应当是非常宽泛的。

现在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大学的思想政治课程,而且是从小学到大学一以贯之的,缺乏创新,缺乏活力。

我们应该看到,对大学生思想的状况能够形成积极影响的知识非常丰富,非常有必要开设其他有意义的课程,与现有的课程相辅相成。

正如爱国教育要多方面的实行一样,大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多方面的来实施。

“常人”阻碍了这一进程,所以,目前对高校的思想政治课进行改革还是很难,但是要实现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素质的目标,改正目前存在的不良风气,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单位:浙江财经大学学生处)
(上接第88页)
(1)课题总体的研究设计与实施方案。

(2)子课题的研究方案。

(3)课题组个人的研究计划。

3.过程性资料
过程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类资料,这些资料比较繁杂,重在随时随地地搜集、积累与整理,特别要注意研究过程中原始数据与资料。

如每一阶段重要的活动记录材料或阶段成果记录。

4.专题性资料
专题性资料是课题研究过程中,围绕一些事关整个课题动作而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所形成的资料,它对课题的延伸、拓展与深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人员的读书笔记、专题讲座材料、专题研讨会材料等。

5.成果性资料。

如课题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论文、经验总结、专著等
五、应用
整理好的资料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用于课题研究成果汇报,用于学校宣传,服务于校园文化。

为了让资料的呈现能让人一目了然、生动易懂。

应用时要以文字资料为基础,配上相应的数据、图片、音像,达到音画俱全、图文互补的效果。

为了方便别人或自己查找资料,我们还要编写简易的资料查询流程图或说明,同时将收集到的文档资料按流程图进要求进行合理的分类整理、编制目录,并且装订成册,尽量把分散、零乱的资料形成集中成套,科学有序的资料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省清流县嵩口学校)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